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狩行录 > 内容

北狩行录 内容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遣姜谔支散。 斡离不在会城。太上面陈南北利害,叙结好休兵之意,兴灭继绝之道。词发涕零,义形于色。北人傍观,植立若堵,无不感叹,至有挥涕者。元帅无语,但首肯久之。 行在统属之人,谓之都管,有职小官卑充其任者。然既是统辖,即令押班起居衔杨师道具此以闻。太上曰:“自有本朝杂压,不可为在此间顿改旧制。” 太上自燕京迁居虏部相府院,每思宗社,寝膳俱废。一日,谓都尉蔡辉唬 “宸极失御,播越至此。观其前载厄运之困,古今未有。荷天眷蹋建炎中兴,亿兆攸归,奄有江左。虽居沉劫,思有以少助维天之祚。今草得一书,欲厚遣本路都统,求通于左副元帅。卿为我与秦桧商量,更润饰之。”辉唬骸笆ナ龈呙睿非臣等所及。”是时秦桧亦寓中京。初,大金军至城下,以议上徽号,邀请渊圣皇帝,遂留宿青城,而改朔不叙议。至六月六日,有易姓之命。翌日,请太上同太上皇后、嫔妃、诸王、驸马,一应皇族尽出,遂议置君。乃会城中共举,乞立张邦昌。桧职在御史,奋不顾身,历陈邦昌平日履行,身为宰相,奉使不死国难,而欲主承大器,非桧所闻。既不能尽忠于本朝,则何以效节于大国?乞立赵氏,以慰民心。不从。既而太上北迁,知桧等辈欲立赵氏,谓蔡辉唬骸疤祆裎宜危宋必有主。”今圣虑若此,定膺昭格。文华理胜,虽游、夏不能措词。明日,具酒肴,邀本部都统。后闻其书得达粘罕。其书曰:“某自北宋,众所鄙弃,独荷左右见怜,故知英雄度量,与俗不同也。尝欲通书于左右,而自卜自疑,因循至今。某闻惟大英雄之人,然后能听大度之言。敢略陈固陋,惟左右留神省察。古之君子,莫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故有一国士者,止能安一国之人;有天下士者,然后能安天下之人。是以尧、舜、禹、汤之君,而辅以皋、夔、稷、契之臣,则日月所照,风雨所及,莫不被其泽。载在典籍,昭然可考,不止一二陈也。且以近事言之,昔唐之太宗,起自晋阳,奄有天下。征伐荒外,西破高昌,北擒颉利,可请黄帝之师,莫强乎天下也。而远思长久之计,知突厥稽首戴恩,尝为北藩。 故唐之亡也,终赖沙陀以雪国耻。又匈奴冒顿单于,围高祖于白登,七日不食,当时若欲取之,如俯拾地芥。冒顿单于不贪近利,以为远图,使高帝得归,以奉祭祀。故得岁受缯币,举中国珍宝玉帛,奉约结好。后匈奴国乱,五单于争立,终得宣帝拥护呼韩。近契丹耶律德光,责石氏之失约,长驱至汴,举石氏宗族,迁之北荒。然中国之地,亦不能守,以至麋烂灰烬,数十年之间,生灵肝脑涂地,而终为刘知远所有。比之唐太宗、冒顿单于,其英雄度量,岂不为相去远哉!先皇帝初理兵于辽东,不避浮海之勤而请命于下吏。蒙先皇帝约为兄弟,许以燕云。 适云中妄人,啸聚不逞。某之将臣巽懦,怀首鼠之两端。某以过听,惑于谬悠之说,得罪于大国之初,深自克责,去大号,传位嗣子。自知甚明,不敢怨尤。近闻嗣子之中,有为彼人之所推戴者。非嗣子之贤,盖祖宗德泽在人,至厚至深,未易忘也。不审左右欲法唐太宗、冒顿单于,受兴灭继绝之名,享岁币玉帛之好,保国活民,为万世法耶?抑欲效耶律德光,使生灵涂炭,而终为他人所有耶?若欲如此,则非某所知;若不欲如此,当遣一介之使,奉咫尺之书,谕嗣子以大计,使子子孙孙永奉职贡,岂不为万世之利哉!伏惟左右,以命世之才,当大有为之时,必能听大度之言也。昔人有为赵使秦者,秦问赵可伐与?赵使对曰:‘里人有好色者。好色之患,世所共知。而母言之则为贤母,妻言之则为妒妇。’今日之事,大类是矣。惟麾下多贤,必能审处。言欲尽意,不觉崖啤7望台慈,有以鉴察,幸甚幸甚!” 太上天资好学,经传无不究览,尤精于班史。下笔洒洒,有西汉之风。每谓行在诸臣曰:“北狩以来,无书可阅。”一日闻外有货书者,以衣易之。 戊申八月,入见。尽纵韩州之民,出而寓焉。 《春秋》,博士废之久矣。诸王有得此书阅者。太上闻之不怿,宣谕蔡辉唬 “《春秋》之书,多弑君、弑父之事。为人臣子者,岂宜观哉?”欢偈祝从容对曰:“《春秋》者,鲁之史记也。周德既衰,君臣失守,上下无别。孔子所以惩恶劝善,以正褒贬,使后世知惧。凡君子之所疑而不决者,至《春秋》而后定。 故司马迁曰:‘《春秋》,礼义之大宗也。为人君而不知《春秋》者,前有谗臣而不见,后有贼臣而不知。为人臣而不知《春秋》者,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愿陛下试取一观之。”他日灰蜃嗍拢太上谓曰:“比取《春秋》读之,始知宣圣之深意,恨见此书之晚。”自是披览不倦,凡理乱兴废之迹,贤君忠臣之行,莫不采摭其华实,探涉其源流,钩纂枢要而编节之,改岁欢成书。臣尝侍乾龙节宴,太上赋诗以寄渊圣,许令和进。因用亲仁善邻事,太上曰: “此出《春秋》。”特蒙宣示,以为荣观。 太上皇有见闻,未尝隐情。每闻献纳,喜见于颜。数令杨师道宣谕曰:“若志虑未及,不时见教。”崇奉祖宗,本乎天性,非勉强伪为之也。每西南望,伫目久之,谓左右陵寝在何处,泣数行下。遇忌辰辍膳流涕,尽日出入,追慕不已。 有献新者,必荐而后尝。虽在蒙尘,不忘教子以义方之训。每诸王问安,必留之坐而赐食,或赋诗属对。有两联,今附于左。太上曰:“方当月白风清夜。”故郓王楷对曰:“正是霜高木落时。”太上曰:“落花满地春光晚。”莘王植对曰: “芳草连云暮色深。”余皆类此。 宗室晋康郡王孝骞以下九百四人,朝廷遣赴韩州同居。相见之日,为之感动,抚问再三,至于流涕。遣杜遵道计置薪米,均行给赐,莫不安居。差孝骞、仲晷主管御名宗职事,以宗室中有挟私恨而致讼者,纷争不已,全失礼容。降诰曰: “日来宗子,不遵宪度,失于长幼之序,各挟私愤,以成仇怨,争讼不已。岂不知身寄他乡,复得聚会,何幸如之!故阅礼义之言,用劝无知之辈。”且曰: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至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特申庭训之方,以示睦亲之义。宗室可体此意,分明开谕,使同姓晓然知其训诫!如尔后敢以未到韩州事陈诉者,并以罪罪之。毋作食言,各令知悉。” 太上宣谕杨师道曰:“近日随行官吏等,悉皆穷困,使职伤心。初出青城,仓皇之间,了无一物得赍行道。卿等皆弃捐父母妻子,冒涉风霜而随予。今坐见如此,不能振济,为之奈何?”宣谕讫,遂泣下。左右之人,无不感动者。遂令有司具状,申明金国,乞给赐衣物。从之。时缺浣濯之衣,太上皇后进绢十匹。 然绍述神考之志,未尝忘怀。适有货王安石《日录》者,闻之欣然,辍而易之。 庚戌中元,徙居五国城。乘舟而行,凡四十六日至。东路都统习古乃奉朝命,令减随行官吏、诸色人等,不许尽行将带。太上力恳,不从。召而谕之曰:“公等冒风霜,涉险阻,忧乐固当同之。今日朝命如此,事属他人,无如之何。已再三力恳,竟不可回。”令选爱者将行,太上曰:“公等皆是共甘苦之人,岂有爱憎之别?君臣之间,彼此不能尽其事,一面请诣所属。”言讫泣下,官吏等亦号呼而出。一应宗室,不许随行。内有神考亲侄晋康郡王孝骞、嫡孙和义郡王有奕等六人,皆乞随侍,从之。 族属有出入不节,而致物议纷纭者。太上闻之,降诰戒饬曰:“艰难之际,检慎为先。若复出入不节,言语轻易;或为狂药所困,举止取灾,有失事体。古人谓言行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要,荣辱之主系焉。而今而后,戒之慎之,各宜杜门省事。骨肉之间,以礼过从,恐间惹物议,自取悔尤。既贻亲忧,何以自处!”谆谆诲谕,使务体悉。 太上圣度如天,下有细过者,其以闻者,皆情恕之。如刘定宰羊不如法,薛安造饭减克。太上曰:“羁旅他邦,不欲口腹罪人。只取戒励,亦可儆众。”而金国孛堇八曷打,下通事庆哥遣人审核。太上曰:“初无此事,恐复误传。”北人闻之,莫不加手于额。 太子斡乌欢遣人奉书,云欲于奉侍中,求晓事能干、人才俊爽者二人,所须即请批谕,当使应办。太上览书不说。曰:“若应副,谁可遣者;若不应副,五太子不可违。”遣王佃、陈思正往。回书云:“示谕,内侍本亦乏材,不免于众中选择二人前来,皆自汴京随逐至此,艰苦万状,久处贫穷。敬望优容,不胜万幸。纸尾之谕,甚荷推意。然以人易物,岂其本心哉?” 谙板勃极烈夫人致书于太上,并惠药物,亦求内侍。答曰:“承谕,乃荷不外,以本局只有一二人,难以辍那送。示药物虽出厚贶,以无官应命,不敢辄留。” 太上好学不倦,移晷忘食。而动静语默之间,必有深诲焉。因观唐史,至《李泌传》,复读不已。泌谒肃宗于灵武,披冒棒莽,复立朝廷,尽忠致力于献纳之道。位至宰相,而数为权幸所嫉。遂令张玮录其传,以赐韦后。 癸丑六月二十四日,沂王枵、驸马都尉刘文彦,首告太上谋反金国。蔡晃胖于莘王植、驸马都尉宋邦光,径令徐中立闻达太上。太上惊惶,未以为然。翌日,遣欢珊右匝虚的。既济,则千户孛堇八曷打者,已陈兵河滨。二逆解发往彼帐前矣。尽得其所陈之详。还椋太上即令奉亲属,及一行臣僚合议。徐王棣以病不能出,余皆预。然前此已闻有不测之议,至是皆悚忄栗。辉唬骸拔豳前日不死国难,二帝播迁,已有愧于前人。不意逆党出于至亲至爱之间。捐躯效命,正在今日。簧硪怨岣咦源Γ愿诸公尽力,以徇急难。少有退避者,神明殛之。” 言词慷慨,坐皆泣下,莫不怀奋发心。至七月中旬,彼遣两使前来勘问。太上遣植同煌见。来使欲太上渡河辩,又遣徐王棣、宋邦光再往。至则尚执前议,乃请渊圣及信王榛、驸马都尉向子铡⒛谑掏跞舫逋往,皇荡又。再三力恳,彼使方许。明日至行宫之侧,凰寓之地,而引问焉。群臣力拒往。及诘问三日之间,二贼气折,自承诬枉。案上,复遣前使谕太上一面处置。太上曰:“二子悖逆,虽系诬告,天伦之属,岂忍为之。”使曰:“若如此,自有宣命,并死之。” 使归,簧鲜柙唬骸捌蛏钭曰诨觯以畏天戒。”太上嘉纳之,以诰答曰:“老夫自闻男枵等有诬告之事,深悟众叛亲离,反求诸己,罔知所措。若非洗心革虑,则何以全身远害!寡悔寡尤,顾惟一体,其害尚轻。苟使坐累诸人,复何面可以自存?适览上疏,嘉谋谠论,非卿不闻此语。而今而后,凡所见闻,虽属微末,不惜吐露。若隐而不言,言而不从,高天后土,神之听之。况昔人所谓以国士遇我者,报之当何如?以此食言,千万毋隐。”一日,以书宣示李康曰:“予平日待蔡灰怨士,今日报我,殊不愧德。”康读其书而奏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之间,各尽其道。今陛下蒙尘之际,遽罹诬告,不责彼而求己,而能虚怀纳诲,得汤改过不吝、禹闻善言则拜之道。”太上曰:“予之不德,岂可以上比禹、汤?”康对曰:“舜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陛下上畏天戒,下恤人民,则禹、汤何愧哉!臣闻诸故老曰:熙宁富弼为相,有于神宗之前,言灾异皆天数,非政之得失所致者。弼闻之叹曰:‘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乃上疏曰:‘愿益畏天,远谗佞,近忠良。’神考亲书答诏曰:‘苟非意在爱君,志存王室,何以臻此?敢不置之枕席,铭诸肺腑,终身是戒!’”太上稽首而言曰:“神考听言如是!”康曰:“陛下天性至孝,每于忌辰,辍膳悲泣。愿陛下益广绍述之意。”太上曰:“是我志也。”后榜皇橛谧侧。 金国送到太上皇帝金银等物,见之泣下。谓行在群臣曰:“荷天眷命,未忘赵氏,中兴之立继焉。今日信至,可谓幸会。老夫晚年,复睹盛际,使我回得一日,足瞑目矣。”群臣皆再拜称庆。药材留充备用,其余并赐亲属、官吏,皆鼓舞再拜受赐。 行宫有回禄之扰,嫔御之内及沿烧者,本位陈乞,聚夫修盖。太上曰:“正是农时,岂可妨废?止令修盖官那容应办。” 宗室仲晷等八百余人,自咸州徙居上京,至有缺食,死于道路者。太上闻之,悲不自胜。谓左右曰:“此辈何辜,至于如是!”令李拓宣谕蔡唬草表一通,后有回期,欲乞同归。 北狩未有行记。太上语王若冲曰:“一自北迁,于今八年。所履风俗异事,不谓不多。深欲记录,其未有人。询之蔡唬以为学问文采无如卿者。高居东山,躬耕之余,为予记之。善恶必书,不可隐晦,将为后世之戒。” 太上谦虚待下,随行群臣,无论大小,未尝名呼。每有遣使,则温颜慰谕。 太上喜为篇章。自北狩以来,伤时感事,形于歌咏者,千有余首。以二逆告变之后,举畀炎火。以今所得灰烬之余者,仅有数十篇,类之为别集。 太上好生之德,泽及禽兽。每间有捕网者,必买而释之。仍戒曰:“毛羽之属,喜生恶死,与人何殊?今伊辈皆在絷维之中,当求诸己也。” 太上欲归之心,顷刻不忘。每令张玮、张尧臣询访之。少有嘉音,喜见于色。 近梁举善等至,录得绍兴与左丞相书本进呈,大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