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10章 合纵连横

江夏郡,位于蜀汉与东吴两国交会处,可控制来自西北方的汉水及南面的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使得江夏郡的重要性不输于襄阳或江陵两大城,在蜀汉境内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镇守江夏城的将领绝非是泛泛之辈,而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虎将如黄忠是也。 在江陵军事会议结束后,关羽一行人已回去驻地襄阳,以便就近监视唐朝与曹魏两大势力的最新状况,期能及早部署,因应可能的突发状况;同样地,黄忠诸将也返回驻地江夏,可以就近察探东吴与南宋两国的近况。 从成都来的诸葛亮与赵云诸人,并没有西行回去成都,反而是与黄忠一块走,到最前线江夏城察看军情。 严格来说,对于诸葛亮有关客人来访的推论,赵云与黄忠两人总是抱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直到接近江夏城十里处时,恰巧遇上传讯消息的军士,方获知东吴特使已抵达,两人才完全相信前者的神通广大。 同样是听到东吴特使莅临的消息,三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对赵云与黄忠两位虎将来说,均感到相当意外,真的没想到客人这麽快就来了;至于诸葛亮则是视为理所当然,显然早已料到东吴特使一定会来,才会刻意走一趟江夏。 对于诸葛亮的“未卜先知”,连老成持重的黄忠都按捺不住好奇心,不禁问道:“丞相,何以知道东吴特使会来江夏,而不是去襄阳或南郡?” 诸葛亮没有直接回答黄忠的问题,反而问赵云道:“子龙,其中的缘由你应该相当清楚,何不说给汉升听听!” 赵云是智勇双全的猛将,心中已有定见,乃欣然答道:“东吴特使来江夏是很正常的,个人认为理由有二;其一,在地理位置上,江夏离柴桑最近,所以东吴派人来此告急是可想而知的;其二,在人际关系上,襄阳是关将军镇守、江陵由张将军负责,二者都是态度强硬且仇视东吴的猛将,以周瑜的才智肯定不会与两人打交道,以免自讨楣趣;所以,只好派人到江夏碰碰运气了!” 黄忠摇头苦笑道:“没道理,来江夏找我于事无补,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该到成都面见主公才对!” 赵云闻言失笑道:“成都?对东吴而言是多麽偏远,遥不可及的地方;从柴桑往返成都,至少要两个月的光阴,尤其在军情告急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救援战场;所以,东吴特使才不会笨到跑去成都求救哩!” 诸葛亮洒然回应道:“公瑾善于算计,他算定我一定会东来,且必定亲临江夏;因此,派遣使者来此等我,的确相当聪明。” 边走边聊下,江夏城已出现在众人眼前。 原来东吴特使诸葛谨与黄盖两人已来江夏一天了,然因主将黄忠不在,代理将军陈到不敢擅自作主,只好先将贵客安排在外馆休息;唯在贵客不断地催促下,后者才火速派员去江陵通知相关人员。 对于陈到的处理方式,诸葛亮颇为不悦,神情肃穆地道:“陈将军,来者是客,岂可怠慢!若是因此而延误军情回报,你的项上人头恐怕不保。” 黄忠斥喝道:“还不退下去!” 陈到后脚才离去,东吴特使诸葛谨与黄盖两人就到了。 见到两位贵宾进来,诸葛亮起身欢迎,慊然道:“不知道大哥及黄将军两位大驾光临,孔明有失远迎,请两位见谅!” 诸葛谨见到诸葛亮,则是脸上流露出,揉杂着期待与苦涩的神情,凄然道:“二弟,你要救我们!” 以诸葛亮的沉着冷静,闻言都神色微变,其旁的赵云与黄忠二将也为之错愕,三人均不明白诸葛谨何以会语出惊人。 诸葛亮不疾不徐地道:“大哥,何出此言!” 诸葛谨肃然道:“公覆,由你来说吧!” 黄盖点点头,缓缓地道:“实不相瞒,自两个多月前,敝国境内发生严重变故以来,除了柴桑、豫章、庐陵、长沙等少数地方外,连建业在内的所有城池,都出现前所未见的敌人。” 接着,神情凝重地续道:“由于事出突然,我方在全然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根本难挡对方的攻势而措手不及,使我方遭受到严重的挫败;再加上敌军的统帅岳飞确实高明无比,且岳家军骁勇善战,打得韩当、周泰与朱治三将落荒而逃,连皖口都快保不住了!幸好有陆逊献策,再配合程普与吕蒙两将所施行坚壁清野的战术,方能迟滞岳家军的攻势;否则,恐怕我方已经退守豫章或柴桑了!” 想不到才短短不到三个月的光景,东吴竟然失去了半壁江山,这种情况远在诸葛亮、赵云与黄忠三人的想像之外,莫不听得目瞪口呆。 黄盖喟然续道:“事后韩当曾余悸犹存地告诉末将,说他从来没有遇过如此厉害的统帅,已非‘用兵如神’四个字可以形容了!以目前的情况研判,皖口铁定无法守住,我方最多只能支撑一个月而已,唉!” 诸葛谨注意到诸葛亮等人的表情,摇头接续道:“二弟,敝国已经濒临危急存亡之秋,请贵国一定要伸出援手,救救我们吧!” 虽然局势比自己预期的还严重,唯诸葛亮仍可沉得住气,疑然问道:“大哥,既然事态这麽紧急,为何贵国的军队仍留在岸边防卫我方,而不是投进皖口战场抵御南宋的攻势?看来贵我双方敌对的情势没有任何改变,教小弟如何向主公解释,又如何帮得上忙呢?” 对于诸葛亮的的疑点,显然诸葛谨早有准备,乃从容说明道:“吴侯及周都督为了展现诚意,已陆续抽调武陵、长沙、桂阳诸郡的兵力支援柴桑与豫章二地;也就是说,你们若要趁机夺取荆南四郡,我方只好让贤了!” 很明显,东吴若不是已到势穷力蹇的地步,是绝不会轻易放弃辛苦取得的荆南四郡;能够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的确让诸葛亮、赵云与黄忠三人都感受到对方的诚意,更深切体认出东吴的危机已迫在眉睫、急如星火。 诸葛亮洒然表示道:“大哥,只要贵国的军队是全部投入对抗南宋的战场,及防卫曹魏的阵线上,则个人有把握说服主公派出援兵,协助抵抗南宋的侵略;不过,由于成都与江夏两地相隔甚远,且调动军队亦需要时间;所以,贵国至少要支撑两个月以上,我方的援军才用得上场。” 黄盖欣然答道:“谢谢阁下的相助!在下一定会据实呈报吴侯与都督,不管南宋的攻势多强,我方绝对会死撑到贵国的援军抵达为止。” 得到诸葛亮的承诺后,诸葛谨与黄盖两人随即告退离去。 惊涛裂岸声,不绝于耳。 看着滚滚江水向东奔流,诸葛亮不禁叹道:“为了挡住曹魏百万大军南下,我方与东吴首次携手合作,与曹操在赤壁一决雌雄,终于获得重大的胜利,更奠定了鼎足而立的态势;唉!然而为了荆州一地,使得东吴与我方的关系全面恶化,彼此间相互攻伐,虚耗不少战斗力;不然,东吴也不该如此不济!” 黄忠感受到诸葛亮话中的无奈,坦然问道:“主公与吴侯孙权有姻亲关系,一定会同意出兵援助,无庸置疑;问题是,北方正陷入激烈的争战中,我方随时有可能被卷入,丞相将如何支援东吴呢?” 浪接浪、涛连涛,诸葛亮双目专注着江面,并没有回答黄忠的问题。 片晌的沉默后,诸葛亮意有所指地道:“据最新探听到的消息显示,南宋另一统帅韩世忠正枕兵在合肥城外,与张辽的部队相互对抗中,使得太史慈获得喘息的机会,应该会自舒城移军协防庐江;所以,只要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应该可以在柴桑附近与吴军联手,再打一场漂亮的攻防战。” 经诸葛亮一说,黄忠明白前者的策略,点头道:“好计!以长江及鄱阳湖的天险为凭恃,再配合东吴训练精良的水师,我们确有与南宋相抗衡的实力,此战将如赤壁战一样,不仅可以挫挫南宋的锐气,更可保住东吴的一线生机。” 蓦地,一阵强风吹过,江面卷起千堆浪。 诸葛亮看着江面上涌现出无数的浪花,旋又消失于大江中,类似情景不断地重覆发生,然浪花的存续时间极为短暂,仅是瞬间而已;因而心中生出无限感叹,认为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情况,就像浪花般即生即灭一样。 犹似自言自语地道:“唐与魏的争战,其胜负关键系于南宋的战况,而我方则是唯一可以影响南宋者;因此,云长坐镇襄阳可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大材小用,主公应该会令其负责江夏,襄阳交给廖化即可。” 不待黄忠发问,诸葛亮油然续道:“当东吴是友非敌时,江陵的战略地位不再重要;因此交给陈到负责即可,翼德是该上前表现其战斗力了!” 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自己,黄忠忙问道:“丞相,末将虽然年纪较大,唯上战场杀敌仍是绰绰有余,何以没有任务在身?” 诸葛亮笑答道:“我岂会让你赋闲在营,翼德、子龙和你三位将军,将会与我共赴柴桑,并肩作战;而在子龙回来之前,我方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备战;因此,军队调动、召集、训练等事宜就由你负责了!” 获知自己的任务后,黄忠甚感满意,唯心中颇为担忧赵云的安危,直言不讳地道:“阁下派赵将军深入险地皖口探听军情,观察敌我情势,末将觉得有些不妥;若碰上南宋高手的话,恐怕……” 话虽然没有说完,唯诸葛亮知其意而故作轻松状,开怀笑道:“汉升,以子龙的身手及聪明才智,除非是遇上敌人的统帅,即号称无敌的岳飞外,应该没有人可以奈何得了他;所以,我们只要安心备战即可。” 事实上,诸葛亮心中不禁想起凌天;因为后者若在自己身旁,一定知道南宋的状况,也就不必让赵云冒着生命危险去皖口探查敌情了。 对于诸葛亮的说法,黄忠仍是放心不下,无法完全释然。 汉水上游的汉中盆地,唐与魏两大势力已经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因此,住在汉中各地的居民为了远离战火,避免遭受到无妄之灾,纷纷携家带眷逃离家乡;不是避往偏远的山区,就是想尽办法翻山越岭逃往巴蜀,或是顺着汉水而下到荆州、扬州等地避难,甚至于穿越栈道躲到关中去。 连日来,襄阳城外出现一批接着一批的车队,载着离开家园、躲避战火的无辜百姓,对守军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景象。 前面的几天,由于离乡背井的百姓想要入城者,每天顶多数百名而已,还不算多,因此襄阳守军不疑有他,全都如数放行。 然而最近几日,出现在城外的无辜百姓犹如难民般蜂拥而至,每天都有数千人以上,让守将看得头皮发麻;唯恐有敌人潜伏在百姓队伍中,在安全的前提下,守军只好关闭城门,不让任何人进出。 已是立冬时节,每到夜晚气温骤降,对餐风宿露城外的百姓来说,实在是苦不堪言,偶有年老体衰者因而感染风寒,甚至于病亡。 身为襄阳城最高统帅的关羽很想开城门,收留城外的无辜百姓,然因时局有愈趋紊乱现象而作罢。 站在城垣上的徐庶与庞统两人,看着护城河外凌乱交错的营帐、车辆,内心实在很难过;后者叹道:“唉!假如主公看到这种景象,一定毫不犹豫地大开城门,安置城外落难的百姓,而非目前采取关闭城门的作法。” 徐庶神情肃穆地道:“士元,既然明了主公爱民如子的态度,一定不会让无辜百姓挨饿受冻,或任其自生自灭;因此,乾脆不用理会关将军的看法,我们何不大开城门,让他们进城安顿呢?” 庞统摇头回应道:“不行,我们不能这样做!” 徐庶神情不悦地道:“士元,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苦而不救,简直有违天理及我们的职志;若是不幸来一场大风雨的话,可能会有不少百姓会因此而冻毙,所以个人实在无法坐视不理,置身事外。” 庞统动容道:“元直,我们走吧!找关将军研究看看。” 徐庶欣然应允。 仅约数日之久,护城河外的落难百姓已集聚高达数万人之众,且不时传出有人冻死、病亡的情事。 关羽、庞统、徐庶、马良、简雍、孙乾、魏延及廖化等人,经过数个时辰的会商后,决定让老弱妇孺们暂时安置城内,再安排余下的难民分批送往邻近的城镇,让他们可以暂居,或是落地生根。 虽然关羽已接到赴江夏就任的指令,却没有即刻动身,而决定先安置好流离失所的无辜百姓后,自己才到江夏赴任。 要安顿好逾五万人的无辜平民,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尤其是在粮食、饮水上的供应,更是不能马虎,早已让襄阳守军忙得焦头烂额。 就当安顿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关羽准备启程南下时,北方有不速之客造访。 来访者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自称是唐朝特使,让关羽诸人大为意外;唯基于安全考量,二者的百名随从均被留置在城外。 双方相互引见,依宾主就座。 虽然两人已表明过身份,且有正式文书为凭,唯唐朝毕竟与蜀汉是属于不同时代的,文书真伪殊难验证;更重要的因素是,他们并非关羽诸人见过的李靖,所以包含庞统在内的蜀汉官员,均持怀疑态度。 关羽用神打量两人,疑然问道:“两位的来访,关某深表欢迎,然李元帅为何不亲自前来?” 遭到对方的怀疑,李淳风一点都不意外,坦诚答道:“由于战况吃紧,李元帅一时之间走不开,在下方有机会亲睹名传千古的阁下。” 对方的赞美,令关羽感到飘飘然,于是神情愉悦地道:“两位大人翻山越岭,避过烽火,历经千辛万苦地来到襄阳,可有关某效劳的地方。” 庞统关心凌天的状况,不待李淳风回应,已抢先问道:“李大人,凌公子在贵国可安好?” 李淳风慊然答道:“对不起!凌公子失踪了!” 在座的蜀汉官员闻言大惊,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话。 关羽沉声问道:“李大人,到底发生了什麽事?” 李淳风将自己所知道的部份,一五一十、毫无保留的说出来,教所有人感到扼腕,更使得大厅陷入哀戚的气氛里。 庞统尽量保持心情平稳,抱着一丝希望地问道:“李大人,贵国是否想要留下凌公子在长安,阁下才会如此说呢?” 李淳风神色凝重地答道:“在下所言,句句属实!” 片晌的静默后,回复冷静的关羽淡然问道:“李大人,来此有何贵干?” 李淳风开门见山地答道:“不瞒各位,在下是来与贵国洽谈结盟之事。” 从关羽、庞统、徐庶到廖化,几乎与会的蜀汉文武官员闻言均感愕然,因为没有人想到唐朝会专程派人来谈结盟之事。 国与国间的结盟是何等重大的事,因此庞统与徐庶两人不敢掉以轻心,何况来者的身份仍有待查证,于是后者故意问道:“听说,贵国是在我们所处时代之后,两位可否说明一二?” 由于凌天是来自千年之后的未来人,曾经简述过未来朝代的演变,若是来者可以有同样的说法,不但可以证明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的身份,更可以确认前者所言不虚,故徐庶有此一问;当然关羽与庞统诸人亦表赞同,因为对方的身份如若属实,结盟之事应可以深入探讨。 为了避人耳目,以免惹起敌人的注意,一人一骑尽量走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小径,甚至于昼伏夜行。 数日后,赵云终于抵达目的地皖口附近的皖山。 皖口城背皖山面长江,北面十八里处有集贤岭,岭上有关卡,地形险狭,扼舒庐之要,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此处商业活动本来尚称繁荣,人民犹可安居乐业,然时空异变后,亦受到烽火波及,使得大部份的居民不堪战争的威胁,而纷纷逃亡南部的城镇避险,变成异常萧条。 长江两岸旗旛隐隐,戈戟重重,肃杀之气特别浓厚。 站在皖山高处的赵云终究是一代名将,单从双方的军队布署,已可看出对岸的“岳家军”技高一筹,可说是谋定而后动,很明显已掌握到主动攻击的优势;心想城北的集贤岭若失陷,皖口铁定守不住,吴军唯有撤退一途。 山路崎岖难走,山区不时出现吴军的踪影,说不定还有南宋的探子隐藏其间,于是赵云将自己的座骑留在隐蔽处,只身朝着集贤岭方向掠去。 离集贤岭尚有两里左右,前方传来打斗声响。 在东吴与南宋双方形成对峙之局,随时有可能爆发出激烈战斗;因此,当前方传来打斗声响,赵云并不觉得意外,反而朝着声响处掩去。 然而,事情似乎和赵云想像的不一样。 就在赵云寻声前行约百步后,打斗声响倏忽停止;纵使他功聚双耳,也听不到四周有任何打斗声响,莫非之前的战斗已结束。 声响骤然消失不见,让赵云觉得事情不单纯而心生警觉,心中认为在集贤岭附近发生打斗,不管守军是属于何方,都一定会发现的;所以,前方应该是有埋伏或陷阱,若自己贸然前行,大有可能会正中敌人下怀。 赵云脑海中闪过种种念头,均认为不可行,最后决定留在原地,等候潜伏于暗处的敌人现身后,再见机行事。 虽然皖山地势不是很险峻,没有峭壁悬崖或飞瀑流泉,唯山上古树参天,苍翠茂盛,倒是颇适合藏迹匿形的;因此,赵云选择一棵高达十丈的巨树,不仅可以充当他的藏身处,更可以居高临下观察周遭环境。 当赵云正要飞身上树之际,蓦地传来破空声响。 “咻!” 约有十支劲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掩至,教赵云差点反应不及而遭到暗算;幸好他一直保持着高度警觉性,对于四周环境不敢掉以轻心,再凭藉着自己高明的身法,总算有惊无险地瓦解近身的冷箭。 躲得了第一关危机,不见得可以避过随之而来的威胁。 “踏!” 急促地脚步声响起,且是来自四面八方,令赵云为之色变,心知肚明自己已陷入四面楚歌、重重包围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