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新派武侠 > 落日风雷 > 第47章 秋风布褐衣犹短江湖夜雨梦亦寒1

天赐渐渐从昏迷中醒来,神智一清。猛地翻身坐起,发觉四肢能动了,穴道已经解开。环视四周,似乎身处一座洞穴之中。四周都是凸凹不平的石壁,洞顶有数丈高。几个巨大的石乳直垂下来。泉水叮咚,声音悦耳。方才卧身之处是一个平整光滑的石床。床边有一个小石案,案上燃着一盏小油灯,灯火昏黄。洞中并无旁人,将他掳来的老和尚宏元也不知去向。 天赐暗自诧异,不知身在何处。端起小油灯照明,沿着洞壁四下寻找出路。终于发现了一处仅容一人通过的石隙。沿着石隙向前摸索,一道青石大门挡住了去路。 是那老和尚做的好事,将他关在石洞中了。天赐心中恼怒,用力向那石门推去。他曾苦修外功十余年,靠先天的禀赋后天的毅力,练就了数千斤的臂力。但白白浪费了许多气力,石门依然纹丝不动。仔细观察方才发现,石门的左右两边都深深嵌入洞壁之中。横向用力方向不对,当然无法推动。要打开它只能顺着石门的走向左右滑动,或者能行。但石门表面光滑,毫无着力之处。纵有万斤神力,又有何用?转念一想,风雷剑穿云箭都是利器,用它们在石门上开两个洞应该不成问题。回转洞中,去取包裹。可是找遍全洞,也不见包裹的踪影,大约是让老和尚收走了。 洞中空荡荡无处可以藏物,除了石桌石案,只有堆放在壁角的几只大布袋。打开布袋一看,原来里面所装全是干粮咸肉等物。这些东西自然是给他预备的。看情形老和尚打算将他长期关在洞中,这是在搞什么鬼名堂?天赐越想越气,又回到洞口石门下,猛力拍击。向洞外叫道:“老和尚,宏元大师,你在何处?我有话说。”喊叫良久,仍不见有人应声。天赐按捺不住心中愤怒,改口骂道:“贼和尚,老秃驴,你死了不成?为什么不回答?” 这一骂果然灵验。只听门外传来宏元和尚的声音:“是谁在大呼小叫?打扰老僧的好梦。”说话时哈欠声咂嘴声清晰地传到天赐耳畔。立身之处似乎很近,仔细分辨,似乎又遥不可及。 天赐道:“老和尚,你无缘无故将我关在此处,究竟是何居心?快快明言,否则莫怪我开口骂人。”宏元僧笑道:“小施主骂也骂过了,老僧听也听过了,多一次少一次无伤大雅。至于说我的居心吗,不妨告诉你。老僧见你根骨不俗,又与老僧有缘,有心度化于你,助你早脱苦海。小施主,你可知道人生即为苦海。虚名浮利,你争我夺,儿女情长,魂牵梦萦,就象是一张巨网。多少英雄豪杰挣不脱,抛不开,空负了锦绣年华。到头来成也罢,败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还不都化为一场羞梦,了无痕迹。小施主,滚滚红尘,不足留恋,山野林泉,快乐逍遥。施主还是随老僧出家了吧!” 天赐怦然心动,即而神智一清。念及身负奇冤未雪,胸怀壮志未酬。虽然只手回天,前途难卜,却不能不尽力而为。即便是刀山火海,杀身殒首,也绝不能回头。心意一决,天赐道:“大师所言极是。如果真能将世事抛开,脱身于名利之外,啸傲于山林之间,何等逍遥快乐!可是李某不甘心。乱臣贼子不除,天理正义不伸,李某便没有谈佛论道的心情。老和尚,佛门广大,普济世人。李某身处苦海,可天下苍生之苦胜李某百倍。大师度化于我,只救一人而已。天下苍生却有千千万万,大师应该多想想他们。闭门苦修,不问世事,独善其身。这是逃避,绝非佛家修行的本意。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世事艰辛,苦海难渡。这正是李某所留恋的。大师佛法渊深,大智大慧,当能明白李某此心。” 宏元僧默然良久,叹道:“阿弥陀佛,施主居然还是不能看破。世人受苦受难,此乃劫数。因果循环,天理报应,非你我之力所能挽回。施主妄图逆天而行,愚不可及。只怕要罔费一番心力。”天赐毅然道:“为不为在我,成不成在天。李某但知尽一己之力。果真天意使然,善无善报,恶无恶果。其错在天,而不在我。我决不后悔。” 宏元僧叹道:“施主入魔已深,无法挽救。但老僧仍不死心。请施主在洞中小住数日,定下心情,仔细体味老僧之意。遁迹佛门,仙佛之道可期。留恋红尘,灭顶之灾难免。施主万万不可糊涂。” 天赐大怒,喝道:“老和尚,你说得天花乱坠,还不是在找借口,要将我关在洞中。出世入世,全凭自愿,岂有强迫之理?”宏元僧也不生气,声调平和,声调:“出世入世,并非全在自愿,而是在一个缘字。缘分不到,强求亦是枉然。缘分一到,你想走也走不脱。老僧与施主有缘……”天赐无心再听他胡言乱言,大叫道:“老和尚,废话少说。再不放我,我可要打出去了。”举掌猛击石门。他双臂有数千斤的力量,石门震得砰砰作响,头顶石屑纷纷落下。可是连击十余掌,手臂酸痛,手掌通红,石门却未损分毫。 宏元僧笑道:“施主别白费力气了。耐心听老僧把话讲完。施主面前这道石门就是一道关口。出家不出家,要看你出得来出不来。如果施主出得来,老僧二话不说,恭送施主离去。如果出不来,嘻嘻!施主就乖乖留下来做和尚吧!” 天赐怒道:“不行,这法子不公平。这道石门如此坚固,根本就打不开。你花言巧语,诱我入彀。我不会上当。”宏元僧笑道:“老僧这法子公平之极。只靠蛮力当然打不开这道石门,要用巧劲才成。洞内石壁上刻着十八个人像,是十八个行功之法。这门功夫如果练成了,石门再坚固百倍也挡不住你。咱们以三月为期,三月之后老僧再来看你。如果在三月之内你练成了功夫,不须老僧为你开门,你随时可以走。如果你练不成,嘿嘿!洞中食物只够三个月。你如果不想饿死,就乖乖听我的吩咐吧!” 天赐暗骂老和尚狡猾。暗想事到如今也只能依他了。老和尚不给他三月之期,现在就强迫他出家,他也没有办法。有这三个月的世间,就可徐谋脱身之策。当下说道:“好!就依你。三个月后我必能出去。”宏元僧笑道:“先别说大话。三月之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施主可不要蹉跎了大好光阴。到时候无法出洞,其错不在老僧也。” 天赐急于看看洞壁上所刻的究竟是什么功夫,端着小油灯回到洞内。果见石壁上刻满了人像,方才心急没能留意。石隙之左的第一幅人像是一个老和尚,盘膝而坐,双掌合十,瞑目低眉,宝相庄严。旁边并无注释之辞。天赐暗自奇怪。这是老和尚坐禅,算什么功夫?再往下看第二幅人像,也是一个和尚。侧身而卧,右臂支头,左臂平放腿侧,右腿伸直,左膝微屈。不象是练功,倒象是睡觉。再看第三幅人像,天赐心中更气。那竟是一个站立的和尚,双手下垂,膝弯背屈,毫无出奇之处。 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只见下面的人像一个比一个古怪,或站或坐,姿势均十分奇特。别说让他摆出来,只怕以前连想也没想过。这些人像并无运功之法,也无经络之图,根本就无从练起。如果说这是一门外功招式。可是凭这些招式古怪姿势,只能用来博人一笑,怎能克敌制胜。倏然心中一惊,暗道:“难道这是老和尚的一条毒计?弄几幅古怪人像骗我练上三月。三月后自然什么也练不成,仍然无法出洞。那时老和尚就可以堂而皇之强迫我出家。但愿老和尚还没有走,否则就糟透了。” 天赐越想越觉所料不差,心中怒气勃发。冲到石门前,猛力拍击。大叫道:“老和尚,快回来。你留下的是什么狗屁功夫?根本没法练。你想骗我不成?”洞外传来宏元僧的声音:“小施主,别性急。老僧还没走呢!我就知你悟性低,眼力差。一门威震武林的神妙武学,你居然说它是狗屁功夫。可笑亦复可怜。” 天赐怒道:“什么神妙武学,不过是骗人的鬼把戏。只有姿势,没有运功的口诀,如何练法?”宏元僧嘻嘻一笑,说道:“小施主真是健忘。老僧不是早就将口诀传给你了吗?仔细想一想。”天赐暗道:“你何时传过我武功?”叫道:“胡说八道!你这贼和尚懂什么武功?你自己也一窍不通,拿什么传我?快把门打开,放我出去。”宏元僧笑道:“施主慢慢想,仔细想。事关你一生的命运机缘,你应该能想到的。要放你出去,等三月之后吧!老僧现在要失陪了。哈哈!走也,走也!”言罢连声大笑。笑声渐渐远去,终至杳不可闻。 天赐猛击石门,独自折腾许久,终于发觉宏元僧已经走远了。天赐也打累了,回到石洞中,坐在石床上生闷气。思前想后,越想越觉宏元僧言行怪异,并不如表面上一样简单。老和尚强迫他出家,于己于人均无益处,难道另有深意不成?宏元僧口口声声说已经将口诀传给他,可是他对什么口诀的确一无所知。如果说是宏元僧扯谎,这谎话也未免太不高明了。 忽然天赐心中一动,想起那日传授他冲穴之法的老和尚,语气与宏元僧居然一般无二。天赐暗道:“莫不就是他?宏元和尚所说的口诀就是冲穴之法?他居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人吗?”想到此处,天赐心神一振。究竟对不对试过自知。天赐依照第一幅人像的姿势盘膝坐定,循老和尚所授冲穴之法运行真气。 这门功夫的运气之法于玄天真气大为不同。玄天真气练法十分繁复。而这门功夫的口诀只有寥寥十几句话,时隔不久,天赐仍牢记在心。天赐的玄天真气入门时得兰若相助,根基非常扎实。又经半载有余勤练不辍,内力已经颇为不弱。忽然改变运功之法,初时便有些不顺。经脉阻滞,气息难行。天赐深知这是改换行功之法后的必然现象,并不气馁,继续催运内力,锲而不舍。 渐渐情况有所改观。内力如百川汇海,循脉而行,直冲阻滞之处,各处经脉霍然贯通。这门功夫真有它的奇处。内力循行,生生不息,愈转愈强。如长江大河,不可遏止。天赐只觉通体舒泰,渐至忘我之境。 天赐练得顺畅,一个多时辰很快就过去了。他平缓内息,归于丹田。缓缓睁开双目,长长出了口气,心情兴奋不已。没想到这门功夫居然如此神妙,宏元僧没有欺骗他。照这样练下去,三个月不愁打不开石门。 许久未进饮食,天赐早已饥饿难耐。取出布袋中的干粮,就着洞中清甜的泉水,痛痛快快饱餐一顿。又侧卧在石床上,依照第二幅人像运气行功。这一次更为顺利,内息游走全身,毫无阻滞之感。不知不觉中两个时辰又过去了。天赐改练第三式,也没遇到困难。 等到练第四式之时,问题就来了。这第四幅人像是一个倒立的和尚,双手撑地,足心向天。天赐依样为之。可是倒立之后,血脉倒行,冲到头部,涨得难过之极。练了不到半刻功夫,终于支持不住了。无奈只得停下来休息,缓口气再练。可是无论如何总是练不成。下面的十四式人像一个比一个古怪,自然更没法练。 天赐并不灰心。初学乍练,前三式能做好已属不易。后面的十五式须要循序渐进,不能希望一蹴而就。主意拿定,天赐便一门心思只练前三式。洞中日月难熬,但天赐沉醉于武学之中,将一切都置诸脑后。一天十二个时辰,只怕有十一个半时辰是在练功。能不能出洞不去想,出洞后如何也不去想。心中的念头除去练功还是练功。 洞中不见天光,天赐也不知究竟过了多少时日。食物已经让他吃掉整整一大布袋。灯油也告用罄,洞中一片漆黑。但天赐内力渐强,仍能迷迷糊糊看清洞壁上的人像,而且一日比一日清晰。举手投足间气机涌动,难以遏止。如果凝神定气,洞外风吹草木之声,禽兽鸣叫之声亦可清晰入耳。 自从天赐发现了这一奇处,便学会分辨昼夜。白日里鸟儿叫得欢,百鸟和鸣,婉转动听。一到夜间则万籁俱寂,只能偶尔听到夜枭凄厉的啼鸣。自此以后,天赐开始记录日子。每天在洞壁上刻下一条深痕。开始时用尖石,以后便改用手指。初时只能刻下浅浅的一道,渐渐一日比一日深,而且毫不费力。 天赐对内力进境之速深感喜慰,对宏元和尚暗暗感激。对这门功夫更是深具信心,立意不练完十八式决不出洞。前三式既然已经练熟,便又返回来练第四式。本以为内力大进,第四式应该不成问题。可是结果仍令他失望,练来练去,总是不成。天赐百思不得其解。慎重考虑多日,他终于决定不能墨守陈规,而是要另辟蹊径,将运功之法稍加变动,重新练起。 天赐此举实是冒了天大的风险,一着不慎便有可能走火入魔。不但前功尽弃,只怕还要有性命之忧。但他一来无明师可以请教,不知其中危险。二来他醉心于武学,即便有风险,也决不甘心放过一试的机会。经过多此尝试,天赐终于找到了诀窍。几天苦练下来,第四式人像居然让他练成了。 此关一过,天赐豁然顿悟。这门功夫堪称武林绝学。十八式人像总括了坐卧立行各种姿势,使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不受外物之诱,也不为外力所扰。功法的口诀只说了大概,妙处须慢慢领悟,绝不能死抱着口诀不放。将来成就高下,全在修练者的悟性于毅力。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下面的十四式人像练来也就不算困难。一式接一式练下去。这时练功的时间大为减少,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潜心琢磨上。练功的法门,运气的线路,都要仔细斟酌。想到一个法子就马上尝试。如果不行,换一个法子再重新来过。不知不觉间,天赐对武学的奥妙之处领悟得越来越透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