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38章 流行歌曲

幸好薛仁贵与刘仁轨两人警觉性高,察觉有异样时,迅即回复正常,各自分头行事,免除遭长官责难的厄运。 将数十名战士托付刘仁轨后,薛仁贵立即向将军殷开山报到。 由于太谷驻地,薛仁贵是第一次进来,在没有军士领路下,居然在营区内迷失方向,让他对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自责。 与其在营区内摸索乱闯,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不如折返营门口,向刘仁轨问个明白,还比较省事。 就在薛仁贵折返原路的时候,与正在巡营的大将秦琼不期而遇。 骤然见到远赴许昌执行任务的薛仁贵,教秦琼感到相当意外,乃语气平淡地问道:“薛副将,何时回来?” 或许是心虚之故,使得薛仁贵不敢正眼看着大将秦琼,而下意识地低首行礼,态度恭谨地答道:“末将刚回来!” 秦琼不疑有他,续问道:“见过元帅或殷将军吗?” 薛仁贵欣然答道:“还没有,末将正要去。” 许昌的状况为何,秦琼个人也想在第一时间知道,于是微笑道:“也好,反正本将也想了解一下曹魏的实力,你随我去晋见元帅吧!” 犹自找不到正确方位的薛仁贵,当然乐意随行。 见到秦琼带着薛仁贵进来,李靖是既惊讶且高兴。 薛仁贵施礼后,神情兴奋地道:“末将幸不辱使命,探知曹营的虚实……” “踏!” 蓦地,帅营外响起脚步声,中断薛仁贵的报告;接着,两人未经通报就旋风般冲进营帐,原来是获讯赶来的殷开山与段志玄两位将军。 对于两人的无礼举动,李靖认为他们是情有可原而没有怪责,反而是神情愉悦地道:“你们来了刚好,顺便听听仁贵许昌行的报告。” 先示意殷开山与段志玄两人坐下来后,接着洒然续道:“仁贵,许昌的状况要详尽的述说,不得有遗漏,对东都洛阳之战方有助益。” 薛仁贵点头道:“是,末将遵命!” 接着,信心十足地续道:“许昌果真是枭雄曹操的老巢,不仅驻扎有十万之数的重兵,且有为数不少的江湖人士混杂城内;其实,最让末将担忧的并非是许昌有多少兵力,而是他们似乎不畏惧与我军及宋军两面作战的样子。” 与会者闻言均感到不解及讶异。 殷开山皱眉问道:“仁贵,你到底发现什麽?” 于是薛仁贵娓娓道出在许昌的所见所闻,让李靖、秦琼、殷开山与段志玄四人听得莫不眉头紧锁,直觉认定暗助曹操的秦大人,肯定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大有可能是来自南宋时期的人物。 原来薛仁贵带领着百名精锐战士,潜行到许昌十里外时,警觉性高的他就已察觉到状况有异;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于是决定只带三十名弟兄入城,而留下七十名战士在附近以为接应。 时值战乱,且许昌是曹魏的大本营所在,所以城防特别严密,几达滴水不漏的地步,恐怕连蚊蝇都难以飞进。 为了顺利混入许昌城,薛仁贵只好命令三十名身手矫健的弟兄化整为零、各凭本事的想办法入城,且需有最坏的打算;只要是有人被敌军发现的话,绝对要立即逃走,尽量不要与敌人交手;若是不幸遭敌军俘虏,则必须自行了断,以免身份曝光而危害同伴的生命。 薛仁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方有惊无险地摸进许昌城,且是潜行到曹操的府邸附近,以便深入虎穴,调查敌军的虚实。 躲在树上已逾一个时辰之久,在他用心观察府内卫兵调动的状况下,薛仁贵终于找到潜入的机会;于是,迅即展开身法,利用外墙、屋檐、树干等易于藏匿身形地方作为掩护,几个起落,人已无声无息地进入花木扶梳的庭园。 人才落到庭园,正要观察周遭环境时,薛仁贵就感应到有数道气息接近中,于是蹑手蹑脚地躲进人造假山之后。 足音响起,薛仁贵功聚双耳,已听出有三人走到庭园外缘。 蓦地,一道低沉沙哑的嗓音响起,道:“张将军,在下应该没有说错吧!纵使敌军韩元帅不在营中,仍然不能小觑;因为还有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韩夫人梁红玉可以指挥大局,阁下依然没有便宜可占才对。” 藏在假山之后的薛仁贵闻言愕然,且心中生出连串的疑问;首先是合肥战事不是吃紧吗?张辽怎麽有空来许昌呢?接着说话者又是谁呢?他似乎颇为清楚南宋的内情,连韩夫人梁红玉的能耐也知之甚详。 应是张辽者的声音响起,慨叹道:“唉!想不到一名妇道人家竟会如此了得,令本将差点阴沟里翻船,后悔当初没有听信阁下的警告。” 低沉的嗓音再度响起,语气谦逊地道:“张将军,切勿自责或失志:其实,并不是阁下的军事才干不如一位妇道人家,而是她对阁下实在太熟悉了,方能有先见之明,预先作好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道冷冷地声音响起,夸赞道:“秦大人说得好!仲达甘拜下风;的确,文远绝非技不如人,而是对手占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先机。” 接着话锋一转,慷慨激昂地道:“若非有秦大人的提点,即使‘战神’韩信亲自出马,亦难以打败唐将李积;换句话说,只要文远可以稳住合肥,将南宋的势力局限在江左的话,我们就已是立于不败之地,而要在洛阳击溃唐军是指日可待,根本不必多费心神,所以主君当然可以高枕无忧了。” 躲在暗处偷听的薛仁贵是听得冷冒直汗,显然那位秦大人身份殊不简单,有他在的一天,则己方在东都洛阳的争夺战就不乐观了。 当司马懿、张辽与身份不明的秦大人三位离开后,薛仁贵认为机不可失,迅即循原路溜出府邸,只想要尽快赶回太谷,将自己探听到的消息禀报元帅李靖。 由于时间紧急,薛仁贵根本来不及召回各自潜入城内的三十名弟兄;于是当他遇见其中一名得力弟兄时,立即交待其留下来招呼众人,再想办法逃离虎穴,回到太谷覆命。 与留在城外的七十名弟兄会合后,薛仁贵立刻启程;只不过,身在曹魏的势力范围内,一行人想要平安无事的逃离并不容易,沿途上不时遭遇到魏军的攻击,几经千惊万险后,才回到伊水畔的太谷。 得知曹魏“有备而来”的情报后,李靖特别请来足智多谋的长孙无忌商议。 听罢薛仁贵详尽的述说后,长孙无忌神色凝重地道:“如若司马懿与张辽他们的话是真的,那麽身份神秘的秦大人,将是我方能否击垮曹魏,再度收复东都洛阳的重要关键所在。” 接着话锋一转,神情疑惑地问道:“仁贵,不是本人不相信你的情报,而是这麽重要的谈话怎会在花园里闲聊?又恰好让你听到呢?” 秦琼、殷开山与段志玄三名将军闻言,均认同长孙无忌的质疑;其中前者更附和道:“仁贵,你的经验还是太嫩了,很容易为假象所欺骗;本将仔细想想,总觉得事有蹊跷;因为张辽终究是个智勇兼备的名将,而司马懿更是个诡计多端的能者,他们两人可能知道你的存在,才故意说给你听。” 由于薛仁贵自己也无法肯定,闻言也觉得可疑,只好静默不语。 对此,李靖倒是另有看法,沉声道:“不管对方是否知情,有高人秦某某帮助曹操肯定是个事实;否则,曹魏凭什麽可以同时与我方及南宋对抗,不仅可以在洛阳西面险胜懋功,更能够清楚南宋的动态,避免一败涂地。” 接着,意有所指地道:“以曹操的精明干练,当明白时空错乱后,同时有数个朝代并存的情况下,肯定会四处查访异人、挖崛人才,只要是我朝或是南宋的子民,肯定会被他破格录用;然本帅最担忧的是,以曹操用人唯才的个性来看,甚至于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到处挖角,恐怕没有多少人可以免除诱惑才对!” 语惊四座的论调,让与会将领皆感到惊讶。 长孙无忌静默片晌,动容道:“没错!各朝各代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得志的文人或是官员,只要曹操诱以高官厚禄,肯定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于是背弃自己的君主,甘为曹操效犬马之力的情景定当会发生。” 秦琼若有所悟地道:“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的作法,对我方亦不吃亏。” 殷开山点头附和道:“说得好!中原地带尽是曹魏之地,只要我们花点心思,魏人当如过江之鲫涌来投靠。” 听完秦琼与殷开山两人的看法后,李靖摇头叹道:“唉!我们的情况与他们有所不同;因为,无论是曹魏或是蜀汉、甚至于东吴,他们的状况我们认识已深;换句话说,除非投靠者是位居要津的核心人物,像重要将领徐晃、张辽等,或是重要谋士荀攸、程昱等人,不然,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可言。” 接着,神色凝重地道:“若无法顺利攻下东都洛阳的话,皇上想要取代曹操称雄中原,无异于缘木求鱼,痴心妄想。” 或许是李靖的启示,让长孙无忌突然想到一件事,因而失声道:“不好!若是有人心怀二志,而与敌人暗通款曲的话,……” 话说了一半后,长孙无忌惊觉自己语出不妥,可能会影响军心士气,随即改口道:“也没什麽,只是个人多虑而已!” 接着,神情肃穆地道:“仁贵自许昌带回来的情报极为重要,是应该通知懋功一声,至少让他明白何以会败在韩信的手里。” 虽然长孙无忌故意转移话题,以淡化大家对同僚投效敌营的猜测,唯与会者的心中均已存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莫不认为此事可能性极高。 其中秦琼首先发难,表示这种叛国之事绝不能等闲视之,以免所有的努力付之流水;之后,殷开山与段志玄两人亦陆续发言表示支持,认为至少在大战之前,应该要有所防范,以减少可能的伤害或疏失。 位阶最低的薛仁贵能够参与高阶将领的会议,已感到非常荣幸,当然只有听得份,纵使有自己的看法,亦不宜随意表现出来。 静心听完与会者的意见后,李靖总结道:“平心而论,若是曹操有心挖角的话,只要是心志不坚者,或是不认同皇上者,是有可能改投曹魏,以获得礼遇,享受荣华富贵;因此,类似事件将会不断地发生,防不胜防;所以,此事当由皇上圣裁,而不是我们可以私下定论的。” 接着,沉声续道:“既然我们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且敌人肯定会针对各位的习性加以布署,以取得对战的优势;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让对手称心如意,而是要让他们始料未及,陷入错误仍不自知。” 与会将领在会议结束后,立即着手进行相关事宜的安排。 中岳嵩山耸立于中原台地上,连峰际天,峻极雄伟。 嵩山古称方外山,诗经中曾称赞云:“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由于上古代帝王均建都在河洛一带,使得这一地区成为政治、地理和文化的中心,因而嵩山更被尊称为帝王之山。 嵩山实则分为太室山与少室山,唯二座山的山势差异很大;太室山山势横亘,如踞地之苍龙,长身耸脊,蜿蜒北向,鳞爪四出,或舒或蟠;太室山共有峻极、黄盖、金童、玉女等二十四峰,其中以峻极峰为最高。 少室山有朝岳、望洛等三十六峰,可说是奇峰迭起,如千叶莲花,由御岩峰居中,宛若莲房,三十峰若荷花,五乳峰似莲叶;环而望之,随地异形,各逞巧妙,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思。 因为汝水大部份的河道已遭魏军封锁,使得张良一行人在抵达大城汝阳后,只好弃舟登陆,改乘马车顺着嵩山南面继续东行。 经过半个多月的休养后,虽然英姬的伤势略有起色,却仍然不适合长途跋涉;因此,马车的行进速度相当缓慢,日行不到五十里,且休息的时间比行走的时间还久;所以,当他们抵达嵩山南麓的阳城时,已近小满节令,然离目的地大梁仍有数百里之遥,至少需要十天之后方能抵达。 由于各城镇均有关防检查,马车进城不易,所以张良一行人均是过城而不入,只好以城外的山神庙或是荒废的房舍做为栖身之所。 每当安排好住宿的地方后,张良一定会潜入城内,采买一些粮食及药品,以备旅途上所需;而凌天与阎立本两人则是留下来照料马儿及负责警戒,封柔则是负责照顾伤重的英姬,及准备晚饭。 安顿好马儿,凌天与阎立本两人坐在山神庙外聊天。 落日余晖下,凌天远眺数十里外绵延雄伟的嵩山,感觉就像一幅泼墨山水画般令人心旷神怡,不禁吟诵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准备好晚饭的封柔刚好推门而出,当然也听到凌天吟诵的诗句,心中觉得很美却略带点感伤,因而整个人倚靠在门柱上思索。 听到这麽美的诗句,让阎立本可以深切感受到眼前的美景而生出共鸣,于是击掌赞道:“好诗!正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嵩山的夕照景色;凌公子,想不到你的诗文造诣这麽高超,教人好生羡慕。” 因为又不经意地“盗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句而赢得赞美,让凌天闻言感到有些难为情,于是摇头回应道:“不好意思,这不是在下的创作,而是不小心引用了贵朝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句。” 封柔走到两人前面,柔声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不是凌公子的作品,却是极为适合目前的情境,教人隽永难忘、回味无穷。” 接着,略带感伤地道:“战乱不知何时方休,我们迟早会受到波及,就像美丽的夕阳,总是会消失在黑暗中一样。” 凌天与阎立本两人闻言眼睛同时一亮,均没有想到封柔是个才华洋溢、情感丰富的才女,亦对她的看法感同身受。 虽然美景就在眼前,美不胜收,却因封柔一番感触而使得原本欢愉的气氛略受影响,于是生性豁达的凌天岔开话题地问道:“阎兄,你曾游遍天下名山,小弟很想知道你对嵩山的看法为何?” 对名山阅历丰富的阎立本闻言欣然答道:“华山若立,嵩山若卧。” 仅用简单的八个字,阎立本就点出两座名山的根本差异,唯凌天与封柔两人闻言则是感到颇为讶异,而愕视着前者。 看到两人不解的表情,阎立本忙说明道:“其实,不管是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及嵩山五岳,或是黄山、庐山、五台山诸名山,各有不同的风貌及特色,实在难以一言以蔽之,更非任何言语可以形容一二;只要两位有机会走一趟的话,或许会与在下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也说不定。” 能够遨游天下名山,当然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所以凌天毫不迟疑地回应道:“好啊!等待张兄回来,找他研究一下。” 三人闲话家常的时候,夕阳已悄悄西落。 天已黑,张良还没有回来,虽然封柔心里相当忧虑,却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反而亲切地道:“饭菜早已准备好了,我们先吃吧!” 凌天与阎立本两人异口同声地回应道:“没关系!等张兄回来再吃。” 封柔半强制地道:“不用等了,饭菜快凉了!“ 说完,即转身回屋内,两人只好跟着进去。 明月高悬天际,繁星相形失色。 已近子时时分,仍未见张良归来,封柔忧心之情溢于言表。 凌天见到封柔孤伶伶的身影站在树下,不禁心生爱怜之意,于是趋前数步,语带关怀地道:“封姑娘,可是在担忧张兄的安危。” 封柔终究是一名弱女子,闻言仅是点头而未回应。 来到封柔的前面,凌天语气坚决地道:“张兄是个谋定而后动的高手,纵使是身处险地,亦能够伺机而动,安全归来;所以,个人认为他可能另有重要事情耽搁,应该很快就会回来了。” 封柔勉为其难地点头道:“应该是吧!” 其实,自从在汝阳弃水路改走陆路以来,由于沿途道路颠簸难行,对身体虚弱的英姬来说,是件很不适合且痛苦的事;因此,在考量英姬身体可以负荷的情况,及安全方面的顾虑下,每日在申时左右,就找落脚处准备休息;换句话说,张良入城已逾三个时辰之久,确实异乎寻常,难怪封柔会忧心忡忡。 显然封柔因为心思放在张良身上,而失去聊天谈话的兴致;因此,凌天为了分散前者的注意力,减低她的忧郁,于是故意找话题问道:“封姑娘,虽然在下曾经读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知道越王句践‘卧薪嚐胆’的故事,也听过有关范蠡与西施两人轰轰烈烈、脍炙人口的爱情事迹;但是,个人总觉得史书记载有限,仅是轻描淡写而已,就像隔靴骚痒般抓不到痛处,实在教人难以深切感受;所以,在下很想听听你的看法。” 封柔本是若有所思,并未专心听凌天说话,然当她听到“越王句践”时,有如触电般清醒,开始静心聆听后者的述说。 难得听到有人提及越国,让封柔不禁思忆起她自己也相当陌生的故国家园,于是摇头答道:“不瞒你说,虽然越国是我的故乡,唯自己是在楚国长大的,因此到目前为止,我都还没有去过;至于有关范蠡与西施两人伟大的爱国情操,及功成身退后隐迹山林的爱情传说,人家也不是很清楚。” 对凌天来说,两位古人的传奇性爱情故事,封柔是否清楚并不重要,只要后者的忧虑心情可以减少,就算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于是,凌天再接再厉地问道:“楚国有位大夫名叫屈原,因为屡向楚王谏言均未获得采纳,且不愿自己在有生之年见到楚国灭亡的情况下,最后跳汨罗江自尽,期能藉此唤醒君王;封姑娘,你可曾听过这件事?” 封柔欣然答道:“当然听过!先贤屈原投河死谏的悲壮事迹,在楚国境内是家喻户晓、口耳相传的故事;只可惜楚王却是充耳不闻,依然故我,最后楚国还是难逃亡国命运,所以他的死并不值得。其实,类似这种死谏君王的故事,在当时是屡见不鲜,只是屈大夫身份比较特殊,才会格外引人注意。” 接着,露出向往的神情,反问凌天道:“事实上,屈大夫更是个声名卓着的大文豪,他的名作像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不胜枚举,小女子略有涉猎,凌公子可曾看过?” 凌天闻言先点头再摇头,坦然答道:“屈原在文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离骚》更是楚辞的代表作,在下当然拜读过;只不过,个人的文学造诣有限,还是看不懂深奥艰涩的楚辞。” 封柔闻言嫣然一笑,似乎对凌天的坦白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回眸看着后者,并轻启樱唇地唱道:“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唐诗或宋词,凌天不仅可以朗朗上口,还可以生出共鸣;然当他听到艰深难懂的楚辞时,则是完全听不懂封柔吟唱的内容,遑论是要了解其意;因此,只能权充忠实的听众,神情专注地聆赏。 或许封柔以为凌天喜欢听,于是语带伤感地续唱道:“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痈君之不识。” 足足听了十分钟,封柔终于唱完了,而凌天也忍不住心中的疑惑,于是虚心问道:“封姑娘,恕在下愚蒙,不知这首歌是否出自楚辞?” 封柔微笑答道:“没错!是出自楚辞;这是《九章》里面的一首《惜往日》,是屈大夫追忆自己获楚王赏识的感思;只不过他自己的一片忠忱,却因楚王受小人谗言所惑,最后竟然遭受到贬谪流放的命运。” 接着,幽然叹道:“唉!人生就是如此难料。” 的确,世事多变,命运难料,跨越时空来到古代的凌天闻言当然感受深刻,乃摇头苦笑道:“封姑娘,以前个人总觉得春秋战国是上古时代的历史概念,离自己好远好远;如今,听到你唱出《惜往日》,却没有曲高和寡的感觉,反而像听到流行歌曲般,让人觉得颇为亲切。” 接着,恍然大悟地续道:“封姑娘,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楚辞是你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所以能够朗朗上口;……就好像诗经是春秋时代的流行歌曲,内容尽是描述人民的生活、战士的出征、情侣的爱恋等。” 两人尽兴的交谈,浑然不知时间的流逝,直到睡意涌现,方醒觉夜已深沉,原来早已过了丑时了,于是凌天与封柔两人并肩走回山神庙。 由于张良仍未回来,因此封柔坚决要留在门口等待前者赋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