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郭园诗钞 > 附录二

北郭园诗钞 附录二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皇清赐同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晋封通奉大夫恩给二品封典加四品衔赏戴花翎礼部铸印局员外郎祉亭郑君墓志铭 北郭园全集序一 北郭园全集序二 北郭园文钞序 皇清赐同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晋封通奉大夫恩给二品封典加四品衔赏戴花翎礼部铸印局员外郎祉亭郑君墓志铭 道光癸卯(二十三年),予权噶玛兰厅事;取道淡北,获识郑君祉亭。嗣两摄淡篆,交益笃。戊午(咸丰八年),复檄赴筹军饷,而君已先数月归道山矣。嗣君如梁捧状泣述遗命,以君易箦之夕曰:『志吾墓者,非朱某不能》。予自维风尘抗走所资,藉良友匡勷无出君右;矧其文章、政绩、行谊,卓有可传,安敢以不文辞? 君讳用锡,字在中,祉亭其号也。籍同安之李洋乡。先世由漳迁金门。至父乡贤公东渡,遂家於淡。少顈异,能读父书,淹贯经史百家,尤精於易,言理而不言数,尝采各说着「钦定周易折中衍义」一书,凡数十万言。性好吟咏,不释卷。主明志讲席前後八年,汲引後进多闻人。课日每自拟文诗为诸生式,试隙一秉至公。复制摺卷以书法授来学者。先是淡学隶彰化,未设学校,君请大府,以彰学司训分驻之。淡自开辟,志乘无书,君集弟友纂稿藏为後法,俾典章文物昭昭可考,为功独伟。 君年二十三补弟子员。由廪膳生举嘉庆戊寅(二十三年)省闱,为予同谱。道光癸未(三年)成进士;开淡一百余年,通籍自君始。遂以大令起家。时年伯乡贤公及太夫人尚在,归省之。适制军孙文靖公莅台,君请详建堑城;既蒇事,上其督造功,叙同知衔。捐输出力,复改京秩。丁外艰,服阕,甲午(道光十四年)入都供职,签分兵部武选司行走。乡人有谒选者,私宅未尝接见。乙未(道光十五年),补授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兼仪制司事务;凡遇郊坛祭祀,烈日、严霜,不辞劳瘁,必恪恭趋伺,首先至焉。精勤称职,长官嘉之。太夫人邮书,每诫国事为重,勿以家念。乃违晨昏者三载,孺慕益切。丁酉(道光十七年)春,乞养旋里,侍余仍嗜学不倦。遇扞卫桑梓事尤力。壬寅(道光二十二年),洋船扰大安口,措粮率自募勇赴援,生擒洋人白者一、黑者三。事闻,赏花翎。土地公港复获草鸟洋匪,奖加四品衔。乙己(道光二十五年),奉母事毕,以禄不逮养,不复还朝。咸丰甲寅(四年),旨令在籍同进士施琼芳等协办团练劝捐事务,兼以倡运津米,恩给二品封,为一时旷典。 君孝友慈惠,尤人所难。尝建祖祠二,禋祀必虔。为太夫人寿,则捐榖三千赡父党母党之贫乏者,以祝大年。淡南北漳、泉、粤各庄分类成习,君着劝和论勒石後壠,复躬诣慰解。咸丰三年,晋、南、惠三邑人与同安人约期互斗,君籍同安,乃移驻三邑人李某家,以示无他意,变遂止,全活者多。间如建学宫、修桥渡、赈饥寒、恤孤寡,一视同仁,施棺施药,俱能善继父志,数十年不辍;乡人咸称道之。顾处世谦和而治家独严,所编家规,子孙至今恪守,犹榜於门焉。晚筑北郭园以自娱,着述日富,凡诗文若干卷待梓。病之日,里人皇皇称祷。洎病革,道路哭失声。 君卒於咸丰八年二月七日寅时,距生於乾隆五十三年五月七日卯时,享年七十有一。配陈氏,知县士珍公女,先卒。簉室洪氏。子三:长如松,道光丁酉(十七年)优贡、丙午(二十六年)举人;员外郎衔内阁中书,捐陞主事。次如梁,候选同知;陈夫人出。三如材,庶也。女二:长适连江县教谕郭公成金四子廷理,庠生。次适詹事府主簿陈公维菁长子鹭升,翰林院待诏。孙九:景南,庠生;自南、宣南,如松出;图南、比南、安南、绥南、雅南、植南,如梁出。女孙六,择对皆名门。以咸丰己未年(九年)葬於香山之麓,後改葬堑南关外竹仔坑乡,穴坐已向亥,兼巽乾分金丁巳丁亥。铭曰:文星在东,开先南宫。枢部筮仕,仪曹趋公。挂冠归田,乃近孝衷。根抵六艺,发为事功。泰山北斗,景挹高风。佳城郁郁,千秋崇封。 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噶玛兰厅通判淡水厅同知台湾府知府即补道前翰林院庶吉士年愚弟朱材哲顿首拜撰。 北郭园全集序一 道光癸未(三年),礼部贡士,吾闽通籍者十三人;祉亭郑公与其选,余亦忝附骥焉。 公籍隶台湾淡水,台湾土着之登甲科老自公始。当时春明握手,往来数相见。未几,公归省侍,余在京邸,彼此遂暌隔。及甲午、乙未(道光十四、五年)间,公以部郎进京供职,适余奉讳旋里。余服阕再至京,公又已请养归。浮踪相左,常以不获多聚首为恨。咸丰三年,余自粤归。维时疆事多警,闻公在本籍办团筹饷,保障有功,心窃向往之;而远隔重洋,竟无从相见也。今则距公殁十有六年矣,其次君稼田观察奉公「北郭园全集」,邮寄杨雪沧侍读转达,属序於余;受而读之。 诗钞多归田後所作,抒写性真,不甚事雕饰。杂文无多,而劝和论一作,助宣教化,特有裨风俗。制艺则酝酿深厚,有国初诸大家风力,与试帖若干首,大半课余草也。凡各册,雪沧侍读皆有弁言;制艺又经梁礼堂吏部论定。品评备矣,无俟再赘。 独念公早岁淡於荣禄,笃於行,邃於学,既而力於王事,懋其勳绩,以承宠荣於朝,卓然为海东硕望,楷模一乡。公之着作,自有可传者在,岂以余言为轻重。而稼田顾卷卷属余者,则以五十年前大罗旧侣,谊托金兰,人唯求旧,意良厚也。今读公之集,回忆曩昔,亲承謦欬,恍昨日事。因慨念十数年来同谱凋谢,如飘风坠雨之相续;不但吾闽十三人唯余仅存,即访当日同榜二百四十人之散居海内者,屈指亦复寥寥,殊不胜暮景晨星之感!而如公行纯业盛,其传也无疑焉。稼田观察善继先志,尤堪钦敬,爰书数语以归之。 同治十二年二月,同年愚弟林士传序於榕城乌麓山馆,时年七十有三。 北郭园全集序二 郑祉亭先生殁十有二年矣。嗣君稼田观察捧其遗稿泣告曰:『此先大夫数十年心血也,将谋付剞劂氏;乃人事蹉跎,家庭多难,自亡兄荫坡、犹子小坡相继凋谢,予既困於生计,而诸雏复未长立,深虑遗佚,今编次之役敢请焉》。予受而读之。窃叹老成典型於兹未坠,况习闻先生之嘉言懿行,啧啧闾里;而稼田善继先志,独能拳拳弗失,予奚敢辞。时庚午(同治九年)五月也。予甫纂淡水厅志,簿书丛集,几欲以一身了十人之事,寝馈不遑,日点窜者将及万言,求一暇晷而不可得。稼田延寓於北郭园,晨夕过从,相与搜求遗事,皆有本之言。独惜开淡至今百四十年,着述阙如,後学无模范。先生通籍为此邦第一人,其诗文、制艺、试帖,炳炳具在焉。文献攸关,更不容缓。迨九月厅志告成,遂踵而编次之得十卷。 先生与予寄籍,一磺溪,一榕郡,然同温陵产也。今幸获交稼田,相依日笃。而一门之内,食指千计,黄童白叟,咸蔼然可亲,恂恂有儒素风。益叹先生遗泽未艾,不其山下书带及见於今也!予以海外羁人,得此邂逅,殆文字因缘有夙契欤?嗟夫!海天豪翰,所沾匄来者厥功匪浅,先生斯集既开壖北之先声,後有作者,其亦闻风而奋然起矣! 同治九年十一月,乡愚侄杨浚雪沧氏倚装书於堑城北郭园之试笔寓庐。 北郭园文钞序 祉亭先生文多散佚,此五篇乃稼田观察从丛藁中检以相示。劝和论一作,已刊石於後壠乡,一时传诵,虽密菁村氓,几於家有拓本。十余年来,渐移默化,其消弭之功岂浅鲜哉! 夫文字有关世道;三不朽中,立言居其一也。傥於人心有所裨益,即此数章,而先正之典型具在,亦何必多云。 同治九年九月,乡愚侄杨浚雪沧氏谨序於堑城北郭园之试笔寓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