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三国潜龙 > 第31章 西苑比武

三国潜龙 第31章 西苑比武

作者:匿名 分类: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三日后,西苑校场内已经是整肃威严。 秋风猎猎,吹动大旗在风中劲舞,掌旗兵士却是岿然不动。校场北侧的将台上,刘宏高高在上,头上巨大的黄罗伞盖不但遮风挡雨,更能遮天蔽日。 将台下偌大的平地上,护卫精兵分列四方,阵法严整,隐含杀机。阵中各色旗帜飘扬,纷繁铠甲并列,偌大的人群却是鸦雀无声。 童英正站在校场正中,将台之下,万众瞩目下,他上前高呼:“吾皇万岁!” “免礼平身。”刘宏脸上有些兴奋,这西园新军他早已构想许久,如今终于能亲手施行,心中快慰不已。 刘宏身后,何进、袁逢等人分列左右,离刘宏最近的自然是张让。在场的大多都是高官,除了大将军何进和司徒袁隗外,也有车骑将军何苗、皇甫嵩、朱隽、司空袁逢、侍中王允等人。远远望去,袁绍和曹操竟然也在,不过他们却已经排到了队尾。 “皇甫爱卿,朕着你安排较武事宜,准备得如何了?” 皇甫嵩如今已是百战名将,虽然官衔不及何进,在朝野的地位却犹有过之,童英也对皇甫嵩有所了解,知道竟然是他亲自安排,可见皇帝对此次较武的重视。 皇甫嵩身着铁甲,花白的胡须在随风飘动,神色威严,出列拱手道:“回陛下,老臣接到旨意,已经安排妥当,准备从三方面考核童英的本事。” “哪三方面?”刘宏对大舅子何进是忌惮,对这个老将军却是真的又敬又畏。 “第一是骑射,射乃是六艺之一,自古流传。以射观德,以射观武,射艺于一个将军来说,必不可少。第二便是武艺,我汉军将士征战数百年,无往不利,靠的不仅是装备精良、行伍配合,更有为将者的勇气争心,武艺过人。第三便是兵法,此次兵法考校,不以典籍为凭,而以实战为据,由童英指挥一队兵士,与军中一个校尉对抗,便如千军作战一般。”皇甫嵩郑重的开口道。 “好!爱卿考虑周到,只是这三番比试,一个人未免太多无聊,不知童英的对手是谁?”刘宏点头道。 皇甫嵩正欲开口,袁绍却已经越众而出:“圣上,臣举荐一人!” 刘宏见袁绍要推荐,便兴致勃勃的问:“本初举荐何人啊?” “启奏圣上,童英广宗一战扬名,杀张梁,擒张角,可淳于琼却只能闲居京城,也没有黄巾逆贼来攻打洛阳。童英因为有功,可以在此较武比试,可淳于琼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而还有更多的有能之士跟他一样。”袁绍本是世家子弟,却和淳于琼是至交好友,借着这个打抱不平的机会,更是连带着为未曾出战立功的将士们请命。 “袁绍不得无礼!”袁逢低声训斥了句。 “陛下,袁绍只想为淳于琼求一个机会。”袁绍却是倔着头,接着道。 刘宏有些不悦,却是顾及袁氏和党人的面子,并不反驳:“如此也好,淳于琼和童英比试骑射,得胜者进入下一轮。” “袁绍多谢陛下。”袁绍退了下去,拍拍旁边那人的肩头:“小心些,莫要阴沟翻船。” 淳于琼身长八尺,虎背熊腰,卖相却是不差,当下走到童英身前,并肩而立。他见童英虽是长身玉立,却多少显得有些文弱,已经起了轻视之心。 “我命人在百步之外放一个箭靶,你们东西相向走马,先射中箭靶者胜出。可有异议?” 较武横生枝节,皇甫嵩却是不以为意,公正严明。 “谨遵将军安排。”童英和淳于琼两人同声应道。 一旁早有军士抬来弓箭,淳于琼随手取了一张两石的硬弓,远处的军士顿时一阵欢呼。 一石四钧,一百二十斤,两石就算二百四十斤。淳于琼看似随意,实际上就算说他还留着后招,两石并非他的极限。军中素来敬重猛士豪杰,见淳于琼大有英雄气概,都是忍不住地喝彩。 童英略一皱眉,也是随手取了一张弓,只不过他取得却是一张软弓。 顾名思义,软弓力道不及,却有一个好处,就是射速更快。 饶是淳于琼胜算在握,还是忍不住地问:“敢问童公子平日里拉几石的硬弓?” “我臂力不甚强,平时不多用硬弓。”童英微笑颔首。 淳于琼见童英神色平静,不由更是有些怀疑,只怕童英是骗他。 淳于琼目光闪动,从箭壶里抽了一支雕翎箭,扭头去看童英,却见到童英走到一排箭壶的末尾,也是只取了一支箭。 但淳于琼的箭是雕翎长箭,箭杆粗大,箭头扁平,弧形的矢面反射着一道弧光。童英的箭却是一支三棱细箭。大汉军中,这两种羽箭都不常用。皆因雕翎长箭工艺繁杂,箭长且粗,寻常军士又用不起,又拉不开相应的硬弓。三棱细箭却是汉初所用,许多人都已经不明其理。 皇甫嵩也是有些惊讶,这一排箭壶,装了自高祖开国以来用过的各色箭矢,是以三棱细箭虽然稀少,也是象徵性地放了几支过去。 不料童英却选了三棱细箭。 “童公子为何偏偏选用入土之物?”淳于琼愈发不解,心头更疑。 童英想了想道:“我师曾经说过,三棱细箭飞行平稳,速度甚快,远胜汉军惯用箭矢。” 皇甫嵩见两人准备妥当,军令下达,两人已经跨上战马,引而待发。 高台上的张让将二人的动作尽收眼底,心中已然有了一番思量。 皇甫嵩令旗劈下,淳于琼已经催马直奔,童英亦是如此,并不落后。 淳于琼纵马狂奔,只用牙齿咬住利箭,一手执弓,一手勒缰。他倒不是要比什么马的快慢,但是马儿奔驰的快慢在众人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若都是射中靶心,自己快了一分,那无论是马术还是箭法,都当然是胜出一筹。 两人战马交错,淳于琼已经取箭拉弓,侧头向箭靶望去,瞳孔爆缩,嗤地一声射出飞箭,淳于琼面带笑意,连看看也不看,便知道这一箭十拿九稳。 只是几乎在同时,他的身侧也是“嗤”地一声,紧接着“叮”地一响,淳于琼的笑容已经被北风吹走。 淳于琼真的难以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因为童英一箭射出,竟然不取靶心,而是直接射中了自己的箭杆! 三棱细箭箭头在雕翎箭的箭杆上一点,雕翎箭颤了一颤,并未折断,却是方向已偏,噗地射入地面。 再看那三棱细箭,却已经笔直钉在靶上,箭尾犹自颤抖不息!! 这…怎么可能! 淳于琼觉得太不可思议,射中靶心没什么困难,可射中空中疾飞的羽箭却是难上加难。 射中空中疾飞的长箭本已是困难无比,可三棱细箭借此一弹,还能射在靶上,虽然并未正中靶心,但是自己已经很明显的输了不止一筹! 淳于琼发呆的时候,童英却已经策马回转,路过淳于琼马前的时候轻声说了句,“承蒙承让,若是淳于将军的力道再大三分,童英便无能为力了。” 童英说完这句话后,挂了长弓,去了箭袋,翻身下马,缓步走到司令台前,施了一礼:“陛下,童英幸不辱命。” 张让也从震动中醒悟过来,忙不迭道:“陛下,童英的箭法神乎其神,果然骑射无双,看来陛下钦点的人,果然名不虚传。” 刘宏对张让的高帽子受用无比,面带微笑:“皇甫爱卿,童英这一关可算是过了?” “过了。大汉有飞将李广,箭无虚发,征战边关数十载,立下了赫赫功劳。今日童英以箭射箭,端的不凡,只要善加培养,未必不是飞将第二。”皇甫嵩亦是笑道。 刘宏知道皇甫嵩不喜欢多说话,可谓字字珠玑,这童英乃是他看中的良材,眼下皇甫嵩夸了童英一番,便如夸赞自己一般,自然是欣喜不已。 “第二场比试步战武艺,以百招为限,分定胜负。” 皇甫嵩声音苍老,面容却是威严不减。 “且慢!臣有事启奏!”袁绍再度越众而出:“启奏圣上,武艺只是匹夫之勇,而兵法才是为将之要,臣恳请圣上允许臣先来请教童公子的兵法吧!” 童英望向这袁绍,只见对方面沉如水,但是眼中却是隐隐透着一丝倨傲和轻蔑。 原来,袁绍见童英以惊人的箭术赢了第一场比试,可见武艺不凡,只怕童英又轻松的过了第二场武艺比试,那就大势已去;而袁绍自幼熟读兵书,虽未经实战,但在朝中已被誉为侯门名将,对于自己的兵阵之法极有信心,因此便欲先以兵法挫败童英。 皇甫嵩有些意外,毕竟童英虽是他和卢植属意的新一代将星,袁绍却也是袁逢的儿子,颇有名望。这两方谁战败了都不好看。 刘宏也是笑了笑,心道童英纵然败了又有何妨?天下间不乏似童英这般隐姓埋名的少年英才,一个童英不成,还有千千万万个童英。你袁氏却只有一个袁绍,这下败了,今后如何立足?你们世家子弟自己出丑,可莫要怨得旁人。 “准奏!”刘宏笑着宣布。 童英自然不知这接下来的比试已经牵扯到皇帝和世家之间的较劲儿,只道这场比试也是选拔西园校尉的必需,沉心静气,默默思忖着对策。 两方准备妥善,已是有两个十行十列的小方阵东西相向。 战鼓咚咚敲响,袁绍立刻下令变阵,方阵顿时如行云流水般变换,成了一个锋矢形状——箭头指向的正是童英。童英也是变阵,却并非攻击凌厉的锋矢阵,而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才阵。 这三才阵乍一看去只是三大坨,一坨三十余人,相互呼应,呈一个“品”字形。可细心观察却能发现,三才阵是阵中有阵,每个最基本的阵型是三人一阵,稍大一些是十人一阵,以什长为运转轴心。再大一些却是三个什为一阵,而百人的三才阵,运转轴心恰恰是童英。 场中有的人看见童英摆了一个最普通的三才阵,已是忍不住地笑了出来。无它,太简单了。 三才阵只比长蛇阵多了一点变化,乃是汉军操演的最基本军阵之一。锋矢阵攻击凌厉,平庸的将领多数不敢用这个阵法,也是因为风险奇大,一个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袁绍生在公卿之家,自由熟读兵书是必然的,选锋矢阵也没什么奇怪。可童英布了个三才阵,显然便是穷其智计,也仅能如此罢了。 童英心里却是不一样的想法。 卢植告诉他,愈是简单的战术,便愈是有效,愈是简单的阵型,威力便是愈大。盖因阵型简单,则兵士究竟训练,熟稔非常,运转起来也格外流畅。复杂的军阵看得人眼花缭乱,却非常人能用,非常人所能。 既然如此,只要是寻常作战,能简则简。 三才者,天、地、人也。《周易?系辞下》有云:‘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也就是说,阴阳相生,立天之道;刚柔并济,立地之道;而仁义并举,立人之道;三才相生相合,皆有相对立的事物所成。 三才运用到军阵,便是攻守兼备,收放自如。 十余丈的距离,呼吸可至。 袁绍的队伍皆由骑着名贵骏马的贵族子弟组成,霎那间,锋矢已经狠狠刺入了三才阵中。三才阵不由凹陷下去,却是陷而不破,变而不离。 三才层层细分,可至每一个人,钜大的锋矢冲撞进来,层层受阻,压力分解到每个人的身上,已经小到足以承受。 可袁绍的锋矢却要凭藉着无双的战意和狂风般的速度,一击之下,不仅没能凿穿童英阵型,反倒为其所阻,让袁绍又惊又怒。 他身材高大,在阵中连连发令,锋矢略一停顿,又以锐不可当的战意冲刺。三才阵被迫得连连后退,却始终保持阵型完整,偶有军士掉队被“杀”,余者立刻移动脚步,阵势只是稍一收缩,仍是保持完整。反观袁绍这边,冲刺虽急,损折的人手比起童英只多不少。 三才阵退了又退,终于稳住阵型,锋矢阵略加休整,却是蓦地变阵。 袁绍果然不愧是袁氏俊杰,锋矢阵两次碰壁,知道若是强冲,已是必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袁绍此时已经将阵型换做长蛇——这也是汉军操演时极简单的阵法。可正因简单,威力更大。 长蛇阵在袁绍的指挥下果然如灵蛇一般扭动,虽然仍是进攻,却是首尾并用,呈马蹄形向三才阵攻击。童英心中一沉,感叹袁绍反应快捷,长蛇阵亦是可攻可守,可长蛇阵的机动性,显然比之三才更胜一筹。 三才阵恍若一个旋转的三叶钜轮,长蛇阵便是一条灵动钜蟒,趋利避害,无所不能。 童英指挥军士,几次想要击穿蛇腹,袁绍却是见机极快,立刻下令首尾救援,令童英无功而返。 可三才阵系统严谨,无论是蛇头猛啄,还是蛇尾卷扫,均是无可奈何。 战况已是陷入了僵持。 此时,无论是袁绍,还是童英,亦或是他们统帅的精兵,都已是战得精疲力竭了。 袁绍初时以为童英不堪一击,此刻用尽手段,却也不能攻破童英的防御,心中焦躁不已,因此他不住地催动长蛇巨蟒,只盼童英哪次不慎,出现钜大的破绽。 与两军的主将相比,两边士卒也是相差迥异。而袁绍指挥的是贵族子弟,从小嫺熟弓马,装备精良,却多多少少有些养尊处优,不耐吃苦。 反观童英这边,虽然是皇甫嵩的亲卫,可皇甫嵩是百战名将,亲卫兵士都是百战淬炼的铁血雄师!他们也许没有背景,只有背影,可他们绝对是纯粹的军人,纯粹的大汉将士! 双方又是斗了盏茶功夫,虽然胜负未分,却无疑是三才大阵已经占据了优势。皇甫嵩面带微笑,觉得童英用正兵,性格沉稳,只要善加培养,来日必定是独当一面的大将。袁绍虽然见识犀利,却心浮气躁,若是他这性子能改,自是最好。 高台上有的人已是看得厌了,昏昏欲睡,譬若皇帝刘宏;有的人却是分外关心,譬若张让和袁逢。 张让自然是希望童英快些将袁绍击败,袁逢却是知道袁绍不可败,一旦败了,袁氏就将声名扫地! 瞅着台前香案,那一炷香终于燃尽,袁逢高声道:“时间已到,此战平手!” 皇甫嵩反应过来,见袁逢越俎代庖,嘴角冷笑:“童英一胜一平,进行第三场武艺比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