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4章 意外之喜

历经一场浴血苦战,已经伤痕累累的关平,终于摆脱敌人的追击,辛苦地回到襄阳城。 当关羽与凤雏庞统诸人听罢关平的述说后,前者神情肃穆地道:“看来凌公子凶多吉少了,士元,你觉得如何?” 凤雏庞统静默片晌后,摇头道:“凌公子是卧龙先生以观星神算,推断出的奇人,命格不凡;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定当可以逢凶化吉。” 本是忧虑凌天安危的关平闻言略为宽心。 凤雏庞统看着神情疲惫的关平,问道:“可知对方是谁?” 历劫归来的关平余悸犹存地道:“应该不是打家劫舍的强梁,倒像前阵子遭我军击败的曹魏余孽;不过,末将不敢十分确定。” 由于关平身上有多处刀伤,是需要好好疗养一下,于是关羽断然道:“平儿,此事纯属意外,毋庸自责,先下去养伤吧!” 关平恭谨答道:“是!”随即转身离去。 凤雏庞统双眼扫视着与会者,沉声道:“假若不是唐军暗中所为,则事情还不算太糟;凌公子,事关我国兴衰成败,他失踪一事绝对不能为外人探知;所以,在座之人需严守秘密,不得外泄。” 与会人士齐声答道:“是,先生!” 接着,关羽喝道:“元俭,文长听命!” 廖化与魏延两位将军异口同声地回应道:“末将在!” 关羽虎目注视着二将,缓缓地道:“元俭,速带五百精骑出西门,朝隆中山仔细搜索,不得有误!文长,领千名精锐军士出北门,沿途追查,顺势扫荡藏匿山上的曹魏余孽。两位,可有疑问?” 廖化与魏延两位将军欣然答道:“遵命!” 关羽点头表示满意,二将立即出去执行任务。 两人走后,关羽喟然道:“唉!希望亡羊补牢,犹时未晚!” 凤雏庞统点头附和道:“平将军可以以一己之力,挡住众多山贼的追杀,尚能拼命赶回来报告;那麽,先走一步的凌公子,应该早已脱离险境才对;或许是人生地不熟及夜晚路况不明之故,才会耽搁回城的时间。” 事实上,凌天的安危,连凤雏庞统也不表乐观,只是不便明讲而已,以免打击与会者的士气。 狼声四起,令凌天陷入绝望中。 当他使尽气力挥舞着树枝,勉强迫使狼群无法近身,而能暂时与四头恶狼形成僵局之际,先前遭到凌天击伤的三头恶狼,已悄悄地爬起来。 或许是记恨凌天的因素,不但狼眼露出恐怖的凶芒,更是不怕死地飞扑过来,使得他赖以自保的防守线,就像洪水决堤般溃散。 一场惨烈的人兽厮杀正式展开。 七头恶狼轮番扑杀而来,对于功夫底子不深的凌天显然是力不从心,手中的树枝虽能击中恶狼,却无法替自己解围;仅是短短的三分钟对抗,他身上的衣服已有两三处不知何时被狼爪抓破,幸好未伤及肌肤。 才刚逼退前方的恶狼,自己就要急速地挥着树枝横扫来自左侧或右边逼近的恶狼,如此周而复始的动作,让凌天惊觉到自己的体力正明显减退中,挥舞的速度及力道亦跟着减弱;然而战况是对他愈来愈不利,因为眼前七头恶狼仍是凶狠无比,完全没有疲累或退怯的迹象。 “嗷呜!……” 狼嚎声不断,且是愈来愈凄厉刺耳,让双手酸痛不已的凌天大感不妙,莫非恶狼是在招朋引伴,要将自己分食。 面临险境的凌天骤然灵光一闪,发觉自己就是因为先存有畏惧的心理,而采取守势,反而让自己陷入狼群重重包围的危机中;若是自己改采主动进击的攻势,或许可以虚张声势,逼退狼群,侥幸地脱离险境。 不容凌天细想,同时间又有四头恶狼飞扑过来。 凌天心想横竖都难逃一死,与其守在原地让狼群生吞活剥,不如冲向前杀狼,宰一头算回本,杀两头是赚到;虽然自己已是筋疲力竭,还是集中力量在双脚上,以百米终点冲刺的绝对速度朝着正面而来的恶狼扑去。 果不其然,本从正前方冲过来的恶狼看到凌天突如其来地冲刺,居然为之胆怯地闪到一边,而另外三头恶狼亦扑了个空。 战术是奏效了,暂时解决命丧狼腹的危机,唯凌天犹未脱离险境,仍然陷入狼群的重重包围中。 趁着狼群阵脚大乱之际,凌天忙从怀里拿出石头,并立即将石头掷向恶狼,逼使得恶狼到处乱窜而露出空隙;机会稍纵即逝,于是他赶紧拔腿飞奔,并继续扔投石头,阻止狼群追击。 可能是自己一时大意而疏于警觉,亦或是体力消耗太多而精神不济,使得凌天的感应力大减;突然眼前一黑,一头体型特别硕大的巨狼迎面扑来,让凌天全然来不及反应,心里绝望地道:“吾命休矣!” 由于凌天自认性命不保,竟然在紧要关头,因为自己的惊慌失措而乱了手脚,连手中的树枝都不小心掉落地上,只好颓然坐下;也就是说,等于他最后的挡格机会也付之流水,只能任凭狼群宰割。 濒临死亡之际,陵天自然而然地闭上眼睛,唯脑海里再度浮现出“以前”的景象;同时心中生出感叹,自己本是生活在文明进步的二十一世纪,享受着高科技的生活水平,却无缘无故地来到既陌生且原始的古代,想想已经有够倒楣了,竟然还要命丧狼腹,只能摇头叹息自己命运的悲惨。 “咻!……” 蓦地,破空声响,一只长矛劲射而至,恰好命中巨狼的腹部;接着,一声凄厉地哀号响彻云霄,着实让凌天大吃一惊。 由于气劲强横,足足将巨狼射飞出数丈之远才落地,让即将踏进鬼门关的凌天逃过一劫。 事出突然,使得原本围攻凌天的的七头恶狼,因见到巨狼横死的惨状而受到惊吓,纷纷夹着尾巴奔进树林。 惊魂未定的凌天犹自不敢相信自己没有遭到狼吻,于是急忙捡起身旁的木棍以防身,直至看到数十名军士出现在他的眼前,才放心地躺在地上。 持戈军士有些站在凌天身旁警戒,有些朝着恶狼奔跑的方向巡视,另有四位军士则去察看中矛毙命的巨狼;从军士有条不紊地行动看来,显然不是乌合之众,而是训练有素的部队。 一名身形相当高大魁伟的军爷来到凌天前面,语气不悦地道:“这位兄台,怎会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差点成为恶狼的点心。” 凌天闻言站起来,余悸犹存地回应道:“我与朋友走散而迷路,敢问军爷这是什麽地方?” 际此战乱时期,到处都有间谍的情况下,每个人;因此,对于凌天的讲法,该军爷觉得很可疑,于是 答道:“这儿是乡民闻名丧胆的恶狼谷,想不到兄台竟然会误闯;算你命大,幸好本将军刚好在附近巡逻,听到狼叫后方能即时赶到。” 回复神志的凌天察觉到军爷的戎装不同于自己熟悉的蜀汉军服,不禁生出警觉心,于是小心谨慎地道:“军爷救了在下一命,凌某还不知恩人尊姓大名。” 军爷爽快地答道:“好说!本人殷开山,兄台怎麽称呼呢?” 可能是殷开山据实以答之故,使得个性爽朗的凌天失去戒心,居然不假思索地回应道:“在下凌天,见过殷将军。” 殷开山闻言神情微愕,旋即一对虎目精芒绽放,仔细打量着凌天,沉声问道:“凌公子,可是来自襄阳城!” 听到殷开山询问自己来自何处后,凌天才惊醒过来,因为自己太大意而失言,让自己陷入两难中;首先,从对方的服饰看来,显然不是凌天自己熟悉的蜀汉军队,大有可能是敌对阵营的曹魏人马,因此感到相当头痛,实在不知如何答话是好?其次,很不愿意说谎话欺瞒救命恩人,却知若自己据实以告,一定会被认定为间谍,而陷入麻烦中,因此犹豫不决没有回应。 殷开山终究不是泛泛之辈,而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将领,早已察觉到凌天不安的神情,认为后者应有难言之隐,于是淡淡地道:“凌公子是知名人物,既然是来自襄阳城,又何必拒绝回答或闷声不响呢?” 凌天闻言心都凉了一截,很明显对方已摸清楚自己的底细;心中不禁感叹道:“唉!为何自己这麽命苦,无缘无故地来到古三国时代,已经有够背了,且刚躲过强盗追杀就掉入狼袭,以为脱离狼吻之厄后可以平安无事,却又一头栽入曹魏手里;唉!真是一波未平一波未起,看来自己在三国时代很快会被结束。” 世事多变,常常令人难料。 以为又入虎口,因而自怨自艾的凌天,想不到救命恩人殷开山竟然是大唐名将之一,而非他担心的曹魏将领;会有这种误解,只能怪他史书读得太少,没有即早想起,让自己虚惊一场。 在纪律严明的大唐军营中,可以日上三竿、艳阳高照,仍然胆敢高卧不起者,全天下恐怕只有凌天一人。 元帅李靖闻讯后,立即从三十里外的帅营彻夜不眠地赶来;当得知凌天还在熟睡时,则是吩咐属下不要惊醒后者,而与殷开山诸将辟室密议。 由于接连经历两次大难,差点死于非命的凌天,其身心早已疲惫不堪;因此,在回到唐营时已逾子牌时分了,所以略事清洗及饱食一顿后,随即倒头呼呼大睡,足足睡了五个时辰才醒来。 在军士告知下,凌天方知道元帅李靖已经等了他两个时辰之久,而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请军士立即带自己去拜见后者。 中帐内,自己的救命恩人殷开山正和一位虎背熊腰的将领谈话,却不见自己认识的元帅李靖。 殷开山见到凌天到来,欣然引见另一位武将与他认识;原来是留名凌烟阁猛将之一的段志玄,果然气势不凡。 凌天再次向殷开山答谢救命之恩,顺势问道:“怎麽没见到李元帅呢?” 殷开山爽快地答道:“元帅在长孙大将陪同下,巡视营区四周防务。” 凌天闻言脱口而出地道:“长孙大将!是否就是与褚遂良齐名,名留青史的长孙无忌将军。” 殷开山与段志玄两位将军闻言愕然,觉得相当不可思议;因为在此之前,两人得到的讯息中,仅约略知道凌天是个重要人物,一定要奉为上宾,还不知道后者的来历或背景,根本没想到凌天连长孙无忌将军也知道。 段志玄用神打量凌天,恍然大悟地道:“原来凌公子是个消息灵通之士,难怪乎元帅如此重视,居然马不停蹄从老河口赶来。” 帐外响起足音,殷开山坦然道:“凌公子,元帅回来了。” 于是,凌天随着两位将军出帐相迎。 绿草如茵的山坡,正有牛羊三五成群漫步其中,自由自在地吃着绿草,与旗旛隐隐、戈戟重重的军营相映成趣。 李靖卓然站在山头上,遥望着东南方无穷无尽的大地,不禁慨叹道:“当朝廷接获消息,得知大江南北贼寇四起时,原以为是地方官吏治理不当而引起民怨的夸大之词而已,全然没有想到所谓的贼寇,赫然是三国时代的三大势力;唉!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要荡平三方恐怕有困难。” 曹魏之强大,史册记载的很清楚,而蜀汉与东吴二国亦非弱者;而且三国不但名将如云,更有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足智多谋之士运筹帷幄,的确是不好应付;因此,凌天相当认同李靖的看法。 李靖突然问道:“凌公子,岳武穆是怎样的人?” 在宋孝宗之后,武圣岳飞已是家喻户晓、人人景仰的历史名将、民族英雄,其丰功伟业如夜空繁星般是数之不尽,岂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因此,凌天闻言实在不知道要如何描述。 略为整理一下思绪后,凌天言简意赅地道:“武圣岳飞是大忠大孝之人,是后代子孙最景仰的民族英雄。” 李靖与长孙无忌二人对望一眼,均对“后生小辈”岳武穆生出浓厚的兴趣,前者续问道:“凌公子,岳武穆凭什麽享有如此尊崇?” 凌天欣然答道:“当金人以势如破竹之姿,横扫黄河南北各地时,唯独武圣岳飞能够以寡击众,以少胜多,使汉人免于受外族的蹂躏;若非宋高宗昏庸无能的话,说不定武圣岳飞可以踏破贺兰山,直捣黄龙。” 接着,心血来潮地哼唱着岳飞名作《满江红》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靖与长孙无忌两人闻言已为之动容,再听到《满江红》慷慨激昂的歌词后,更是心有同感;因为隋末唐初是突厥最强大的时期,黄河以北全在其铁蹄淫威下,所以二者有很深的感受。 哼唱完《满江红》后,凌天则是尽情地述说自己记忆中武圣岳飞的功绩,让李靖与长孙无忌二人更是听得津津有味,不住地点头赞许,均想像不到后世竟然有如此智勇双全、才华横溢的无敌统帅;基于“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八个字,使得二者心中不仅同时生出惺惺相惜的认知,更想亲自验证前者口中岳武穆的能耐,颇有较量的意味。 看着两人沉思不语,凌天打破沉默,坦率地问道:“李元帅,何时可以送在下回襄阳城呢?” 不待李靖回应,长孙无忌抢先答道:“凌公子,难得来此,请多待一段时日,让我们尽尽地主之谊吧!” 李靖终究是个侠义之辈,不喜强人所难,所以没有极力出言慰留,只是淡然表示道:“近日内,个人要回长安一趟,面告皇上最新局势,凌公子可否有兴趣去看看大唐的首都呢?” 不管是蜀汉,或是大唐,对凌天来说都是一样的,于是爽快回应道:“好啊!能够游历长安古城,对个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不过,元帅需保证事后送在下平安回到襄阳城,并事先知会关将军一声,以免他担忧在下的安危。” 合理的要求,李靖当然应允。 校场上,尘土扬起,只见两个人的身影飞驰其间。 离启程回长安之日还有三天左右,闲来无事且基于前车之监,凌天乃主动提出锻链武技的要求;于是,李靖特别指派殷开山与段志玄两位将军轮流教导前者,必要时自己还会拨冗指点一番。 难得可以与天策府首席高手药师李靖对擂,凌天非常的兴奋且珍惜,乃卯足全力尽展自己所学,期能在对打中让自己的武技突飞猛进。 经过殷开山与段志玄两位将军的指导后,凌天在武器运用上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枪法部份;所以,能够与枪法如神的药师李靖较量,对他来说是最好的考验,更是自我突破的良机。 在没有内家真气的支持下,凌天凭恃着自己过人的体力,犹能将手中的长枪舞得虎虎生风、有模有样,确实不容易;由于仅是短短三日的习练,已有此火候,使得旁观的长孙无忌、殷开山与段志玄三位将军都露出赞赏的表情,均认为前者资质极佳,绝对是个可造之材,假以时日将更不得了。 漫天而至、快速绝伦的枪影,颇有吓人的声势;然看在李靖眼里,却是全然不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枪速及力道;而他并不急着破去对手的枪势,只是不断地闪躲回避,希望藉此能够引导凌天的枪法,以增加其打斗经验。 约莫两柱香左右的武技切磋,两人已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在李靖方面,仍是神闲气定、自在洒脱的神态,全然看不出有丝毫疲惫的样子,不愧是天策府的首席战将;而在凌天方面,就好像刚打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汗流浃背、气喘如牛的模样,很明显是缺乏内家真气的现象。 自以为已掌握到长枪运劲的要领,并将枪法舞得炉火纯青的凌天,犹在对手完全礼让下,依然是久攻不进;于是深吸一口气,尝试着集中全身力量在长枪杆上,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冲刺,期能带给对手李靖一些压力。 感受到凌天气势如虹的枪势笼罩着自己,李靖终于露出满意的神情,觉得孺子可教也;后者眼明手快,从容不迫地朝枪势最强处运劲轻挑,准确无误地点中前者枪刃与枪杆的接合部份,轻易地荡开枪势,瓦解对手的攻势。 药师李靖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是潇洒地收枪回身后,微笑道:“凌公子,你已掌握到长枪打斗的技巧,且有出奇不意的怪招,表现不俗;只不过,在缺少内家真气的支持下,因而无法生出猛烈的罡劲,所以杀伤力有限。” 这一点,凌天自己很清楚,亦知道内家真气很难速成,也只能随遇而安,全然不存有任何奢望。 一旁观战的长孙无忌、殷开山与段志玄三位将军也有同感。 李靖昂然道:“凌公子,请随我来。” 凌天闻言愕然,于是甩蹬下马,跟随李靖而走。 秋高气爽,间有强风迎面吹拂。 李靖与凌天两人漫步在山坡上,看着牛羊安详地低头吃草,均有一个相同的看法,那就是何时可以没有战乱。 李靖有感而发地道:“原以为在平定雄倨长江沿岸的萧铣、李子都、沉法兴之辈后,天下可以得到太平,百姓可以获得休养生息;却全然未料到天象异变,我朝竟然淌进三国时期的浑水,天下再度陷入攻伐征战不休的乱局中。” 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演变,身为后世子孙的李靖与凌天两人都知之甚详,何况前者还是史上闻名的兵法家,当然会用心研究各朝各代的重要战役,尤其是不会错过三国时代的相关战役;所以,当李靖会有此一说时,凌天并不感到意外。 因此,凌天对于李靖有关三国时代的看法颇感兴趣,于是问道:“李元帅,先撇开阁下不熟悉的南宋不算,有机会处于鼎足而立的三国时代,可有把握扫平三国,为唐太宗一统天下呢?” 李靖摇头笑道:“个人只是大唐众多将领之一,要平定魏、蜀、吴三国,统一天下的壮举,不是自己所能置喙的;我想,在皇上接获讯息后,定当会召集朝中文武百官共议,届时会有应对进退之策。” 显然药师李靖误解自己的意思,于是凌天再问道:“李元帅,阁下误会晚辈的意思哩!该否逐鹿中原或是统一天下,当然是贵国皇上唐太宗方能定夺,这个道理在下相当清楚;不过,个人只是想了解一下,元帅对于魏、蜀、吴三国实力的看法而已,别无他意。” 对于凌天的好奇,李靖不以为意,乃欣然答道:“魏、蜀、吴三国,表面上看来是一大二小的局面,照理说是不值得费心思量的;然而,事实却非如此,弱小的蜀汉有举世无双的卧龙与凤雏两大军师运筹帷幄,还有五大猛将冲锋陷阵,使得强魏及东吴二国无法称心如意;以个人的研究心得来说,宁可与曹魏为敌,也不愿和蜀汉正面冲突。” 凌天闻言讶然,不解地问道:“此话怎讲?” 李靖油然答道:“曹魏是兵多将广、人才济济没错,然个人以为他们缺少独当一面的勇将,亦没有足智多谋、洞烛机先的军师;所以,不足为惧!” 凌天质疑道:“虽然个人不懂兵法,却看过不少传记、影片等评析;所以,元帅的看法,晚辈难以认同!” 或许是凌天的身份特殊、知识丰富,异于常人之故,使得李靖相当在乎前者的看法,于是洒然回应道:“愿闻其详!” 凌天昂然答道:“在曹魏阵营中,像夏侯惇、夏侯渊昆仲,许褚、张辽、徐晃与张合等人,甚至于曹仁、曹洪、乐进、李典诸人莫不是闻名一时的虎将,元帅何以说无独当一面的勇将呢?而在谋士部份亦然,包括荀彧、荀攸叔侄,程昱及司马懿诸人俱是一时之选,文韬武略更擅胜场,史书有详实的记载,又怎会是元帅口中所言一无可取之处呢?对此,个人实在颇为不解。” 李靖闻言为之动容,凌天果真是来自未来的奇人,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知识,的确相当清楚曹魏的实力,不禁赞赏道:“凌公子的看法颇为真切,个人也表认同;不过,若说到独当一面的勇将,上述诸将谁可与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单骑救主的常山赵子龙、或是长板坡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张飞相提并论;再说,谁又可与神机妙算、计出无穷的诸葛孔明一较高下呢?因此,实力单薄弱小的蜀汉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当非偶然。” 精辟独到的见解,令凌天颇为信服。 两人走下山坡,朝营区方向前进。 李靖淡然道:“此处本是魏地,常有魏军出没其间,为了安全起见,在本帅离开前,会教公子一套内功心法,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凌天闻言大喜,因为内力的修练是自己最渴望的部份。 接着李靖轻拍凌天肩膀续道:“本帅有事须先走一步,将由殷将军负责护送公子到长安,届时我们见面再详谈。另外,本帅会安排校尉薛仁贵当公子的近身护卫,以确保安全无虞。” 凌天闻言脱口而出地问道:“薛校尉,可是横扫高丽的名将薛仁贵?” 李靖闻言讶然,旋即会意过来;因为在他的帐下勇将虽多,唯独薛仁贵是年轻将领中,最具上进心及军事天赋者,亦是他积极栽培的将领之一,当然后者未来成就不凡应属正常,而不觉得意外;同时,从这件事前者更能证明凌天是来自未来时空的奇人,其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就不足为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