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新派武侠 > 落日风雷 > 第8章 今宵胜把银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4

十年前陈李两家毗邻而居,小慧尚在蹒跚学步。兰若时常逗她玩耍。当年的小不点如今生得亭亭玉立,言辞亲热,神态可喜。兰若扶她起来,笑道:“见面礼向你哥哥去讨,嫂子却没什么好东西给你。“ 天赐道:“妹妹,你嫂子有一身好武艺。你求她传授几招,比什么见面礼都强。”小姑娘喜道:“真的?嫂子的武功比哥哥还厉害吗?”天赐道:“比你哥哥厉害一百倍。她只用一个小手指头,就能打你哥哥一百个跟头。你说厉害不厉害?记得我向你提过的那位红衣侠女吗?就是你这位嫂子。” 小姑娘大喜过望,摇着兰若的手臂央求道:“好嫂子,你一定要教我。我让哥哥欺负的苦了。向嫂子学武功,也好打他一百个跟斗出气。” 兰若笑道:“没问题,嫂子一定教你。做哥哥的欺负妹妹,太不象话!今天嫂子便传你一手绝招,先打他一个跟斗。以后每天传你一招,一百天后就能凑足一百个跟斗。” 小姑娘乐得眉开眼笑,大声叫好,向哥哥扬起小拳头示威。天赐的笑脸顿时变成了苦瓜。果真让她们连成一气,今后有罪受了。小姑娘看看哥哥,又看看嫂子,笑道:“跟斗暂时记在账上,先说一个笑话。嫂子你知道不?你没过门的时候,哥哥整天愁眉苦脸,生怕爹爹给他娶一个丑八怪媳妇。现在却一脸的喜色,只怕摔一千个跟斗也乐得承受。不知其中有何缘故。” 天赐兰若羞得满面通红,不知所对,暗骂:“人小鬼大。”李大人见三个小儿女亲密无间,老怀大慰。 用罢早餐,李大人离家去了府衙。小姑娘急不可耐地拉着哥哥嫂子去后院练武场,叽叽喳喳笑个不停。说道:“嫂子,让小妹见识见识你的身手,不许藏私。” 在小姑娘的心目中,哥哥的武功已经高不可攀,要见识嫂子的身手,最好的法子是让哥哥嫂子比试一场。这小丫头一旦打定主意,九牛难回。兰若本不情愿,天赐却有些心动。他虽见识过兰若的武功,却只是三招两式,究竟有多高,不过招是体验不到的。他道:“兰妹妹,不让小慧开开眼界,她会纠缠个没完。我可无力应付。”兰若见丈夫也有比试之意,便不再推辞。 天赐从兵器架上取下他最常练也最拿手的大关刀,撩起长衫下摆,拉开架式,说道:“进招吧!”兰若不好在丈夫面前逞能,也取下一口长剑,提在手中,并不作式,笑道:“天赐哥请先进招。” 天赐知道妻子的武功远胜于他,不必客气,大关刀舞动如风,劈面砍去。关刀堪堪劈到前胸,兰若却只是笑吟吟地站着不动,即不招架,也不闪避。天赐慌忙收刀,诧道:“兰妹妹,你为何不出招?” 兰若笑道:“你这一刀只用了三成力,是怕伤了我吗?与人过招最忌的就是犹豫不决。你只管进招,我挡得住。” 天赐被妻子轻视,禁不住激起了好胜之心。叫道:“好!看我这一招。”这一刀用足了十成力,虎虎生风,气势慑人。兰若却不着急,待关刀及顶,脚下一滑,轻灵地闪开。天赐变招快捷,刀锋一转,拦腰横扫。兰若仍不招架,身子向后飘退,又将此招让开。天赐两招走空,刀势更急,狂风暴雨般攻去。兰若不慌不忙,左闪右避,一一化解。这两人一个刀舞得猛,化成一团乌光,势如下山猛虎。一个身法轻灵,长裙飞舞,飘飘若仙。煞是好看。 天赐连攻数十刀,连兰若的裙带衣角也没碰到,自己反累出了一身大汗,不免大为气馁,收住刀招,说道:“你只管闪避,是想累死我吗?” 兰若笑道:“那我就进招了。看剑!”身形化做一团红影,剑出如游龙,当胸便刺。天赐深知剑轻刀沉。长剑轻灵易于变招,见招拆招总归不及。而刀沉身长,劲道雄浑,远攻却胜于长剑。当下避短就长,以攻为守,大关刀当胸横砍,意在将兰若逼退,化解此招于无形。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一招深得武功要诣,兰若也禁不住赞声好。身形倏退倏进,天赐一刀走空,不及撤回,兰若乘势抢近,长剑直指前胸。天赐大惊,纵身后跃。长剑却如附骨之蛆,紧随而至,依旧点在他胸前。天赐大为沮丧,掷刀于地,长叹道:“我输了!” 小姑娘大为快意,拍手笑道:“太好了,太好了!嫂子总算给我出了一口恶气。恶人自有恶人磨。看哥哥以后还敢不敢欺负我。”天赐佯怒道:“我几时欺负过你?什么叫恶人自有恶人磨?就算我是恶人,你嫂子难道也是恶人吗?”小姑娘自知失言,吐吐舌头,不再言语。 兰若比武时没给丈夫留情面,心中微微有几分后悔,生怕他恼了。见他依旧有说有笑,大放宽心,笑道:“练武意在杀人伤人,武功越高杀人越多。嫂子武功高过你哥哥,所以是比你哥哥更恶的恶人,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 天赐一揖到地,笑道:“师父,徒儿求教了。”小姑娘格格直笑,亦步亦趋,随哥哥行下礼去。 兰若面孔一红,说道:“天赐哥,你的武功已经颇为不凡。若是用于两军阵前,一定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可是用来同武林高手过招,却还不够。你臂力沉雄,刀法迅捷,我也不敢轻撄其锋。但锋芒太露,易发难收,容易为敌所乘。高手对搏,讲求含而不露。打出去的力道有三分,留下来的力道却有七分。留着后劲才易于变招,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决不轻发,发则必中,中则必死。” 天赐紧锁双眉,细细品味,难以理解。问道:“难道高手对搏都不尽全力。这又如何分出胜负?” 兰若道:“高手对搏,生死决于俄顷,谁敢不尽全力?表面上双方虚虚实实,锋芒不露。而事实上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对手的破绽,同时全力提防露出破绽为对手所乘,所消耗的精力难以估量。平静之中酝酿着石破天惊的一击,生死存亡由此决定。所谓静如贞女,动若脱兔。其中便蕴涵这上乘武功的哲理。” 天赐道:“我总以为武功首重气势。一上手就要用狂猛的攻势压住对手,以超人的勇力降服对手,最终克敌制胜。难道我想错了吗?” 兰若道;“没有错。武功之道,殊途同归。目的不外乎击倒对手,杀死对手。很难说哪种途径正确。你所走的这条路称为外家功夫,讲求以力克敌,力强则胜,力弱则败,简单明了。因为易于入门,易于速成,武林人士大多走的是这条路,却很少有人达到登峰造极之境。一来是对修练者的体质要求太严。身小力弱者是不能练的,练了也很难有什么成就。如果一个人身高丈二,力大如牛,练这门功夫倒也容易。可是世上能有几人身高丈二,力大如牛。二来这门功夫只知打熬气力,不讲养生之道,练功的方法大多有伤身体。一过中年便精力日衰,甚至早早夭折。天赐哥得益于先天的体质,已经算得上此道中的佼佼者了。” 天赐若有所悟,又问道:“兰妹妹说我练的是外家功夫,与之相对必然还有一门内家功夫。这内家功夫又是怎么练的?” 兰若道:“内家功夫听来玄奇,其实就是使力运力之法,说白了浅显易懂。外家功夫练力量,却不知如何使用力量。就象一个乞丐,怀有巨金却不会使用,最终饿死。内家功夫也练力量,重点却在使力的技巧。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化力弱为力强,击败力量胜过你的对手。内家功夫的练功之法各门各派都不相同,难以一一尽述。但万变不离其宗。简单说就是练心练气,由内而外。练得好可成绝世武功,至不济也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天赐又问道:“道家有吐纳之术,讲的也是练心练气。不知与内家功夫是不是一回事?” 兰若道:“也是也不是。吐纳术旨在养生,据说练到极处可成仙成道,是真是假我不得而知。内家功夫却讲求实用,重在搏击,与吐纳术有很大的不同。但内家功夫与吐纳术又相辅相成,先练吐纳术再练武功能受到奇效。武林中有不少好手原本就是修练吐纳术出身的。二者一为体,一为用,不能截然分开,更不能混为一谈。” 天赐听兰若讲了一番武学道理,心中豁然开朗,多日的困惑迎刃而解。暗想:“我还以为武功已练至极处,所以无法进步。原来却是练功的方法不对,花十几年走了一条冤枉路。”当下向兰若求教修练内功之法。兰若也不藏私,将所习的内功心法详细解说了一遍。天赐与妹妹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兰若叮嘱道:“据家师讲,这门功夫称为玄天真气,源于道家的吐纳之术,数代相传,去芜存精,发扬光大,称得上武林绝学,十分厉害。若被心术不正者得去,一旦练成,为祸天下,再难制之。你们切不可将此技轻易传人,也不能轻易炫露,引人觊觎。”两人心中肃然,点头称是。 他们谈论武功,兴味盎然,不知日之将午。午餐之后,三人又回到后院。这一回不再纸上谈兵,由天赐同妹妹过招,兰若在一旁点拨。一天下来,天赐自觉武功进境非小,与今晨相比似乎判若两人。天赐深知这全是兰若指点之功,胜过自家闭门苦练十年,对兰若更为敬服。 天黑以后,李大人从府衙返回。一家四口相聚灯下,免不了提及今天练武之事。天赐对兰若推崇备至。李大人心中欢喜,知道小儿女练了一天武功,必定很疲乏,命他们各自回房休息。 小夫妻回到新房。天赐掩上房门,栓上门闩,回身就将兰若抱住,笑道:“兰妹妹,我苦练武功多年,始终未窥门径。今日蒙贤妹悉心指点,受益非浅。让我如何谢你才好?” 一提到谢字,兰若便想起昨夜之事,禁不住脸蛋发烧,芳心乱跳。忙道:“你累了一天,好好歇一会吧!”天赐笑道:“我不累,也不想休息。昨夜被你借机逃脱,现在我可不能再放过大好机会。”在他滚烫的目光注视下,兰若又是羞喜,又是惊慌,忙岔开话题,说道:“天赐哥,我教的内功心法你领悟了没有?还不快练一练,如有不解之处,我再详细解说。” 谈到正事,天赐神志一清。压下心中的绮念,跳上床盘膝坐定,手足向天,闭目内视,依照兰若所授的心法行功。他初练内功,心神浮躁,只练了盏茶功夫便坐不住了,睁开眼睛,问道:“兰妹妹,你说练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我怎么一点也感觉不到。是不是练错了?” 兰若笑道:“没见过你这样性急的。我说的那些反应,要练上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有。你才练了多久?”天赐苦笑道:“让我就这样枯坐几年甚至几十年?我的老天!我又不是木雕泥塑,要吃饭睡觉的呀!”兰若笑道:“又不是每时每刻都这样坐着,一天只练一两个时辰就行。练内功最难的就是入门,有许多人练一辈子也过不了这道难关。看样子我不帮你是不行了。” 兰若也登上床,在天赐的对面盘膝而坐。两人双掌相对,天赐只觉掌中的一双小手温软异常,不免有些心猿意马,魂不守舍,目光又露出灼灼热意。兰若脸颊绯红,说道:“我现在是师父,在传你武功。不许胡思乱想,定下心神。练功时要做到灵台空明,心无杂念。不然什么也练不成。” 天赐好生惭愧,慌忙凝神定气。可是佳人当面,心中的杂念总难除去。只听兰若道:“我现在将内力输到你体内,协助你打通经脉,运行真气。记住!切不可心生抗拒,更不可过于执着,一切顺其自然。”言罢闭目运功。 天赐只觉得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似热似冷,若有形若无形,沿手臂经脉循行而上,直达丹田。而后在体内绕行,散于百骸,泊泊然,绵绵然,似长江大河无休无止。此时天赐心中的杂念荡然无存,只觉十分舒畅,不久即至神游太虚,物我两忘之境。只听兰若微弱的声音在耳畔道:“天赐哥,我内力有限,无力为你尽数打通经脉,只能助你入门。好好运功,将来的成就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天赐听得清清楚楚,却无法开口回答。聚精会神,全力运使体内川流不息的真气。身体飘飘然似欲凌空飞去。这感觉与兰若所言完全相同。他心中狂喜,凝神运功,浑不知身外之事。 也不知过了多久,体内激荡的热流逐渐归于平复。天赐缓缓睁开眼睛。只见兰若脸色惨白,呼吸急促,鬓边香汗淋漓,头上白汽蒸腾。天赐大吃一惊,不知是何缘故,心急如焚却无力援助。渐渐地兰若呼吸趋于平稳,脸色转和。天赐长长出了一口气,稍稍放心。 又不知过了多久,兰若双目忽开,说道:“好险!”天赐将他拥入怀中,心有余悸,问道:“真把我吓坏了!刚才是怎么回事?遇上了什么凶险?” 兰若螓首轻轻靠在天赐硕壮的肩头上,仿佛感受到丈夫的关怀,心中甜甜的。说道:“没什么。我内力太浅,强行为你打通经脉,一时后力不济,几乎走火入魔。尚幸收功及时,没有铸下大错。” 天赐倍感歉疚,说道:“原来练内功尚要冒偌大的风险。早知如此,不应该让你助我练功。一旦你有什么三长两短,让我如何心安。” 兰若笑道:“好心有好报。经此一劫,我的内力又进了一层。一年多未曾突破的难关,被我误打误撞突破了。天赐哥,这全托赖你的齐天洪福。” 天赐又是欢喜又是爱怜,扶她躺下,笑道:“我不管什么难关不难关,只要你平安无事就好。你的脸色还有点不太正常,快躺下休息。昨天你服侍我,今天换我来服侍你。”伸手便去解兰若的裙带,为她将长裙短袄一一脱下,只余贴身内衣,而后拉上锦被。兰若娇羞万状,不敢看他。 微风送来隐约的更鼓,夜深了。天赐也解衣上床,倒头便睡,看样子又要虚度一个良宵。忽然兰若掀开被钻入天赐怀中,腻声道:“天赐哥,你说要谢我的,为什么又不理我了?” 只因顾忌兰若练功疲乏,难以承受,天赐一直强忍想法。经她这一撩逗,理智的堤防顿时崩溃。挽住兰若的纤腰,将她紧抱在怀中。兰若热情如火,送上滚烫的薄唇。两人激动地拥吻着,轻抚着,情火如炽。红烛燃尽而熄,幔帐悄然滑落。不见无边春光,只闻低吟之声。 正值一双小夫妻交颈而眠,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时,千里之外的京师皇宫之中却是一片肃穆。乾清坤宁交泰三大殿灯火彻夜不熄。宫娥内侍往来穿梭,每人的脸上都挂着重重的忧色,仿佛一场灾祸即将降临。 乾清门外秋风瑟瑟。丹墀前侍立着四位大臣,看装束紫袍玉带,都是朝中极品大员。三位文臣似乎耐不住秋夜的寒风,头瑟缩在颈中,不停地踱着步。只有那武臣装束的老者迎风昂然而立。这老者身躯魁伟,赤面银须,虎目顾盼生威,虽垂暮之年仍不减英武气概。旁人都缄口不语,此老却耐不住沉闷,向身旁的一位中年文臣道:“寿王殿下,圣上夤夜宣我等入宫,是不是自知……是不是有托孤之意?”他不好讲圣上将不久于人世之类的话,换一种说法,意思却简单明了。 那位寿王殿下眉头紧锁,脸上阴云密布,叹道:“韦老,圣上龙体欠安已非止一日。自今春便缠绵病榻,医官束手。着实令人担忧。小王久不入宫,圣上近日病情如何,小王也不得而知。但愿你我都猜错了。” 又有一位文臣插言道:“寿王殿下乃圣上同胞手足。圣上有恙,为何不入宫探望?”此人五旬左右年纪,眉目清朗,长髯飘飘,意态潇洒,举止自若,颇有几分出尘之味。 寿王冷哼道:“司礼监太监王保拦着本王,说什么未奉圣旨,任何人不得入宫打扰圣上。哼!所谓圣旨,还不是出于他王保之手。”这些话别人是不敢说的,寿王是皇帝的同胞兄弟,却无所顾忌。发过牢骚,仿佛气消了不少。向那插言之人侧目而视,面现嘲弄之色,冷笑道:“许大人身为阁臣,深得圣上信任,又与王保有交情。这几日频繁出入宫禁,圣上病情如何,理应了如指掌。何必相瞒。” 许大人有涵养。寿王地位特殊,他不愿得罪。寿王的冷嘲热讽他只当是耳旁风,笑道:“下官委实不知,岂敢相瞒。” 一位老态龙钟的白发文臣重重咳了一声,颤巍巍的声音道:“私议圣上病体,岂是为臣之道。稍时见驾,圣上有甚旨意,大家自会知晓。何必在此争论不休。”众人均道:“冯大人之言有理。”住口不言。这位冯大人是三朝元老,在群臣中颇具威望,又是出名的好好先生。此老既然发话,大家自然要给他面子。 正在这时,乾清门并肩走出一位内侍一位武官。那内侍身材矮胖,满脸堆笑,正是司礼监大太监王保。那武官体壮如熊,剽悍狂傲,却是锦衣卫大都督刘进忠。众人大为不快。刘进忠虽然权倾朝野,论品级却低了一大截。几位大员尚未入宫见驾,他却疾足先登。太不成规矩了。 刘进忠见到四位极品大员,狂傲之态依然不改,草草行了一礼,扬长而去。王保笑嘻嘻地走过来,说道:“寿王殿下,韦老王爷,冯大人,许大人,请随咱家去见万岁爷。” 四位大员神色肃穆,随王保过乾清门,登九重玉阶,直入乾清宫,转入西偏殿。只见龙床之上,黄绫被中,正卧着当今天子。虽说面色憔悴,精神似乎还不错。龙床边侍立着太子殿下,脸上泪痕未干,眼睛布满红丝。四位大员急趋龙床前跪倒,叩首道:“臣等恭请陛下圣安。” 皇帝欠身而起,说道:“四位爱卿平身。朕诏卿等入宫,有要事相托。朕已年过六旬,垂垂老矣。今春偶感小恙,一病不起。近日病势愈重,自知时日无多。子称人生七十古来稀。朕不算夭寿。所虑者唯祖宗社稷而已。”寿亲王道:“皇兄今日精神甚佳,正是病势将愈之相。精心调养,自会无事。”皇帝长叹道:“病势如何,朕心中有数。今日精神转佳,乃回光返照之象。临去之前,有几句话要对诸位爱卿讲。” 四位大员肃手而立,面色沉痛。只听皇帝道:“朕在位三十余年,无时无刻不思江山社稷,不念天下苍生,尽心竭力,未敢稍懈。只为才德不足,有心无力,致令国事日衰,天下不宁。朕有负先帝重托,愧对列祖列宗,更愧对黎民百姓。四位爱卿自朕即位便追随左右,韦爱卿冯爱卿更为三朝老臣,为朕分忧,殚精竭虑,劳苦功高。朕万分感激。” 四臣诚惶诚恐,再次跪地叩首,口称:“臣等蒙陛下知遇之恩,自当粉身以报,不敢居功。” 皇帝挥手令四臣平身,继续说道:“朕就要去了。江山社稷之重,请四位爱卿代为担当。朕感激不尽。”指向侍立在床边的皇太子,说道:“朕这个不肖之子也要托付给诸位。诸位爱卿自幼看着他长大,承蒙诸位悉心教导,胸中才学胜朕多多。只是他年轻识浅,阅历不足。若有不是之处,还望诸位爱卿多加指教,不要有所顾忌。” 四位大臣道:“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尽心竭力,辅佐太子殿下。为国尽忠,死而后已。”皇帝如释重负,说道:“得诸位爱卿一诺,朕无忧矣!诸位请退下吧。”四臣叩辞皇帝,鱼贯退出。 目送四位大员退出大殿,皇帝又将宫娥内侍全部遣走,殿上只余下父子两人。皇帝握着太子的手,说道:“孩子,做人难,为君更难。希望你不负父亲的希望,励精图治,做一个中兴之主。”皇太子双目蕴泪,哽咽无语。 皇帝讲了许久,渐呈不支之态。喘息片刻,郑重道:“孩子,父亲有一个天大的秘密要告诉你。”皇太子惊疑地睁大了双目。只听皇帝道:“你还有一个同胞兄弟。二十年前你们的母后一胎双生,产下兄弟二人。你们兄弟生得一般无二。父亲生怕……唉!自古以来,为兄弟争位以致天下大乱的事例不胜枚举。你们兄弟生得相象,更是一大祸胎,这道理不说你也明白。为祖宗社稷,为父不得不忍痛割爱,将你兄弟托付给一位大臣抚养,将他遣出京师。那位大臣忠诚谨慎,可以信托。此事瞒住了所有的人,对你母后也只说你兄弟生下便夭折了。若不告诉你我死不瞑目。你要慎重处置,免生祸乱。记住!好好照顾你兄弟,不可加害于他。”想起忍痛送幼子出宫时的心情,不免万分伤感。 皇太子神色不安,问道:“当事者还有何人?”皇帝道:“当事者都已不在人世,只有一个王保。他或许知道些内情。不过他忠心为主,即便知道也不会讲出去。我也不忍加害于他。”皇太子垂下头,目光阴森慑人。 皇帝道:“你以后不再是太子,而是一国之君,行事一定要谨慎。如遇不明之处,可向四位顾命大臣求教。韦卿是可以信赖的。他是武臣,不能涉足于朝政。但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天下乱象已萌,仰仗他之处尚多。你叔叔和冯大人一个优柔寡断,一个老迈昏聩,都不可以大事相托。许大人精明强干,是当世少有的栋梁之材。可是你一定要记住,用人当求德才兼备。许大人才胜于德,可托之以事,不可托之以心。这是我一生的教训,你可明白?” 皇太子心中纷乱异常,父亲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只管胡乱点头,却急急问道:“父皇,您说将弟弟托付给了一位大臣抚养,此人是谁?” 殿外夜色深沉。众大臣,众宫娥内侍焦急地等待着,不知皇帝与太子在交谈什么要事,迟迟不见动静。忽然,大殿上隐隐传来太子的痛哭声。众人心中了然,圣上已经驾崩了。明天将有一位新君登基。这位新君据说宽厚仁德,才华过人。他将给天下人带来什么?他能禀先皇之志,正先皇之失,赢来朝政中兴,天下太平吗?希望能如大家所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