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35章 曙光乍现

赵云的出现,似乎仍然改变不了张飞挑战岳飞的决心,使得敌我局势并未有任何改变,气氛还是非常的紧张。 身处风暴核心的岳飞,明显感受到对手张飞的气势急速高涨,表示之前的较量后者犹未发挥最强的攻击实力;同时,“意向不明”的赵云亦散发出令人心惊的强大气势,在在让他不敢小觑。 在沙场征战多年,面对过各种的危险及艰难险阻,曾经击败过无数的江湖高手和金国将领的岳飞,首次生出死亡离自己如此接近的感受;因为他自忖单打独斗,自己胜过张飞或是赵云任一人,已属不易,何况是两大虎将的联手,显然自己绝不是他们的敌手,必败无疑。 看见张飞步步进逼主帅岳飞,而赵云像是视若无睹般没有阻止的意思后,连杨再兴也沉不住气了;于是准备由自己拦截名将赵子龙,并以眼神示意岳云,教身后的二十名亲卫提高警觉,必要时出手救人。 看出对方存心为难,不怀好意,岳飞亦不甘示弱地道:“好!既然张将军与赵将军两位有此雅兴,本帅愿意奉陪到底。” 由于情势急转直下,让邓芝大感意外,不知如何是好?至于严颜与李岩两名蜀将则是态度模糊,颇有隔山观虎斗的意味。 没有回应对手,气势来到最高点的张飞,手中长矛瞬间化成一道迅如闪电的亮光,以肉眼莫辨的超高速朝着岳飞直刺。 面对气势磅礡、刚猛无俦的矛击,岳飞根本无暇细想,亦明白自己若是与对手张飞硬拼的话,结果不言可喻,肯定是落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则已无力去应付另一强敌赵子龙的攻击;因此,为了“胜利”着想,纵使自己有能力挡格,亦不能逞强硬拼,只好迅速向后飞退,待对手气势减弱时再予以反击。 “当!” 金铁交击声响起,让严颜、邓芝与李岩三名蜀将均露出惊讶的神色。 “青釭剑”飞鞘而出,一代名将赵子龙终于出手了。 当张飞骤然发难的刹那间,杨再兴已感到事态严重,迅即持枪飞进场内,想要拦阻赵云助主帅岳飞一臂之力,勉得后者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对劣势中。 然而战况的变化超过众人的想像,连智勇双全的岳飞都估计错误;因为,举世闻名的宝剑并不是攻向他,而是拦截气势如虹的蛇矛,形成蜀汉两名虎将自家人打自家人奇特现象,让来作客的南宋诸人全都松了一口气。 既然有人出手拦阻张飞威猛的攻势,已经退到草地边缘的岳飞当然乐得轻松,于是顺手将长枪收到身后;而赶来帮忙的杨再兴,见到战况异变,即刻改变前进的方向,来到岳飞的身旁,以防敌人使诈而措手不及。 矛来剑往,倏合乍分,张飞与赵云两名蜀将交手数回后,随即收招退往两旁,且顺势收起手中的兵器。 张飞乐趣尽失,乃圆睁环眼地瞪视着赵云,不禁勃然大怒地道:“赵子龙!你这是什麽意思,竟然窝里反地帮助外人,看来俺要好好教训你一顿。” 遭到张飞指名道姓的责骂,赵云仍然不为所动,亦没有动气,只是跨步走向岳飞,对后者施礼后,义正词严地道:“岳元帅,有我常山赵子龙在,就没有人可以对阁下无礼,更不能以武力威吓阁下。” 只要不是白痴,或是傻瓜,都可以听出赵云的意思,当然明白他所指何人;因此,在旁观战的严颜、邓芝与李岩三名蜀将,闻言均露出会心一笑,终于有人不畏惧“恶势力”,敢出面主持“正义”;而岳飞、杨再兴及二十名南宋战士闻言后,均对前者的英雄气慨生出好感,敌意锐减。 岳云是场中所有人对赵云最崇拜者,听到偶像大义凛然的豪语,心中更是敬佩不已,不禁忘形地鼓掌叫好。 想不到赵云会出言顶撞自己,让张飞面子挂不子,不禁火冒三丈地破口大骂道:“他奶奶的!赵子龙,你是啥东西……” “踏!” 蓦地,响起阵阵马蹄声,中断张飞的怒骂声。 草地上的肃杀气氛,随着一阵风消散。 来者正是名闻当世、后人景仰的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两位先生,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气度;当两人的眼神恰与岳飞的虎目交会时,彼此均认定对方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亦是值得敬重的对手。 诸葛亮与庞统两人眼露精芒,用神打量着眼前的岳飞,在他英伟挺拔、气宇轩昂的神态中,惊觉后者深邃清澈的眼眸里,蕴含着无限智慧神光,其魁梧健硕的体型,更是潜藏着惊天武功与神力,气派超凡,确实不负无敌统帅之威名,教二者心中生出敬意。 南宋统帅岳飞无预警的来访,的确让诸葛亮与庞统两位智者感到意外,也佩服前者的勇气及胆识;而两人心中则认为岳飞绝非单纯拜访问候而已,难道他是为了和谈事宜而来?于是两人心中皆存有期待之想法。 看到张飞横眉竖眼的神态,诸葛亮已明白发生什麽事了,却没有出言相责,而是摇头笑道:“翼德!来者是客,我们不能失去待客之道。” 说完,朝着岳飞方向走去,意态自若地道:“岳元帅大驾光临,孔明有失远迎,如有冒犯之处,尚请见谅!” 虽然张飞不能和岳飞尽性地比武,以分出高下,且因而迁怒来劝阻的赵云,却颇为识相地听从诸葛亮的话,不再坚持己见。 岳飞龙行虎步地走近诸葛亮,不卑不亢地道:“承蒙丞相大人亲迎,在下感到受宠若惊!贵国果真是人才济济、卧虎藏龙,像张将军勇武过人,赵将军英伟神武,确实教本帅眼界大开。” 张飞与赵云两大虎将闻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前者是脸露得意的表情,显然相当认同对手的看法,也是对自己武技的全面肯定;而后者则是认为岳飞非常不简单,其身处龙潭虎穴中,还能够观察入微、谈笑自若,不愧是盛名远播、痛宰吴军的岳家军最高统帅。 对于岳飞溢美之词,诸葛亮仅是轻摇羽扇,洒然回应道:“岳元帅,敝国的状况阁下当了若指掌、知之甚详,实不该觉得讶异才对。” 凤雏庞统接续道:“岳元帅威名如雷贯耳,在下景仰已久;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才是教在下大开眼界哩!” 诸葛亮与庞统两人一唱一和,教岳飞感到新鲜和奇怪,乃谨慎应对道:“在下是读过不少史书,亦略知贵国名将如云、济济多士,更有两位先生运筹帷幄;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在下现在终于明白了。” 表面上,双方看似客套寒暄,礼尚往来;实际上,两边均有藉言谈之间,以互探对方虚实的目的。 然而,对于岳飞言犹未尽、意有所指的回答;虽然蜀汉诸人均感到好奇,很想追根究底问个明白,唯基于双方仍处于敌对的状况下,却又不方便出言相询,只好将疑惑摆在心中。 有稀客来访,身为主人的诸葛亮当然热诚接待。 在蜀汉指挥营帐内,双方依宾主而座。 姑且不论岳飞的来意为何,或是先前张飞的挑衅行为会否有负面影响,诸葛亮还是客气地问道:“岳元帅,阁下突然驾临,不知有何指教?” 听到诸葛亮开宗明义地问话,与会的蜀汉诸将均生出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南宋统帅岳飞来访的目的;而岳云与杨再兴两名宋将闻言,则是同时感受到前者有兴师问罪的意味,于是不约而同地望着岳飞。 在与会者炯炯目光注视下,岳飞神色如常,意态自若地答道:“欣闻阁下有和谈的想法,在下当然需要亲来一趟,以了解贵方的实际看法。” 接着话锋一转,沉声道:“不过,贵我双方在交换和谈看法之前,本帅有一件事想请教丞相大人!” 诸葛亮闻言感到事情有异,于是先与庞统交换眼神后,洒然回应道:“岳元帅,直说无妨!只要孔明清楚的事,定当如实奉告。” 岳飞神情肃穆地问道:“昨晚深夜,我方遭受到袭击,造成不小的损失;在下更是遇到连串的击杀,差点命丧刺客手里。” 说完,岳飞一对虎目停留在赵云身上。 蜀汉诸将闻言错愕而面面相觑,均没有想到连宋营会遭到偷袭,其中张飞、庞统与严颜三人则是半信半疑。 赵云感受到岳飞对自己的怀疑,于是昂然道:“岳元帅,贵方受到袭击,末将深感难过;但是,阁下之言似乎另有所指,可否叙明?” 由于南宋与蜀汉双方仍属于敌对状态,纵使岳飞没有明讲,唯庞统还是认为前者有暗指己方所为的意思;因此,神情不悦地质疑道:“贵方实力坚强,有谁胆敢在老虎头上捋虎须,自取灭亡;阁下之言,在下甚感不解?” 对于庞统的质疑,岳飞不觉得讶异,于是示意杨再兴略述一二。 听完杨再兴的述说后,蜀汉诸将均觉得事有蹊跷,咸认为内情相当不单纯,显然是有人故意要栽赃嫁祸,情况极为类似“恶地谷”及“桑林村”的伏击行为,难怪乎南宋方面会有如此认知。 诸葛亮沉思片刻,神情笃定地道:“岳元帅,阁下应该误会了;虽然在下曾经于山谷遭受到袭击,亦曾怀疑过是贵方所为,却没有丝毫报复的念头及行动;理由很简单,既然岳家军可以轻易地击退东吴大军,势如破竹地进占寻阳、彭泽等地,当不至于采取下三滥的手法,暗算敌方的将帅才对。” 接着,语带玄机地续道:“只是短短几日的光景而已,在贵方及我方就陆续发生伏击、暗算的事件,似乎颇为不寻常,未知阁下有否同感?” 以岳飞的才智,当然可以听得懂诸葛亮的意思,只不过心中的疑虑犹未尽释,于是直截了当地答道:“阁下之言,在下深有同感;只不过,昨夜偷袭本帅的神秘高手,在某些方面神似赵将军,让在下不得不心生怀疑。” 与会的蜀汉诸将闻言错愕及譁然,怎都想不到对方怀疑的对象,赫然是刚从鄱阳赶回来的赵云。 静默片晌后,庞统失笑道:“岳元帅,看来贵我两方都被耍了!” 岳飞肃容问道:“此话怎讲?” 诸葛亮微笑答道:“子龙,你自己说吧!” 有机会洗刷自己的嫌疑,赵云当然要好好把握,于是钜细靡遗地述说个人在桑林村遭伏袭的状况;由于过程曲折离奇,确实让岳飞、岳云、杨再兴三人听得直摇头,甚至于感到不可思议。 诸葛亮留意岳飞的神色变化,昂然道:“孔明愿以自己的信誉、人格作担保,证明将军所言,句句属实。” 庞统点头附和道:“个人亦愿作担保!岳元帅来的时候,我们正在桑林村四处察探,所以未及相迎,才会发生一些小插曲。” 从赵云说话的神态,再加上有诸葛亮与庞统两位智者的担保,不容岳飞不信;乃摇头笑道:“两位先生言重了!在下当然相信赵将军的讲法;既然贵方已去现场察探过,定当有所发现才对,在下很想知道原因。” 显然岳飞已将蜀汉排除在暗杀事件之外,其心中认为可能性最高者,莫过于有地缘关系的东吴,才会有此一问。 诸葛亮欣然回应道:“实不相瞒,虽然我方已详查多时,仍没有充分证据足以证明是谁所为;不过,根据各种迹象研判,应该与某个势力有关联。” 岳飞闻言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而神情愉悦地道:“愿闻其详!” 获得诸葛亮示意的赵云,坦然答道:“末将驻守鄱阳一带,曾到各处巡视,无意中发现一些秦末遗民,而间接知道他们也像谋圣张良先生、战神韩信一样地来到这个时空,且有‘楚帮’的组织存在。” 乍闻“楚帮”之名,岳飞、岳云、杨再兴三人均露出难以置信及恍然大悟的复杂表情,似有掌握到问题关键的意味。 西山,桑林村桑树林内。 已取得和谈共识的蜀汉与南宋两国,为了更增进彼此间的认知,且在诸葛亮的力邀下,岳飞、岳云与杨再兴三人特别来到赵云遇袭的桑树林走走,双方颇有尽释前嫌的意思。 走在桑树林内,触目所及皆是断树残枝,刀痕剑迹到处可见,几乎看不到几棵完好如初的桑树;尤其甚者,在泥地上、树干上、石头上均可清晰见到已经乾涸的血迹,可以想像当时战斗之惨烈。 岳云蹲下去看着肢离破碎的桑叶,不禁摇头叹道:“连一片小小的桑叶都碎裂成这个样子,可见得刀气是多麽的猛烈,用刀者的功力当在个人之上。” 站在岳云左手边的杨再兴,则是站在一棵断树前面,先露出凝重的神情,旋即双眼闪烁着精芒,一瞬不瞬地盯着平滑顺手的切口,喃喃自语地道:“好俊的身手,好猛的劲道。” 接着,豪气万丈地道:“从树干的切口看来,虽然这棵桑树是在瞬息之间遭锐器砍断,却需有精妙的招式及浑厚的功力配合才能达成;好啊!如此厉害的高手确是少见,教在下很想会一会他。” 单从断树的状况,杨再兴即能判断出对手的能力,令赵云不得不对前者另眼相看,乃竖起大拇指地赞道:“杨将军果然不凡,眼力如此高明,难怪乎可以与东吴猛将甘兴霸一较长短。” 得到名将赵云的夸赞,让杨再兴感到颇为不好意思,乃谦逊道:“在众多高手的袭击下,赵将军犹可镇定应付,让属下安然逃离险境,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气势,教晚辈敬佩不已。” 与诸葛亮并肩而行的岳飞,亦点头赞誉道:“不愧是单骑救主的常山赵子龙,镇定从容、临危不乱,确实名不虚传,在下自愧不如。” 接着话锋一转,沉声问道:“从断枝残叶看来,昨夜的埋伏者,似乎个个身手不凡,均有以一敌十,甚至以一撼百的惊世绝艺;对此,本帅感到很好奇,不知赵将军对那些神秘高手的评价为何?” 此话一出,迅即引起陪同而来的诸人注意,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不例外。 虽然事情是发生在前一晚,且在一个时辰前赵云更回来原地重新勘察过,却因为战斗过程异常激烈,让他沉思片晌后,才缓缓地道:“从遇伏到脱离险境,虽然前后仅约一刻钟左右,唯自己却好像历经数个时辰之久;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身形相当魁梧,手持一把巨斧的敌人,其实力犹胜邓将军数筹,与个人仅是一线之隔而已,他就是一招劈断桑树的高手。” 略为停顿后,接着语气坚定地续道:“除此之外,尚有两名持刀的敌人,他们应该具有严将军级数的实力,而其余的敌人尽是身手不弱的高手,没有半个是平庸之辈;所幸,埋伏地点是在茂密的桑数林里面,横生的枝桠刚好可以迟延或挡住敌人的攻势,个人才能够全身而退。” 岳飞、岳云与杨再兴三人,先前在营区外听过赵云轻描淡写地述说,犹未能感受出战斗的惊险;然而在出事现场再听到后者述说当时的情形时,则有亲历其境、历历在目的感受,方真正体会出战斗的凶险。 听完赵云的评价,岳飞有感而发地道:“在秦始皇驾崩后,旧楚地就出现不少英雄豪杰,风起云涌,却始终成不了气候;直到西楚霸王项羽崛起后,终于出现足以撼动秦王朝政权的势力;假若赵将军的评价正确的话,那麽有能力同时袭击贵方,及谋刺本帅的帮派,当非只是一般江湖帮派而已;换句话说,‘楚帮’很有可能就是亡秦的楚国旧势力。” 事实上,诸葛亮早在赵云遇袭后,就与后者、庞统一齐察看现场时,三人已有共同的看法,咸认为“楚帮”里面或背后当有高人主持,才能够将一群乌合之众,组成实力强大的江湖帮派。 因此,当岳飞说出个人感想后,赵云与诸葛亮两人均生出异样的感觉,莫非前者已推测出楚帮主持人是谁? 赵云虚心问道:“岳元帅,末将听阁下话中之意,似已认定楚帮的领导人是何方神圣;既然如此,阁下何不说出来供大家参详呢?” 岳云与杨再兴两小辈闻言则是竖起双耳,并停止手中的动作,且不约而同地转身望着岳飞;显然二者极想知道是谁有此能耐,可以在蜀汉及己方之间装神弄鬼、挑拨离间。 岳飞凝神注视着诸葛亮与赵云两人,以二者的才智岂会看不出楚帮是由谁暗中主持,显然他们是故意考验自己的才智而已,乃昂然答道:“秦末时期,楚地最强的豪杰非项梁叔侄莫属;若个人的感应力正确的话,能够散发出强若赵将军气势的神秘高手,大有可能就是名留千古的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的名气实在太响亮了,教岳云与杨再兴两人闻言恍然大悟。 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点头道:“岳元帅所言甚是,楚帮极有可能是由项梁叔侄及范增诸人所组成的;以他们具有覆亡秦朝的实力来看,难怪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搅得我们相互猜忌,差点兵戎相见;幸好,贵方与我方皆能理智面对,发能得早,而没有正中其下怀。” 找出事情缘由后,不管是岳飞还是诸葛亮任何一人,并没有因真相大白而感到欣喜,反而是觉得事情更为复杂棘手。 洛阳城,前喧伊阙之口,后依邙山之塞,东出瀍水之东,西逾涧水之西,洛水贯乎其中,驾天津桥于其上,城周长达五十二里,户逾二十万余;规模雄壮,不愧九代名都之首。 逾十万唐军驻扎在伊水畔的太谷,与驻守在孟津、伊阙一带的李积大军,恰成犄角之势,对东都洛阳构成极大的威胁。 李靖与长孙无忌两人站在高处眺望着东都洛阳,洛水从山脚下蜿蜒向北而流,伊水则是依地势朝着东北方流去。 青山绿水依旧,洛阳城亦改变不大,唯人事已非。 遥望着旧东都洛阳,让长孙无忌心生感触,不禁皱眉道:“我们来此已逾半个月了,曹魏半点动静都没有,实在教人猜不透,讳莫如深!” 李靖没有回应长孙无忌的话,而是自言自语地道:“仁贵到许昌察看敌人虚实,若没有意外的话,似该回来了。” 值此非常时期,正当用人之际,元帅李靖居然会同意副将薛仁贵的意见,让他深入曹操虎穴许昌去察探敌情一事,感到颇为纳闷及不快;因此,闻言即藉机问道:“元帅,何以会同意此事呢?” 长孙无忌的个性谨慎沉稳,鲜少有大胆冒进的行为模式,所以李靖闻言只能会心一笑,语气轻松地答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虽然晚于三国时代,理当了解曹魏的状况;然而,在时空异变后,已非我们单纯与曹魏为敌的态势,还要加入实力莫测高深的南宋及来自其他朝代的人物;因为有上述种种顾虑,本帅认为仁贵的建议颇有建设性且具可行性,当然同意他放胆而为罗!” 既然薛仁贵深入虎穴之事,早已成定局了,对或错都不再是重点;因此,长孙无忌并不在意李靖的解释,而是关心即将爆发的东都大战,乃淡淡地回应道:“韩信素有战神尊称,不管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是背水一战,都能够奇兵突出,获得最后的胜利。” 显然战绩辉煌的长孙无忌,似乎对战神韩信颇为忌惮,才会如此忧心忡忡,随时不忘提醒李靖要注意对手的厉害。 接着话锋一转,神情肃穆地道:“自从懋功在孟津附近首尝败绩,而让曹魏取得对战相对优势以来,洛阳反而显得格外的平静,连零星的战斗都不再发生;长此下去,在师劳兵疲的处境下,对我军会有负面影响。” 的确,整个中原地区,除了伊阙以西、太谷以南的山区、及太原一带是在大唐的有效控制外,黄河两岸的大部份富庶地区,仍然掌握在曹魏手里;也就是说,交战中的洛阳并不是一座孤城,即曹魏不仅占有地利之便,更没有补给方面的问题;反观唐军算是远征军,所有的补给均需仰赖关中支援,实在不利于长久作战,难怪长孙无忌会有此认知。 听完长孙无忌几近“唠叨”的长篇大论后,李靖神情洒脱地道:“辅机,你的看法很透彻!韩信之所以没有乘胜追击,将懋功逐退到关内,就是不愿耗损战力,以免合肥告急时无法两面兼顾。” 接着,豪气干云地道:“他想以逸待劳,一举击垮我方,解除西边的威胁,本帅岂能让他称心如意!” 长孙无忌闻言愕然,莫非元帅李靖想要对东都洛阳发动大规模攻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