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梦录 > 袁中郎游记

北梦录 袁中郎游记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近人忽喜公安袁氏宏道之文,此乃三百年来学士所鄙弃,以为野狐禅者,文章之显晦,亦有命存焉耶!袁氏有满井游记,此处为谈燕京掌故者素所不道,赖袁氏之文,以存佚闻。亟录于左: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二十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流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胜,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坠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已亥之二月也。 明人文集中记京师游踪者殊不多,盖尔时出郊非易易也。袁氏又有游极乐寺记一篇云: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盛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凡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稍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竹夹岸。跌坐古根上,茗饮以为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予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高梁桥为燕郊之具有烟波景物者,慈禧置倚虹堂于岸侧,每幸颐和园于此登御舟焉。袁氏写景诚工,试取越缦堂日记与之对照。 同治壬申记云:进正阳门出西直门,至极乐寺。道中见河流清抱,平野绿缛,西山映带,垂阳夹畦,大有江南春意。河即高梁河,水经所谓高梁水也。发原玉泉山,山亦以泉名也。寺明成化时建,与崇教坊元时所建之极乐寺同名,彼寺在内城东北隅,近国子监。寺中海棠红萼未放,杂花乱开,伯寅香涛及逸山秦宜亭吴清卿编修(大澄)许鹤巢(赓扬)雇辑廷(肇熙)舍两人已俱至。偏游寺院,海棠梨花雀梅尤盛。设饮于国花堂。堂本以牡丹名,明时甚盛,今连畦皆杂卉矣。堂后广亭有池,叠石为山,渡以小桥。桥南为台,屋三间,颜曰雨花庭。庭当为亭,见方应祥青来阁集。后轩老杏一树,当窗敷雪,以外皆寺圃也。 又记云:早起再诣极乐寺,……旋坐于西院国花堂,堂有一树以海棠合接之,红白相半,弥可爱玩。山门之西有偏院,杂莳树石,中累石数级,覆以方亭一间,颜曰勺亭,四眺野绿,高下如缋。西有五塔寺,喇麻寺也。(即真觉寺建于明永乐时,)五塔寺攒竦殊有光气,前后多王公冢墓。……如明之茶陵李文正,(文正墓在畏吾村,去极乐寺里许,今湖南人岁以三月祭之,其父墓亦在此间。)国朝之宛平王文靖,皆葬于此。 北方极少梅,野梅尤不能活。不知袁氏所谓极乐寺看梅者何也?果尔,则又是春明掌故中一重公案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