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东方玄幻 > 冰雪美人图 > 第3章 深仇大恨死里逃生1

从天池发源的松花江,在丛山峻岭中汇百泉千川,越流越大,到了吉林已是一条大江了。松花江流域,山清水秀,林木茂盛,鱼多粮丰,人烟稀少,土地肥沃,居住在这里的女真人和汉人,过着较富裕的生活。 当时的关内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遭到特大水灾,黄河多处决口,成千上万的人被淹死,紧接着是大饥荒,有成千万的人活活饿死。再来的是大瘟疫,又有成千上万的人病死。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皇帝和贵族却照样过着花天酒地、逍遥荒淫的生活,并且加紧了对老百姓的压迫,征发几十万民工治河,治河所需财物派到灾民头上,大小官吏从中贪污,“米价贵如珠”,物价上涨十倍还多,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已到怨声载道,恨声冲天的地步。而长白山一带,远离大都市,交通不便,朝廷无暇顾及,相对来说安定不少。曾有人说:“贫极江南,富极东北”,虽然不一定准确,但也说明在东北生活比江南容易。不少人背井离乡,长途跪涉,到关外安家。长白山成了藏龙卧虎之地。松花江畔有个叫桦树屯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土质松软,非常适于耕种农作物。可只有几十户女真人居住,夏天在水上打鱼,冬天到山上打猎,并不种地。山不太高,长满了桦树,枝干雪白,看去异常洁净,清新美丽。女真人用桦树皮做船,每家都有好几条桦皮船,驶起来又轻又快,它是主要的交通和打鱼工具。 前些年,从关内来了不少汉人,在山脚下建起房子,开垦荒地,耕种庄稼,逐渐地形成了一个村庄,叫桦树屯。常年在这儿居住的女真人虽然民风骠旱,能骑善射,又熟知水性,可为人朴,故与后来的汉人和睦来往,他们一直相安无事。从外地来的人当中有对中年夫妇,男的叫文海涛,女的叫赵赞梅,他们带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男孩名为文江河。那文海涛不但相貌堂堂,风流儒雅,目若朗星,面白如玉,气度非凡,而且极为仁慈和善,乐于助人,不管相识与不相识,有求必应,宁肯自家挨饿也让别人吃饱。 他并不以种地为生,只在房前房后栽些蔬菜瓜果,供自己食用。他会绘画,没有纸和颜料,就用手指蘸着木炭灰在桦树皮上随意画些东西,换点吃的、用的、穿的,基本上可以 满足生活的需要。 山上到处是桦树,任意挑选可做画的树皮,桦树树皮经过处理,晶堂洁白,富有郁性,甚至比纸还结实。只见他把木炭碾碎用水泡上,将其浮在上面的淳措出去,只要沉在底下的炭粉,然后将处理好的桦树皮浸湿,随即将手指蘸满炭粉,勾勾点点,涂涂抹之后,华树皮上出现了奔跑的梅花鹿,跳跃的青蛙,咆哮的老虎,报晓的雄鸡。他有时也画挺拔的山峰,奔腾的江水、飞流的爆布。真是画什么像什么,精美绝伦,堪称一绝,誉为神笔。 他的画谁要就给谁,付点报酬也行,白拿也不说什么,小山村里家家都桂他的画,他成了人人尊敬的名人。就连女真人用的桦皮船上也有他的画,他画得多是狗和鹰,这晃是女真人的图腾物,为的是求吉利。 他除了画画,便是带着儿子文江河到山上去寻找适合作画的桦树皮。小江河长得眉如古剑,目似晨星,鼻挺额宽,唇红齿白,他那象桦树皮一般白腻的脸上,充满稚气又英姿勃勃,一看就是个聪颖过人的孩子。他总是在爸爸的后面蹦蹦跳跳问这问那,求知欲非常强烈。文海涛非常喜爱自己的独生子,总会认认真真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他从不搪塞,还教孩子读书习字和许多自然地理知识,细心抚育孩子成人。他有一肚子学问,国家民族、忠孝仁义、孔盂之道,儒家思想等等。他对于岳飞等英雄极为赞赏,对秦桧之流,对一些奸臣贼子大加鞭括。他要使儿子成为主持正义,安良除暴的仁人。 小江河天份极高不管什么事一点即透,一学便会,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爸爸的思想进入了他的骨髓,他恨透了朝廷的腐政。他家住的是草房,建得颇具匠心,周围有一道土墙,前面不大,面宽广,种了不少菜,并点缀一些花草树木,中间是个空场,做为练功之用,外人看不见,相当隐蔽。当年文海涛曾投身昆仑门派学过武功,只是兴趣在做画和书法上,没有成为高手,但也有相当的功夫。他拜大书画家赵孟为师,潜心学艺,掌握一手高明的书画技艺,他还擅长金石篆刻,能达到临摩谁象谁的水平,他善摹赵孟的字画画,字字与迹无二,连赵孟本人都看不出是他人所作,成为赵孟最喜欢的弟子。有人花重金购他的作品收藏。他临的山水、花木、竹石、人物、马牛、禽鸟,亦达到相高的芝术境地。 他的妻子赵赞梅是赵孟最小的女儿,也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撤的摘裔。尽管赵孟曾在朝廷做官,可是遭到排挤,家境并不富裕,要靠教授学生和卖字画补助生活。两个人同在赵孟的家里学画,彼此经常来往,遂产生爱慕之情。他主动求婚。当赵孟得知他是南宋著名爱国英雄文天祥的孙子时,欣然应了这门亲事,结了百年之好。夫妻情好至笃,长相厮守,恩爱不尽,婚后十多年方得一子,满月之日,贺客如云,来者多是赵孟的弟子,也有他的同窗好友。 赵孟年过花甲,又不得志,得知女儿抱子,非常高兴,也前丧祝贺。一块来的还有女真人都实,号称雪竹道人。道教大师朱思本,号称雪梅道人,赵孟号称雪松道人,这名扬天下的三个知名人物情同手足,来往密切,以兄弟相称,这给文海涛家的喜皮又增添了许多光彩。此时正值朱思本《舆地图》绘制完成,要刻在三华院的石碑上永起保存。朱思本已请赵孟颂写了碑文,现在又趁前来贺喜之阪,请文海涛刻图。 文海涛知道朱思本是当代地图学的代表人物,他知识渊博,颇有独立见解,编制的地图不但在地理上,而且在军事上更有价值,这是兵家必备之物,保存下来,对后人很有用处,文海涛欣然答应了。 朱思本取来一个用牛皮纸包裹的大卷筒,来到一个清静无人的应间,当着赵孟、都实和文海涛的面打开,这是一份完整的《舆地图》,一份全国的总图,还有一百单八张各行省、路、府、州的分图,这图是倾注他毕生心血绘制而成。他指着图说道:“如今皇上昏庸无道,兄弟间争权夺势,相互残杀,大臣奸侯弄权,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得亡国,天下必将归于汉室。雪道人是大宋皇帝宗亲,海涛贤侄是文天祥的后人,从身世和家族都有恢复大宋天下的责任。而老朽离黄泉之路不远,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现在把总图刻在碑上,让后人知道中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是什么样子的,很有意义。分图必须收藏起来,将来在推翻朝廷的时候会起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不宜走漏风声。” 文海涛何尝不想恢复大宋的天下,他说道:“我明白老人家的意思。”朱思本又说道:“这图放在手边是很危险的,必须藏在极端隐蔽可靠的地方,而那地方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我巳请雪松道人画了一个图,叫做《秋郊饮马图》,也就是收藏这《舆地图》之处。” 赵孟般取出一幅画,这是精美绝论的艺术珍品,完全表现出他的最高水平,一看便知下了很大功夫,他说道:“这画即是收藏《舆地图》地点的指示图,还是送给我外孙子的礼物,要世世代代保存下去,切不可轻易遗失。”在那个时代赵孟顷的真迹就相当值钱,花重金也难以买到,况且这画逐有更重要的意义,文海涛精心地收下了,他说道:“老人家的话,孩儿一定牢记在心。” 朱思本说道:“总图你复制一份,做为刻图的蓝本,然后我将总图和分图一块收藏到已经逸好的地方,需要时按《秋郊饮马图》标示的位置取出,这样此图不能轻易地落入朝廷手中。” 赵孟颂说道:“我们都是风烛残年之人,全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你无论何如也要把秘密保守下去,要传只能传给儿子小江河。”朱思本说道:“我有个胞弟叫朱思本,乃是南宋的大将军,曾于你爷爷一决抗击元军,兵败之后,流落民间。忽必烈招降约叛,要他做官,他不愿为朝廷效力,逃到长白山,入了武林中的长白门派,苦练修行,有一身惊人的武功,无敌于武林中的八大门派,虽然隐居遁世,可是长白天君的名号在江湖中使恶人闻风丧胆。我会将有关《舆地图》的所有情况告诉他,万一有什么意外,他会想办法保炉《舆地图》。你们如果有难,也可找他帮助,他一定会全力相助的。” 他接受了三位前辈的委托,去三华院刻图。《舆地图》的内容很复杂,要准确无误地复制一份,然后雕刻到一块七尺高、三尺宽的石碑上,而且绝不能有差错,每一笔都得与原图一致,完成这个事,决非容易之事,天下也真是非他莫属。 文海涛拿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技艺,汇轻功、书法、绘画、家刻为一体,足足干了五年,才把图全刻在石头上,完成了这件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品。在刻图期间,赵孟、都实、朱思本三个矿世奇才先后过世,新的三华院的道教长是朝廷派来的亲倍,这人只贪图享乐,在院外芳了好几个女人,整日沉浸在酒色之中,根本没把这块《舆地图》刻石当回事儿,《舆地图》被扔在露天地里,任风吹雨淋。 文海涛离开三华院,宽返武称,组织有民族正气的侠义之士起义,立忐耍推翻元朝。不幸的是在举事之前出现了叛徒,叛徒将他们的行踪密根给朝廷,朝廷派许多兵马和大内高手,前来搜捕。他的好多朋友惨避杀害,自己被迫携带妻儿逃到长白山中,躲进桦树屯内。 此时关内巳经连年受灾,冉加上帝王和贵族的骄逸侈奢,老西姓缺衣少食,贫面不堪,到处是饿浮,到处是逃难的人群,到处是宫兵暴行留下的血痕。百姓无法忍受,揭竿而起的场面随处可见。如虎似狼的官兵疯狂屠杀反叛者,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天下间一片 腥风血雨。 然而关外人烟稀少,依旧是一片平静,像个世外桃园。这年正值春季,山上山下百花吐艳,幻成一片灿烂景色。特别是不远处的松花江碧流如带,风帆点点,来往无问,更象太平盛世。 他家门口有几株杏树,不是栽的,而是自然长成,那树开出了一团团如火的花藤。大清早,阳光映照,鲜艳夺目。风一吹,花纷纷飘落,落在正在吐芽的小草上,落在青石板铺的小路上,落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里,给人一种既美丽又凄凉的感觉。已经跟他几年的仆人范宝山正在用桦树枝扎成的扫把打扫落花,他在花间劳动,在花间生活,充满了欢乐,他不时哼着最流行的杂剧小调,那是大戏剧家关汉所创作的《单刀会》中的一段:“求涵山叠,年少周郎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伶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梳僧一时绝,兵的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这小调感慨苍凉,尽管他噪音嘶哑,也还是动人心魄。突然走过来一个萨满,满脸胡子拉连,长得瘦小干枯,穿着挂满布条的衣服,拿着一根象竹子又不足竹子的绿儿,他对范宝山抱掌施礼道:“在下听说村中有一奇人,善长用手指在树皮上画画,画猫似猫,画狗似狗,画侮吐香,画菊生辉,不知住在哪栋房舍,请指明道路,深表感谢。”范宝山停下扫把,抬眼看了一下这萨满后,不冷不热地问道:“你从何处得到的这个识息?” 那萨满淡淡一笑道:“有人将这位奇人的画拿到吉林去卖,得了大价钱,一些有钱人争抢收购,有多少要多少。还有人说位奇人是个特大好人,乐善好施,谁要画都不拒绝,给钱不给钱都可以拿走,没有一点架子,从不拒人门外。”范宝山沉思片刻问道:“难道你也是找这位奇人作画的吗?” 那萨满道:“在下不敢如此无礼,只想见其如何作画,开开眼界。”范宝山去找主人禀报,说道:“有一萨满想看先生作画,还说您的画在吉林能卖大价钱。”文海涛一听,变了颜色,连连摆手道:“你去回话,就说我不在,云游四方,不知何时归来。”范宝山从没听文海涛说过荒,此时却要用假话将那萨满打发走,他有点纳闷,说道:“这好吗?” 文海涛面色一沉,神情不快地说道:“让你怎么说就怎么说,何必罗嗦。”范宝山第一次见主人对自己发火,只好退去,对那位萨满转达了文海涛的话,说道:“先生请回吧,你是见不到那奇人做画了。”那萨满再三恳求,范宝山一口咬定文海涛不在家。而且,他去干别的活,不再理会那萨满了。那萨满没有走,而是在门口用粹树皮搭个窝棚,住下来,哪儿也不去,似乎下定决心非等文海涛回来不可。他睁着眼睛,盯着石板路,落花飘了一身也不在乎,那虔诚劲,石头见了也会感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