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新派武侠 > 落日风雷 > 第100章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4

不问可知,这位老道士正是天赐假扮的。他与小蔷小薇进京之后,在正阳门外赁了一处店面,行医救人。天赐虽不通医术,但在沧海书阁曾浏览过不少医书,再加上小蔷小薇家学渊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三人再不济也比臭皮匠强些,小灾小病,不在话下,就算遇到疑难杂症,往往也能药到病除,不出三月便名动京师。行医并非天赐本意,只是借此传名,谋求晋身之阶。眼见多日苦心颇有收获,天赐心中大慰。 这时那店伙引着酒楼的东家来了。这位东家的老妻身患痼疾,缠绵床第多年。不久前登门求诊,天赐几剂汤药下去,霍然而愈。如今听说神医光临,特来道谢。命店伙重整杯盘,再上醇酒,陪坐一旁,亲自把盏,左一句老神仙,右一句老仙长,极尽殷勤之意。 忽听楼梯口靴声橐橐,有人疾步登楼。那是两名身材魁梧的军官,服饰鲜明,腰挎佩刀,傲气十足,一上楼就大叫道:“哪一位是妙徼道长,咱们有事找你。” 楼上顿时肃静下来,那位东家慌忙起身相迎,说道:“魏爷,齐爷,您二位好。大驾光临,小店蓬壁生辉。”一位不知是魏爷还是齐爷的军官一瞪眼,喝道:“罗嗦,滚到一边去。”伸手将东家推开,走到天赐面前。傲态略略收敛,语气却仍然不甚客气,说道:“你就是妙徼道长吗?咱们是寿亲王府的护卫,奉王爷的差遣,请你过府,有事吩咐。快随咱们走吧!” 天赐端坐不动,淡然笑道:“贫道山野俗夫,不想攀龙附凤,从不认得什么亲王。两位大人找错人了。”那军官大怒,喝道:“嘟,大胆!王爷召唤,竟敢不从,好大的架子。你不去咱们抓你去。”说到做到,两军官一左一右抓住天赐的手臂,就想拉他起来。谁知天赐下盘就象生了根,纹丝不动。两军官不信邪,使尽全身力气,累出通身大汗,却仍没拉动天赐分毫。两军官惊叫道:“老杂毛,你会使妖法!” 天赐笑道:“孤陋寡闻!回去告诉你们王爷,要请贫道应该派遣一个能言善道之人。你们两个蠢材,只会发狠用强,非敬贤之道也,去吧!”两军官恨恨不已,灰溜溜下楼去了。 众酒客皆有惊容,暗道:“这位道长好不识轻重,竟敢得罪寿亲王殿下,不要命了吗?”小蔷姐妹悄声问道:“师父,您不是正在等这个机会吗?为什么要拒绝?” 天赐微笑不语,暗中传音道:“傻丫头,刘玄德请诸葛孔明尚要三顾茅庐。大哥也非等闲之辈,岂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要自抬身份,必须施展些手段。不要废话太多,当心露出马脚。” 再看席上的费朱等人,个个如坐针毡,惶恐不安。天赐笑道:“各位不必担忧。久闻寿亲王宽厚仁德,颇有长者之风,当不会以此区区小事见责,更不会连累到诸位。”大家惊魂稍定,重整残酒,再开盛宴。只是各怀心事,气氛已不似方才热烈。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酒楼前蹄声隆隆,到门外戛然而止。这一次来的可不止两人,而是一大群。最先上楼的还是姓魏姓齐的两位军官,傲态尽敛,在楼口肃手而立,目不斜视。随后又上来两名军官,站在魏齐两人身侧。大家这才明白,魏齐二人只是随从,主人还在后面,大家一起伸脖子向楼口下面望去。不料一对对的军官象走马灯一样登上楼,没完没了,就是不见后面的主人。众酒客均感诧异,这样一对对地走进来,只怕很快就会把酒楼挤破了。 直到第十八对军官走上楼,总算告一段落。这三十六名军官拥挤在本不宽敞的酒楼上,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可一个个仍压刀肃立,腰杆拔得笔直。众酒客每人身后都有几名佩刀军官,不免心里直打鼓,不自在之极。均想:“什么玩意,老子是来吃酒的,这不是成了囚犯吗?这是寿亲王府的哪一位,好大的排场。” 楼口传来一阵不紧不慢的脚步声,一名少年公子登上酒楼。这公子年纪不足二十,金冠束发,玉带围腰,面貌隽秀,意气飞扬。走到天赐面前一拱手,说道:“仙长请了。小子奉父王之命,特来恭请仙长。下人不识礼数,得罪之处,请仙长见谅。” 大家均暗自吃惊,心想:“原来是寿亲王世子。这老道士好大的面子。”天赐却另有想法。寿亲王是先皇的同胞兄弟,是他的亲叔父。这位亲王世子与他是本家兄弟,长幼有序,礼数不可缺。故而天赐只是淡淡地笑了笑,端坐不动,说道:“蒙寿亲王千岁宠招,何幸如之!只是贫道疏懒惯了,耐不得拘束。何况每日求医者甚多,实无闲暇理会它事。若无要事,恕贫道失礼,世子殿下请回吧!” 寿王世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只因小妹身染重病,多方求医,仍无起色。父王久闻仙长乃杏林高手,着手成春,活人无算,特命小子前来敦请。望仙长施以妙手,若能治愈小妹之病,父王定有重酬。” 天赐道:“原来是郡主有恙,世子何不早言。医家皆有割股之心,贫道焉敢推辞。事不宜迟,世子请先行一步,贫道随后就到。”寿王世子大喜,说道:“楼下已经备好马匹,小子陪仙长一同回府。”当下一行人一同下楼,几十名王府护卫簇拥着世子与天赐师徒赶往寿亲王府。 此时天色已晚,正阳门早就关了。世子叫开城门,一行人入内城,直奔皇城之西的十王府街。十王府顾名思义,街上本有十处王府。本朝开国之初,曾迁十位德高勋重的王爷于此,以镇京师。如今皇族人丁寥落,先皇只有兄弟二人,当今则是独子。十座王府多已闲置,只余寿亲王府一家。 寿亲王府府门大开,王府长史亲率府中众官隆重迎接,由世子长史陪同去见寿亲王。天赐对自己的苦心杰作颇为自得,向小蔷小薇传音道:“傻丫头,看到没有?如果大哥一叫就到,焉能受到如此礼遇。” 小蔷小薇内力尚浅,不会传音之术,无法反驳。悄声咕哝道:“有什么好神气的?师父以诸葛孔明自居,可人家刘玄德请诸葛孔明足足跑了三趟,请师父却只用了两次,差得远了。”天赐斥道:“休得胡言。”暗中传音道:“凡事都要有个限度,端架子也要恰到好处。能让寿王世子亲来相请,难道还不知足吗?别忘了大哥现在不过是个薄有微名的老道士,受此殊荣,实属侥幸。”这话不错,寿亲王能如此礼遇,纯出于爱女心切。况且寿亲王是他的亲叔父,让他登门相请,也于礼不合。 寿王世子没听到小蔷小薇的咕哝,却听到了天赐的斥责。问道:“仙长因何责备两位仙童?”天赐笑道:“他二人自幼长于深山,没见过世面。尊府气势恢宏,楼阁连云,让他们大开眼界。刚才在贫道耳边聒噪,称羡不已,哈哈!”小蔷小薇暗自不服,却不能出言反驳。心想:“回家咱们再找你算帐,看你能神气多久。” 说话间一行人进入内院。天井两侧是回廊,正中是一条汉白玉铺成的甬道。正堂画栋雕梁,灯火如昼。堂前侍立着几名宫妆侍女,见世子到来,飘飘万福。自有人通禀进去。过不多久,两名侍女走出房门,说道:“王爷恭请老神仙。” 请字前面还加了个恭字,这位寿亲王的确够客气的。天赐步入堂上,只见居中的红木大椅上端坐着一位面目慈和,身体微微有些发福的中年人,不问可知就是寿亲王。天赐略作犹豫,暗道:“他是长辈,向他叩几个头也无妨。”倒身下拜道:“山野草民叩见王驾千岁。” 寿亲王忙离座相搀,说道:“仙长非凡俗之人,不必拘于俗礼。来人,看座,上茶!”一大群莺莺燕燕应声而出,七手八脚,搬来绣墩,献上香茗。侍立天赐身后的小薇见众侍女如此殷勤,难免心中不快,轻轻哼了一声。尚幸声音不大,寿亲王并未听见。 天赐却想:“朝政日衰,鼎器将倾,我这位叔父却耽于逸乐,不思进取。京里传说他虽然宽厚,却甚是庸碌无能。此言果然不假。”说道:“听说郡主贵体失和,多方求治,均无起色。贫道不才,愿效绵薄。郡主有何疾病,请王爷赐告,贫道也好下药。” 寿亲王面有忧色,叹道:“小女半月前偶染小恙,身体倦怠,不思饮食,双颊赤红,高热不退。请太医院的几位太医看过,都断定是外感热毒,七情过激,郁而化火所致。施以清热泻火之药,必能痊愈。可是服过十几剂药,病况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日渐加剧,不知仙长可有良方,起小女沉疴。” 天赐有意无意瞟了小薇一眼,心想:“这丫头的鬼主意倒也管用。偷入郡主绣楼,暗下奇药,亏她想得出。咱们下的药,自然有办法解救。”假做思索,良久方道:“双颊赤红,高热不退,的确是热毒入体的症候。请问王爷,几位太医诊过脉否?” 寿亲王道:“诊过,几位太医都说小女的脉象甚是蹊跷。按理热症脉象当为数脉,来去急促,虽沉而有力。但小女的脉象却十分迟缓,微细欲绝,又似寒症。几位太医均十分不解。” 天赐假做恍然,捻髯笑道:“贫道知之矣!郡主身虽热而反觉寒冷,口虽渴但不欲饮,面颊赤红却时隐时现,可对?”寿王目光一亮,说道:“对,对!仙长可有救治之方?”天赐道:“此非热症,而是真寒假热之症。乃阴盛于内,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施以回阳救逆,引火归元之法,一定能痊愈。” 寿亲王大喜,说道:“仙长高明。来人,笔墨伺候,请仙长下药。”天赐摆手道:“不必,不必!贫道这里有一枚药丸,以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煎汤,将此丸化于其中,给郡主服下,一剂即可痊愈。” 寿亲王犹有未信之意,问道:“如此简单?”天赐心想:“当然简单,江南华神医秘制的丹药,还会有错吗?什么附子干姜炙甘草,只不过是幌子而已。”笑道:“只要对症下药,自然药到病除。贫道这个方子叫做四逆汤,功能回阳救逆。这枚药丸可以大补元气。不过,贫道医病向有定例,诊金十两,请先交付。” 寿亲王笑道:“自然不能让仙长坏了规矩。”吩咐侍女去取银两。接过天赐手中的药丸,小心翼翼地交给身边一名侍女。那侍女又小心翼翼地捧着,仿佛捧着一件奇珍异宝,飞也似赶奔郡主的绣楼煎药去了。 不多时一名侍女托着一盘黄灿灿的金锭走上堂来。寿亲王笑道:“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请仙长笑纳。”天赐笑道:“贫道自定的规矩,诊金平民铜钱十文,富贾白银十两,公卿黄金十两。只取十两足矣,余者乃非分之财,贫道无福消受。”取过一锭金子,伸出食中二指,轻轻剪下约摸十两大小的一块,纳入怀中,余下的又放回盘中。 眼睁睁看着天赐用手指剪开金锭,坚硬的黄金在他手中如同软泥,寿亲王几乎难以置信,惊道:“原来仙长是一位异人,非但医道高明,竟然还有一身绝顶武功。” 这一番卖弄收效颇佳,天赐心中窃喜。信口胡吹道:“贫道隐居西昆仑六十年,潜修仙道之学,略有小成。武功医术只是末技,不足挂齿。”寿亲王更为惊喜,却又有几分不信,说道:“仙长是仙道中人,小王失敬了。敝府有两位客卿,一名段云鹏,一名程万里,武功之强,在京师首屈一指。日常与小王谈论,每每感叹平生未逢敌手,引为恨事。不知仙长可愿见他二人。” 天赐心想:“你这是要考较我。我李天赐别的本领不行,武功一道你可难不倒我。”笑道:“贫道也久闻燕山双雄之名,有缘拜识,诚为幸事。”寿亲王大喜,当即吩咐下去,传见程段二人。 过不多时,门外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一个皮靴踏着石路,咚咚作响,仿佛要将厅堂震塌。另一个声音极为细柔,却瞒不过天赐的耳朵。天赐心想:“这两人一个修的是内功,一个修的是外功,火候都不弱,只是尚未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不足为虑。”思忖间那两人进到堂上,寿亲王为天赐引荐。段云鹏是个精干的瘦长汉子,双目神光隐现,含而不露。程万里却又矮又壮,浑身筋骨虬结,劲力勃然欲发。两人正当盛年,内力外功均臻上乘境界,难怪目无余子,藐视天下英雄。 大家寒暄已毕,各自落座。寿亲王道:“这位妙徼仙长西昆仑,身负奇技,武功医道俱佳。你们三位多多亲近。”段云鹏程万里均不以为然,暗想:“圣上笃信道术。邪术惑众蒙骗钱财的妖道皆蠢蠢欲动,趋之若鹜,纷纷进京活动。这老道士只怕也不是好路数。”段云鹏道:“咱们不通医术,于武功一道却浸多年,颇有心得。老道长能否露一手,让段某与程老弟开开眼界。” 天赐笑道:“雕虫小技,岂敢在两位高人面前卖弄。我看还是免了吧!”段云鹏程万里更加断定天赐没什么真本事。程万里道:“道长莫非看不起我们兄弟,不屑出手?我老程抛砖引玉,先献丑了,请道长指点。”他端起案上茶杯,一口饮尽杯中茶水。将杯口朝下,五指抓住杯底,微微一用力。只见碎屑纷纷而下,杯底被他抓出了五个圆洞,刚刚容得下五指放入,断口处整齐如割。 这茶杯是紫砂所制,坚硬虽不及瓷器,但要整整齐齐抓出五个洞而茶杯不碎,不仅手上要有千斤之力,而且力道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可见这程万里非但外功精纯,而且由外而内,又练成了一身绝顶内力。他将茶杯托在掌上,颇为自得,傲然笑道:“请道长过目。”将杯子抛给天赐。 天赐接杯在手,仔细端详,暗暗点头。翻过杯底,只见上面刻着“大彬”两个阴文。天赐目光一亮,说道:“此杯乃宜兴名匠时大彬所制,是紫砂茶具中的精品,存世已经不多,却被程师傅毁掉了,可惜,可惜!”略略把玩,又将杯子抛还给程万里。 程万里心想:“看你这老杂毛有何伎俩胜过你家程爷爷。”说道:“道长顾左右而言它,莫非……”忽然,他发觉托在掌上的杯子有些异样,低头看去,手中哪里还有杯子,早就化为一堆细碎的粉末。寿亲王不明其中奥妙,程段二人却是行家,面面相觑,做声不得。均想:“这老道士好深湛的内力,化石为粉,不露丝毫痕迹。咱们眼睁睁看着,居然不知他是何时动的手脚。” 正在此时,只听后堂环佩叮咚,两名侍女搀扶着一个娇弱女子走到堂上。程段二人连忙起身肃立,低下头去。寿亲王却大吃一惊,说道:“乖女儿,你怎么出来了?快快回去休息,有病在身,不宜劳动。”郡主道:“女儿已经大好了。听说是一位仙长开了一剂药方,治好女儿的病,特来当面道谢。” 寿亲王大喜,多日的担忧尽数化为乌有。说道:“理应道谢。女儿,为你治病的就是这位仙长。”郡主瞟了一眼天赐,又垂下头,袅袅娜娜走到天赐身前,浅浅施了一礼。 天赐笑道:“贫道为人治病,一来为济世救人,二来是为捞些银钱花用。令尊大人已经付过诊金十两,银货两讫。郡主再要道谢,恕贫道愧不敢受。”大家闻言均为之莞尔,郡主也轻笑出声。天赐细细打量,只见她虽久病初愈,肤色略显苍白,却难掩天生丽质。而且举止端庄,谦逊有礼。天赐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古怪念头:“此女品貌不俗,与小孟倒可以配成一对。小孟这家伙前番拒绝了许老贼的提亲,不给他找个大靠山,只怕他永无出头之日。”直到郡主告辞退出,天赐仍在暗打主意,一时却想不出有何良策向寿亲王引荐孟文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