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梦琐言 > 卷九

北梦琐言 卷九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唐孟弘微郎中诞妄不拘,宣宗朝,因次对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上怒曰:“卿何人斯联耳全不知有卿。”翌日,上谓宰臣曰:“此人躁妄,欲求翰林学士,大容易哉!”于是宰臣归中书贬其官,示小惩也。又尝忿狷,挤其弟落井,外议喧然。乃致书告亲友曰:“悬身井半,风言沸腾。尺水丈波,古今常事。”与郑讽邻居,讽为南海从事,因墙颓,中郎夹入墙界五六尺。知宅者有状,请退其所侵。判其状曰:“海隅从事,少有生还。地势尖斜,打墙夹入。”平生操履率皆如是,不遭摈弃,幸矣。 唐杨相国收贬死岭外。于时郑愚尚书镇南海,忽一日,客将报云:“杨相公在客次,欲见郑尚书。”八座惊骇,以弘农近有后命,安得此来乃接延之。杨相国曰:“某为军容使杨玄价所谮,不幸遭害。今已得请于上帝赐阴兵以复仇,欲托尚书宴犒,兼借钱十万缗。”荥阳诺之,唯钱辞以军府事多,许其半。杨相曰:“非铜钱也。烧时幸勿着地。”荥阳曰:“若此则固得遵副。”从容间长揖而灭。荥阳令于北郊具酒馔素钱以祭之,杨相犹子有典寿阳者,见相国乘白马,臂朱弓,捻彤矢,有朱衣天吏控马,谓之曰:“上帝许我仇杀杨玄价。我射着其脚,必死也。”俄而杨中尉暴染脚疾而殂。蜀毛文锡司徒先德前潮牧龟范,曾趋事郑尚书,熟详其事。愚于毛氏子闻之。 唐彭城刘山甫,中朝士族也。其先宦于岭外,侍从北归,泊船于青草湖。登岸见有北方毗沙门天王,因诣之,见庙宇摧颓,香灯不续。山甫少年而有才思,元随张处权请郎君咏之,乃题诗曰:“坏墙风雨几经春,草色盈庭一座尘。自是神明无感应,盛衰何得却由人。”是夜梦为天王所责,自云:“我非天王,南岳神也,主张此地,汝何相侮”俄而惊觉,而风浪斗起,倒樯绝缆,沉溺在即。遽起悔过,令撤诗牌,然后已。山甫自序。 蜀路白卫岭多虎豹噬人,有选人京兆韦,唐光化中调授巴南宰,常念《金刚经》。赴任至泥溪,遇一女人,着绯衣,挈二子偕行,同登此山。前路岭头行人相驻叫噪,见此女人乃赤执蟪嬉玻逡巡与韦分路而去。韦终不觉,盖持经之力也。成都府广都县人陈微自少年常诵《金刚经》,马胥姓马者有隙。一旦事故亡匿,马生扬言欲追捕之。陈乃砺一匕首,行坐相随,傥遇马生,必能刺之,誓不受其执录。或一日,行于村路蓊荟间,与胥伏而掩之,陈抽刀一挥,马生仰倒,由是获脱。至前方悟手之所挥乃刀鞘,及归所匿处,刀刃宛在,本不偕行,马胥亦无所伤,何其异也! 唐咸通中,西川僧法进刺血写经,聚众教化寺。所司申报高燕公,判云:“断臂既是凶人,刺血必非善事。贝多叶上不许尘埃,俗子身中岂堪腥腻宜令出境,无得惑人。与一绳递出东界。”所司不喻绳绞,赐钱一千送出东郭,幸而误免。后卒于荆州玉泉寺。 荆州成令公溃唐天复中准诏统军救援江夏,舟楫之盛近代罕闻,已决行期,不听谏诤。师次公安县寺,有二金刚神,土人号曰二圣,亦甚有灵。中令舣舟而谒之,炷香虔诚,冥祷胜负,以求杯交阴阳之兆,凡三十掷皆不吉,乃谓所信孔目官杨师厚曰:“卦之不吉如之何”师厚对曰:“今公数年造船,旌旗已启,中路而退,将何面目回见军民”于是不得已而进,竟有破阵之败,身死家破,非偶然也。向使杨子察人之情,幸其意怠,一言而止,则成氏灭亡未可知也。 唐中和中,有士人苏昌远居苏台属邑,有小庄去官道十里。吴中水乡,率多荷芰。一日忽见一女郎,素衣红脸,容质绝丽,阅其明悟若神仙中人,自是与之相狎,以庄为幽会之所。苏生惑之既甚,尝以玉环赠之,结系殷勤。或一日见槛前白莲花开,敖荣殊异,俯而玩之,见花房中有物,细视之,乃所赠玉环也,因折之,其妖遂绝。鬼神无形,必凭于物,精气所附,非菡萏之能哉。闻于刘山甫。 唐龙纪中,有士人柳鹏举游杭州,避雨于伍相庙,见一女子抱五弦,云是钱大夫家女仆。鹏举悦之,遂诱而奔藏于舟中,为厢吏所捕,其女仆自缢而死。或一日却到柳处,柳亦知其物故,惊讶其来。女仆具道其情,因以魂偶,经时而去。见刘山甫《闲谈》中。 僖宗幸蜀年,有进士李茵,襄州人,奔窜南山民家,见一宫娥,自云宫中侍书家云芳子,有才思,与李同行诣蜀,具述宫中之事,兼曾有诗书红叶上,流出御沟中,即此姬也。行及绵州,逢内官田大夫识之,乃曰:“书家何得在此”逼令上马与之前去,李甚怏怅,无可奈何。宫娥与李情爱至深,至前驿自缢而死,其魂追及李生,具道忆恋之意。怠数年,李茵病瘠,有道士言其面有邪气。云芳子自陈人鬼殊途,告辞而去。闻于刘山甫。 唐文德中,小京官张寓苏台,子弟少年时在丈人陆评事院往来,为一美人所悦,来往多时,久而心疑之,寻病瘠,遇开元观吴道士守元,曰:“子有不祥之气。”授以一符。果一冥器婢子,背书“红英”字,在空舍柱穴中。因焚之,其妖乃绝。闻于刘山甫。 淮海小将姓朱,有女未嫁,为鬼物所崇,常呼韩郎,往来如生人,唯不见形,奉外舅姑礼,自云天朝神。朱以异事,不敢隐秘,乃告府主高燕公。公唯书名,俾朱归帖于女房门上。其邪来见,咨嗟言别而去。闻于刘山甫。 唐女道鱼玄机字蕙兰,甚有才思。咸通中,为李忆补阙执箕帚,后爱衰,下山隶咸宜观为女道士。有怨李公诗曰:“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又云:“蕙兰销歇归春浦,杨柳东西伴客舟。”自是纵怀,乃娼妇也,竟以杀侍婢为京兆尹温璋杀之。有集行于世。江淮间有徐月英,名娼也,其送人诗云:“惆怅人间事久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亦有诗集。金陵徐氏诸公子宠一营妓,卒乃焚之。月英送葬,谓徐公曰:“此娘平生风流,没亦带焰。”时号美戏也。唐末有《北里志》,其间即孙尚书储数贤平康狎游之事,或云孙舍人所撰。 唐广明中,黄巢犯阙,大驾幸蜀,衣冠荡析,寇盗纵横。有西班李将军女奔波随人,迤逦达兴元,骨肉分散,无所依托,适值凤翔奏将军董司马者,乃晦其门阀,以身托之。而性甚明敏,善于承奉,得至于蜀,寻访亲眷,知在行朝,始谓董生曰:“丧乱之中,女弱不能自济,幸蒙提挈,以至于此。失身之事非不幸也,人各有偶,难为偕老,请自此辞。”董生惊愕,遂下其山矣。识者谓女子之智亦足称也。见刘山甫《闲谈》。 唐冯藻,常侍肃之子,涓之叔父。世有科名,小貂文采不高,酷爱名第,已十五举,有相识道士谓曰:“先辈某曾入静观之,此生无名第,但有官职也。”亦未之信,更应十举,已二十五举矣,姻亲劝令罢举,且谋官职。藻曰:“譬如一生无成。”更誓五举,亦无成,遂三十举方就仕,历官卿监峡牧,终于骑省。何浮名之引人而轻禄仕之如是也! 唐李涪尚书,福相之子,以《开元礼》及第,亦为小文,好着述。朝廷重其博学,礼乐之事谘禀之,时人号为“周礼库”,盖籍于旧典也。广明以前,《切韵》多用吴音,而清青之字不必分用。涪改《切韵》,全刊吴音。当方进而闻于宰相,佥许之。无何,巢寇犯阙,因而寝止,于今无人敢以声韵措怀也。然曾见《韵铨》,鄙驳《切韵》,改正吴音,亦甚核当,不知八座于此又何规制也,惜哉!古之制字卷纸题名姓,号曰名纸。大中年,薛保逊为举场头角,人皆体效,方作门状。洎后仍以所怀列于启事,随启诣公相门,号为门状、门启。虽繁于名纸,各便于时也。书云“谨祗候起居郎某官”,即是起居在前,某官在后。至今颠倒,无人改更矣。有朝廷改之,亦美事也。 唐监察李航,福相之子,美茂洽畅,播于时流。黄巢后,扶侍圣善归东都别墅,与御史穆延晦同行,宿于虢州公馆。翌日修谒郡牧张存,即王珙下部将也,谓典客曰:“我受穆家恩命。今穆侍御经过,必须展分报答也。”典客诣馆话于穆生。因修状谒谢,张公大怒,且曰:“此言得自何人”具以典谒为对。乃斩谒者。穆生惊怪,失意归馆。寻遣人就而害之。李监察不喻,方抱忧惶,俄亦遇害,将以灭口。于时李公绕圣善所憩之床,无以求活,竟同非命。他日兄弟诉冤,梦航谓骨肉间曰:“张存已得请于上帝,不日即死。”果为珙所诛。葆光子尝读李肇《国史补》曰:“李公沂曾放死囚,他日道次遇之,其人感恩,延归其家,与妻议所酬之物。妻嫌数少,此人曰:‘酬物少,不如杀之。’李公急走,遇侠士方免此祸。”常以为虚诞,今张存翻害穆、李,即《史补》之说,信非虚诞也,怪哉! 唐王祝给事,名家子,以刚鲠自任,仍以所尚垂训子孙,嫌人柔弱。又素有物力,殖利极丰。黄寇前尝典常州,京国乱离,盘旋江湖,甚有时望。急诏征回,归装极厚,水陆分载。行至甘棠,王珙帅于是邦,不式王命,凶暴众闻,以夕拜将来,必居廊庙,延奉勤至。夕拜鄙其武人,殊不降接。珙乃于内厅盛张宴席,备列珍玩,帘下妓乐齐列,其内子亦映帘共拱立。乃敛容向夕拜曰:“某虽武夫,叨忝旄钺。今日多幸,获遇轩盖经过。苟不弃末宗,愿居子侄之列,即荣幸也。”夕拜不允,坚抗再三。珙勃然作色曰:“给事王程有限,不敢淹留。”俄而罢宴,处分两辖速请王给事离馆,暗授意旨,并令害之,一家上下悉投黄河,获其囊三四百笼,以舟行没溺闻奏。朝廷多故,舍而不问。夕拜有一子,此际行至襄州,亦无故投井而卒。虽陕帅狂暴,亦未喻天意也。葆光子曰:“刚有立事,时有用舍。以柔济刚,不爽权变。当衰乱之世,须适时之宜。王公傥受其致敬,庸何伤哉但却其赂即善也。履尾灭族,悲夫!” 唐杨收、段文昌皆以孤进贵为宰相,率爱奢侈。杨相女适裴坦长子,嫁资丰厚,什器多用金银。坦尚俭,闻之不乐。一日,与国号及儿女辈到新妇院,台上用碟盛果实。坦欣然,视碟子内乃卧鱼犀,坦盛怒遽推倒茶台,拂袖而出,乃曰:“破我家也。”他日收相果以纳赂竟至不令,宜哉。 卢氏衣冠第一,历代未尝知举。乾符中,卢携在中书,歉宗人无掌文柄,乃擢群从陕虢观察使卢渥知礼闱。是岁十二月,黄巢犯阙,僖皇播迁,举子星散。迨收复京都,裴贽连知三举。渥有羡色,赵崇大夫戏之曰:“阁下所谓出腹不生养主司也。” 唐相国张龆子,一曰义师,即小字也,本名格,为蜀相。一曰兴师,后号李将军,名俨,与父达军机于淮海,亦遇害也。格与兴师,昆弟俊迈,而尚矫谲,皆有父风。兴师幼年出宅门,见其门僧,传相国处分,七笞之。其僧解后莫知何罪。俄而相国召僧,坐安,见其词色不怿,因问之,僧以郎君传相国处分见怪,未知罪名。相国惊骇惭谢,以儿子狂骇,幸师慈悲。回至堂前,唤兴师怒责之,且曰:“汝见僧何罪而敢造次”对曰:“今日虽无罪过,想其向来隐恶不少,是以笞之。”相国不觉失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