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23章 挥军北上

寻阳在长江北岸,与在鄱阳湖东岸的彭泽,同是岳家军云集之地。 江风浩荡,洪波滚雪,白浪掀天,南宋水师船队逾百艘斗舰、海鹘、蒙冲、走舸,在两艘巨舰的率领下,巡弋江上,展现出水上雄师的气势。 从皖口回到寻阳前进指挥所,尚未休息的岳飞立即召集将领开会。 岳飞开宗明义地问道:“宪弟,东吴与蜀汉联军有何动静?” 张宪欣然答道:“自从末将们由柴桑回来后,南岸水师船队地调动几乎已完全停止,好像在等待我们的和谈通知;由于对方表现出善意,末将基于尊重之意,暂时不再派出探子前去刺探军情。” 对于张宪的作法,岳飞觉得尚可接受,而没有另外指示,改问王贵道:“贵弟,彭泽方面有何动静?” 王贵从容不迫地答道:“在彭泽的牛将军遵从元帅的指示,完成防卫工事后,即进行屯兵安民的工作,没有任何骚扰性的攻击行动;倒是对方在鄱阳附近部署有数万重兵,从各种迹象显示,应该是常胜将军赵子龙的部队。” 杨再兴与岳云两人恍然大悟,难怪乎宴会当天不见赵云的踪影,原来后者是负责镇守鄱阳湖以东地区,防范己方大军沿着湖东南下,或是从浙闽翻山越岭而来;对于诸葛亮具有先见之明,两人心中非常佩服。 岳飞闻言为之动容,点头道:“好!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果然有先见之明,知道此战的关键处所在。” 接着问道:“宪弟,查访隐士之事进行的如何?” 张宪面有难色地答道:“由于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消息;因此,末将会加派人手,努力访察。” 岳飞摇手示意道:“宪弟,不用特别加派专人访察了!此事可遇不可求,尽力即可;而且,本帅认为只要每位将士多用点心,注意一下周遭事物的变化,或许就可以发现奇人异士。另外,各城镇原属于东吴的居民,他们的生活状况要格外费神,不要妄加改变,徒增困扰。” 由于张宪自认为办事不力,却没有遭到责备,让他感到颇为意外,于是心情愉悦地答道:“是,末将谨遵办理!” 虽然和谈之事尚需等待陛下圣裁,方能进行,唯岳飞实在不愿意看到神洲大地遭到无情战火的摧残,更不愿意看到无辜的百姓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场面持续地出现,于是暗下决心,要与周瑾、诸葛亮两位英雄人物见面磋商和谈事宜;乃命令道:“云儿,为表示我方诚意,明晨过江一趟,求见周瑜与诸葛亮两位先贤,尽速安排见面事宜,不得有误!” 终于有机会与前辈们化敌为友,与会将领闻言均感欣慰。 春暖花开,大地生气勃勃、欣欣向荣;恰与自上庸北上伊阙,士气高昂、雄壮威武的唐军辉映成趣。 为了及早赶抵伊阙会合李积,李靖乃将二十万唐军分成前锋、主力及后卫三大部份,自率三万前锋大军马不停蹄地赶路;过南阳而不停,越伏牛山直达鲁阳后,才宿营休息一日。 夕阳余晖下,山中景色另有一番风味。 李靖在殷开山与薛仁贵两人陪同下,登高望远;三人经过数日的急行军后,脸上并未流露出丝毫倦意,仍然神采奕奕。 李靖若有所思地道:“本帅若没有记错,由此东行百里,经过颍水后,应该可以抵达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开山,或许我们可以到那儿走走。” 殷开山闻言惊愕,期期以为不可,忙劝止道:“元帅,在没有弄清楚对方状况之前,若匆忙东行许昌,末将认为似嫌草率,宜请三思!” 李靖闻言一笑置之,淡然问道:“仁贵,你觉得如何?” 薛仁贵恭谨答道:“末将认为应属可行。” 对于薛仁贵的回答,殷开山觉得很离谱,不禁皱眉斥责道:“仁贵,在元帅面前休得胡言乱语!” 李靖笑道:“开山,切勿动怒!仁贵,或许另有见地,我们何不听看看,再来论断也不迟?” 殷开山双眼狠狠地瞪着薛仁贵,神情不悦地道:“仁贵,在元帅面前要有分寸,不得大放厥辞!” 自从凌天说过自己“未来”的辉煌事蹟后,薛仁贵在自信心上增强不少,比较敢在元帅或重要将领前,表达个人的看法;于是神情自若地答道:“末将认为,当曹操知道秦岭以南及汉中的领土尽失时,绝对不会坐视我方蚕食鲸吞中原各地;亦因此,在秦岭以北、东都洛阳以东的曹魏势力范围内,以司马仲达、荀文若、荀公达或程仲德等人的才干,绝对会在各处……” 殷开山不待薛仁贵说完,即不客气地回应道:“仁贵,你到底在胡说些什麽?明知道曹魏在中原各地置有重兵,焉能随便附和说,到曹操老巢许昌走走应属可行,你实在太乱来了!” 由于李靖没有任何表示,让薛仁贵更为放心,乃成竹在胸地道:“就是曹魏置重兵于洛阳、许昌、合肥等地,我方才有机可乘。” 殷开山听得愈来愈糊涂,正要出言斥责之际,李靖已察觉而微笑制止道:“开山,先让仁贵讲完吧!” 得到元帅李靖的认同及支持,让薛仁贵信心大增,乃昂然续道:“东都洛阳右掌虎牢、左控关中、北望燕云、南凭江汉,形势极为险要,是个易守难攻的城池;在隋代以前,莫不据洛阳以争霸天下;因此,曹操绝对不会让洛阳失守,才会有战神韩信的奇兵击败李大将军的战事发生;就因为曹操特别看重洛阳之故,只要我方能够联系到流落中原各处的弟兄,在徐州、平原、陈留、荥阳等地制造纷乱,甚至于在许昌造成骚动,则曹操势必因此而分心,对我方进军洛阳肯定会有正面助益;所以,末将才会认为可行。” 洛阳居中原要地,有四关之险,晋陆机曾云:“右成皋、左函谷,前有伊阙、后有孟津。”由此观之,其形势极为险固,所以薛仁贵乃据此论断。 的确,薛仁贵的看法不仅非常大胆且危险,却不失为可行之计,连极力反对的殷开山闻言也为之动容;不禁摇头道:“仁贵,你的想法非常独特,乍听之下颇为可行,然实际上恐非如此!” 由于薛仁贵的意见,与自己不谋而合,使得李靖更加相信凌天的话,亦对前者刮目相看;洒然笑道:“开山的顾虑是对的!无论是北上洛阳,亦或是东行许昌,前路绝对是荆棘满地、危机四伏,必须小心行事。” 接着话锋一转,命令道:“仁贵,你立刻去挑选出百名机伶聪明的战士,去许昌附近看看,了解一下魏军的部署;事后,回来洛阳南方、伊水旁的太谷与大军会合;切记,不得与魏军正面冲突!” 薛仁贵闻令大喜,欣然答道:“是,末将遵命!” 看着薛仁贵离去后,李靖有感而发地道:“开山,像仁贵这样智勇兼备、胆大心细的猛将,一定要让他多历练,方是大唐之福。” 事实上,从薛仁贵的身上,李靖彷佛看到年轻的自己一般;亦因此,即使凌天没有提过,自己仍然觉得前者是个可造之材。 在帅帐内,李靖召集殷开山与段志玄两名副手密议军情。 对于薛仁贵要深入虎穴许昌,暗探魏军虚实的大胆行为,虽然段志玄感到相当讶异,却也不否认是项创举,且应该有助于己方的军事行动。 段志玄当着殷开山面前,夸赞道:“殷大,在下好羡慕你啊!单单一个薛仁贵,就足以胜过小弟麾下的数名副将。” 由于殷开山并未赞成薛仁贵的冒险行动,使得他闻言感到相当尴尬,于是淡淡地回应道:“是成是败,还言之过早,不值得大惊小怪!” 李靖认同殷开山的看法,乃正色道:“值此战乱之际,仁贵要深入曹魏的大本营许昌查探,的确是件艰钜的任务,志气可嘉;然而,开山说得没错,是成是败,还言之过早,还用不着事前赞许及庆贺。” 接着话锋一转,神色凝重地道:“子房先生与凌公子两人在长安街上散步时,曾经有人要暗杀他俩;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当薛仁贵随着大军北上后,已将凌天与张良两人在长安所遭遇的事,一五一十地向李靖报告过:所以,殷开山与段志玄两人也知道此事。 个性较为坦率的殷开山,早已对这件事感到好奇,甚至于怀疑凌天他们说谎;当然,也认为很有可能是有人在暗中搞鬼,于是语带矛盾地道:“以凌公子的个性来看,当不会无聊到捏造被突袭的事,寻大伙儿开心才对;问题是,他们是谁?何能在刹那间全部消失,连个影子也找不到?” 段志玄闻言感到不解,失笑问道:“殷大,你是说凌天他们被袭,根本是假的,还是偷袭者他们太厉害了,连官兵也束手无策。” 殷开山双手一摊,模棱两可地答道:“都有可能。” 对于先贤张良与凌天两位的为人,李靖倒是没有怀疑过,且在彼此间没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下,更认为二者用不着如此费心机地去编故事骗人;于是沉声道:“遇袭之事肯定是千真万确的,两位毋庸再妄加猜测了!问题是,京城里面有谁想要加害他们,且具有从容离去的能力。” 由于不是张良与凌天两位当事者亲述,因此包括李靖在内,均仅能凭空想像当时的情况;然而,殷开山与段志玄两人闻言都感到有些意外,莫非元帅心中已有特定人选,才会这样说。 殷开山神情疑惑地道:“末将愚昧,实在很难猜测有谁会居心不良,想要加害他们两位,请钧上释疑。” 段志玄心中也有相同疑问,纳闷道:“照理说,京城里只有仁贵一人认识凌天,而张良先生更是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纵使有人存心要谋害他俩,亦不知要从何下手;所以,末将觉得此事疑点重重,实有详查的必要。” 虽然李靖不反对两人的看法,却是淡淡地答道:“是预谋,是巧合,或是意外都无妨,总之已成事实;也就是说,目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并不是要了解事情原因,而是要查清楚到底是谁所为。” 接着,若有所悟地道:“或许是遇袭的缘故,使得子房先生与凌公子对都城留下负面印象,才会婉拒皇上的好意。” 三人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讨论后,才结束会谈。 忙了整个晚上,薛仁贵终于在近万名的战士中,选定百名菁英,准备深入虎穴许昌探险;不过,对他来说,这是一项艰钜的挑战。 近午夜时刻,薛仁贵略事休息后,独自走出营区,坐在巨石上冥想。 “飕!……” 虽是初春时分,唯山区入夜之后,还是会有间断性的冷风吹拂着,将旁边的高树吹得沙沙作响;对一般人而言,都会避之唯恐不及,免因空气湿冷而感染风寒;然而,对功力深厚的薛仁贵来说,则是一种享受,兼具提神醒脑的功用。 薛仁贵本是李靖麾下的一名小校尉而已,却因时空异变而因缘际会,能够认识“谋圣”张良与凌天两位来自不同时空的好友;由于彼此年纪相若,相当投契而无所不谈,着实让他获益良多。 脑海里回想着自己与两位好友的情景,让薛仁贵彷佛觉得他俩就在自己身旁的样子,一言一行记忆犹新;只是心中难免觉得可惜,因为张良与凌天两人仍未决定去向,因而无法共同为皇上效力,并肩作战。 目前存在同一时空的五位君主,除了南宋君主赵构外,包括当今天子李世民在内的四位君主,薛仁贵都颇有研究;事实上,后者极为担忧张良与凌天两人会投靠他国;因为蜀汉君主刘备是个喜怒不形于色、宽以待人,为政不在多言,信任部属的好国君;而东吴之君孙权是个事母至孝,国政管理相当出色的君主;至于一代枭雄曹操更是厉害,用人唯贤、唯才是举,麾下战将如云、谋士成群,若不是气量狭窄的话,早已灭吴平蜀统一天下了。 蓦地,两股气息飞快接近中,让薛仁贵感到很不寻常。 一个翻身,薛仁贵藏进巨石旁的高树上。 纵使在昏暗的黑夜里,薛仁贵的视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依然可以看到十丈外的景物。 只见到两道身影朝着自己藏身的右前方,即是与营区相反的方向奔去;接着,在两人身后五丈左右,约有十道身影出现,紧追不舍。 虽然距离颇远,唯从两人的纤纤身形看来,薛仁贵几可确定跑在前面的两人是女儿身,使得他感到相当疑惑,于是潜迹匿形地跟去。 果然与薛仁贵的推断一样,跑在前头的两道身影是容貌艳丽、身材姣美的姑娘家;或许是跑了一段时间,两名女子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五丈左右的距离逐渐缩短为三丈,几乎遭后面的彪形大汉追上。 “咻!” 蓦地,破空声响,其中一名女子似能听风辨音,纵使没有停下脚步,亦未回头看,居然从身体两侧掷出暗器;即使无法顺利击中身后的追捕者,却也能让他们因躲避暗器而迟延脚步,倏忽间,彼此距离拉开达四丈左右。 所有的动作,仅是转眼间而已,然薛仁贵则是全都看在眼里;同时,他发现该名掷射暗器的女子身手不俗,颇有大将之风;只不过,追捕者高达十人之多,两位女子看来还是凶多吉少。 虽然薛仁贵不清楚他们之间关系为何,唯因时间紧急,且激于侠义心肠,还是决定出手,救助两位姑娘家。 当十名大汉逐渐追近两名女子时,其中一名持剑的女子忽然止步,旋即转身冷冷地道:“各位既然纠缠不清,就莫怪本姑娘剑下不留情!” 话一说完,长剑已闪电离鞘,犹如丝绸匹练般的雪白剑芒,横空迎向迅速接近中的敌人;同时,另一名女子亦停下脚步,再度掷出数枚暗器。 “当!” 数枚暗器中,有半数遭对手武器挡下而生出声响,另有两枚暗器在对手巧妙的闪躲下,消没于黑暗中,仅有一枚暗器击中一名大汉的右肩;由此观之,两名女子的对手均非泛泛之辈,而是功力不弱的高手。 气势如虹的剑击,在两把钢刀与一把弯刃地挡格下,威力骤减;因此,持剑的女子仅能凭藉美妙的招式及奇特的身法,险险避过敌人的攻击。 眼见手持暗器的女子在数名大汉围攻下,已是穷于应付,根本无暇掷出暗器,只能藉着不断地跳跃、前后左右移动以避过攻击;就在她险象环生之际,薛仁贵及时赶到,顺手撂倒两名大汉。 两名女子见到有人现身相救,立即退到薛仁贵身后。 十名大汉见到有人出手相助,且是一位身着戎装的青年将领,莫不神情为之色变;其中一名大汉看到薛仁贵身手了得,仅是一招半式就击败两位同伴,不禁心生惧意,乃装腔作势地问道:“这位军爷,请问来自何处?何以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插手管咱家之事?” 薛仁贵虎目绽放精芒,审视环伺四周的敌人,明白自己的处境后,意态自若地道:“各位兄台,在下是大唐元帅李靖麾下的副将;不管你们有否任何正当理由,也不能欺侮这两名弱女子,何况这里是本军营地;如若你们执迷不悟,坚持为难两位姑娘的话,就莫怪本将不留情面,将各位绳之以法。” 由于对手的实力终究不弱,单凭个人一己之力并无取胜的把握;因此,薛仁贵采取缓兵之计,故意亮出李靖的名号,并暗示部队就在附近,期望十名大汉因为惧怕唐军的威力,而能够知难而退。 果然十名大汉闻言身躯为之震惊,全都没有想到会遇上唐军将领,更没料到唐军已悄然翻越秦岭北上。 应是敌人首领的大汉沉声道:“看在薛将军的面子上,本人今夜暂且放过你们两名不识相的小贱人;日后,若再被我们的人遇上,就莫怪我们不懂得怜香惜玉,辣手摧花了;薛将军,后会有期!” 看着十名大汉离去,薛仁贵与两名女子不禁松一口气。 由于三人所在位置离营区仍有数里之遥,假若敌人识破自己计谋而反悔,一定会回来生事,则空有大军在此,却鞭长莫及,恐怕远水救不了近火;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薛仁贵立即领着两名陌生女子朝营区前进。 持剑的女子淡然道:“感谢将军出手救援,小女子会记得这份恩情。” 另一名女子则是柔声道:“小女子叫封柔,她叫冷若雪,幸好将军及时现身,免除我俩姊妹沦落魔掌的危险,谢谢!” 当薛仁贵细看两名女子的容貌时,惊觉两位姑娘容光明艳、美丽动人,且各有千秋,难怪会遭惹是非;名为冷若雪的佳人,可说是人如其名,冰清玉洁、肌质晶莹,宛若不食人间烟火般下凡尘世的仙女,的确是美得不可方物,唯神情冷淡、凛若冰霜,教人生出难以亲近的感觉;另一名佳人封柔,柳眉樱口、明眸善睐,容貌姣美,雪肤白里透红,洋溢着青春活泼的气息,谈吐自然大方、个性温柔婉约,确实教人心动,我见犹怜。 美女当前,让铁汉薛仁贵看得心醉神迷,差点忘了回应,忙答道:“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两位姑娘不用客气。” 由于封柔对薛仁贵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微笑问道:“适才小女子好像听到将军自称是‘唐朝’的将领,而‘李靖’又是谁?对此小女子颇为不解,阁下可愿略述一二?” 从封柔的问话里,薛仁贵已联想到两名女子应该是来自“古代”;也就是说,因为她们没有听过唐朝,才会有此一问。 能够为佳人解惑,对薛仁贵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简明扼要地说明目前的时空环境,令冷若雪与封柔两位美女听得目瞪口呆。 薛仁贵对于身旁两位美女的来历,生出浓厚的兴趣,于是好奇问道:“冷姑娘,恕在下冒眛,请问你们可是秦始皇时候的人?” 个性几近冷漠的冷若雪,依然没有理会薛仁贵的问话,默然不语。 薛仁贵碰了个软钉子,只好自我解嘲地道:“或许是在下不该问吧!” 由于气氛变得有些尴尬,封柔乃礼貌行地答道:“薛将军,请不要误会!雪妹只是个性较为内向拘谨、不习惯和陌生人说话而已;没错!我俩都是秦皇时代的人,小女子是住在楚国的越国人,雪妹则是宋国之后。” 自从时空异变后,薛仁贵已先后认识张良、冷剑与荆刃三位秦末时期的人物,而眼前的两位佳丽亦是,让前者内心觉得事情未免太凑巧了;于是尝试着问道:“封姑娘,可听过张良先生?”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不仅封柔点头表示听过,连神情冷淡的冷若雪闻言也露出凝神静听的神色,教薛仁贵大感意外。 果然与自己的推测一样,于是薛仁贵神情愉悦地续道:“在下来此之前,才与张良先生在上庸城分手。” 封柔闻言神情激动,语带哽咽地道:“雪妹,老大也来了!” 冷若雪与封柔两人兴奋地相互拥抱,前者激动地道:“柔姐,我们终于找到可以投靠的亲人了!” 薛仁贵脑际灵光一闪,突然想到冷若雪及冷剑两人都姓“冷”,且仔细看看二者之间还有几分神似,直觉认为两人应该有亲属关系,乃随口问道:“冷姑娘,你认识冷剑吗?他正好和张良先生在一起。” 本是拥抱着封柔的冷若雪,闻言身躯抖动不停,冰冷的玉容终于绽放出如花的笑靥,喜极而泣地道:“薛将军……” 可能是太高兴的原因,冷若雪竟然说不出话来,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看到冷若雪如花似玉、动人至极的笑容,几乎令薛仁贵看傻了眼,浑然忘我;若非自己亲眼目睹,实难相信世上有如此超凡脱俗的人间绝色,纵使西施或王嫱再世,亦不外如是。 当然封柔听到五哥冷剑的消息,欣喜之情不亚于冷若雪,亦喜出望外地道:“薛将军,能否说清楚一点?” 虽然两位美女因欣喜若狂而几乎语焉不详、词不达意,唯薛仁贵还是可以明白她们的意思,乃摇头苦笑道:“实不相瞒,在下差点就命丧冷剑与荆刃二人手里;幸好张良先生及时赶到,才化解一场误会。” 接着,薛仁贵唱作俱佳、生动活泼地描述当夜打斗的情景,让封柔与冷若雪两位佳丽听得心惊胆跳、玉容数变。 连续听到三位兄长的消息,且三人还聚在一起,对封柔来说,是喜事连连,不禁对薛仁贵生出好感,柔声问道:“薛将军,请问上庸怎麽去?” 几乎同时,在感受到薛仁贵的坦诚及热忱后,冷若雪的态度略为改变,而和颜悦色地问道:“薛将军,上庸在那里?” 得到美女的青睐,薛仁贵欣然答道:“上庸在秦岭之南,在战国时期应该属于楚国,是往巴蜀必经之地。” 两位美女约略明白上庸方向后,反而陷入沉思中。 在彼此关系拉近后,薛仁贵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而不经意地问道:“封姑娘,刚才那些人是谁?” 封柔闻言情绪激动,忿忿不平地答道:“他们是铁鹰堡的爪牙。” 薛仁贵满脸疑惑地道:“铁鹰堡?” 封柔稳住波动的情绪后,徐徐地道:“据小女子所知,铁鹰堡已有百年历史,是个非常神秘的组织,由于深藏在伏牛山隐蔽山谷里,并没有遭到秦军剿灭;现任堡主是人称‘鹰王’的黑涯,其功力更胜老大一筹,可说是我们的死对头;至于堡内有多少高手,仍然不太清楚,仅知道鹰王座下有两大铁鹰及四大猎鹰六位高手;其中四大猎鹰专门负责追杀与他们为敌的江湖人士,薛将军刚才见到身着红色衣衫的大汉,就是‘赤猎鹰’手下,均非等闲之辈,……” 蓦地,薛仁贵突然打断封柔的话,轻声道:“不好,有敌人!” 犹是惊弓之鸟的封柔与冷若雪两位佳人,闻言色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