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都市言情 > 寻爱千年 > 第26章 

寻爱千年 第26章 

作者:匿名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刘九妹在母亲守护下,昏昏沉沉地在家里的水阁上躺着,待她的神志完全清醒过来,粗算一下,已经快半个月没去上工了。 母亲滔滔絮絮地告诉她:在她养伤期间,阿月、谢苏、黄盼等许多工友都不断到来探望;刘芜宇曾专程送药回来,住了两天,又和洪带、岑均他们到羊角沙卖零工去了;有几个“宏泰”丝厂的女工也来过,其中有个叫莲花姐的,对“永丰”这次同东家算账极之赞赏,说以后还要来坐呢! 正当九妹准备回到“锦绣华”上工的时候,刘二女回娘家来了;后面还跟着阿月和谢苏。 刘二女泪痕满面,蹒跚地走到九妹面前,手里捏住一个红纸包。九妹看着一惊,她明白已经发生什么事情了。 尽管有了身孕的刘二女时刻都注意束紧缠在腰间的神红布,但终于还是瞒不过巡巷的眼睛,她被除名了一一那时候,丝厂的东家解雇怀孕女工,是惯用“封利市”的花招“送”出厂门的。红封包里,包着三、四个双毫和一双缫丝用的筷子,下面放了一张小纸条,写上“免来”两个大字,就算办完一切手续。 阿月和谢苏,还有九妹,也被“锦绣华”开除了。原因是:“聚众谋反”。 这阵,刘二女啜泣着。九妹挺起精神安慰她说:“二姐,莫哭了,我们至别家厂去,还不一样做丝?” 阿月也气鼓鼓地说:“阿妈生我一双手,不信就找不到工做!” 可是刘二女却绝望地摇头:“有哪家丝厂会要我这个大肚婆呀!” “总会有门路的!”九妹满有信心地回答了姐姐。 第二天,她们先到“宏泰”去找莲花姐,偏巧莲花姐告假去了省城。她们扑了个空,只好迈开脚步,一间又一间丝厂去找工做,没想都白跑了。 刘二女愁苦地说:“你们不用顾我啦!” “不!”九妹忿忿不平地说,“又不是白吃他们的饭。” 阿月和谢苏看了看面黄肌瘦、疲累不堪的刘二女,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二姐,你先回去吧!等我去找门路。”九妹到底不死心,忽然,她想起了一个人,对阿月和谢苏说,“我们找庄蛆去,说不定她做丝那间厂能让我们几个人都进去。” “对啦!”阿月立即活跃起来,“我们怎么记不起庄姐呢?她手艺好,只要跟巡巷讲一声就成事了。” 三人来到庄姐的家,一看,都不禁狐疑起来:那简陋的房屋正在大兴土木,粉刷门窗,外墙已焕然一新了。打听之下,才知道庄姐的母亲半年前得了绝症,庄姐为了求医买药,把历年的积蓄都掏出来了;母亲死后,庄姐因无钱殡殓,只得把房屋典押给邻居的刘凤山,自问已无能赎回,上个月底就搬到“华联”丝厂一一她在那里做丝,大概总可以谋得一个床位罢! 三人又赶到“华联丝厂。一座歪歪斜斜的杉皮小屋,据说就是工人宿舍。沿着一道狭窄而陡直的扶梯爬上去,是一个低矮的阁楼。两排用“废船”(破丝车)的旧料和不成材的木板钉成的“太平铺”,塞得屋子满满地使人转不过身来。屋里又黑又湿,到处挂满破烂的脏衣服,散发着一股酸馊的气味;床底墙角,尽是沙煲风炉,木柴破罐…… 借着一线阳光,九妹她们好不容易才辨出屋里有人。在邋遢的杂物当中,有个瘦弱的女工斜靠在一条草席上,正在轻轻地搓揉自己的双腿;脚头还有一个小女孩,似乎在学着编织什么东西。 “庄姐住在这儿吗?”勇气问道。 那女工好象没有听见,一张脸朝向窗洞外的丝场——那里传来丝车转动的声音。 倒是那小女孩机灵,一双小手边推搡着那女人边叫道:“妈妈,妈妈,有人找你哩!” “庄姐是自梳女,怎么会有孩子呢?大概是找错人了吧?”九妹心里犯疑,却又不好明说。 “谁呀?”人转过脸来,半眯着眼睛在客人身上搜索。 “啊,庄姐!”妹终于在这张憔悴的脸上,找到了庄姐当年的面影。 “你是谁呀?” “我是九妹呀!庄姐。” “四妹……”出现在庄姐脸上的,竟是一种难以料到的困惑和陌生。 “我是刘九妹呀!庄姐,你不认识我啦?”九妹把脸孔凑近庄姐,急切地说,“你在‘锦绣华’的时候,我是你的‘师仔’呀!” “哎呀,刘九妹啊!”庄姐如大梦初醒似的,止不住的泪水汩汩地夺眶而出。 九妹紧紧地搂住她的肩膀,一时竟欲语无由。几年的时光,给庄姐带来的变化太大了——她衰老得使人几乎不能辨认,半头白发,一脸皱纹……谁会相信,这就是当年那个服饰整洁,动作麻利,在人群中象只婷婷绰约的白孔雀似的庄姐呢?九妹的心,此时仿佛被一把利锥刺得发痛。她的鼻子发酸,喉头哽塞,竭力强忍着,才没有让泪水溢出眼眶……过了好一会,她发现同伴们也在难过地呆立着,便把她们逐一介绍给庄姐。 “哦,阿月,记得啦!谢苏……你们怎么来了?”庄姐拉着九妹问道,但没有等对方回答,便絮絮地倾诉起自己的遭遇来,“你们不知道我这条腿啊,唉,就是那道鬼扶梯——你们刚上来那道扶梯。早晨上班天黑……我几次说过,要点盏灯……我的眼睛又不好,就是在那里跌的——”她撑起身子,挽了挽裤脚管,想走到亮处让九妹她们看看伤处,便伸手到床前摸鞋子。 鞋子明明在她眼前,哆哆嗦嗦的手却摸错了地方。 “庄姐,你的眼睛怎么了?”九妹惊愕地问。 “就是这双眼睛不争气罗,要不,会跌得那么重吗?”庄姐无可奈何地任由一双脚吊在床沿。 那小女孩倒乖巧,早已把庄姐的一双鞋子提在手上,娇憨地望着庄姐:“妈妈,我帮你穿上。” “啊,小玲,叫阿姐吧!这个是四姐,这个是阿月姐……”庄姐抚扪着小女孩的头发,又悄悄地对九妹她们说,“我的女儿呢,跟我两年了。” 九妹把小玲拉到自己怀里,亲昵地问:“几岁了?” “五岁,妈妈说,再过几年,我也当得‘师仔’了。”小玲天真地告诉九妹,“到妈妈老了,我就赚钱养她。” “她很生性。唉,就怕到她当得‘师仔’时,我已经没有本事教她了。”庄姐说着不由得酸楚地叹了口气。稍停,又关切地询问九妹,“你这一向还在‘锦绣华’吗?”’被这一问,九妹才记起了来此的目的:“我已经不在那里了。我们打算跳厂……” 庄姐接住九妹的话尾,感慨地说:“天下老鸦一般黑,我换过几间厂,到处一样受气挨罚呀……” “做得一时算一时吧!庄姐,我想托你问问,你们这里有没有空位?”九妹打断了庄姐的话,指指阿月说,“我跟她,还有……” “哦,我试一下。”庄姐看着阿月她们点了点头,对于别人为难的事,她还象当年那么热心,“这里的巡巷为人倒好,闻讲厂里新增了股份,来了个大老板,要从外国买机器,招人来做好丝呢!你们来得正好。”她说得兴奋,似乎忘了自己的衰老和腿疼,往日那个利索干练的庄姐,又依稀地在她身上复活了。 一块石头落了地,九妹她们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 一阵“嘎吱——嘎吱一”的楼梯响声,接着,门外传来一个男人的嗓音:“庄姐,你的腿好了些没有?” 说话的是个三十开外的汉子,两撇倒八字眉毛挂在那张平板的长脸上,给人一种不得意的印象。他身穿短衫裤,一副巡巷的打扮。 “啊,真巧!”庄姐喜悦地叫了起来,“程叔,我有个一一从前的徒弟,还有她……”又指了指阿月。 “我们一共四个人。”阿月把要求说明白。 “我这徒弟的手艺可好呢,十二岁就出师了。还有她们,都不会输蚀过人啊!” 这个被叫做程叔的巡巷皱了皱眉头说:“我问问东家吧!” “你应承不就成了!?”庄姐央求着说。 “不行嗽!”程叔又摇了摇头,“新入股那个东家,规矩很严哪!” 这个新入股的东家是谁呢?说来并非别人,就是刘凤山。这些日子,他关闭了土丝厂“永丰”,承顶了龙老板的“锦绣华”,一切得心应手;又趁着“华联”因经营不善,产品滞销,有人退股的机会,把能够动用的现洋都投了进去,占了股份的一半,一这是他要实现称雄于虹城缫丝业的野心的一个步骤,因此,当董事会磋商怎样重振旗鼓,选拔贤能之时,刘凤山便当仁不让地当起司理来。他把亲信潘开调来“抓大部”,还通过潘开用高价从“锦绣华”“聘请”了一些年轻手艺好的大师傅。表面看来,刘凤山似乎要在“华联”和“锦绣华”之间调配技术力量,其实,他对龙家伦的洋行至今仍把持着“锦绣华”出产的“明珠牌”生丝的命脉,无时不耿耿于怀。他决心在“华联”创出个新牌子,以便彻底摆脱龙家伦的钳制。现在,刘风山正在召集全体职工、巡巷训话,在账房里宣讲他的“施政方针”。 “从今以后,我们‘华联’就要做这种‘龙风牌’。”他指着靠墙放着的一块黑板。 黑板上画着一个盘龙围着凤凰的商标,旁边还列举了一系列的规格、数字。什么“纤度”、“千度”、“净度”、“拉力”等等。 “按照这个标准做丝,一炮打响,就能胜过‘明珠牌’。我们在港城订的新丝车马上就要运到了,大家一定要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把厂办好。嗯,要把那些年纪大的、手脚不灵的老工人统统换掉!现在丝厂生意不好做啊!要跟日本竞争,跟意大利竞争,超过他们,才能行销到花旗、法兰西、英吉利,做到‘挽回权利,提倡国货’。现在国际的生丝市场,已不是前两年日本大地震的时候了。那时中国是独家经营,如今若不想办法急起直追,就要被天然淘汰啦!”刘风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职员、巡巷们俯首帖耳地听训,表示出肃然起敬的神态。 “为了把丝做好,一定要革除陋习。中国人就是懒惰嘛,因循苟且,得过且过。”刘凤山似乎忘了自己也是中国人,“我们对工人要有奖有罚,这才公平合理。从现在起,实行‘勤工制”半个月不缺勤的,奖两天;一个月不缺勤的,奖三天;一年不缺勤的奖一块金牌,哈哈……”说到这里,刘凤山真的从怀里掏出一个金光闪闪的小牌,“我是一向反对打骂的,那办法不文明,人家‘老番’早就不用了。要让工人自己管住自己,自己不放松自己。你们说,象以前那样好呢?还是刚才我说的这样好?”他皮笑肉不笑地向众人环视了一眼。 大家立即齐声附和:“这样好,这样好多啦!” “大家既然都赞成,这就好办。只要上下一心,我们厂就能大展鸿图,鹏程万里。”刘凤山刚一展开笑脸,又马上板起面孔说,“职员、巡巷也一样要赏罚分明,有功者赏,不称职的,就另请高就。工厂赚了钱,大家都有花红好拿。我这个当司理的,也想跟你们一样多捞几个花红哩!哈哈哈……”说罢,刘凤山故作诙谐地一阵大笑,借以冲淡刚才过分严肃的空气。 这时,程叔闪闪缩缩地走了进来。 “刘司理,我……”他诚惶诚恐地说。 “你怎么到这时候才来?”刘凤山一扬脖子,生气了。 程叔吃了一惊,半晌才结结巴巴解释说:“昨天司理关照我检查宿舍,检查工人,……我去了。” 刘凤山没有搭理他的话,照旧训斥说:“你首先要记住的是:随传随到,这是第一条!” 程叔再不敢往下说什么了,他俯首听命地肃立一边,一动不动地等候发落。 账房里一片沉默。 好一会儿,刘凤山紧蹙的眉头才稍稍舒展,却又冲着程叔诘问起来:“刚才你要说什么?怎么不说了?嗯!” 程叔战战兢兢地禀告说:“宿舍里现在住了二百三十一个女工,多半是本厂的老工人,有少数的几个是眷属小孩……” “什么,还有小孩?这不成了恤孤院啦!”刘风山一肚子没好气,“你先说说,两百多工人尽是些多大年纪的?” “二十岁上下的不多,大都过了三十,三十五岁以上的有十五个……” 听着,听着,刘风山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忽然他发出一声轻轻的冷笑:“你们看,我们办的是个什么样的厂嘛!尽是些废料,能做得出好丝来吗?股东推我出来整顿,你们说,这应该怎么办\'”他眉毛一扬,站起身来。 大家见老板动了肝火,都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咬声。 “听说还有四十岁上下的。”刘凤山叉着手,眼光象一把利剑,直逼程叔,“是不是这样?” “是……有,有,有个庄姐,她已经四十了……”程叔越是害怕,越是说不清楚,他的声音在打颤,“原来……她的手艺不错……人也好……有个女儿……怪可怜的……” “嗯,你倒是个生菩萨!”刘凤山顿了一下,“我知道这个人,以前在‘锦绣华’做过。我要问的,是她现在还能不能做丝?” 程叔本想替庄姐说几句好话,可是在这种情形下,只好照直说了:“她现在眼不好,前几天腿又跌坏了……她在虹城初办丝厂那时就做丝了,是个老师傅……” “老师傅又怎么样?”刘凤山不以为然地说,“工厂不是养老院,做生意是将本求利,就是我的生身父母,也不能住在厂里白吃饭。”他说得咬牙切齿,好象面对仇人。 众人面面相觑,空气紧张得令人窒息。 “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刘凤山又坐下来,语气稍缓和了一点,“往后本厂的宗旨是到四乡招收年轻女工来练习,让她们来顶替那班年老无用的。没有用了嘛——就必须统统换掉!” 刘凤山的话说得斩钉截铁,他从“锦绣华”带来的亲信潘开马上附和说:“是啊,就得这样!” 刘凤山随即挥了挥手,又站了起来:“大家就照此办理。不过——”他又特别叮嘱了一句,“换人的事,不能张扬出去,免得发生意外。”。刘凤山踌躇满志地踱了几步,、回头忽然发现那个姓程的巡巷还迟疑不走,很为奇怪:“你站在这儿干什么?” “有几个年轻女工要进‘华联’,看样子很伶俐,不知道该不该……” “这点儿小事也问我?”刘凤山皱了皱眉头,“不过,要留意看看她们的手艺,过两天我再找她们到铺面谈话。” 程叔诚惶诚恐地象领了圣旨那样,小步遐了出去。 刘风山坐下,按了一下叫人铃。潘开应声进来。 “你去通知庞谔,他在家赋闲,来求过好几次了。叫他明天来上班,准备接替那个姓程的巡巷。”刘凤山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一个当巡巷的,总是替工人说话,他怎么能做好工作?” 九妹她们并不知道刘凤山成了“华联”的老板,一直在宿舍里等待着巡巷的消息。九妹和小玲已经混熟了,阿月和谢苏却一直在瞅着窗洞外面,显得有点不耐烦。 靠在门口等候消息的庄姐安慰她们说:“这个程叔是我遇到的巡巷当中最好的一个啦!他原来是个保养丝车的大偈,很肯帮忙的。我下去问问他……”来到梯口,听得小玲跟九妹玩得咕咭大笑,便转过头说,“小玲,跟四姐回家去吧!” 九妹也搂着小玲说:“我家可好玩哪,跟姐姐去吧!” “不,我家在这里!”小玲摇晃着身子。 “那……我过几天也搬来住好吗?”九妹说。 “哦?一小玲侧着头象大人似的想了一下,然后用小手一个人一个人地点起数来,“阿妈,我,还有你,都在一家。她们呢?”边说边指着阿月和谢苏。 “也住在一家。好不好?” “哇!”小玲高兴得直拍手。“我们一家好多人啦!” 九妹她们都被这天真烂漫的孩子逗笑了。在笑声中,庄姐已吃力地爬上楼来。 “九妹,程叔已经问过东家了,明天一早你们就来上工吧!我也能开工啦!”庄姐兴致勃勃地抓住九妹的手,有意伸踢了一下腿脚,表示自己的矫健,“真好呀,九妹,我们又在一起做丝了。” 九妹衷心感谢这个热心肠的师傅。她挽着庄姐的胳臂,又谈起许多当年在“锦绣华”的往事,直到日影西斜,才和阿月、谢苏一起告辞回去。 第二天绝早,第一声汽笛刚响,九妹、阿月和谢苏就夹杂在一群女工中奔向“华联”丝厂。刘二女头天晚上刚好生了孩子,要到满月后才能上工了。九妹她们来到丝场,里边还叫人觉着昏暗呢!她们不敢贸然进去,在甬道一旁等候庄姐。其实,庄姐已经比她们早来了。她正在聚精会神地开始了准备工作:拾掇好车台,放好箩仔,添好水,索绪锅里下满干茧,左手拿着滞头,右手拿着竹筷打起茧来。小玲乖乖地坐在丝车后架下的饭罐旁边,不声不响地自个儿在玩耍。 不大一会儿,陆续来了许多女工。“早啊,庄姐!”“你的腿全好了?”“来得真早啊!” 庄姐笑着回答她们殷勤的关怀:“从朝到晚躺在床上,日子也不好过呢!”她熟练地调好水色,抓住水结,理好丝头,穿过磁眼,挂上鼓轮,打了一个“绞”,绕上大筑——除了穿磁眼略嫌吃力,一切都做得轻巧熟练,完全不减当年。她把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等着开车了。 陆续走进丝场的女工,有些是原在“锦绣华”做丝的。身壮腰圆的畮五,手脚麻利的黄盼、随和善良的欢婶,还有马瑞、阿巧,蓦地看见九妹、阿月和谢苏来了,都高兴得叫的叫,拉的拉,抱的抱,把她们团团围住。说话象开了闸的水,一时竟分辨不清是谁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