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东园笔录三编 > 12.科名前定

北东园笔录三编 12.科名前定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科名有定数,其幸得者,未必尽系乎夤缘;其终失者,尽可相安于义命。尝闻姚伯昂先生善谈因果,且喜为人述场屋近闻,尤可警世。自言嘉庆戊辰,奉命典试陕甘,时程小鹤同年家督为副,小鹤尊人鹤樵先生国仁,上年丁卯科充陕西正考官,父子连科典试一省,亦佳话也。榜发,有张树德者,上科文已入彀附刻矣,因二场不合例而黜。鹤樵先生爱其文,因已刻,不忍去之,为加评语以志惋惜。及次年,乃得第。盖张不当出鹤樵先生门,必待小鹤而后举,信乎科名之关定数也。榜发来谒,语毕爽然。又云:九江府李孝廉标多须髯,未第时,梦中见一榜,大书“第十四名李标,”欣然以为得第矣。名下有小字,谛视,注曰: “无须”,惧然以为别一人也。屡试不第,道光辛巳春,梦其先德示之曰:“剃去尔须,当获隽矣。”久之复梦,李固于思也。而年逾五十,思欲剃之,恐为人笑,乃不剃。及秋,附舟入省,舟中有售琉黄者,展包检视,李适在侧,烟火落黄中,灼然一烬,李须无一茎存者,俨然一无须之李标也。榜发,中式,名次一如梦云。又云:“江西辛巳乡试,第一吴廷硅,浮梁人。当嘉庆辛酉乡试,主司极赏其文,拔第一,及将榜,忽失其卷,遍搜不获,乃易一人。撤闱后,主司检李,于帐顶得一卷,乃初中第一之卷也。懊恨久之,自是试辄不利。越二十年,仍获解首。冥中有临场查对善恶之举,或有过失罚科耶?”又云:吾乡吴进士廷辉,以困于棘闱,更名泰临,某年应试金陵,甫出场,遇吾家袖江先生,先生素善谑,问吴曰:“闻君更名,请道何名。”吴告之,瞿然曰:“至于八月有凶,君欲第,其将九月入场乃利耳。”乡试例以八月,其言九月者,谓吴将终不得第也。吴殊恶其言,又久之,仍不第,乃北来应顺天试。值嘉庆辛酉都中大水,号舍苦于水,乃奏改九月八日入场,吴以是科获隽。一语之戏,乃适为谶,岂亦默有所使耶?又云:吾乡叶孝廉佩珩,道光辛巳获第后,忽一日梦有旌旗迎之者,坐肩舆,舆前张大灯,书“山西绛州府正堂”字。行至一处,官署森严,盖绛州府也。遂升座,旁有州同马有州判马,州同不与言,呈案牍而白事者,州判也。 叶自念家有老母,无人侍养,何遽至此?州判似知之,白以勿虑,当即归,有事暂往来耳,不守此也。叶初视案牍,茫然不解,州判略为具言,辄了了洞悉。自此六日一莅,去必肩舆,返则退堂,即醒,依然卧所也。惟大汗雨下,顿觉备甚耳。初时寤,必与人言所判某某事若何。一日莅任,则铁锁絷项坐舆中,升座亦不之释,自是惧而不敢告人。壬午正月四日,莅任,簿书中见有二册,白册黑字,黄册朱字,画诺后以问判,答曰:“此春榜题名录耳。”悔未之视,及二十六日,复有一册请画押,册之外签书曰“进士录”,叶欲观,判遽以两手掩其册,曰: “本应请查核,然恐天机预露,故不敢请试。”叶时已丁忧,因问吾乡有中者否? 判答曰:“小恒子中。”叶寤,以语人,且讶乡人计偕无名恒者。或谓方孝廉宝庆小名恒,当是。方或谓恒以小称,盖有所承而言。余侄婿张子畏寅,父字伊恒,子畏乃恒之子,当是张。榜发,张获隽,其言果验。叶前所见二册,其白纸者盖会试榜,黄纸者盖殿试榜也。然则除夕迎天榜,或信有之,岂天榜定必颁其册于各府耶?叶所见之进士录,据判官云,此乃临场发各地方查对善恶,为期已迫,请先画行。盖临场甄别耳。孰谓功名可幸致哉?又云:仕宦之通塞,实有子平所不能推者。休宁汪薰亭阁学滋畹,推子平者皆言官不过同知,后汪困顿场屋,始就盐场大使。乾隆戊申,赴部候选,自分风尘,梦不作大罗天上客矣。候选者,例每月朔到部投供,阁学平生喜斗马吊,一日欢会,继之以夜,次日为月朔,不忍舍之,同室人有投供者,请之代。同室人到部,忘之,是月出缺,汪以月朔未投供也,不得选。懊恨无及,不得已入闱应试,是科获隽,联捷成进土,官翰林,不二十年至内阁学士。使同室者一为投供,则早已执手板,听鼓辕门矣。然平生不知几经术家推算,竟无一许其为木天人也,亦异矣哉!或曰:“凡乡居无日晷即有之,或遇阴晦,则诞生之时多由意度,盖时辰不得真也。”理或然与?又云: 每月御门,吉礼也,故向无左迁者。每岁入春初次,例不进刑部,本谓其非吉事耳。丙戍三月十六日御门,同年朱大京兆为弼调补府丞,盖宗人府丞三品,京兆亦三品,上以对品,故调之。然以宗丞较大京兆,则差二阶矣。后有推子平者张云征至都,朱之子以八字属推,张云:“本年官运颇不利,虽不见风波,亦当镌二级。”盖其命定如此,然御门降官,向所少有也。又云:朱文正公之为掌院学士也,上忽问以衙门中有学问最优者否?文正误以为内阁衙门,乃以叶云素舍人继第对,又适忘其名,辄以字对。叶时为中书,充军机章京,余同年叶芸潭绍本时为编修,一日忽有督学福建之命。入谢,蒙问官中书几年,充章京几年,典试几次,同考几次,时翰林中叶姓只一人,上意朱所奏者,即其人矣。芸潭到闽,已过岁试,例得留任,在闽凡五年。云素由部郎改御史,以言事降职,遂不得补官。一幸得,一终不得,皆其命也。人谓君相造命之说未确,余日:“此正足见君相之造命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