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都市言情 > 寻爱千年 > 第19章 

寻爱千年 第19章 

作者:匿名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刘芜宇转到“猫头狗”田九的沙围,功夫一样辛苦,所不同的,是田九比起九指神手来多了一张笑脸,不时还会过来拍拍肩膀,说句好话。这对于打工的人来说,总比成天挨骂要舒服些。根来就是这样:他是田九向九指神手借过来帮工的,九指神手见根来已象头老牛,也乐得送个顺水人情,省下一碗米饭。根来换了个东家照样没得工钱,但能摆脱三姑不停的责骂,他已经感到天开眼了。 时已入冬,沙围的农事也不稍闲:先是车干鱼塘,接着又是戽泥……田九的沙田多,功夫比禾田拖得长。人手呢,他只肯多搭两个——一个是十七岁的国权,因为他人小可以少花钱;另一个就是根来了。整副农活的重担,实际是压在刘芜宇的肩头上。尽管刘芜宇从早到晚累得腰劳骨胀,有一件事,他总是不会忘怀。他惦念着胡大凯,也牢记着胡大凯讲过的那些革命道理。稍有空闲,他就学着胡大凯的口气和国权、根来他们谈论。国权年轻,又是血气方刚,一听就拍着大腿表示赞成,有时还磨拳擦掌,恨不得立时把压在头上的大石扳翻过来。当他知道那是胡大凯讲的话时,想起自己打过他一拳,终不免有点内疚,根来则往往在目不转睛地看着刘芜宇,几次张口要说什么又闭上,只是连连叹气。后来刘芜宇直统统地问他的想法,他也只苦笑着说。 “人家有财有势,有枪有印,谁能斗得过?不是不想过好日子,是我们没那个福气呀!算了,认命罢!” “不!那是因为我们打工仔未能团结起来。一盘散沙,黄牛过海各顾各呀。”刘芜宇又搬用了胡大凯的话来说服他。 可是根来却说:“人一家,田一主,怎么能把各处的耕仔都聚在一齐呢?莫乱想啦!” 说到这里,两个人也就再谈不下去了。刘芜宇也感到自己能说的道理不多,就更加渴望同胡大凯见面了。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有一天甚至落下了几粒冰凌。刘芜宇在沙田顶着北风干活。九妹在丝厂上工也同样要抵受严寒。 每天凌晨,夜空还是黑茫茫的,几颗疏星在闪着寒光,丝厂门口就可以听到木屐的响声了。那是缫丝女工前来上工。她们怕迟到被关在门外,宁愿提早赶到厂门口等侯。 丝厂原是有季节性的,一过立冬,养蚕已经到了“寒造”,便是丝厂生产的“淡季”。这期间,生产减少,工厂往往裁减工人,甚至关厂停工。这两年,日本由于地震,经济动荡,在国际市场上和中国竞争的日本丝也明显衰退。这样,中国丝便一时十分抢手。今年,省港的洋庄生意兴隆,虹城的几家丝厂不但没有歇工,而且要增加工作时间,提早开工,延迟收工。弄得有的工人顾不上洗脸吃早餐就赶来工厂;住得远的,甚至半夜就得起身。在漫长的寒夜里,幽暗的路灯,简直照不清有多少缫丝女工挤在厂门口,刺骨的北风迫使她们瑟缩着抱成一团。 在这些早来的女工中,师仔又占了大多数,如果她们迟到,不能为师傅做好事先安排,巡巷就会借口把她们赶走。刘九妹和阿月一心想着快点出师,就来得更早了。 厂家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一家叫“华茂”的丝厂,最近为了增加产量,提高丝质,用高工价挖去了好几个手艺超群的大师傅,庄姐就是其中的一个。庄姐离厂的时候,曾对九妹、阿月说过,只等那边做熟了,便带她们过去,到那里开实位。 由于“锦绣华”接连去了几个大师傅,产品质量明显下’降,龙家伦从省城一再来急信,通知龙老板说,厂里做的“明珠牌”生丝,在沙面车丝检查时遭到了退货。龙老板急得团团转,刚提升为巡巷的刘风山马上献策,主张把那几个手艺好的大师傅找回来,给她们增加点工资。龙老板初时不同意,后来刘凤山对他说,过些日子可以减她们的工资,还可以在扣罚上打主意。这么一来,龙老板也就应允了。 刘凤山第一个登门去找庄姐,对她表示出十二分的诚意。在谈完“亲戚要互相照应”等等一套人情话以后,看到庄姐有点动心,便虔诚地请求地说:“回锦绣华吧,庄姐!为什么一定要跳厂呢?龙老板知道你到了‘华茂’,对我大发雷霆,说我连自己的亲戚都留不住,那怎么行?还说要是请不回你这样的大师傅,这个厂就不用办啦!庄姐,你看,你回来,也算是帮我一把罗!”他说得那么诚挚,仿佛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连他自己好象也感动得热泪盈眶了。 “现在,龙老板下令要整顿,手艺好的,工银给头等。做得特别好的,另外再给赏。”刘凤山接着又提出优厚的待遇,说明“锦绣华”的诚意,好象在和庄姐商议:“你看怎么样?” 庄姐低头寻思着,一时没有答腔。后面的房门边,她的母亲也在一旁倚门倾听,她对这件事很是关心。 “我们是至亲,又是隔壁邻舍。”刘凤山看看庄姐的母亲,满脸陪笑。他一面打量她们住的这间残破的房屋和屋里简陋破旧的家具,好象很同情的样子,一面从窗户看过去,瞧了瞧迎面的那片院墙——这墙后面就是刘凤山自己的家。 “我早就知道你们的难处。”刘凤山又转回原来的话题,使出他那善于体察别人和能说会道的手段,“‘锦绣华’确有不胡的地方,不过我可以向你担保,庞谔这家伙再不会刁难你了,老板要把他调出天地‘船’啦。我先给你透个声气,以后再有什么,只要对我说一声就行。我们是亲戚嘛!有什么话不好讲哩!” 眼看着刘风山如此诚心,庄姐的母亲——这个善心的老太婆插嘴了:“讲的是啊!庄姐她爹在世的时候,我们两家常来常往。风山啊!你是不会记得罗!你生下来那一阵,你妈没奶,我刚生了她死了的兄弟,还把你抱过来,吃了好一阵奶哩!说来你们还真算个姐弟哩!”一提到以往,老妇人止不住唠叨起来。她不顾女儿瞪眼摆手使眼色要她少说,仍是噜噜唠唠地讲个不停。“现在凤山又当上了巡巷,还要跳什么厂啊!”接着,这个老妇人甚至对刘风山嘱托起来,“庄姐虽说大你几岁,可到底是受你管的,我们家孤寡两个就指靠她的一双手。凤山啊!你可得多多关照啊!” “那还用说?理所当然啦!”刘凤山满口答应,“龙经理从省城来信点明了——我们厂的‘明珠牌’丝价上涨,不过,检验也特别严,没有庄姐这样的手艺,是过不了关的。”刘凤山对庄姐大力捧场,“龙老板还有个意思,要庄姐多带几个机灵的徒弟。比如刘九妹……” 一提到刘九妹,庄姐立刻兴奋起来:“这姑娘仔可伶俐哩,又肯学,又有心机……”她对于有这么一个徒弟感到很自豪。 “那就这么定啦!”刘凤山抓住时机,立刻做出决断,“明天就回‘锦绣华’。”刘凤山甚至表现出低三下四地谄媚,“好不好呀!行了吧!”他站起身来,“我马上报告龙老板。” 庄姐还在低头听着,好一会几才抬起头来,表示了她的同意,她母亲苦皱的脸上也泛出笑容。 刘凤山暗自高兴。他觉得自己好比打了个胜仗,正所谓“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接着他又去找了另外两个手艺好的女工,同样把她们也劝转了心。 第二天,庄姐和其他几个女工果然都回到“锦绣华”了,这对丝场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影响。至于刘九妹、阿月这些小师仔的高兴,就更不用提了。庄姐还把龙老板要她带好徒弟的事告诉了九妹她们,使九妹更为高兴。 仍旧和以前一样,刘九妹挨着庄姐站在丝车前面,盯着庄姐灵巧的操作手艺。现在,由于她不断地在空位上学着缫丝,她已经完全能够掌握缫丝的关键了。不过,她还想把庄姐的绝招学到手,因此目不旁瞬地盯着,她一定要弄清庄姆为什么添绪此别人更快,一双手如何同时动作,为什么没有落环、双日。她发现庄姐随添随拾,撩口时箩仔放得很平,手势特别轻快,眼神又准又稳,脚制随时配合……,这一切正是庄姐的丝做得又好又靓的诀窍。 正当刘九妹从自己的实践中,心领神会地观察庄姐的技艺时,上任不久的新巡巷刘凤山,已经来到“中公巷”。他手拿小本沿着车位,逐个检查,不放过每一个他认为有问题的地方。 忽然,他走向“地”字船叫道: “刘九妹!阿月!阿巧!”他指着旁边的三个空着的车位,分别对她们说,“你坐在这儿!你坐在这儿!从今天起,你们做‘替位’,半个月做得好,就给实位。” 这件事来得这么突然,不但师仔本人,连全丝场的女工都很惊奇。若论这几个师仔的手艺,确实早就可以正式做丝了;但是一下子就提升三个,说得这么确实,连“出师”礼都不用送,这却是破天荒第一次。 “我们出师了?”阿月看着刘凤山,圆脸上满布疑云,她不相信真有这回事。 刘九妹却赶忙叫住了她并向她连连摇手示意,转身向刘凤山说:“车位簿呢?”刘九妹知道这些巡巷说话从来不算数,常常变化多端,因此她要求发给凭证。 刘凤山看了她一眼,沉吟了一下,慢慢地掏出三个小簿,每人发了一本。 兰个师仔高高兴兴地坐上了车位,开始了工作:打茧、索绪……刘九妹做得很熟练,俨然是个已经做了好久的老练的缫丝女工。 谁知这件忠于老板的革新事件,竟引起了一场风波。那个被调到“洪荒”船去的巡巷恶鬼庞谔,对刘凤山顶替了他的位置一直耿耿于怀,现在,他趁着刘凤山提拔师仔,跑到龙老板那里告了一状。说什么刘凤山尽照顾他的“皇亲国戚”,弄得丝场大乱……等等,等等。 还没等他说完,躺在“大食懒”上的龙老板拍着扶手跳了起来,要他立即把刘凤山叫来。 其实这时,刘凤山正在为老板能赚更多的钱卖力哩:他正用尽动听的言语,和颜悦色地劝说一个年老患病的女工“回家休息”,以便让工资很低的师仔顶替她的位置。 “大姑,你这样病着硬撑是不行的。身体是做工的本钱啊!”他显出十分同情两又关心的样子,“回去歇几天再来罢——厂里决不出你的位的。”这句话明明是骗人,但是他说得却象真的一样,竟使郑大姑无法拒绝他所表示的“好意”。 接着,刘风山又低声悄悄地说:“你手里也攒了几个钱啦,这样拼命的干,万一……我是为你着想啊!” “凤叔,你就让我再做两天吧!”郑大姑一面苦苦哀求,一面动了动老胳膊腿,表示她还很健康,“你看我这……” “不行啊,这是龙老板的旨意。”刘凤山表示他自己无能为力,但又很体贴人,帮助人。接着说,“我已经叫他们把你前天‘孖绞’的罚款勾销了。回去抓两剂药,好好养息养息吧。以后有什么事还可以找我……这是上关的工银。”他随即递给郑大姑一个结算好了的工银纸袋,一时竟使得这个老女工感激得热泪盈眶。她紧紧抓着工银包,一个一个双毫数过,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然后拾掇好台面,摇摇晃晃地离开了车位。许多女工眼看着她离去,大家都预料到她不会再回来了。刘九妹刚开实位的一团高兴,忽然变得酸楚起来。 就在这对,庞谔跑进丝场,神气活现地向刘风山招手喊道:“刘凤山,龙老板叫你!” 刘风山撇开下一步要做的说服工作,连忙赶到账房。他原想去报功,没料到龙老板竟大声呵斥了他一顿。说他破坏厂规,私自提升师仔……这时,庞谔却在一旁暗自得意。 刘凤山深知龙老板的炮仗脾气,在他火头上装得更加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他一面静听龙老板的教训,一面心里策划对策,他知道这是庞谔搞的鬼。 “你胆敢破坏厂规,自作主张!不顾工厂血本,拉拢工人!”龙老板气得两腮发抖,噗哧噗哧直喘气。“你还有什么说的?” 等到龙老板一连串的质问全部说完,又回到“大食懒”上躺下,刘凤山这才陪着笑脸说:“鼎伯要问的就是这些吗?” 刘风山的镇定引起龙老板的注意,继而是更大的愤怒,他把“大食懒”重重地一拍,大声命令:“你说!你说!” 只见刘凤山趋前一步,走到那张专为龙老板办公设置的酸枝木大写字台前:“请给我一把算盘,鼎伯!” 龙老板怒气冲冲地把手边的算盘朝他那边一推。 刘凤山挽起袖口坐下,小心翼翼地陪笑说:“我来算一笔账给鼎伯听。” 刘凤山一边说着,手指已经在算盘上飞快地拨动。“的哩达啦”的算盘珠声在肃静的空气里回荡着。这声音十分刺人——它钻进庞谔的耳朵,不由不使他忐忑不安。这声音被:龙老板听着,面色开始有所改变。 刘凤山一面打算盘,一面嘴里报着:“换上刘九妹、阿月她们几个师仔,半个月试工,不发工银,可以省下——出位的大师傅郑大姑每天五毛二,十五天——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一二得二,一五得五,一共是七元八毛;肥婆李每天五毛五,十五天——五五二十五,五五二十五……,一共八元零五;王嫂每天五毛……总共是七元一毛半。”刘凤山肚里一本账,背得滚瓜烂熟,手里的算盘越打越快。“还有钱再、刘瑞兰、马瑞……”马瑞一直手艺很巧,但自从一年前被机器碰伤后,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刘凤山也打算趁机出了她的位。 “……总共是四十六元七毛三。再有,这五个师仔的手艺我全调查过。”刘凤山接着说,“其中刘九妹好过打算出位的随便一个女工……可她们的工银顶多只发到原来的一半,这就一一每个人减少了——算它两毛五吧,半个月就是十八元七毛五……” 刘凤山的算盘越打越响,龙老板的脸色也越来越开朗,而庞谔的眼睛却越来越发涩了。 “这么一来,光是天地船——我管的这两排丝车,只是换这几个师仔,这一个月就可以给厂省下六十五元四毛八。” 算到这里,刘风山手里的算盘“啪”的一声停止了。 “我给鼎伯要算的就是这笔账!”刘凤山随即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清单,恭恭敬敬地双手递呈过去,“细目全在上面,如果这样做下去,到了今年年底就是这个数。”他指着清单的结尾。 “哈哈……”龙老板拍着大腿高兴得纵声大笑起来。“好,好,好!你这算盘打得精,打得精。难怪龙经理赏识你——今年一定多分给你一笔花红。”他推开账单,环顾了左右的职员,忽然看到庞谔,叫起来,“你是怎么说的?” 吓得庞谔萎萎缩缩,面如死灰,连忙后退,想要溜走。 “站住!”龙老板大喝一声。然后大声叫道:“现在我宣布,提升刘凤山做抓大部,。”说完,又从裤带上解下那把夹万锁匙交给刘凤山,“你把那里面的图章拿出来,交给柜面写张告示!” “谢鼎伯的栽培!”刘风山先向龙老板鞠了一个将近九十度的大躬,然后才毕恭毕敬地接过那串锁匙,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夹万柜。 只有庞谔青面皮上挂着一种忌妒不服的表情。 刘凤山手捧图章转过身来,他向职员们点头打了个招呼,以示谦和。而对庞谔的怨愤却装做完全没有看见。 自从这件事发生以后,刘风山更成了龙老板身边最得力的宠臣。他也就更加想尽办法帮助老板克扣工人,帮助老板刮钱,因为在这些敲骨吮髓的血汗钱中,将来会分给他更多的一份。但在外表上,他却显得十分随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比较“文明”,因此,迷惑了一些工人。 半个月后,刘九妹、阿月、阿巧这班师仔,果然得到了实位,成了正式工人。当刘九妹第一次拿到工钱时,她激动得几乎流下了眼泪。她把那十几个双毫十分珍惜地捧在手心里盯着看,为自己的劳动得到报酬而自豪;但是她不知道她劳动所产生的价值,有一大半已经装进了老板的荷包。 刘九妹把工钱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拿回家去。她觉得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好象对她微笑点头,赞许她当上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缫丝女工。 “阿妈!这是我的工银。”九妹一回到家,就把口袋里的双毫和铜板全部倒到母亲的手里,一个也不剩。她认为自己既然已经拿到了工钱,就应该象她哥哥、姐姐那样,担负起养家的义务。 当她看着母亲收了这几个她首次劳动所得的银毫时,心里特别轻松愉快。 母亲用颤抖的手接过了这几个银毫,有点昏花的双眼在微笑中被泪水沾湿了。 恰巧这一天,也是刘芜宇刚到家的日子。一冬的艰苦劳动弄得他又瘦又黑,但个子却高了些。他决定辞工不干,为了向田九讨到工钱,左等右等,直到帮他家甘蔗田戽了最后一次泥,“猫头狗”田九才肯放他回家 阿基看见九妹已经独立工作,挣得了工钱,十分高兴。但九妹看见她哥哥变得瘦筋筋的,心里却不免难过。明仔只管问这问那,弄得阿基来不及回答。 阿基告诉大家,大瘤炳因为做了大案,逃到澳城去了,母亲见儿子不用再逃避他的报复,心里很喜欢;但听阿基说到以后不再去羊角沙——他说那里的工作简直不是人干的,说他不能老是这么为田主卖命,母亲又不禁为儿子的出路暗暗担心。但是全家一年多没有过的欢聚,却使大家特别高兴。这一顿晚饭吃得最舒畅,也最香甜。菜还是有点发霉的头菜和萝卜条,饭还是糙米加木薯,只不过多了母亲一直留着的几条小鱼干;然而,全家都觉得再没比这更好的美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