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新派武侠 > 落日风雷 > 第39章 眼前得丧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1

天赐与孙老头李伯年在湖边支起一间小小的草棚,在棚中住下来。孙老头每日不分昼夜,精心指导天赐练功。李伯年专门跑腿,负责张罗三个人的饮食,又兼为孙老头打酒。连续几天在一旁观看,也得到不少好处。李伯年为讨孙老头的欢心,打来的全是陈年佳酿。孙老头自然十二分的满意,却将天赐的银两花去了大半。 在小湖边一住数日,孙老头将一身绝技传授殆尽,便让天赐与李伯年过招,试一试身手。一试之下,果然于几天前大不相同。李伯年不施展苦练数十年的内力,只与天赐拆解招式,已经很难占到上风。见徒弟资质不错,进步飞速,孙老头老怀大慰。不时讥讽李伯年两句,自然免不了吹捧徒弟,贬低江南八仙。却忘了大徒弟张清泉也是江南八仙之一。 武功传授得差不多了,天赐也该走了。问起今后的行程,天赐说欲往江南一游。一面寻找妻妹的下落,一面增加些江湖阅历,顺路观赏江南一带的风光。因为得罪了闻香教,湖广一带是不能再逗留了。孙老头虽然不放心,但天赐去意甚坚。年轻人的天下要靠年轻人自己去闯,老一辈不能永远跟在他身边。孙老头深明此理,也就不加阻拦。 这一日天赐搭船顺江东去,孙老头李伯年将他一直江边码头。目送一片帆影消失在水天尽处,方依依返回。孙老头李伯年都是旷达洒脱之人,很快便将离情别绪丢到了九霄云外。两个小老头嘻笑怒骂,先赶往府城,打了几斤酒。李伯年为孙老头提着大酒葫芦,兴致勃勃返回湖边的草棚。 他们走的是府城通往江边的官道。此时已是日薄西山,路上行人渐稀,冷冷清清。前边埠头方向,缓缓驶来一匹健壮的青骡。青骡后臀上烙着火印,是骡马行雇与行旅代步的坐骑。府城到埠头虽然不远,但徒步而行也是够吃力的,雇一匹骡马可以省却不少气力。赶到北城门自会有骡马行的伙计收回骡子。那时民风纯朴,不虞有人将骡子偷走。青骡上是一为素装少妇,小腰肢上悬着一口长剑,脸上蒙着条白纱的面巾。官道上尘土飞扬,妇人家蒙面遮挡尘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那少妇行到两人近前,带住青骡,浅浅施了一礼,问道:“二位老伯,借问一声,到府城还有多远?”孙老头随口答道:“不远,不远,两三里路就到了。”那少妇道声谢,一催坐下的青骡,便欲启行。忽然一丝微风吹过,撩起面巾。孙老头看清了少妇的面貌,惊奇地咦了一声,叫道:“娃儿,慢走!我老人家有话问你。” 那少妇让一个糟老头子唤做娃儿,心中颇为不快。带住青骡,问道:“老伯有何见教?”孙老头道:“你姓陈,你丈夫姓李,你师父是个老尼姑,对不对?”那少妇大惊失色,纤手握住腰间剑柄,沉声问道:“你是何人?问这些做什么?” 李伯年怕她骤然发难,一横铁拐,挡在孙老头身前。却忘了孙老头何等武功,还要他李伯年帮忙?那少妇并没有将其貌不扬的孙老头放在眼里,可见到李伯年的外貌武功,纵跃而上的身法,心中也是一紧,冷冷道:“你就是八仙之首,恨地不平铁拐李吧?真让人难以置信,堂堂大侠客也做了昏君的鹰犬。你们两人一起上吧。别人畏惧你李伯年,我可不怕。” 李伯年一头雾水,怔在当地,不明所以。孙老头却知少妇话中之意,怪笑道:“好!象是老尼姑的徒弟,配得上我那宝贝徒儿。”那少妇叱道:“休得胡言乱语。再敢无礼,当心我割下你的舌头。”孙老头不怒反笑,说道:“伯年,告诉她我老人家是何许人也,看她敢不敢割我的舌头。如果换做旁人,胆敢向我老人家口出狂言,他自己的舌头先要保不住了。” 李伯年擎起酒葫芦,得意地说道:“这位老人家便是当年纵横天下威震武林的醉仙孙老前辈,这酒葫芦便是独门表记。”那少妇先是一惊,即而是不信,笑道:“他是醉仙?我看倒象是醉鬼。若说酒葫芦就是表记,满天下的酒鬼都成醉仙了。”李伯年怒道:“小丫头,胆敢口出不逊,对孙老前辈不敬。”话没说完,只听孙老头斥道:“李伯年,不得无礼!”李伯年心中委屈,暗道:“这老头今天真是邪门,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难道又看中这小丫头,打算再收一个徒弟?这可乖乖不得了,我李伯年又有罪受了。 孙老头斥退李伯年,又换上一付笑脸,向那少妇道:“娃儿,你不明事情的原委,我也不怪你。我老人家这付尊容,也的确让人不敢恭维。但我老人家确是货真价实的醉仙,如假包换。你这娃儿无识人之明,可笑可笑!” 那少妇暗道:“姑且就算你是醉仙吧!”问道:“孙老前辈叫住晚辈,不知有何吩咐?”孙老头道:“你这孙老前辈的称呼也该换一换。你那宝贝丈夫已经拜我老人家为师,你也应该随他叫我一声师父。” 那少妇正是天赐的妻子陈兰若。她与丈夫失散半年有余。不久前风闻神箭天王李涣然的事迹。她知道涣然是丈夫的表字,也知道丈夫射的一手好箭。当即大喜过望,千里迢迢赶来九江府,寻找丈夫。不想在此遇到了孙老头。她听孙老头自称是丈夫的师父,也不知是应该不应该相信。问道:“孙老前辈,令徒贵姓高名?” 李伯年缩在一旁听了半天,终于理出了头绪,暗道:“这老头缠杂不清,还是我来解释吧!”说道:“我那李兄弟大名天赐,是前任兖州知府李大人的公子。夫人是他的妻子吧?”兰若点点头。李伯年道:“尊夫已经拜孙老前辈为师,夫人还不拜见师父?”李伯年是武林中的成名人物,一言九鼎。兰若对他的话倒有几分相信,暗暗代丈夫欢喜。翻身跃下青骡,向孙老头飘飘万福,说道:“徒媳陈兰若给师父请安。拙夫天性爱武,一直苦无名师指点。有幸蒙您老人家青睐,他日必能扬威武林。我代拙夫谢谢您老。” 孙老头喜上眉梢,笑道:“好孩子,快请起来。我那傻徒儿天天念着你,你怎么也不来找他?”兰若又羞又喜,问道:“他在哪里?”孙老头脸色一黯,叹道:“真是太不凑巧。你如果早来半日便能见到他。可现在他已经走了。”当下将天赐的去向如实告知兰若。 兰若花容失色,心急如焚。她本以为马上就能与丈夫相见,没想到时运弄人,刚好差了一步。他现在正在东去的江船之上,顺流而下,一日千里,插翅也难追上。李伯年孙老头也暗自叹息,心想:“没法子,只好陪她走一趟江南了。”孙老头有心向她打听玉罗刹的近况,却不知如何开口。一时心事重重,顿改嘻笑之态。 南京城雄踞江南,自古便有龙盘虎踞之称。时至本朝,南京成为江南藩屏重地,驻扎各卫官兵二十余万。京师的各种衙门,兵吏户刑礼工六部以及大理寺都察院国子监等等,这里一样也不缺,俨然是一个小朝廷。南京城城周八十里,而京师只有六十里,可见其大。 在这南京城中,开国元勋的后裔,炙手可热的显贵,简直多如牛毛。达官显贵多了,不务正业的公子哥也就不会少。整日里飞鹰走马,眠花宿柳,争风吃醋,闹得乌烟瘴气。富甲一方的大粮商大盐商勾结官府,压榨小民,大发横财之后,也纷纷到南京来挥霍。俗话说:饱暖思欲。各色妓院应运而生,秦淮河上夜夜笙歌,终宵不绝。黎民百姓的血汗支撑起一个畸形的繁荣。豪门富户但知贪图享乐,谁又能想到四乡平民百姓的疾苦,谁又能想到江南已是遍地盗匪,危机四伏。当真应了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天赐在下关码头下船,大摇大摆由北城门进城。那城门口仍旧张贴着通缉他的文告,被雨水冲刷得不成样子。天赐从文告下走过,心中暗自好笑。他现在无所顾忌,身上带着周天豪赠送的路引,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李涣然,兖州府生员。象他这种游学各地的读书人,很多是世家子弟,门路上可通天,谁也不愿找他们的麻烦。城门虽有官兵盘查,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面之人就是朝廷通缉的要犯,锦衣卫急欲捉拿的李天赐。 天赐在城北找到一家小客栈安顿下来,叫来店小二,询问有什么可以消遣的去处。那店伙将天赐当成了游山玩水的富家公子,百般奉承,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公子爷,听您的口气是头一回来咱们南京。咱南京城取乐的地方可太多了。如果您想找个可心的姑娘,可以到秦淮河逛逛。那儿的姑娘又俊俏又风骚,在江南是出了名的。”见天赐脸上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忙道:“当然,公子爷也许不好这个。您还可以去夫子庙。那儿说书唱戏的,看相问卜的,诸般杂耍,各色吃食,一应俱全。您若有兴致,不妨去逛逛,小的给您指路。” 天赐道:“我不问你这些。难道你们南京城就没有名胜可以一观吗?”那店伙道:“当然有,城西钟山便是一处。山上有一个灵谷寺,寺内的无梁殿很有名气。整座大殿不用木材,全由砖石砌成。你说奇不奇?再就是城南台,那儿的雨花石也是江南一绝。如果运气好找到一块合意的,便是开价百八十两银子也有人肯买。” 这店伙说来说去总脱不开市井俗利。天赐无心再问下去,挥挥手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给我弄几样酒菜送来。”那店伙应声退出,不多时便将酒菜送上。天赐自斟自饮,酒足饭饱。又练了一会坐功,自觉进境神速,心中喜慰。孙老头的点拨,确让他受益非浅。内力运行,天赐丝毫不觉困倦,直到四更天才解衣睡去。 翌日一早,天赐依照那店伙的指引,前去游览各处名胜。登上钟山之巅,俯瞰南京城,远望浩瀚的大江蜿蜒东去,油然而生一览众山小之感,心胸为之一畅。赶到城南台时已经是日将午时。天赐在城外的一所小酒店要了几样酒菜,草草用罢午饭。乘着酒兴登上城南台,远望雄伟的南京城,巍峨的钟山,胸中豪情万丈,诗兴勃发,朗吟道:“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两雄不相让,形势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登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日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来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正吟到得意处,忽听身后有人抚掌赞道:“好诗,好诗!”天赐回头望去,只见发话之人是一个年轻的公子。手摇一把折扇,穿一身雪白的儒衫。十七八岁年纪,稚气未脱。弯眉大眼,娇嫩的面庞白里透红,倒象是个大姑娘。天赐修练内功多日,耳聪目明,却未能察觉他是何时来到身后的。 那儒生一揖倒地,说道:“兄台吟的好诗,即时即景,无不妥贴。佩服,佩服!”天赐笑道:“小生岂敢掠他人之美。这首诗是本朝高季迪公所作,诗意并不算绝佳。可此时此地吟诵,倒也十分恰当。”那儒生不禁为之脸红,自知肚子里学问有限,出言不慎,见笑方家。说道:“惭愧,我还当是兄台的大作。”天赐笑道:“小生如何有这般捷才。胡乱吟诵前人成句,让兄台见笑了。” 那儒生佩服天赐才学,有意攀交,说道:“小弟复姓东方,单名一个梅字。请教兄台贵姓高名。”天赐道:“免贵姓李,双名涣然。”“李兄!”“东方兄!”两人各自抱拳为礼,算是结识了。东方梅道:“咱们一个李兄,一个东方兄,听起来多别扭。我看李兄长我几龄,干脆你叫我一声兄弟,我称你一声李大哥,岂不甚好。” 天赐暗道:“此人莫不是城里哪家王公府上的公子哥。他初出茅庐,不明人心险恶。萍水相逢,不知底细,便与我攀交,兄弟相称。我若拒人于千里之外,岂不冷了他一颗赤子之心。”他既然诚意结交,天赐也就不再谦让。两人各自问起来历,天赐只说是兖州人氏,到江南来游历,广益见闻。东方梅原来也不是南京人氏。他自称家在西川,到江南来游山玩水。两人算是有志一同。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人出门游学,也算是修业的一部分。如果只是死读书本,闭门造车,只会将自己变成书呆子,决成不了大器的。 东方梅拉着天赐陪他到各处游玩。这小书生天真活泼,未脱童稚之气,还有几分调皮,讲起话无所顾忌。天赐与他一起谈谈笑笑,十分惬意,对他不免有了几分好感。到日落时分,两人相偕回城,原来居然住在同一家客栈。两人都是孤身在外,有幸得一良伴,都喜出望外。 在客栈里用罢了晚饭,天赐独自回房,又练起坐功。渐渐气运全身,神游物外。忽然东方梅推门进来,见天赐盘膝而坐,双目低垂,状如老僧入定,头顶白气蒸腾,这付古怪模样让他深感诧异,叫道:“李大哥,你在干什么?”天赐缓缓收功,睁开双目,说道:“我正在练功。让你一打断,我这半天就白练了。”东方梅奇道:“这是什么功夫,练法如此古怪?”忽然眼珠一转,说道:“我想起来了。记得有人说过,道家的吐纳功夫就是这样练的。几十年上百年练下来,可以成仙成道,白日飞升。大哥,你真行,快教我。” 天赐笑道:“你一个读书人,练这个干什么?所谓成仙成道,说穿了都是唬人的玩意。每天打坐就能成仙,这世上的神仙未免太多了。练这玩意只能强身健体,又枯燥又辛苦,一点也不好玩。咱们不谈这个。” 东方梅轻笑一声,说道:“难道大哥不是读书人吗?为什么也要练这玩意?”天赐笑道:“我这是自找苦吃。”东方梅道:“让你这么一说,我还真不想练了。我从小就怕吃苦。让我每天这样坐着不动,还不如死了。” 天赐暗道:“看你的样子就知是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问道:“贤弟找我有什么事?”东方梅道:“大哥,咱们一道去夫子庙逛逛好不好?听说哪儿的夜市可热闹了。不去开开眼界,这趟南京就算白来了。” 天赐道:“我还要练功,没空陪你去。咱们明天去吧!”东方梅一噘嘴,央求道:“大哥,你就陪我走一趟吗!功夫明天再练好了。你说过的,这玩意又枯燥又辛苦,有什么好练的?”天赐笑道:“这玩意虽然辛苦,但我既然练上了,就要练出点名堂,才能对得起我自己。每日的功课是不能少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苦短,不能不惜寸阴如尺璧。” 东方梅格格笑出声,说道:“你就别酸了。就今天这一次,下不为例,算是给小弟一个面子。”天赐拗不过东方梅的小孩子脾气,无法推辞。好在逛夫子庙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回来再补上功课也不迟。于是说道:“好,只此一回,下不为例。贤弟的面子是万万驳不得的。”东方梅大喜,叫道:“大哥,你真好!”拉起天赐就往外跑。 两人结伴赶到夫子庙。东方梅见到许多新奇的物事,兴奋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东瞧瞧西看看,诸般零食买了一包又一包,抱在怀里象一座小山。逛街逛累了,就找到一个小茶馆,泡上两壶茶,听了一回书。东方梅听到入神处,脸上喜怒哀乐,七情齐聚。一颗心早就让那说书先生勾去了,坐下就再不肯走。天赐却一句也没听进去,只在思索武学上的疑难。直到那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结束了今日这回书,撩袍离座回后堂去了,东方梅才拉起天赐依依不舍地离去。口中兀自不住赞叹,说明日还要来听。天赐暗道:“这还得了。说书的最能吊人胃口,只怕咱们在南京住上一年半载也听不完。” 天赐只当可以回客栈了。却不料行至中途,东方梅的眼神又让一个人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看相先生,当街摆了一个卦摊。穿一袭灰布长衫,鬓发斑白,一双眼睛只见白不见黑,是个瞽者。 东方梅拉着天赐走到卦摊前。那看相先生虽然看不见,却听到了声息。侧着头,翻起一双白眼,问道:“两位是要测字还是要看相?”东方梅大为惊奇,问道:“你眼睛不方便,如何看相?”那看相先生冷冷道:“老朽虽然双目失明,可是还生了一双手,可以摸出你的面相手相。”东方梅脸一红。他可不愿意让一个看相先生在他的脸上乱摸,说道:“你给我们看手相吧!先给我大哥看。”说着将天赐推到卦摊前。 天赐拗不过他,只好依言坐在卦摊前的小凳上,伸出左手。那先生抓起来摸了又摸,忽然问道:“公子是想听真话呢,还是想听恭维之辞?”天赐暗道:“这位先生还真有点意思,不同于一般的江湖卜者。”说道:“君子问凶不问吉。先生照实说好了。” 看相先生阴沉着脸,说道:“我观公子的手相,实为奇绝,寿运财运子孙运都是极好的。公子不想问这些,我也不必浪费唇舌。”忽然话锋一转,说道:“公子既然要问凶,我倒有几句逆耳之言。公子的手纹在此处断断续续,据老朽估算,当主三年劫运。在此期间劫难重重,灾祸不断。公子若不通趋避之道,恐怕难过此关。” 天赐心中暗惊,所谓三年劫运莫不是目下这道难关?问道:“请问先生,如何趋避?”看相先生道:“是非之地,不可久留。远走天涯,以避灾祸。”天赐心中颇不以为然,口中说道:“多谢先生指点,在下感激不尽。现在请为我这位兄弟看一看。” 东方梅迫不及待坐到小凳上,伸出左手。那看相先生却端坐不动,龇牙笑道:“男左女右,姑娘请换右手。”东方梅坐不住了,跳起来就走,小脸羞得通红,嗔道:“死瞎子,胡说八道。” 天赐大为惊奇。摸出一小锭银子,扔在卦摊前。紧追下去,叫道:“贤弟,等我一等。你怎么了?生气了?”东方梅停住脚步,脸上仍带着三分薄怒。天赐仔细打量,只见她肩削腰细,眉弯嘴小,一付女儿家神态,可不正是个大姑娘。天赐暗骂自己糊涂,说道:“贤……贤弟,真对不住。我没想到你是一位姑娘。” 东方梅嗔道:“死瞎子的话你也相信?看我以后还理你。”身份早已暴露,她还要继续装下去。天赐暗自好笑,说道:“贤弟不要生气。那看相先生胡说八道,愚兄绝不相信。”东方梅道:“你嘴上说不信,心里却相信了。”一付佯嗔薄怒之态。天赐不禁想起了妹妹小慧,嘴角泛起了一丝笑意,心中涌上一缕柔情。东方梅又嗔道:“你嘲笑我是不是?”天赐笑容顿敛,忙加劝慰。东方梅让人识破了身份,很是难为情,玩兴大减。一路无言,对天赐不加理会。两人一同返回客栈。 翌日一早,东方梅又兴致勃勃闯入天赐房中,约天赐去西郊游玩。看情形早已将昨日的尴尬丢到了九霄云外。天赐不忍拂她的游兴,也就欣然应允。两人一同逛出西门,游玩半日,兴致不减,又向南来到江宁县城。江宁县距南京城不过七八里,却冷清多了。东方梅游逛不多时便大为扫兴,嚷着要回去。天赐只好依她。离开江宁县城,已经是午后未时。两人都觉口渴,便在路旁的一个小茶棚歇脚。这茶棚是一色的毛竹扎成,竹色犹青,又干净又雅致。身处其中,口中品着香茗,眼前是一派江南田野风光,令人倍觉惬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