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三国潜龙 > 第10章 水镜山庄

三国潜龙 第10章 水镜山庄

作者:匿名 分类: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好了,我去禀告主人你二位在此等候,看他是否愿意接见二位。”老许见袁谭二人走远,朝童英缓缓开口道。 “如此便有劳许老了。”童英开口谢道。 “对了,童公子可否将元直给予你的信物交与老夫,好让我家主人知道你是为何而来。”老许忽然对童英伸手道。 “哦,好。”童英闻言,赶紧从怀中取出磐龙璧递给老许。不过老许见他递来的是磐龙璧,显然是微微一愣,并没有伸手接过。 童英见他不接,俄而恍然大悟,开口道:“单福大师给我的信物便在其上,不过二者已是合二为一无法取下来。” 老许只好接过整个磐龙璧,详加打量了一番,这才转身进到里屋之中。 不多时,老许从里面走了出来,开口道:“主人请二位到里面一叙。” 两人朝老许道了声谢,这才缓步进到内堂之中。内堂里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负手站在中央,其人身材清矍,脸上甚为和蔼。 “童英见过水镜先生。”童英知道这便是名闻天下的水镜先生,当下朝水镜先生行了一礼,然后恭敬的束手站在一旁。 “二位来了,不必拘礼,请坐。”水镜先生望向童英,伸手指向一旁的软榻,微笑说道。 “多谢先生。”童英依言跪坐了下去。 水镜先生与他相对而坐,目光柔和,微笑着望着童英。 “水镜先生…”望着对面端坐的老者,童英心中却是没来由的一阵激动,或许是从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他嘴唇微微颤 抖,忍不住开口欲言,却是为水镜先生所止。 “请恕老夫冒昧,敢问童公子此玉璧从何而来?”水镜先生拿起案上安放的磐龙璧,却是先开了口。 “哦,此物乃是我父亲留给我的,只是我现在也不知道父亲何在。”童英没想到水镜先生一上来却是问了个与单福先生同样的问题,不过还是老实 答道。 “原来如此。”水镜先生从桌上拾起磐龙璧,抿着嘴久久没有开口,磐龙璧中央的那颗玉珠泛着淡淡的流光,中正柔和的光芒映照在他的眼中,老 者脸上的不觉闪过一丝异色。 “磐龙显、玉使出…磐龙显、玉使出…”水镜先生口中喃喃念着童英都听不懂的话,良久,他长叹一声,轻声道,“看来终究还是逃不过天意。” 童英听得一头雾水,水镜先生慨叹良久,俄而将手中的磐龙璧递还给童英,然后淡淡的说道:“童公子有兴趣听个故事么?” “故事?”童英一怔,点了点头,说道,“在下洗耳恭听。” “这个故事有些长,牵涉到一个远古的神话,元直或已与你说了少许,不过他知之不全,因此如今你大概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水镜先生闪过 一抹复杂的神色,轻声道,“或许听完我说的这个故事,你心中关于这磐龙璧的疑惑能减少几分。” “先生但说无妨,在下愿闻其详。”童英见水镜先生神色肃然,自己也屏气凝神,听他的下文。 “相传上古之时,华夏大地上有两位大神,一名伏羲、一名女娲。他俩原本是为兄妹,而后又结为了夫妻。因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所以,其所繁 衍之后代称之为‘龙之传人’。两位大神一共所生有五子,分掌五行,木神曰句芒,火神曰祝融,土神曰后土,金神曰蓐收,水神曰共工。”顿了 顿,水镜先生接着说道,“伏羲乃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显赫,而他死后,其妻女娲便被奉为皇,是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二皇。可惜其第五 子水神共工野心勃勃,一心觊觎皇位,得知女娲被奉为皇之后,竟是率领族人起兵作乱。女娲得知此事,震怒之下,派遣火神祝融率军征讨作乱的共 工。结果祝融平定叛乱,而共工兵败之后,一怒之下用头去撞不周山…” “用头去撞不周山?”童英闻言,心中暗忖这共工不是在自残吧。 “那共工为伏羲和女娲两位大神之后,自然亦是有无上法力。而不周山被共工这么猛然一撞,竟是山体崩裂,被拦腰折断。”水镜先生点点头,接 着说道。 “结果呢?”童英不禁催促的问。 “结果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则是山川移动、河川变流。”水镜先生缓缓道。 “啊!”童英显然是没想到一座山的倒塌竟是引起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其实这不周山乃是天地之间的支柱,亦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不周山倒塌之后,天柱便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结果 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而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而同时天河倒灌,地面上洪水泛滥、灾祸横生,人类深受其害。” “然后呢?”童英显然是被这个故事勾起了兴趣,虽然关于这些那位单福大师也曾提起过,但是他说的远不如水镜先生所言详尽。 “大神女娲不忍人类受到灾苦,于是前往东海深处的仙山天台山,取天台山中特有的五色土炼出五色石来补天空因不周山折断而出现的裂缝,同时 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并率领自己子民们平洪水杀猛兽,才渐渐使天河之水消退,人们再一次安居乐业。而造成如此滔天大祸的共工为祝融所捕,其罪 本不容赦,但由于他苦苦以亲情向女娲哀求表示悔过。毕竟血浓于水,女娲大神见他一再哀求,一时不忍,便赦免了共工的死罪,将其锁在断裂的不 周山顶,位于人界和天界的交汇之处九恨天中。此时,虽然大地似乎回复了和平,但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共工一族誓言营救共工,并完成其一统江 山的心愿…” “童公子,请用茶。”老许从门外进到内堂来,手中端着三盏清茶,一盏放到水镜先生手边的桌上,另两盏则放到了童英及童玲的手上,才缓步退 了出去…… 温热的清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童英只觉神清气爽,轻抿了一口,还未来得及回味口齿间的留香,耳边再次传来水镜先生的声音。 “仇恨的种子在慢慢的在所有共工的后裔心中生根发芽,而共工一族缓缓的积蓄着力量,直到帝尧时期,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一举攻 入九恨天,使得共工得以脱困而出。共工逃离九恨天之后再次为虐,神州大地又重新陷入汪洋之中,地上的人们也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就在这 个时候,木神句芒后裔中有一位杰出之人名叫禹,禹以木神所遗的神器开山斧劈开河道治理水患,再用避水剑降服共工,经过多年的奋战终于击败了 共工族人,并重新将共工锁入到九恨天之中。” 水镜先生抿了一口清茶,润了润喉,接着说道:“禹帝为了避免共工再次脱困祸害天下,于是便集天下之金,铸造了九鼎(冀州鼎、兖州鼎、青州 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并分天下为九州,此九鼎形成庞大的结界,每时每刻都在吸取共工的龙气,防止共工恢 复元气。同时九鼎都被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藉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 童英脸上闪过一丝疑惑,毕竟听到这里他也不知道水镜先生说的这个故事与磐龙璧有何关联,与自己又有何关系。 水镜先生显然是看出了他脸上的疑惑,接着说了下去:“大禹建立夏朝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天下数次大乱,而每一次乱局之中都能发现共工一族的 踪迹,他们妄图趁乱浑水摸鱼,得到大禹所铸的九鼎,以救出共工。而为了对抗共工一族,大禹以女娲之补天石作成磐龙璧,派遣了一位使者携 带着磐龙璧四处寻找传说中九星玉的下落,这位使者便称之为“玉使”,玉使将磐龙璧代代相传,而寻找星玉的下落成为他们家族的使命。” “九星玉?”闻言,童英神色愕然。 “这九星玉存在于许多传说之中,据说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跟某些星玉的强大力量有关。”水镜先生道。 “那我这磐龙璧…?” “没错,你便是今世的玉使。”水镜先生望着错愕的童英,一字一字的说出了这个让童英瞠目结舌的结论来。 “先…先生你…你是说…说我就是今…今世的玉…玉?”童英睁大了眼睛望着水镜先生,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连一旁的童玲亦是伸手掩住嘴,一 脸讶色。 “是的,你便是今世的玉使!”水镜先生再次强调了一遍自己的话,眼中满是郑重,“这块磐龙璧便是最好的证明!” 童英怔怔的望着手中的磐龙玉璧。 “每一位的玉使身边都会出现这块磐龙璧,而完成使命之后,磐龙璧也会随之消失,直到下一位玉使出现,磐龙璧也会再次现诸于世间。”水镜先 生瞥了眼磐龙璧,淡淡的说道,“因此只要见到磐龙玉璧出现在某人身上,那人便是当世的玉使。” “那磐龙璧中的玉石又是何物呢?”童英问道。 “此物便是星玉,收集九颗星玉亦是玉使的使命之一,而玉使也只有收集齐九颗星玉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 “那九星玉又是从何而来?”童英追问道。 “关于九星玉,老夫也不甚了解。”水镜先生苦笑一声,“因为《古文尚书》也未记载九玉的来历。” “古文尚书?”童英又是一愣。 “《古文尚书》乃是上古奇书,书中记载有上古先秦的事情,曾险些毁于前朝暴君嬴政之手,而世上唯有老夫山庄中还留有一孤本。”水镜先生叹 了口气,接着说道,“关于磐龙璧与玉使之事,我也是从这本奇书中知晓的。” 童英低头不语,心中充满了迷惘。他并不是不相信水镜先生所言,只是童英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平凡人而已,若是能寻到自己的父亲,然 后和师父小师妹一起平平安安度过这一辈子便是最大的幸福。 而如今水镜先生说自己是什么承天景命、挽救天下苍生的“玉使”,这如何能让他相信呢?就像对一个整天混吃等死的人说他是天命所归的九五至 尊一般,只怕他亦是完全不能接受。此时的童英便是如此的心境,一面明知水镜先生没有必要骗自己,一面却又不敢相信水镜先生所言,心中矛盾之 极。 “对了,虽然《古文尚书》没有记载星玉的来历,不过书中说了,当每颗星玉周围积满龙魂后,便会发出奇异的光芒。此时玉使只要激发这颗星玉 ,就能获得它潜在的力量。”水镜先生继续说了下去。 “龙魂?潜在的力量?” “是的,每一颗星玉都是神物,自然有其不凡之处。玉使得到星玉之后,便能大幅提高自己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使命。因此你当务之急便是收集 龙魂,以得到这颗星玉当中的力量。”水镜先生指着磐龙璧上的星玉开口说道。 “哦,那我该到何处去收集龙魂呢?”童英下意识的问道。 “童公子你可还记得刚刚老夫提到大禹铸九鼎之事?”水镜先生缓缓开口问道。 “当然记得!”童英闻言,当下答道,“师父常跟我聊起九鼎的典故,相传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集天下之金,铸造九鼎,并将全国九州的名 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同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而九鼎亦成了王权至高无上 、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徵。后来夏都几经迁徙,九鼎也随之在各处流浪,其后商汤逐桀,九鼎就迁之于商朝的都城毫邑。而武王伐纣之后,九鼎又被迁 到了周朝的国都镐京。及至成王在洛阳营造新都,便又先将九鼎安置在郏鄏,其名谓之“定鼎”。这便是书中所记载的‘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 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虽然九鼎被夏商周三朝皆奉为镇国之宝。然而到了前朝,暴君嬴政误信方士侯生及卢生之言,却是将九鼎及六国史书尽数焚毁,史称“焚书” ;但不知何故,嬴政事后十分后悔误信侯生及卢生,大怒之下遂欲捕杀侯生、卢生等但此时侯生等人已经逃脱,秦始皇遂下令拷问咸阳400多名 术士,欲寻侯生未果,于是将相关460名术士全部坑杀。此一事件,后世往往和焚书并列,合称为焚书坑儒!” “童公子所言大致无差,但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水镜先生微微笑道,“九鼎原是大禹集天下之金铸造而成,得天地之灵气,夺世间之造化,乃 是神物。不过公子可知,嬴政毁去的并非九鼎而只有八鼎。” “只有八鼎?”童英闻言,不由大吃一惊。 “确是如此,昔年嬴政听信方士卢生和侯生所言,欲毁去了其先祖秦昭襄王攻灭周朝时,从周都取得的九鼎。然而天幸秦昭襄王在将九鼎迁往秦国 都城咸阳之时,路过泅水,装载九鼎之一的雍州鼎的船舶竟是在风浪中沉没,雍州鼎也随之没于泅水。后来嬴政南巡之时,曾派遣数千人在泅水中进 行打捞,想要寻找到雍州鼎,可惜江水滔滔,沉船无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所以彼时嬴政毁去的乃是八鼎,仅有雍州鼎得以幸存。” “啊!”童英恍然大悟,“那么雍州鼎如今又是何在呢?” “秦皇暴政,天下揭竿而起,我朝高祖取秦而代之,建国号为汉,及至武帝年间,由于黄河改道,连通泅水,致使雍州鼎在汾阴出世,武帝闻之大 喜,定鼎于长安,并改当年年号为元鼎。而光武帝建都洛阳,于是又将雍州鼎迁至洛阳太常寺中了!” “那么…”童英欲言又止。 “《古文尚书》中记载若是将星玉放置于九鼎之中,得九鼎之助,便可使星玉在最短的时间内积蓄龙魂。而你若欲解开身世之迷,或许透过雍州 鼎去激发星玉之后,会有进一步的线索。”水镜先生道。 “既是如此,那我便往洛阳一行吧!”听水镜先生说完了整个故事,童英思绪乱成一团,沉默了许久之后缓缓说出了这么句话,然后与童玲拱手 告辞。 “老爷,童公子二人已经离去了。”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工夫,老许进到了里屋,朝水镜先生尊敬的拱手说道。 “哦。”水镜先生只是凝眸望着窗外,淡淡的应道。 “老爷…”老许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直说便是。”水镜先生显然是听出了他的踟蹰,转头开口道。 “刚才临走之时,我见那童公子似乎对老爷你刚才所言十分困扰。”老许瞥了眼面色淡然的自家主人,轻声说道。 “困扰?”水镜先生缓缓重复了一遍老许的话,却是呵呵笑了起来,“若换做我是他,听了相同的话,同样会有困扰。” “这…”老许一愣。 “许老,你我二人相识十数年,虽名为主仆,但我却从未对你有所隐瞒。”水镜先生在屋内来回踱着步,“今日此人此事甚为蹊跷!雍玉分明在 孔明手上,为何此人却也有雍玉?!如果是孔明给予这少年的,此子又有何德何能让孔明亦对其另眼相看?孔明啊孔明,你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 什么啊!” 此时,庄外遥遥传来一阵急促而沉重的马蹄声。 “老爷。”老许面色微微一变。 水镜先生却是一抬手,沉着的说道:“不要急,随我出去。” 说罢,他当先一步从内堂走了出去,老许赶紧跟了上去,护在他身边。 密集的蹄声越来越近,马蹄与青石铺就的石板路相互撞击,传来宛如敲击战鼓时发出鼓点一般,打在老许心头,让他不禁有些慌乱,眼角的余光瞥 见自家老爷脸上泰然自若的神色,暗自定了定神,缓缓将微微有些颤抖的双手藏到身后。 “去开门吧。”水镜先生站在院中,凝眸望着紧闭的院门,对老许开口道。 “是。”老许点点头,正待往前去打开庄门。却只听见“崩!”的一声,两扇已老朽的木门被直接撞飞,一队头戴氊帽身着皮甲的西凉铁骑策马 闯入山庄,带头的校尉四下张望了片刻,但见前头站着两个貌不惊人的老头,不由昂起头高呼:“司马徽呢?司马徽在哪?速速把他给我叫出来。” “老夫正是司马徽!汝等西凉兵胆敢来我中原之地撒野!”水镜先生当下叱道。 “你就是司马徽?”那西凉兵的校尉只是上下将水镜先生打量了两眼,俄而扭头开口道,“正好,找的正是你!听说你家藏有前朝禁书,速速交出 来!” “老夫虽藏书颇丰,但从未私藏什么前朝禁书…” “哼。”不待水镜先生把话说完,那校尉便是大手一挥,朗声道,“来人,给我搜,把这几间宅院翻过来也要将东西找到!大人说了,只要找到 《古文尚书》就重重有赏!” “喏!”众西凉兵士齐声应道,旋即纷纷下马,径直走进屋内。顿时,幽静的水镜山庄陷入了一片混乱……. 楔子2 西元225年,蜀建兴三年,南蛮泸水之滨 蜀汉丞相诸葛亮沉重的拿起案上的纸笔写下“马前课”三个字,又过了许久,叹了口气,在马前课下方写下: 第一课 无力回天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阴居阳拂…阴居阳拂…” 这个卦象说明了蜀汉以及诸葛亮自己的悲惨结局。但是此时诸葛亮已经无暇顾及到自己是不是要“鞠躬尽瘁”了,他的注意力全被“阴居阳拂”这四个字所吸引住,一股强烈的不安侵袭着他的心口。 诸葛亮皱了皱眉,继续往下卜卦… 第二课 火上有火光烛中土 称名不正江东有虎 “火上有火…炎…曹炎?司马炎?”诸葛亮喃喃自语… ………………………… 第十一课 四门乍辟突如其来 晨鸡一鸣其道大衰 卜到第十一课时,诸葛亮突然脸色大变,平素的泰然自若消失殆尽。 “四门乍辟…四门…天地人鬼四门…乍辟…突然同时开启…五行失序…阴阳倒置…” 诸葛亮颤抖着掐指算了起来。过了许久,诸葛亮面如死灰的喃喃自语道,“晨鸡一鸣…晨鸡?…辰龙年…第十一课…一千八百年……世界毁灭…”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面临如此惊人的卦象,诸葛亮颓然靠在椅上,原本有些灰白的头发,竟然霎时变成满头雪白:“玄龙啊玄龙,你知道为了你自己的野心,你造了多大的孽吗?!” 过了许久,诸葛亮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始不甘心的盯着桌上散落的古钱,似乎想寻找着一线生机。过了半响,诸葛亮原本死灰的双瞳突然亮了起来,于是急忙的拾起古钱,再度的卜起卦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