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游录1 > 卷上

北游录1 卷上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癸巳(公元一六五三年清顺治十年) 闰六月甲子朔。客嘉兴。先是。夏四月。义乌朱梅麓太史弘文院编修服阕。有长安之约。因会武林。请俟于檇李。而太史未至。门人包令孺(瑢昭) 家甪里街之东偏。下其榻数夕矣。宿澹永斋。 己巳。朱太史泊嘉兴北门。 庚午。薄暮。太史以柬至。 辛未。昧爽入东门。别梅溪李楚柔(鸣谦)。沐我饭我。返包氏。酒数巡。以轻舫登北门之舟。如浮屋。则访朱方庵(升)于楞严寺。值海盐俞君升(云来)。共携饯太史舟中。烛跋而别。仍作家报。不胜黯然。太史贻三十金。托方庵为邮。夜热。不甚寐。 壬申。辰刻解维。五里杉青闸。其右羞墓。为汉朱买臣妇。买臣墓在甪里街东塔寺内。又夏邑县东南三十五里亦有墓。二十七里至江泾。旧巨姓王氏、江氏居此。其丝衣被天下。大贾鹜集。阻风而泊。夜改榻始安。 癸酉。枕上闻榜人云欲雨。方为旱农幸。起视仍杲杲也。三十里平望镇。吴江县吴浙分界有驿。门榜入浙第一程。市多壁立。西南莺脰湖。以形似名。唐张志和钓鱼处。源自天目。至荻塘会烂溪水。并出平望、安德桥。汇于此。其东南汾湖。一曰分湖。界吴江、嘉善。二十里八尺镇。廛无完室。相传明宪庙安妃姚氏家贫。习絣(糹辟)贸市。目不忤视。应选入宫。发素种种不盈尺。登舟过平望。一夕发长委地。今地名八尺。见冯梦祯嘉兴志中。按宋陆游入蜀记。过平望二十里曰八尺。则前说妄也。地产银鱼。土人暴之为(月肃)。贵纤白。二十里泊吴江县北马头。宋天圣初。平江府通判建安徐奭自嘉兴市泾至吴江赤门石桥。九十余里筑堤缮桥。今嘉兴之桥道侵削。挽人至没胫。入吴江完整。昔丙戌北兵大至。役杭嘉人治驰道。可并五骑。凡宅墓稍碍。俱彻之。岸水版筑尤苦。曾几何时茀废。惜哉。又崇祯戊辰秋。游虎丘。经吴江城西门。晚走东门之长桥。袤千余尺。登垂虹亭。诘朝。渡太湖。浩瀚无际。辛巳后娄涉吴江。直城之东折行。从运河焉。又吴江城南方塔。其巅云与 吾县之长安坝等。水势洼隆迥别如此。故吴易潦杭易涸。苏州旧名平江。谓地下与江水平也。宋庆历二年筑堤便运。截江流五十里。致太湖水。溢而不泄。仅于宝带桥分势。下通吴江。 甲戌。晓望西山。致有爽气。二十里尹山桥。桥左一培塿耳。九里□宝带桥。唐元和中刺史王仲舒筑石堤通运。亘数十里。堤外吴淞江。内为澹台湖。捐带建桥。桥洞五十有三。澹台灭明南游。家于此。后陷为湖。吴县西南十八里。经(鬳(大齿))(眬)塘。俗云鲇鱼。十里抵苏州葑门之灭渡桥。历盘门、胥门。多丘墟瓦砾。往返城下。中丞某垔其城。不备衣袽。窃为哂之。城濠即夫差锦帆泾也。未刻泊阊门。金阊繁丽。不减于昔。阅书肆。收四十余部。朱太史曰。苏、杭、金陵外。鲜书肆矣。 乙亥。微雨。寻霁。朱太史午隙欲游虎丘。怂恿之。贳一舟。经半塘。道柳成列。不似髠我西湖也。酒数行。及山下。并葛衫蒯屦。导隶噤声。夕阴吹凉。眉宇生绿。自生公石、剑池、鹤涧而上。登灵岩寺。径转庑旋。领略幽旷。返。而材官建德朱氏酌太史。临流披襟。余辈为不速之客。钱塘黄文甫 (宏宪)。师天主教。谙日家言。诋僧一行、郭守敬之学为未至。余素苦觞政。以太史知我。免于濡首。席散、漏尽二十刻。 丁丑。钱塘裘东皇(龙)来。同北上。 戊寅。返裘东皇舟中。见黄文甫铜简仪。如镜径五寸。缀环为北极。中亘玑衡。垂以丝。节候星躔。分面可考。第镂列纤毫。须离娄之目。余不能辨。是日立秋。 己卯。阴。苦暑。累日不出。崇祯甲申冬。胶州高相国(弘图)解绂。僦居姑苏城隍庙之南。明年二月。余返之常熟。毛子晋(晋)邀相国于虎丘。同云间朱太仆(国盛) 、吴人徐元叹(渡) 、僧石林。横舟对月。进河豚。相国不箸。太仆年七十五。善容成郄老之术。无夕不内。语鄙亵。石林善鉴墨刻。明日。相国出淳化阁帖。俱朱笔旁注云文衡山。似未然。寻别相国。四月终。相国趋杭州。五月终。趋绍兴。闰六月。相国绝粒。卒。姑苏僦宅度仍属王氏。欲返之不能作褦襶。徒切西州之恸。 庚辰。热甚。朱太史子不善乳。僦居下津桥毛氏所。便医。 辛巳。晚眺于下津桥。不异兰台之风。是夕舟人为太史子祝厘演剧。余登饮颇酣。或言阊门无蚊。余曰。否否。连拄其。已阅冯元成集。阊门沙盆潭无蚊。松江金沙滩亦无蚊。悔向之臆答。 壬午。游戒幢禅院。徐中书青芝(蓉)捐别业以涤金谷之习。右葬茂林祗和尚。稠柏广隧。同于北邙。彼尸陀林不若是也。 癸未。是日吴人赛司疫之神。士女骈舟如溱洧。午同友人乘舴艋而西。望王文肃相国墓道。问其堂斧尚远。自枫桥北入慈泰寺。则旧王路禅院也。万历中常侍张随建。赛者丛焉。仪仗供张。导神以出。及于城闉。肩踵摩接。不之耐。还入寒山寺寓。戍主益嚣。江村渔火。唐季犹雈苇之场。非如今剧市也。返同朱太史于门旁观赛者。多角抵之戏。时总戎王(燝)楼船泊下津桥西。苍头弹一十岁女损目。一老破脑。 甲申。早。同范、沈二生间道趋虎丘。田间植菱芰茨菰荸荠。交荫蔚蔚。良苗芃芃。惟雨是渴。半塘多新祠。如土巡抚国宝。且谴死。何祠为。有严烈妇顾氏墓。以救夫自刎者。徜徉虎丘间。沈生呼茗酒俱。再从虎丘桥而西。中道值雨。濡其衣。行里许。则土燥。谚所云夏雨分牛迹也。 乙酉。卯刻始发舟。五里枫桥。新堤甚壮。以风逆。挽之强。诗云。泛泛扬舟。绋纚维之。绋。繂也。大索也。纚。緌也。其挽舟之始乎。二十里浒墅。户部榷舟于此。昔余轻艓通刺关使者而返之。今苛细不堪矣。材官朱氏仍饯太史。侑以贾姬。似琴操入道之年而善歌。酒酣。别改唐诗烛下。姑苏望雨挹轻尘。客路青青苗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北出吴关几美人。 丙戌。晨起望西南诸山。其最高曰穹窿山。幕以云。或雨征。而无如旱魃何也。二十里望亭镇。往夹河环阓。今左岸茇舍。屠沽者数家耳。二十里新安镇。三十里无锡南门。自浒墅来。堤不以石。 丁亥。早泊锡山驿。至邹氏放生池。柳浪游鳞。诱以炊饵。噞喁相向。晡后。同朱太史游慧山。旧名九龙山。贳一舟。周公瑕(天球)所题青雀舫也。小饮登陆。故学宪邹愚公 (迪光)石坊当其径。曰山灵人杰。意学宪未足副之。第二泉出石穴。方栏丈许。汲未绝绠。前为漪澜堂。长沙李东阳书。有碑刻诗二首。大书正德巡抚豫章(某) 立。名氏铲去。或李士实以党叛故磨去之耶。稍南入樗里邹氏园。修庑曲池。绮阁凉台。在在而有。大都以土木胜。其题额并伤巧。愚公以全力饰之。今多易主。瓜分而五之。金谷平泉。何足恨哉。樗里。即古之春申浦。过惠山寺不入。问二泉书院。亦李东阳题门径。虽觉邵文庄 (宝) 遗风不远。则邹氏金注者拙矣。慧山北连锡山。惜未以一筇收之。还舟。太史运泉六十罂。尝蒋氏酒。甘而不冽。舍之。闻之扬子江水、惠山泉一升俱重二十四铢。济南城内舜祠西杜康泉二十三铢。无锡西门外梁溪。源出慧山。与运河合。北门迎潮馆下即莲蓉湖。今多堙。 戊子。晨发十五里潘丰镇。五里洛社桥。左墟而右廛。凡乡落类然。十二里五木镇。十二里横林镇。市民尚数百家。通杂贩。十里戚墅堰。堰左。戚氏栉比也。运河自镇江至杭州。相传隋炀帝凿。济宁杨太史士聪于戚墅堰读遗碑云。戚墅支河。自六朝已有之。此言必有所据。夫使运道未通而先有支河。此涓涓者将何所归。则知自古而然。非自隋始也。或因而浚之耳。余按禹治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其来久矣。夫差凿邗沟以达江淮。加浚江北。岂苏常近地。转饷齐楚。独不为通达乎。六朝都建康。凡三吴船避京江之险。自云阳西城凿运渎。径至都下。隋废二渎。大业末穿京至余杭八百里。或深广。或凿治参之耳。自戚堰而北。土坡蜿蜒。循常州城南折行。夹岸如复岭。且十里。泊西门之毘陵驿。 己丑。阴。入常州城。门阀林立。闾阎勤僿。各坊供龙神禳旱。午、放舟十里新闸。二十里泊奔牛镇。相传梁武帝时有人于石城掘得一僧。瞑坐土中。奏于帝。以问志公曰。此入定耳。可于旁击磬。则出定矣。试之果开目。问之不答。志公乃话其前事云云。其僧一视志。即南奔。遣逐之。坐地化为牛。故因以名。一曰。汉时金牛出茅山奔此。今置闸不闭。按武进县西北彭山。冈阜相属数百里。有齐高帝泰安陵。意古人治渠遗迹也。夜微雨。 庚寅。行二十里吕城。吴吕蒙尝筑此。属丹阳。其地饶于奔牛。今瘠同。市门多塞。仅圭窦以避驿骚。河中垒石。左右置闸。五十里泊丹阳县。是日阴。夜微凉。南门对河石碑四。一宣尼篆。乌虖有吴延陵季子之墓。一尹和靖。一石曼卿。一韦传中。皆墓碑。江左丹阳尹治在金陵。非京。 辛卯。发丹阳。危岸数十尺。如九折坂。故一曰曲阿。经练湖石闸。晋陈敏引长山之水。汇为练湖。周百二十里。石闸八。湖水酿酒。色白味甘。十五里张官渡。逆流舟不即前。渡居民数十家。椿榆在门。绿阴交映。十八里黄尼坝。堤益峭。河流如壑。高原之菽。干不隃尺。十八里新丰镇。稍繁殖。十里独山。积土濯濯。落照如画。丹阳令安阳吴之谟。出朱太史之门。被劾方解组。来谒太史言治状。其修石闸。费千六百金。诚坚整。且举卓异。以赋绌被劾。则保障如茧丝也。亡何。野泊。同朱太史饮颇醉。 壬辰。行十里丹徒镇。秦始皇东游。以此有天子气。使赭衣徒凿龙目湖中长冈使断。因改名丹徒。今水北注江通潮。潮方至。挽舟而争。邪许如沸。□□桥左天枢庙。祀汉留侯。道家崇奉之。旧鄞县沈文恭 (一贯) 题楹。不及访。道中华氏园。竹树峭森。彼素封。不倾于乱。亦足多也。丹徒土沃。村舍完洁。二十里泊镇江西门。闻丁卯桥在城南三里。晋元帝子裒镇广陵。丁卯日建。今过其处。惜未能问耳。入城东。经千秋桥至月华山。城隍庙踞其阳。稍北登公馆之万岁楼。晋刺史王恭建。按恭于黄鹤山西南创万岁楼。西北创芙蓉楼。俗传此楼飞向江外。以铁锁縻之。楼上时见白气如烟。刺史必丧。轻者贬。若见紫气。则进爵。唐诗芙蓉紫气满西楼。又江上巍巍万岁楼。今守刘芳烈新修。遐瞩江山。顿起六朝之感。 癸巳。舟人树樯。为避席。同范生西走阳彭山。出田间。循垄而上。东岳庙。唐天佑间大夫周敬福建。庙貌靓窈。周氏裔世守之。云宋丞相必大□。明初尚书启新。洪武十九年戍楚雄府。改都匀。谱牒诰誓犹存。门内亭八角。穴其脊以透木香。此花之桁杨也。重阶南出为逵。稍西洪山寺。门左多修竹。惜刊句题名增此君墨刑。殿供水陆神像若干幅。正德十五年内官缪瑾募绘于南都者。又稍西入凌云寺。庳小。僧云本智果院。唐时十八罗汉夜现光。从宝盖山凌云去其二。宝盖在寺西南。土阜耳。还阳彭之北麓。入藏佛寺。其地宜眺江。而特垣隔之。可笑也。寻午饭。则有北固之游。循西门而北京驿旁杨文襄一清祠。东出委巷。走田中。避雨村舍。少顷。登甘露寺。吴甘露中建。修庑数千尺。陟凌云亭。裸望作天际真人想。右多景楼。尤雄适。阅碑记云。楼一曰春秋。一曰玩江。皆俚甚。记又云楼下有潭。曹瞒题以秋月。夫孟德南征。在濡须。非京也。山北支河通江。岂秋月潭耶。孙刘走马涧。在秋月潭右。山北下石室中。贵人生祠。游人诗刻。往往刺目。寺南径直而峭如危脊。可数百武。土山旁属。意米芾海岳庵遗址。缘涧而下。得凤凰池。明高皇帝所幸。又孙刘试剑石。顽矿鼎分。外为演武场。甲申。郑都督鸿逵镇京。环山而栅。今求其彷佛。不复得矣。暮雨。终夜未止。 七月甲午朔。未刻雨霁。 乙未。朱太史招吴丹阳游金山。晡刻。同棹轻涛。汨汨有声。秋江澹冶。佐我浮白。及岸。僧导从石门。则苏学士解玉带处。稍西龙游寺。明辽王题额。其第一泉。僧井以欺人。阶之劣。登塔。蹑一级。苦汗而止。吕仙阁胜概空拔。妙高台不如也。妙高台奉苏子瞻、僧佛印二铜像。崇尺许。面庞俱肥。侧席睨对。如聆謦欬。而台外偪束。又学士桄榔庵矣。顺济龙王庙。韩世忠伏兵堕兀术处。傍祠世忠。当肖兀术像其下为快。顺治初。梨园演麒麟传奇。至兀术哀告辕门。改肩舆睥睨状。主席不以为然。又弘光元年。吏部侍郎德清蔡奕琛入相。于翰林院开宴。末剧则兀术哀告辕门也。人事不修。妄相矜诩。长江果天堑耶。兵部郎杨文骢环金山而城之。费万余缗。弃之如敝屣。至今有遗甓焉。山左善财石。山右郭璞墓。中冷泉出其下。近若咫尺。风涛击撞。望而神栗。长洲陈明卿先生(仁锡)尝三过其墓。有泉泓然。或题曰。卧影金山。镵诗凿壁。有汉寿亭侯画墨竹一枝。亦神所授也。阶级白石出香山。距镇江□四十里金山。以大江胜。而六代时无闻。今刻画极矣。使山灵悔黥劓而返混沌。愚公且移之矣。还饮于舟。斜晖迅颿。各相别。 丙申。早起。沿江三里曰银山。多丛祠。左曰补陀岩。其下垒石为门。曰昭关。按战国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夫。(菱夫索隐云溧水也。) 无以饵其。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昭关在和州界。距全椒二十七里。又归德府城东南三十里。亦曰昭关。子胥渡江东走矣。当径和州。今京其走姑苏道也。门傍石壁镵铦孝血字迹。崇祯二年后学吴成学为伍师立。以事问土人。不能对。岂即子胥事耶。或今人因伍氏例见之也。至西津渡。京旧名须。即西浦也。瓜洲直其北。玉山据江骨立。江水汤汤。不风而怒。玉山寺之门一曰避风馆。瓜洲馆亦如之。并以急泊。稍左危峦千尺。上有神祠。祠下重阶曰来烟亭。蜀人雷起剑立。吞吐波光。缥缈无际。然因金山而银而玉。其汰已甚。石卫尉以财累。窃为山灵祟之。南半里蒜山。卷石戌削。上设斥堠。北魏焘至瓜步。宋文帝遣司马刘元庆守蒜山。咨议参军沈昙庆守北固。尚书褚湛之先行京陵。仍守西陵。明高皇帝追败汉人于此。太仓吴骏公先生蒜山怀古。有满江红词。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人事改。寒云湿。旧垒废。神鸦集。尽沙沈浪洗。断戈残戟。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任黄芦苦竹打荒潮。渔樵笛。仍过银山。稍南金瓶山。卑小。其上残碑为元学田记。碑阴隆庆戊辰仙居吴时来题。曰水操亭。山下潮音洞。斗穴耳。午饭讫。又越阳彭而西。十里大岘山。秦始皇发赭衣所凿京岘也。小憩于茶庵。又南里余曰小九华。万历初。里人周楝弃家事地藏佛。开山以代池州九华者。规制轩翥。问招隐、鹤林二寺。云近之。东出迷径。披莽甚苦而反。畏渴不畏步也。是日。吴丹阳贻扇币。辞。 丁酉。便附家问。宜兴陈编修实庵(于鼎) 来饯朱太史。示赵子昂真草千字文同阅。实庵极言巡台李成纪之绥静。如高邮告讦。至闭城绝人迹。李至。焚牒不问。人始安。赵氏墨迹。太史私以为赝笔。午祭江。阻风。泊蒜山。 戊戌。巳刻微雨。午大风。同泊金氏。义乌金汉蕙。己丑进士。任广西右江道右参议。驻柳州。壬辰七月城陷。八月至桂林。十月入衡。十一月遇害。以丧还。明年赠光禄寺卿。 己亥。巳刻乘风渡江。十五里即瓜洲。立鹢首纵目。超忽顺流。楚蜀收于一帆。吾辈不能击檝中流。犹当横槊赋诗也。旧瓜洲村为扬子江之沙碛。沙渐长。其状如瓜子。接扬子江。居民萃焉。唐为镇。今立城。称要地。上下二闸。始极挽力。俄风息。遂引繂。吴夫差将伐齐。筑邗城。下掘沟为邗江。自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入淮。通运河。隋大业初。发淮南民十万开之。自山阳至扬子江。吴隋虽轻用民力。今漕河赖之。西门豹曰。今父老子弟患苦我。百岁后期令子孙思我。谅哉。晚大风雨。道泊瓜洲。运河至扬子桥东西分注。一向仪征。一从瓜洲入扬州。故名三汶河。隋大业十三年。大驾出扬子。幸临江宫。至唐始积沙至二十五里。开元中。润州刺史齐澣浚之。曰伊娄河。或即此河耶。夜雨。 庚子。晴。舟趋扬子渡。即扬子桥旧县也。李白诗。挥策扬子津。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七月己未。移扬子县治新城。辛卯。渡右建塔。今五级未竣。久之。泊扬州广陵驿。同友人问渡。东入福缘庵。本福国院僧德宗 (明道)住。二十年拓之。杰阁重楼。缁素云集。好谈休咎贾忌。今五月。武司理缵绪杖死。云出巡台李氏意。足儆游衲矣。庵左故少司马乐平范公(鍯) 祠。范尝任两淮都运。谣曰。盐政奚废公未逢。盐政奚兴逢我公。又曰。范来早。我人饱。范来迟。我人饥。见万历辛丑扬州志。今裔孙文程久相。故特新其祠。又走驴子巷。访沁水刘生。尝念阳城张藐山先生往矣。孤孙茕茕。期刘生邮问。未值。因入善庆庵。其丽如福缘。尤整邃。以岁之不登。僧日三糜也。还过文峰寺塔。返舟。宜兴陈实庵具箑求诗。勉成一首。以书拙。第录上。两淮运司故董仲舒相江都时宅。城东法云寺故谢安石宅。并不及问。 辛丑。阴。入新城之挹江门。寻琼花观。行久之。入兴教寺。有唐扬州察访使杜佑。景云三年改处置使。题名八角石柱。出即蕃厘观。勑修本汉后土祠。门以内无双亭。石台(上山下隆)然。枯株尺余。云故琼花也。扬州琼花天下第一。而全椒县西四十里琼花池。相传王母侍女许飞琼所植。隋大业初。炀帝徙江都。闻花之美。移扬州后土祠中。春时盛开。与后妃聚赏之。唐宋尝移汴移杭。皆不活。复送归。敷荣如故。欧阳修守扬。作无双亭。绍兴二十四年。金主亮入扬。揭本而去。有道士护其萌芽。仍茂。元顺帝至正间。花萎。其全椒原产处。名六丈镇。元王本斋□诗。六丈老人花满头。一枝流落古扬州。不知谁是栽花手。直到而今香未收。又仙史王兴入秋长山。见洞中千岁金蟾蜍。山顶琼花。木径八九尺。叶如白檀。花如芙蕖。香闻数里。今安得其种乎。后土祠井。宋贾涉守扬州。有黄冠乘云而下。入井中。因缒死囚下视。见一洞。署曰玉勾。复使入。则水漫不可寻矣。仍出挹江门。曰户部钞关。横舟如浒墅。非吾杭之栅流也。其江东为平康。所谓二分明月在扬州也。乱后色减。扬州分野正值天市垣。所以其地市易浩繁。非他处比。 壬寅。雨。众禳于城隍庙。从旧城安江门入。庙内银杏树围可四人。神御朱牒批日月云。舍身快皂何达等二十九名。日候本司登坛出入。多有不到。至倩人替代。尤属非法。除已往不究外云云。庙祝之诞如此。旧城离逷。远在新城下。夜大雨。中宵闻朱太史西河之恸。寻梦应都试。幻甚。 癸卯。阴。沁水刘氏来。因寄阳城张连侯书。藐山先生孙也。 甲辰。漫步入净慧庵。竹树清疎。不知为莲社也。沙门牧尘(道忞) 方理忏度厄。出而有僧追问。则剑安上人也。吴兴施氏子。尝寓吾县袁花许氏园中。各语旧事去之。舟移钞关前。以榷使赴饮不启钥也。夜始月。或以章台征。适微雨后。谢不任屐。 乙巳。榷使放舟。午泊宁海门。入城。出广储门。沿西壕上梅花岭。盖积土也。下为八角亭。又过曾襄愍(铣) 祠。仅存棹楔。稍西细榆列隧。试入之。明督师太子太师兼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可法史公墓。承嗣男得威泣血立石。闻乙酉四月扬州陷。有僧指公骸殡之。墓草且宿。不胜饮恨。寻入天宁寺。故晋谢安墅。义熙十四年梵僧佛驮跋陁罗译华严于此。缔造雄丽。为淮南第一禅林。银杏树亦古。因问平山堂道。僧云不甚远。贾锐度红桥。虽平原旷寂。实北邙也。经法海寺。蜀冈在睫。足加捷。入大明寺。古曰栖灵寺。宋欧阳修平山堂。在寺前而废。右第五泉。渴饮不能味也。唐刘伯刍品其第五。李秀卿又品为第十二。轩轾何常。犹措大试案。况余之舌端能定哉。寺枕蜀冈。相传地道蜀脉。直扬子桥之新塔。望扬州颇远。势不自已。西入司徒庙。萧梁时。如皋茅胜与友许、祝、蒋、吴相善。共除虎患。又密送王琳于朱阳。葬于邺。五人均立庙。隋追封司徒。尸祝特盛。出问二十四桥。云南且里许。以迷楼见夺。又过大明寺。东折观音禅寺。修垣诘曲。大有致。而门殿尘积。为隋炀帝迷楼及摘星亭遗址。其地大仪乡。宋韩世忠败金处。雷塘二里而近。隋有大雷小雷之宫。上塘长广共六里余。下塘长广七里。今皆为田。今曰雷陂。距城西北十五里。以足(谷几)亟返。过西门濠水一勺。贵势家别业相望。借流种荷。所谓颍水清灌氏兴也。江都地多陵阜。故名广陵。城坚濠广。四野曼衍。政利步骑。雄闻晋唐。今西门摧颓。岂史氏尚不逮李庭芝耶。往反吊古。益有芜城之感。 乙巳。阴。午发。十五里扬子湾。一曰茱萸湾。故隋北宫也。四十里泊邵伯镇。晋太傅谢安出镇广陵。筑湖堤。民比召伯甘棠焉。因名湖与埭属江都。其东艾陵湖。齐建武五年立表塘屯。以灌民田。西白茆湖。旧有斗门桥。漕河涸则引湖水济运。是夕。江都刘孝廉彦祖 (元凯)□弟追饯朱太史同饮。始月别。即雨。镇虽剧。晚不克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