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网游之错乱时空 > 第8章 逐鹿中原

昨晚,凌天因为脑海陷入混沌不清中,再加上身心疲惫之故,根本无暇细想且无力观察周遭环境,一进入木屋找到床舖后,即和衣睡着。 大清早,凌天在虫鸣鸟叫声中醒来,才惊觉到自己的粗心大意,居然在陌生的地方倒头就睡,失去应有的警觉性。 在神智回复正常后,凌天自然而然地回想起昨夜的离奇遭遇,却让自己头疼不已,百思不得其解;略为整理思绪,总觉得事情并不单纯,尤其是娄子伯所表现出神出鬼没的特异功能,更是令自己难以释怀。 由于感觉不到其他气息的存在,亦听到任何声响,使得凌天认为娄子伯或是猛虎,应该不在屋子里面。 躺在床上的凌天左思右想后,迅即起身下床,决定趁着长者娄子伯或猛虎不在时开溜,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凌天快步走出房间,经过外进的厅堂,来到大门前;由于,他匆忙间没有仔细看,当然没有察觉有何不一样的地方;然当凌天推开大门,正要步出门外时,看到外面的景象,差点令他魂飞魄散、全身发麻。 只见到数头老虎在门前附近,或趴或立或走或相互嬉戏,虽然这些老虎的体型没有昨晚猛虎的巨大,却也差不了多少,且为数多达六头,让凌天看得胆战心惊,根本不敢跨越门槛半步,只好识相地退回里面,并将房门关上。 很明显娄子伯为了防范自己溜走,竟然安排六头老虎看门,让自己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乖乖地留在木屋内任他摆布;然而凌天岂是任人耍弄之辈,当对手愈强横时,自己就愈不能屈服,否则如何在古代生存。 既然前门有老虎看守走不了,而木屋又这麽大,一般而言应该有其他门可以出入才对,不然也可以爬窗而出。 皇天不负苦心人,木屋的另一侧果然还有一扇门,让凌天喜形于色。 从窗户朝外看,肯定门外没有老虎或其它猛兽看守后,于是凌天大胆地推门而出,唯门外的景色则是令他为之傻眼。 映入凌天眼帘的是清溪潺潺,流泉飞泻,红叶遍山,秋意盎然的美景,让他恍若置身于人间仙境里,更给人一种钟灵毓秀、清新脱俗的感受。 只可惜,纵使美景当前,唯一心想要逃离的凌天亦是无心欣赏,顶多是走马看花而已;同时,他的双眼则是望向四周,忙着找寻可以离开的路径,或是能够攀爬的树藤等。 不管凌天多麽地努力寻找,人间仙境的四周尽是峥嵘嶙峋的绝壁或悬崖,完全没有路可供进出,看来自己是走不掉了。 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响道:“小兄弟,房中有一册竹简,你仔细看看,或许可以找到离开的方法。哈!哈!哈!” 来无影去无踪,声音倏然而止,令凌天有受到愚弄的感觉,啼笑不得。 长安城外。 衣袂飘飘,李靖卓然立于山头上,身后站着神情困顿的殷开山。 殷开山语带歉意地道:“末将无能,没有达成元帅交付的任务!不但无法保护凌公子安全回到长安,结果还损兵折将,连校尉薛仁贵也生死不明。” 接着殷开山钜细靡遗地述说沿途上发生的所有事件,教李靖听得直摇头,双眉深锁,不禁担忧凌天的安危。 看着元帅李靖静默不语的神态,殷开山神情沮丧地道:“末将办事不力,愿接受军法论处。” 李靖未置可否,沉声问道:“对手是谁?” 殷开山语气肯定地答道:“是乐进。” 李靖神情未变,续问道:“还有谁?” 殷开山摇头答道:“其他将领陌生的很,均非史册记载的人物。” 李靖望着前方的渭水,再问道:“对方反应如何?” 殷开山回想起自己率领三百五十名铁骑突袭魏军的景象,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因为自己的部队虽然发挥奇兵攻击之效,造成敌人前锋部队阵脚大乱,唯魏军人数之多超乎想像,且在主将乐进沉着冷静地指挥下,己方孤军犹如灯蛾扑火般自取灭亡,几乎遭到全军覆没的命运。 殷开山余悸犹存地答道:“魏军并不知道我们的身份,以为是遭到蜀军的偷袭,所以只想以牙还牙,没有留下活口的打算。” 李靖闻言略感欣慰,只要曹魏不清楚凌天的重要性,则后者逃离生天的机会将会大增,安慰道:“开山,不要丧志!这件事纯属意外,不能全怪你,我身为统帅亦不能卸责;你先回去休息,听候皇上召见吧!” 殷开山离去后,李靖转身望着南方的秦岭,心中已有盘算。 北风呼啸而过,落叶漫天飘散。 唐太宗李世民在李靖、魏徵、房玄龄、侯君集、殷开山等文武将官陪同下,登上潼关附近的高岗,西望平畴荡荡、千里无际的关中沃原。 本是仪表不凡、容貌轩昂的大唐天子李世民,身着戎装更是显得英气逼人,威风凛凛,确有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皇者气概。 听完殷开山的报告后,唐太宗淡然问道:“众卿看法如何?” 素有天策府首席谋士雅称的左仆射房玄龄,率先回应道:“回禀皇上,自从发生时空异变后,除了关中、太原一带仍在朝廷的绝对控制下外,含东都洛阳在内的中原各道的大小城镇,大都与曹魏的版图相互重迭,使得我朝面临严重的威胁。因此,微臣认为收复东都洛阳是当务之急,不仅可以压制曹魏的扩张,且能够让身陷曹魏境内的地方官吏感受到皇上的决心,才会誓死坚守城池,而不会见异思迁改投效曹操,将可收一举双得之效。” 由于唐太宗没有表示任何看法,于是兵部尚书李靖接续道:“微臣认同房大人的看法,东都洛阳愈早收复对我方愈有利;不过,在收复洛阳之前,微臣认为有两件事要先进行,才不至于顾此失彼,自乱阵脚。” 唐太宗闻言虎目绽放出精芒,肃容道:“药师,朕愿闻其详!” 李靖欣然报告道:“冬季即将来临,实不利于军事行动,而懋功正屯军于伊阙与孟津之间,当可有效阻止魏军西进,所以我们应暂缓进攻洛阳;相对的,秦岭南麓冬季来得迟,我方应可趁机集结大军,肃清汉中境内的曹魏孤军,不仅可以免除两面作战之苦,还能够在明年春会师东都,此其一。” 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让唐太宗颇为认同,点头道:“很好,继续!” 李靖续道:“与蜀汉结盟,此其二。” 除了唐太宗神情不变外,所有人闻言皆感到讶异。 尚书右丞魏徵肃然道:“李大人,蜀汉是三国中实力最差者,纵使有诸葛孔明献策,亦只能偏安巴蜀一隅,何惧之有。” 一向与李靖意见相左的侯君集,则是意有所指地道:“魏大人说得好!区区蜀汉何足挂齿,根本不值一哂。” 左仆射房玄龄则是认同李靖的看法,摇头道:“侯将军,此言差矣!以蜀汉与萧铣、沉法兴之辈相比,前者的实力至少胜过后两者数倍以上,甚至于窦建德、李密或是刘黑闼三者加起来亦不如也,侯将军以为然否!” 由于房玄龄举例得宜,令侯君集为之语塞。 然而,对于蜀汉强或弱的认知,仍然引起文武将官的激辩;尤其是在和蜀汉结盟一事,持反对意见者仍不在少数。 乐于察纳雅言的唐太宗看到爱将、贤卿各抒己见,不仅不觉得厌烦,反而微笑道:“各位卿家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令朕一时之间难以抉择;与蜀汉结盟一事事关重大,明天早朝再议吧!” 在亲兵簇拥下,唐太宗李世民起驾回宫。 潼关城楼上,有数名大臣正在聚会,共商要事。 李靖、长孙顺德、李孝恭、房玄龄与杜如晦五人正在讨论两个月来的讯息,均对局势的演变感到忧心忡忡。 当李靖述说着自己与关云长交手状况时,格外引起众人的瞩目。 长孙顺德兴致勃勃地问道:“药师兄,假若关云长真的这麽厉害,则蜀汉的实力岂非不容小觑。” 李孝恭若有所悟地道:“原来如此!难怪李大人会在皇上面前,极力主张我方与蜀汉结盟,的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言。” 李靖洒然道:“三国的史实大家都很清楚,也明白曹魏实力最强,却不见得可以深切体会出他们真正的能力;然在个人与关云长交手后,则是感受良深,觉得名将终究是名将,史书应无妄言,所以对我朝的统一大业极其不利;基于此,个人当然不愿意见到,我方同时与蜀汉及曹魏敌对的现象。” 房玄龄竖起大拇指道:“李大人深谋远虑,确是国家之福。” 李靖闻言失笑道:“房大人过誉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杜如晦调侃道:“李大人的功绩有目共睹,毋庸房大人锦上添花;我们言归正传吧!与蜀汉结盟非同小可,可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会影响未来的发展,其中的利弊得失殊难衡量,恐怕皇上无法圣裁。” 长孙顺德闻言讶然,疑惑问道:“杜大人的讲法,令在下不解;既然是利大于弊的话,何以皇上会无法圣裁?” 李孝恭对唐太宗李世民敬若神明,认为后者无所不能,岂会无法辨别是非曲直、衡量利弊得失,于是附和道:“皇上英明果决,定当可以看清楚结盟一事对我方的优劣,怎会难以圣裁呢?” 杜如晦欣然回应道:“是啊!皇上当然能够看清楚结盟对我方有利,然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房玄龄与李靖两人经杜如晦的提示后,均更确认心中的想法,也明白与蜀汉结盟的困难度所在。 然而,长孙顺德与李孝恭两人则是愈听愈糊涂,实在难以理解杜如晦的讲法,居然不约而同地回应道:“杜大人,可否讲清楚?” 杜如晦没有回应两人的话,而是微笑问道:“李大人,你的看法呢?” 李靖欣然答道:“以皇上重信守诺的个性而言,我们与蜀汉结盟当然有利于对抗实力强大的曹魏,却有可能妨碍统一天下的大业。” 长孙顺德与李孝恭两人闻言后,终于明了结盟背后隐藏的意涵,难怪乎皇上会犹豫不决。 群星争辉的夜晚,江陵城空前的热闹。 由于局势骤变,凭空出现莫测高深的唐与宋两大势力,使得原本三国鼎足而立的态势遭到打破;因此,诸葛孔明乃召集重要将领群聚江陵共商大局。 郡守府邸前,车水马龙,府邸大厅,嘉宾云集、高朋满座。 除了诸葛孔明一行人仍未抵达外,镇守襄阳的大将军关羽在军师庞统、徐庶、关平与周仓等人陪同下,风尘仆仆地赶到;接着镇守江夏的后将军黄忠在李严与邓芝诸将陪同下,亦在最短时间内赶来。 身为主人的车骑将军张飞见到义兄关羽后,真情流露地道:“二哥,看到你抽身前来,俺非常高兴!只可惜大哥公务缠身走不开;想想,我们三兄弟已经很久没有在一起开怀畅饮、酩酊大醉了;所以,我俩今夜不醉不休。” 关羽爽快应允道:“三弟,只要不影响军务,二哥当然奉陪。” 张飞闻言略感失望,因为诸葛亮不喜欢将领饮酒作乐以免误事,所以关羽才会有此回应。 庞统问道:“翼德,丞相何时会到?” 张飞淡然答道:“离此不远,应该快到了!” 有关“未来人”凌天的传言,绘声绘影,连人在江夏的黄忠亦略有耳闻,于是问道:“关将军,凌天是何许人也?” 听到“凌天”两字,令张飞虎目为之一亮,显然对前者很有兴趣。 关羽坦然答道:“凌天应该就是丞相要找的人。既然大家有兴趣,趁丞相来到之前,关某就请凤雏先生帮各位说明一下。” 听完庞统的述说后,众人无不露出惊讶的神情,简直无法相信。 黄忠有感而发地道:“难怪一江之隔的吴军最近特别安静,原来他们是受到南宋的压迫,只好与我方和平相处。” 严格来说,多了陌生的唐与宋两个朝代搅局,相对于实力弱小的蜀汉,反而是利大于弊的;亦因此,沿途上徐庶一直游说关羽与庞统两人,己方应该趁着东吴受迫于南宋之际,挥军东进,顺势扩张领土的主张,唯后者总表示不宜。 见到与座诸人犹疑的神情,徐庶藉机呼吁道:“趁时空紊乱之际,我们应该联署向主公建言,即刻出兵攻击东吴,夺回长沙诸郡。” 庞统摇头回应道:“元直,这件事个人觉得还须集思广益,不能草率行事;否则,说不定会偷鸡不着蚀把米罗!” 关羽一向仇视东吴,随即附和徐庶道:“元直剖析得很好,此刻正是我们挥军东进的最佳时机,焉能轻易错过!” 登时,凤雏庞统一人舌战徐庶与关羽二人。 张飞认同义兄关羽的看法,当然表态支持东进;然其他与会将领则未置可否而没有加入争辩,均认为丞相诸葛亮届时自有定见。 在庞统、徐庶、关羽与张飞四人仍为了东进一事争执不休时,守门军士通报有人登门造访。 不待主人张飞回应,已有两位来者昂首阔步地进入会场;其中一位长得一表人才,面如冠玉,丰姿俊爽,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正是远道从成都而来的诸葛亮;另一位则是浓眉大眼,阔面重颐,相貌堂堂,威仪出众,腰佩青釭宝剑,浑身散发出慑人的气势,令人望而生畏,正是闻名当世的英雄人物左将军赵云。 众人相互寒暄后,随即言归正传。 诸葛亮询问关羽道:“关将军,你对凌公子的看法如何?” 关羽从容答道:“虽然关某与凌公子相处时间只有数日而已,然经个人仔细观察的结论是,凌公子应该是来自未来的异人没错,因为他对于我们完全陌生的唐朝及南宋,有异乎寻常的认识;所以,关某肯定是他没错。” 接着诸葛亮陆续徵询庞统、徐庶、关平与周仓四人对凌天的看法,从五人的谈话中,让前者对后者有进一步的认识。 虽然诸葛亮能够推论出时空混乱的异象,却无法确认凌天是否就是他要找的神像人物,再加上心中仍有疑点需要澄清,于是疑然续问道:“凌公子所说的一切,各位何以能够辨别其言之真伪呢?” 不愧是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对事件本身观察入微,其提出的疑问更是一针见血,等于直接挑明问题本质之所在,教庞统诸人闻言为之错愕不已,间接明白自己的疏忽;问题关键处所在,是负责寻找凌天的相关人员,在已有先入为主的认知下,对于后者的说词当然全都信以为真,根本少有生出质疑之心,更不会怀疑凌天的真正身份,遑论再去验证真伪。 张飞、黄忠、赵云等与会将领,亦觉得事情颇堪玩味;前者更是怪责道:“凤雏先生,你身为大将军的幕僚,焉能如此疏忽……” 张飞话还未说完,就遭到关羽打断。 关羽不疾不徐地道:“关某不是粗心大意之辈,凤雏先生也不是;因此,我们岂会不经过查证,就轻易相信一个毛头小子的话。” 接着话锋一转,神情肃穆地道:“主要是凌公子具有未卜先知的能耐,令关某等人不得不信。” 众人闻言微愕。 张飞性子较急,朗声嚷嚷道:“二哥,还不说来听听!” 诸葛亮微笑道:“翼德莫急,云长自会说分明。” 关羽昂然道:“至少有两件事可以证明凌公子所言非虚。第一件是,当唐军莫名其妙地出现在襄阳城给外时,凌公子一听到对方主将是李靖时,即毫不犹豫地说出李靖是天策府的头号猛将;事后,李元帅亦承认自己是出自天策府。” 就在众人等待关羽说明第二件事时,张飞插话道:“他奶奶的!俺听说李靖那个后生小辈手脚功夫不赖,竟然可以和二哥打个平手,实在不简单。” 关羽点头道:“李靖功夫着实不弱,不愧是天策府头号猛将;不但如此,其身旁的将领个个剽悍无比,亦非泛泛之辈,不能等闲视之。” 在场与会者均是以一当百的将领,对于天策府的实力均生出浓厚兴趣,因此纷纷发言表示看法,使得大厅热闹无比。 由于话题愈扯愈远,诸葛亮只好出言制止道:“各位安静!” 简单的一句话,使得会场立刻回复肃静。 由于与会者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天策府上,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于是诸葛亮神色微愠地道:“凌天若是在下要找的人,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纵使他可以预知唐帅李靖出自天策府,并不代表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而忽略他有可能是唐营或是宋营派来卧底的间谍。” 接着话锋一转,兴致盎然地问道:“大将军,第二件事呢?” 对于诸葛亮的质疑,很明显关羽的情绪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犹能傲然续道:“第二件事,就是当天关某邀李元帅进城谈事情时,东吴鲁肃凑巧来访,提到建业突然遭受到神秘的‘岳’军袭击,而吴军已兵败退守庐江一事,希望我方能够出兵相助;然凌公子闻言即知对方是南宋盖代名将岳飞,致令关某深信不疑。这件事关某已派人通知主公了,莫非丞相仍不知情?” 诸葛亮没有正面回应关羽,只是淡淡地道:“的确,将军提出的第二件事,足可证明凌天就是我们要找的人没错;不过,凌公子目前远去长安,对我们来说是相对不利,实在令人伤神!” 蓦地,关羽身后的关平自觉凌天的离去是自己的责任,于是快步地走向前跪禀道:“丞相,末将办事不力,愿接受惩处!” 事出突然,令所有人吓一跳,也不禁为关平的命运捏一把冷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