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83章 劳师动众

由于双方人数差距太大了,正面交锋的话,唐军绝非敌手,这个道理,作战经验丰富的秦琼当然明白。 此刻,“踏踏!”跑步声、“杀杀!”喊杀声此起彼落,交互穿错,甚嚣尘上,教人闻声胆战心惊。 一看到秦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过来,秦琼为了弥补己方人数上的落差,以取得对战的机会,立刻指挥属下退入树林内埋伏,等敌人攻进来后,再利用树木遮掩的特性,予以迎头痛击。 秦军人多势众,个个凶猛剽悍,确有所向无敌的气势;纵使敌人强横至此,令人望而生畏,然而除了秦琼在第一时间先回到林内指挥唐军重新布阵外,张良、赵云、太史慈与甘宁四人仍是站在原处,不为秦军声势所动。 当秦军快速接近,距离只剩下十步左右,九步、八步、七步,一步步接近的时刻,四人身影同时移动,终于拉起了战斗的序幕。 照理说,在敌人气势最强、战意最高之际,赵云他们应该先避其锋锐,再伺机反击才对;然而,四人毕竟实力非凡、艺高胆大、见识与众不同,居然想要趁双方短兵相接之前,先来个下马威,挫一挫秦军前锋的锐气。 “锵!” 倏地,“龙泉剑”、“青釭剑”分别飞鞘而出,却只发出一声极轻微的响音,足见张良与赵云两人出剑之速;转眼间,白色剑光和青色剑芒大盛,已将数名秦军前锋笼罩进去,剑锋所及之处,就有敌人遭殃,顿时哀号声四起。 几乎同时,甘宁和太史慈两人亦不落同伴之后,刀光枪影不让双色剑芒专美于前,不消片刻,就闯进敌军阵营,斩获颇多。 看到前辈们优异的表现,凌天忘情地鼓掌叫好。 前后不到数鼻息的光景,四人就击杀了十数名秦军,战绩算是相当辉煌;纵使如此,四人却毫不恋战,在完成挫减敌人的士气后,即趁着敌营阵脚混乱之际,转身退回树林里面。 由于树林面宽达百丈以上,纵深超过五十丈;因此,张良他们只能够迟滞中间部份的攻势,左右两翼的推进速度完全不受影响,已兵临树下。 敌军攻势一波强过一波,纵使有树林阻碍,守卫的唐军还是挡得很辛苦。 刀来剑往、枪矛争锋,交击声响、不绝于耳;短短一盏热茶的战斗,秦军已有数百人阵亡,唐军约有百名精锐丧命,双方死伤不可谓不大。 在人数居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无论是带队的秦琼、还是张良诸人,眼见兵士一个个倒下时,均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凝重的神色;因为,敌人伤亡的速度即使是倍数增加,唯双方的差距却是愈拉愈大,所以他们心中的忧虑可想而知。 看到同伴奋战不懈,将士们为了保护自己而挂彩、受伤、甚至于死亡,教凌天怎能不感到心痛,又如何能置身事外、视若无睹呢? 只是,四名终极飞鹰在凌天内心深处留下的恐怖阴影,一直让他挥之不去;因为如此,使得凌天自信心尽失,空有一身好武艺、握有一把神兵利器,却胆怯、惧怕地躲在兵士的后面,完全没有勇气去杀敌。 凌天软弱地靠在树干上休息,张良诸人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只是际此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们可是既无力且无暇去招呼他,唯有将希望寄托在“灵犀剑”上,希望宝剑能够再次发挥保护主人的神通。 敌军攻势未停,纵使护在凌天四周的每位兵士,能够奋力地击退数名秦兵,已属难能可贵的表现;唯在敌众我寡的劣势里,在敌人前仆后继的攻势下,还是让军士们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所以,在全力抵抗、奋不顾身去杀敌的同时,也不免遭到敌军的反扑,不是力竭而亡,就是措手不及被杀,最后一个个倒下去。 当八名军士陆续战死后,残暴凶恶的秦兵当然不会放过呆在一旁的凌天,即以恶狼扑羊的姿态,要将猎物吞噬。 就在敌人枪矛刀戟即将砍中凌天之前,“灵犀剑”再次发挥护主的异能,剑身又开始剧烈抖动着,及时引导主人挥剑挡格。 “当!” 千钧一发之际,凌天随着宝剑飞速移动,先险象环生地避过拦腰而至的大刀,接着有惊无险地格开迎面而来的铁枪及长戈;瞬间,爆发出连串的交击声响,终于让他获得喘息的片晌。 或许是“灵犀剑”在主导一切,或许是凌天的自信心逐渐回复;总之,不管是什麽原因,就在这个时候,举世无双、光芒万丈的金色剑芒再现,立刻成为树林内众所瞩目的焦点。 就算是秦兵个个悍勇无比,就算是敌人数量成千上万,就算是秦军斗志高人一等,却是首次遭遇到凌天,尤其是潜意识完全发挥的凌天;说来可惜,秦兵还没有弄清楚状况,就受到璀璨耀眼的剑芒影响,在目不能视的情况下,已有数十人不明所以地遭到无形剑气所伤,惨叫声四起。 由于来得突然,使得敌人为了闪避剑击而相互推挤,形成混乱局面。 这个时候,处于相对劣势的唐军将士,当然把握良机,马上趁着敌人阵脚大乱之际,井然有序地后退。 这次凌天超水准的表现,可说是威风八面、霸气十足,不仅解除自身的危机,还为己方争取到一线生机。 十丈距离,虽然不长,但是对防守的一方来说,则是相当重要,只要可以保持这个距离或拖延时间,仍有机会扳回劣势。 事实上,两军交战的地点颇为特殊,已偏离大唐与铁鹰堡双方交战的区域;虽然如此,在两军正面交锋的前夕,此处免不了有双方的探子活动着,交战的消息极有可能很快地就传回各自阵营了;也就是说,占有绝对优势的一方,若不能速战速决,则到手的胜利可能会不翼而飞,等于空忙一场。 秦军不愧是横扫六国的超级劲旅,且司马欣亦非庸将,在他的指挥下,没有多久时间,秦军就回复先前的阵势,再度展开攻击,对唐军穷追猛打。 幸好附近的地形不是平坦的野地,亦非广大无际的树林,而是乱石嶙峋、迂回曲折的山区,让人多势众的秦军难以有效发挥大面积的接触战,甚至因为人数太多了,反而减慢追击的速度。 凌天在解除危机后,即展开身法追上部队,改由实力更强的赵云、太史慈两人断后,秦琼、张良与甘宁三人负责接应。 山路崎岖不平,山坡杂草丛生且坡度变化颇大,确实不易行走,正好可以看出每个人的脚力;所以,最先追上唐军者不是别人,就是实力最强的司马欣。 看到秦将司马欣威风凛凛地杀过来,太史慈当仁不让地迎上去,至于随后赶到一二十名秦兵,则交给赵云应付了。 由于山径宽度顶多五丈,大部份路面还不到三丈宽,使得大部份的秦军需辛苦地爬坡而行,速度上当然落后许多;因为如此,赵云能够再度发挥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威势,尽将陆续赶到敌人挡在山路一端。 长戣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兵器,与矛、枪有些类似,差别在于戣有三个矛锋,杀伤力更盛于矛及枪,极为适合冲锋陷阵时使用,可让持戣者发挥难以想像的威力,轻易地击退对手。 枪戣正面交锋,互争长短,溅起耀眼的火花,朝着四方激射而去,看似壮观美丽,实则惊险万分;同时,如雷的撞击声响起,教人闻声丧胆。 两人身影快速移动,交叉穿错,倏合乍分;转眼间,双方已交手十回合了,仍是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的局面;然而,这样的战果,不管是太史慈、还是司马欣,都感到惊讶且不满意。 对东吴第一战将太史慈来说,是不满意多于讶异,认为是很不可思议的现象;因为,他曾面对过各式各样的兵器,每次都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将长枪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唯独司马欣的长戣是例外者,好像是自己长枪的克星一样,教他施展不开,处处受到掣肘,使得枪击威力大减,形成战况胶着状态。 相对于太史慈的感受,司马欣可是惊讶大于不满意;对他来说,除了章邯、鹰王黑涯少数几人外,余子他都不看在眼里,甚至于唐将秦琼亦然;因此,在兵器优于对手的情况下,仅能勉强战成平手的战局,太史慈实力之强远在他预料之外,岂能不教司马欣感到惊讶,不禁怀疑起对手的身份。 部份秦兵闯过赵云那一关,就群起围攻太史慈,分摊司马欣的压力,让他获得短暂的休息时间,重新调整攻击节奏。 趁着回气之际,司马欣朗声问道:“阁下身手不凡,当非默默无闻之辈,可是李靖麾下的将领?” 虽然秦兵个个骁勇善战、凶悍无比,且彼此默契十足,能够发挥出战阵强大的威力;但是,太史慈可非浪得虚名、有勇无谋之辈,而是一位临敌经验丰富、功力超凡入圣的名将;因此,他仍可气定神闲地挥舞着长枪,将蜂拥而至的秦兵逼退,从容不迫地答道:“实不相瞒,本人就是太史慈,请记住!” 听到“太史慈”三个字,司马欣神色骤变,在高喊一声“好!”后,马上挥舞着长戣,再次卯上太史慈。 战况瞬息万变,教人分身乏术。 以赵云之能,也无法完全拦下自山路蜂拥而来的秦军;因此,在不到一盏热茶的光景,先后有数十名秦兵追上来了,且人数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在任务安排上,张良、秦琼与甘宁三人算是第二道拦阻线,不仅可以截住秦军的攻势,还可以在赵云与太史慈两人完成迟滞秦军攻击行动、抽身退回己方阵营的时候,负责接应他们;只是,秦兵个别战斗力之凶猛,还是超过众人的预期。 眼见秦军快速冲过来,离己方愈来愈近时,迫使张良他们不得不改变计画,纷纷驱前出手拦截敌人。 就在这个时候,直接爬坡而上的秦兵也陆续赶到了,照此速度来看,极有可能在一盏热茶之内,再度威胁到唐军的安危。 其实,当同伴陆续加入战斗后,凌天早已心动,跃跃欲试,只是张良的叮咛言犹在耳,教他不敢妄自行动;现在,敌人已来到身后,等于直接危害到所有人的安全,让凌天生出本能的反应,认为自己不该再迟疑了。 说时迟,那时快,当第一名秦兵登上山路的时候,凌天立刻挺身而出,扮起守护神的角色;转眼间,光华夺目的金色剑芒乍现,“灵犀剑”再展雄姿,以肉眼莫辨之速招呼敌人。 此时,刚爬上山路的秦兵,在目不能视的情况下,还没有看清楚敌人、弄清处状况,就首当其冲,成为宝剑大展神威的牺牲品,死得不明不白。 由于走在最前面、爬到最上面的秦兵,不是死于非命,就是左右逃窜,且多数秦兵正在爬坡而上,却因为最前面出了状况而跌落下坡,马上形成骨牌效应,让部份秦兵受阻,或闪躲、或跌倒、或停顿,乱成一团。 看到秦兵阵脚大乱、人仰马翻的情景,凌天不仅不手软,反而以自己擅长的身法,施展出御风术,在敌人头上盘旋,作势攻击。 只不过,凌天的行为,不管是秦兵、还是正在拼战中的司马欣,都将其视为一种挑衅、侮辱,莫不恨得牙痒痒的,尤其是领军的司马欣,现在是感到既后悔且懊恼;因为,他在自认为胜券在握的情况下,竟然将百名弓箭手留在原地守候,否则,就不会让对手这麽嚣张了。 秦将司马欣熟练阵法,在半数人马追击唐军的同时,亦不忘预留人手作好防守动作,纵使对方有援军赶来,仍然能够从容撤退;因此,酣战愈久,不见得对秦军不利,反而是唐军的处境愈来愈遭。 平心而论,包括张良在内的高手,皆知道对手是可敬、可怕、可恨的秦兵后,都不敢轻忽或掉以轻心;基于此,秦琼才会采取较为保守的后撤行动,赵云他们更是冒险抢先出手,以争取有利的契机。 纵使如此,秦军追击速度之快、战斗力之强,犹在秦琼的想像之外,再加上受制于地形缘故,使得后撤的行动不太顺畅;只是,这还不是张良最惊讶的事,当他们义无反顾地出手拦截秦兵后,才真正体会出,什麽叫强将手下无弱兵的意思。 无论是剑法臻达化境的张良、赵云,还是枪术通神的太史慈,亦或是武功出神入化的甘宁、秦琼,五位绝世高手竟然同时陷入苦战中;由此观之,虽然每位秦兵的实力不算很强,若是单打独斗的话,应非上述任一人的半合之将,但是摆开阵势后,居然可以发挥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焉能不令他们吃惊呢? 原本太史慈在熟悉长戣的特性后,已有把握击败司马欣了,却在八名秦兵的干扰下,竟然出现捉襟见肘、左支右绌的情况;所幸,他的反应极快,惊而不乱,才能险险避过敌人的枪戟,身上没有挂彩。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张良四人身上,几乎都在秦兵默契十足的攻击节奏中,遇到不同程度的阻碍;虽然他们没有受伤或挂彩,却也占不到丝毫便宜,更要命的是敌人不减反增,已将五人重重包围住了。 由于主将秦琼诸人深陷敌营中,逼使唐军停止后退,在距离敌军约三百步左右的转弯处,重新集结布阵,维持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 在秦军稳住阵脚后,凌天的扰敌行动即宣告失效,他只好转身退回己方阵营;就在这个时候,凌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到一个念头,就是“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或许还有机会将眼前的劣势予以逆转过来。 一个急转弯,凌天以大鹏展翅的英姿扑向司马欣,声势颇为惊人。 面对凌天突如其来地攻击,司马欣的确吓了一大跳,差点就被偷袭成功;只可惜,司马欣不负秦末猛将的威名,惊而不乱,仍可沉着冷静应对,快速地变招,将直搠太史慈的长戣朝上挑起,及时拦住飞刺而来的宝剑。 “当!……” 一声清亮悠扬的音韵响起,虽然不是非常响亮,却能盖过场上其他声响,几乎成为场中唯一听得到的声音,顿时成为双方交战者的瞩目焦点。 剑戣交锋后,只见到凌天身影疾掠而过,飘然落在唐军阵营前面约五丈处;反观,司马欣挡下凌厉的一剑,犹是稳稳地站在原地,不动如山。 看到司马欣临危不乱的表现,张良、赵云、太史慈、甘宁与秦琼五人均为之动容,想不到前者如此厉害,在仓促挡格下,还能稳若泰山。 其实,身为主角的司马欣与凌天两人感受可全然不同,只能以大吃一惊略为形容一二;因为,对自视甚高的前者来说,怎麽敌人阵中卧虎藏龙、高手云集,一个比一个还厉害,就连一个年轻小伙子也如此了得,震得他双手发麻、气血翻腾;若不是反应得宜的话,恐怕长戣早已脱手而飞,颜面尽失了。 为了掩饰自己的情况,司马欣故作镇定状,泰然自若地问道:“好身手!小伙子可是近日窜起中原的凌天吗?” 相对于司马欣的辛苦,凌天也没有占到便宜,而是有苦自知;原因无他,由于不是危险时刻,“灵犀剑”并没有发挥护主的异能,威力有限,使得凌天只能凭藉着本身的功力硬撼对手;因此,即使他是全力一击,而司马欣仅是仓皇挥挡,结果却是偷袭不成,徒劳无功,双方高下立判。 经过这次交手后,凌天不敢再小觑“默默无闻”的司马欣了,在对后者实力有更深体认的同时,也对秦末将领的印象大为改观,于是欣然回应道:“没错!在下就是凌天,幸会!”。 司马欣闻言还来不及回话,他的恶运就再度降临了。 战斗至此,纵使秦军遭到张良他们阻挠,还是稳占上风;然而,凌天的偷袭行动虽然没有奏效,却足以改变战局。 当张良他们看到凌天的壮举时,就同时受到启发,认为只要顺利击伤秦将司马欣,就可以解除眼前的困境,化险为夷;因此,在各自逼退纠缠不清的秦兵后,几乎是同时朝着司马欣的方向掠去。 以司马欣的实力来看,能够拦下凌天的突袭,算是正常的表现;不过,要躲过张良、赵云诸人的轮番攻击,就不是他能力所及了。 领教过太史慈霸气十足的枪法及凌天轻盈巧妙的剑招,可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攻势后,司马欣早已学乖了,不再存有眼高于顶、骄傲自大的心态;因此,一看到对手冲过来,他硬是压下体内略显紊乱的气血,几乎将所有真气集中在长戣上,显有一击克敌制胜,以震慑对手的打算。 剑芒似白虹,剑锋像浪花,“龙泉剑”逼开试图阻挡的秦兵后,旋即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挑司马欣;虽然他早有心里准备,也清楚张良的实力可观,唯看到后者沉稳恢宏的剑势时,还是生出紧张之情,只好猛挥着长戣以壮胆。 “当!” 倏忽间,剑戣正面交锋,在火花四射的同时,响起连串的交击声,声声震耳,可见得两人的拼斗有多激烈;这个时候,只看到司马欣每挡一剑,就不由自主地后退半步,显然他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因而挡得有些辛苦。 在司马欣的如意算盘里,认为全力一击后,自己应可胜出,就能够从容应付接踵而来的战斗;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还是低估了张良的实力。 同样是剑击,产生的威力及效果就是有所不同,看在凌天的眼里,不得不承认自己还需更加努力,才能达到张良的水平。 在连续攻击了十剑,足足逼使司马欣后退了五小步,张良是取得对战优势;可惜的是,他个人也耗损了不少功力,难以再完全发挥出剑招的威力,再加上秦兵陆续赶到,让他不得不放弃攻击,翻身后退。 虽然张良退出了,且有部属赶来支援,唯司马欣却没有获得喘息的时间,反而是要接受更严苛的考验;因为,本来的对手太史慈在逼退十来个秦兵后,马上持枪直搠而来,几乎同时,秦琼和张良错身而过,亦飞身杀至。 察觉到两道凌厉的杀气快速逼近中,终于令崖岸自高的司马欣生出惧怕、惊竦的感觉,甚至于首次生出怯战的念头。 危险迫在眉睫,教司马欣无暇思考、仔细忖度应付之道,为了自身安全着想,他居然奋不顾身地挤进赶过来支援的秦兵之间,方能险险避过紧追而来的攻势。 枪势凌空扫过,刮起旋风,确有无坚不摧、惊天地泣鬼神之威,让人不敢撄其锋锐,使得迎上来拦阻的秦兵大骇,纷纷走避一旁;然而,仍有少数不信邪者,自不量力地抡枪挺戈挥刀挡架,结果是当场毙命。 双所及之处,风声雷动,是有摧枯拉朽、雷霆万钧之势,令人望而生畏,几乎迫使挡在前面的秦兵胆战心寒,各自东窜西走;虽然如此,依旧有一些不知死亡者,试图挥戟摇矛举剑对抗,却落得惨败的下场。 即使太史慈、秦琼各有斩获,分别击毙或击伤数名秦兵,清除部份障碍,而枪锋和身也先后卯上长戣;只可惜,二者的招式已用老,攻势在这个时候逐渐减缓减弱,威力剩不到七成左右,让司马欣犹可勉强挡格,狼狈地躲过一劫;因此,对他们来说,算是一次无效的攻击,功败垂成。 机会可遇不可求,只要错过或没有及时把握住,就不再来了;因为司马欣愈往后退,随之赶来的秦兵就愈多,转眼间,至少有百名以上的战士护在他四周,形成层层的防护网,使得张良他们难以故计重施。 不仅如此,继太史慈与秦琼两人之后,赵云与甘宁两人也赶来了,却无缘接触到司马欣,反而深陷兵山士海之中,抽身不得。 虽然赵云诸人尽是身经百战、实力超强的名将,能够在敌营内东窜西跑,身影兔起鹘落,忽焉在左、忽焉在右,教敌人捉摸不定;但是,在刀戟剑矛的枪林里,四人还是免不了要挂彩。 或许,秦兵再厉害也不是他们的敌手,战阵再严密、变化再多也困不住四人;然而,秦兵却在同仇敌忾、永不服输的意念下,意外地发挥出超乎想像的战斗力,居然能够压制着赵云、太史慈、甘宁与秦琼四人动弹不得。 此时,兵器交击声、喊杀声、怒骂声,不绝于耳,可见得战斗之激烈。 在看到秦军“异常”的表现后,不禁让张良与凌天两人开始担忧同伴的安危,后者更是神情紧张地道:“看来情况不妙!” 张良神情专注地看着战斗,点头回应道:“嗯!状况确实不利于我方,是有必要采取一些行动了。” 凌天闻言,误以为张良要出手救援同伴,因而欣然附和道:“好啊!就让这群欺人太甚的秦军,吃点苦头吧!” 话一说完,凌天就跨出左脚,正要持剑冲出去之际,张良伸出右手按住他的左肩,摇头道:“天弟,稍安勿躁!” 不待凌天发问,张良神色凝重地续道:“我觉得赵将军他们自保当不成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恐怕挡不住蜂拥而来的秦军。” 这个时候,不管是顺着山路过来,还是爬坡涌现的秦兵,数以千计的敌人已快速逼近中,离唐军布阵处不到百步左右,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际此紧张时刻,司马欣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山坡处,显然是要号令秦军发动总攻击了;因此,张良赶紧退回己方阵营,暂代秦琼指挥部队应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