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游录2 > 卷中

北游录2 卷中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甲申。 乙酉。进贤陈旭生(启东) 晨访。午后。报卓太史。不值。会韦剑威。语久之。还过吴骏公太史。极论旧事。且述辛未南宫发榜之前夕。梦坐一大公署。最宏丽。徐九一、夏彝仲携樽倾倒。送之仪门。回顾门封。曰詹事府。又出门屏。墙上大书曹勋。字径二尺。果冠南宫。而体羸常惧羲驭之促。叨一第。年二十三。意历詹事。不越二十年。未尝躐进。及甲申夏。蒙召。谓且詹事我也。果如之。人生进止。默有权衡。岂非天哉。是日。大学士张中柱 (端)卒。年三十有六。亡子。时座客自其邸来云。渠父尚书(忻)。支离床褥间。诳以已得孙。今溘焉朝露。并无期功之戚。向蔬素。入相始荤。临绝题二诗如偈。有客叹曰。溧阳千磨百铄而不死。死之以弓弦。中柱平生无一皱眉事。朝花夕陨。事何可料也。 丙戌。访陈旭生于米市。 丁亥。夜同义乌丁天心(世勋)饮。丁冒满洲计姓。壬辰捷南宫。除名。 戊子。早过吴太史。多异闻。别有纪。 己丑。 五月庚寅朔。过王倪生。于市见桑椹。念吾乡桑条早伐矣。安得椹。兹岂涿州楼桑遗物耶。 辛卯。热。壬辰。 癸巳。俞公调来。约明午小饮。晚同诸客燕。啖文官果。即槟榔也。剖肉旋如螺实。初成甘香。久则微苦。昔唐德宗幸奉天。民献是果。遂官其人。故名。亦曰马金囊。 甲午。早微雨。度不能赴俞公调之约。俄云翳解驳。即过之。同陈澹如、木庵薄醉游灵佑宫。欲雨即别。抵寓。雨大至。 乙未。晴。 丙申。访胶州纪春晓(腾蛟)。盖故交也。甲申。任南京户部主事。与高相国有联。相款洽。乙酉六月。别于钱塘。今除光禄寺良酝署正。闻其至幸甚。相见劳苦。知高相国已葬。二孙能自力胜寝邱负薪者。良足慰也。光禄清约。不敌一苜蓿。起自收籍。畴为堪之。 丁酉。早过吴太史。每一论文。亹亹数百言。下上今昔。不竢捉尘也。午同友人入汤道末园。中方池通铜窍于井。井上转铁轮。则池水喷注如趵突。至四五尺。石榴本大于拱。有古致。友人拉市饮。颇醉。晚寄胶州高公子书。 戊戌。阴。身触寒不快。 己亥。晴。过俞公调。闻友人安义令徐公伟坐累。 庚子。暮雨彻夜。北人方刈麦。苦之。夏至后壬日立霉。南方器服俱蒸润改色。北方则否。今燕中略似之。 辛丑。晴。 壬寅。晨旭见。俄雨。 癸卯。 甲辰。陈澹如来别。时体小剧。踰旬不御酒。 乙巳。 丙午。过陈澹如。附家报。暮雨。 丁未。连雨大无麦。 戊申。晴。己酉。阴。 庚戌。晴。暮大雨。 辛亥。壬子。晴。 癸丑。阴。过曹太仆。值汪尔陶(挺)同饮。暮雨。 甲寅。晴。乙卯。暮雨。丙辰。夜为甚。 丁巳。晴。戊午。 六月己未朔。夜大风雷雨。 庚申。阴。是日浴象宣武门外。导以鼓帜。余日竟一浴。 辛酉。始见蝎。苦热。 壬戌。薄暮。曹太仆于厅事。免摄衣冠。揖之。汗雨下。固知野性。 癸亥。 甲子。始啖银桃。味香脆隃于常。云出安肃。按一统志。上林苑出金桃玉桃。今都人大桃仅以银称。或即其种。昧所出耶。 乙丑。贷居亶升十金。先是亶升道劫也。 丙寅。夜热甚。时谓去冬之寒。今之热。前未有也。 丁卯。又作家报。寄俞公调所。还过吴太史。晡刻暴雨。诘朝不止。 戊辰。午霁。暮闻邸报。寇及海盐之澉浦。念桑梓。夕不能寐。 己巳。晴。庚午。暮雨。辛未。晴。夜又雷雨。 壬申。晡刻雨连日。癸酉。晚凉甚。 甲戌。阴。是日册中宫。闻宴汉官二百余员。总五席。 乙亥。早雨而霁。 丙子。晴。访司城宋俊伯(时英)。吾杭人也。始任见枉。 丁丑。夜雨。戊寅。晴。仍热。己卯。庚辰。 辛巳。晨过朱义儒于仁威观。以尚寝。去之。苦热也。屡闻江南旱。又多警。累旬不快。 壬午。东安尉言某偶至。云邑被水日。刑部尚书巴哈纳、礼部左侍郎吕崇烈奉赈。傔从满洲大人二。译字生四。通事二。余又百余骑。四日费三百金有奇。饥民万五千人。各给钱三百五十。年七十以上。加布一疋。计布二千疋。须千金。乡人来候三四日。多道死。且给不偿费。具文塞责类如此。至县官苦供亿。又无论矣。余闻而恻然。是日雨。 癸未。甲申。 乙酉。晡刻大雨。 丙戌。阴。同燕观剧。以朱太孺人生辰也。晚饮葡萄下。余有殷忧之疾。先卧。 丁亥。晴。暮大雨。 七月戊子朔。晴。 己丑。有以玄玉镜售朱太史者。径九寸。厚七分。漆光善鉴。按黑玉曰瑛。未尽镜也。是日。钦天监博士朱辰伯(廷枢) 伴使琉球。命下三日遽行。不及别家人。其子在太史所。闻之惋叹。夜大雨。 庚寅。午又雨。是日。朱太史晋内翰林弘文院侍读学士。 辛卯。晴。 壬辰。观西河堰书肆。值杭人周清源。云虞德园先生门人也。尝撰西湖小说。噫。施耐庵岂足法哉。还过吴太史。方抱疾。 癸巳。暮同张月征饮。属醉。 甲午。过陈木庵所。问其诠选。未及也。 乙未。阴。 丙申。晴。过纪光禄所。门戺萧瑟。有陆沈金马之叹。暮又雨。 丁酉。霁。戊戌。夜月。有佳致。已亥。 庚子。或言婺人质赵承旨所书兰亭序并画。亟往视之。赝本也。废然而反。 辛丑。阴。 壬寅。是日中元节。燕人多墓祭。车马踵属。夕不月。中夜大雨。 癸卯。阴。甲辰。晴。 乙巳。候吴太史。其乡人周子俶(肇)至。兼访之。太史强起。语移时。因借其钱牧斋所选明诗。 丙午。闻吾乡米贵。甚为之愕然。求乡人访之。不值。 丁未。阴。过陈木庵、居亶升。亶升云六月初斗米三钱。今当溢矣。 戊申。 己酉。晴。午过吴太史、周子俶所。太史疾少间。云先朝节慎库内图书。俱宋宣和物。金人入汴。归于燕。元仍之。明初。徐中山下燕。封府库图籍。甲申之变。李贼遁。都人清宫。同年孙北海身入大内。见封识犹中山时也。今散佚无一存。向分赐诸臣书画。北海得大观殿法帖。宋高宗所赐喻樗者。多锺王秘迹。又李贼焚六科廊。而先朝之疏钞尽矣。又云。欧阳永叔五代史颇略。宋太宗勑修册府元龟。五代事杂见。如汇之可补永叔之阙。 庚戌。辛亥。壬子。暮雨。 癸丑。阴。闻乡警。忧之。 甲寅。午访曹太仆以南耗。不之值。苍头云流闻未足据也。过纪光禄。得诸城丁野鹤(耀亢) 词二。剧为鼓掌。又诗若干首。齿牙流利。或不免伧父耳。晚同张月征饮葡萄下。啖西洋饼。盖汤太常饷朱太史者。其制蜜面和以鸡卵。丸而铁板夹之。薄如楮。大如碗。诧为殊味。月征?四枚以示寓客。夜微雨。 乙卯。晴。 丙辰。早雨。俄霁。过吴太史所。语二十刻。别有纪。 丁巳。晴。 再号。御重裘趋宣武门待启。啖糜二器。直走中逵以及德胜门。出五里土城。相传古蓟门遗址。亦曰蓟丘。非蓟州也。稍北土城湾。十二里清河桥。清河源昌平之一亩泉。经燕丹村东南。合温榆河而来。桥勒石半毁。其势闳壮。里许则清河集。殆三四百家。又里许。石桥如南。勒石曰朝宗。桥下游鲦可鉴。二十里回龙观。七里半壁店。四里满井。井潴水高于地。巨柳二。荫以祠。又□□瑞安济桥。跨沙河。里许巩华城。沙河行宫在焉。先朝谒陵所驻跸也。规制如大内。有分守公署戍舍。城西居人数百家。长杨五柞。甘泉翠微。自昔离宫多矣。未始城也。今丹楼如霞。重关如瓮。徒栖乌早暮耳。暑暍且足茧。虽对远山心目为开。而疲极。遂策蹇。少顷。西山云如墨。且雷声隆隆。途人曰。西南雨矣。幸自外也。十里德陵果园。各陵并有园。树桃梨等殷荐。以寺人领之。五里白浮山。上二龙潭浮出。白浮村至青龙桥。袤五十余里。度山下。由所凿径而行。人离之。指东曰龙山。西曰凤凰山。似失实。五里演武场。入昌平之南门。宿于逆旅。会雨作。有雹如栗。俄止。立舍外北望。翠微千重。骇曰。城中安得有此。土人曰。此即天寿诸山也。贳升酒自劳。寝颇酣。中宵逗微月。喜诘朝成游矣。? 八月戊午朔。 己未。霁。欲觅驴陵游。逆旅问谁为陵者。曰。银泉山。盖往闻先帝葬银泉山也。逆旅曰。道近甚。何驴为。啜面而行。谯楼当中。榜曰咫尺五云。亦胜概也。西经故都督孙祖寿少保坊。出西门经朝宗坊。沿道湿沙。槭槭有声。循山折而北望。石坊横空。又望丹阙金碧。意为红门也。将趋之。途人曰。如往银泉山也者。西可径也。遂西向。久之。度可六七里。问程焉。曰。未已也。悔为逆旅所卖。野黍多刈。荞麦作花如雪。果园接趾。少垂实者。屡迷屡问。偶从一梓人。渐及西红门。有老阉策杖而下。梓人指曰。此守思陵许公也。杖者问余何往。曰。银泉山。曰。银泉山芜甚。何往也。余不解其意。别而前。自西红门数百武。黄屋在望。甚俭。稍西北。丹楹碧瓦。松楸沉沉也。余越黄屋而过之。问梓人此何所也。曰。崇祯皇帝葬处。余愕然。仰视黄屋之额。 果思陵也。亟反步。披莽棘。抵周垣之南垣。博六十步。中门丈有二尺。左右各户而钥其右。为雪涕叩陛下。念重趼至此。咫尺不及详五步之内。岂吾固有所恨耶。仍雪涕叩而退。垣左才二松。其西南三十步有短垣。树六石碑。就视之。故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冢也。顺治二年四月勑立。取故道而下。稍憩一庵。则许氏阉适在。为述其故。许氏曰。吾前知足下意。乃云银泉山何也。银泉山葬神庙贵妃郑氏及皇贵妃李氏、顺妃李氏、昭妃刘氏。非遗髯也。思陵本故田贵妃园。李贼委先帝后梓宫于昌平城外。于是吏民悲泣。醵葬于此。顺治二年。始春秋祭羊豕。凡十三陵。而定陵不与焉。各陵祭田六顷。奉祠太监二人。陵户八人。顺治六年裁。止田一顷。收才十缗。以祭不赡。诉之州大夫。大夫曰。虽不祭。亡害。吾曹惧违清朝之令德。 于是清明、霜降二节。具羊豕合祭于红门外。正旦、元夕、七月望、冬节各素祭。荐酒一巵。望、朔二十钱。燃寸烛。献茶三瓯。崇祯家老奴不过如此。余听之泣下。许又曰。吾干清宫直暖殿。今守思陵。閴寂不可堪。西北松楸沉沉者。世庙诸妃园也。吾寓焉。先生少休。令陵户以门牡至。恭谒思陵。行不孤矣。余起谢。往竢于思陵门外。亡何。陵户启钥。垣以内左右庑三楹。崇不三丈。丹案供奉明怀宗端皇帝神位。展拜讫。循壁而北。又垣其门。左右庑如前。中为碑亭。云怀宗端皇帝陵。篆首大明。展拜讫。出。进北垣。除地五丈。则石坎。浅五寸。方数尺。焚帛处。坎北炉瓶五事。并琢以石。稍进五尺。横石几。盘果五之。俱石也。蜕龙之藏。涌土约三四尺。茅塞榛荒。酸枣数本。即求啼乌之树。泣鹃之枝。而无从也。生为万乘。殁为游魂。又展拜。泣不自禁矣。出飨殿。许氏至。更述先帝临变。所以命东宫公主者憯甚。其略曰。司礼王德化酿乱蛊先帝。及事棘。先帝罢德化。改王之心掌篆。末以东宫属嘉定伯。永王属□。定王属之心。谕逃民间。尔毋狃故态。凡外人年长者。兄事之。庶可免也。 之心归私舍。以委苍头某。遽自经。苍头某献之贼。吾尝入皇城。有三十骑拔刀胁太子二王而出。辟易侧立。太子涕下。吾亦涕下。太子手□黄裹。忽遗地。命拾之。对以未敢。贼骑骂曰。尔内臣何不为效力。乃曰。惟将军之命。拾上太子。不知所裹何物也。在干清宫久。雅习太子。是冬京师来太子。伪也。吾次年始守陵。问以发陵事。曰。各陵无恙。独银泉山。去此尚三里。四妃园盗掘。捕□之。枭于昌平之谯楼。脑傅红门。亦清朝之德也。陵木伐尽。享殿不闭。绮疏藻井。百不一全。溲勃接于几筵。废兴天也。吾曹岂知有今日哉。余听之。惟泣下。抗手而别。取故道反。 先后三十里始晡。倦卧逆旅中。移刻起。问狄梁公(仁杰)、刘谏议(蕡) 二祠。逆旅曰。并在旧县。距西门八里。狄祠多古槐。云手植。岁四月朔致祭。商货辐辏。今祭而不市矣。考昌平置县自唐。五代后唐改县燕平。石晋仍昌平。辽金元明因之。正统己巳。移县于今永安城。正德丙寅。进为州。初。蓟州、昌平为一镇。嘉靖三十年始分为二。设提督都督总兵官一员。护防边关。遂为昌镇。又往闻昌平人赵一桂署州吏目。倡义开田贵妃冢。附先帝后梓宫。吏民醵助费百余缗。今一桂任泰安州吏目。是日失记。赵一桂以旧县足骫止。吴骏公太史银泉山诗。银泉山下行人稀。青枫月落鱼灯微。道旁翁仲忽闻语。火入空焚烧宝衣。五陵小儿若狐兔。夜穴红墙县官捕。玉椀珠襦散草间。云是先朝郑妃墓。覆雨翻云四十年。专房共辇承恩顾。礼数由来母后殊。至尊错把旁人怒。承直中宫传宴回。血裹银环不知数。岂有言辞忤大家。蛾眉薄命将身误。宫人斜畔伯劳啼。声声为怨骊姬诉。尽道昭仪殉夜台。万岁千秋共朝暮。宫车一去不相随。当时枉信南山锢。只今云母似平生。皓齿明眸向谁妒。选侍园陵事已荒。移宫事迹更茫茫。两朝台谏孤忠在。一月昭阳旧恨长。总为是非留信史。却怜恩宠异前王。路人尚说东西李。 (□李寝园。亦在山下。)指点飞花入壤墙。 庚申。晨起策蹇而南。薤露未曦。流光乍沐。眉睫之间。苍峦荐爽。自昌平距都城七十里。诸山北抱。垂引西东。势极雄宕。黄河带其南。限以大海。风气开拓。故金、元俱百年外。明兴二百四十年。隃杭、汴、金陵多矣。至清河。舍蹇而徒。记经石桥。昌平城南一。沙河南三。清河南。俱堙。道中二里半、烽堠。薄暮柢寓。自甲申来。誓一谒思陵。而长陵尚隔浑河。红门在河之南。距长陵二十甲。列翁仲石兽。各陵俱不设。河之南。殇王故妃所埋玉也。长陵最雄。拟一叩而惧于师。不敢留。 辛酉。阴。午微雨。 壬戌。晴。癸亥。甲子。阴。 乙丑。早入宣武门。沿皇城至于鼓楼。欲穷积水潭之胜。非其地也。因东出至文信公庙。又西至朝天宫。入妙应寺。登白塔。辽寿昌二年建。贮舍利戒珠二十粒。元世祖至元八年发视。果不妄。因加饰焉。明天顺元年赐今额。成化初。于塔作灯龛一百八座。东望宫阙。烨如也。出景德街。则历代帝王庙。不得入。 丙寅。 丁卯。过曹秋壑太常。时提督四译馆。初驾议东巡。都人吴□□善象纬。言帝星不动。驾必不出。果验。太常故识其人。因问之。太常曰。故明之畴官也。遭乱弃去。性质直。非平交不至。今又言文星不耀。且难星相距尺许。主北场有议论。如犯之急。各闱将不免也。太常又曰。往年大同杨某。善幻术。能移几入于壁。又于壁出鱼羊焉。尝东井投器具。出以西井。又胶州李山人。能道人阴事。尝从坐。忽云。某某衣色衣行至矣。至则首语云云。已俱验。然其人狡狯难近。少不当其意。辄播其所私。前岁去矣。又曰。吾购书五十种。可增订五代史。宋文鉴于南渡颇略。拟补南宋文鉴。并快事也。 戊辰。阴。午微雨。 己巳。晴。 庚午。访真定何生。云是月朔真定大水。 辛未。 壬申。中秋节。夕微雨。饮后就寝。月如常。 癸酉。附居亶升家报。午过吴太史。则周子俶毕棘事矣。同语移时。 甲戌。午出右安门。度石桥。稻田菜畦。大似江南。西二里。故祖都督大寿园。池柳台馆。掩映篱落。亦城南杜曲矣。又西里许。中顶华济宫,祀碧霞元君。气象巨丽。其东南别殿外池。可百余亩。方垣隔何也。暮雨。 乙亥。同朱义儒晨出西便门而北。过夕月坛。出礼神街。为阜城门外。(元平则门。俗因之。) 西趋八里庄。一大聚落也。法藏、摩诃、大乘诸庵并列。涓洁。大慈宁寺。万历慈圣皇太后建。内永安寿塔十三级。仿天宁寺。宁安阁额。太后手书。取道高家庄而北。迷径竟西走。平原硗确。可十里黄村。则保明寺。正统己巳。上出紫荆关。尼吕氏当驾谏北征。不听。命棰之。遽坐逝。及乘舆蒙尘。彷佛神护。英宗念之。复辟封御妹。立寺。俗称皇姑寺。黄屋朱甍。今圯甚。南望有山横卧不西属。闻瓮山土溃。童童无草木。山下数十武。元丞相耶律楚材墓。距阜城门廾里。意近之。穷西径北转天仙庙。山若转遁。虽荒麓废幢。离离在目。而意所亟者。香山碧云也。久之。经杨司礼显名墓。周垣坚广。俄失道。问慈仁寺。庵僧导以经过佛光寺门。白松二颇巨。而日在崦嵫。踉跄问途。至碧云寺。其孔道居民数百家。松径迤逦。石梁当门。涧声(浮虎)(浮虎)出屐下。左右修庑。列柿成行。其实累累。僧导我藏经阁礼佛讫。馆于左厢。市沽一升。佐以僧蔬。啜而甘之。僧问所繇。则我南陆也。南陆纡远。或北道淖。则出之。今无所指南。宜其诅足也。始在道谓西北翠蔚者远甚。安得遽相及以苦我。今身在翠蔚中矣。竭蹶六十里。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中夜梦回不能寐。见窗月皎甚。起步阁前。澄光洞彻。花影重重。垄外犬吠。声如豹。山空帘静。一片摩尼宝色也。坐移时。又寝。 丙子。晨步寺门之梁上。涧声怒甚。左庑砌下刻石深三寸。递相属以引泉。涓涓不绝。似灵隐、天竺山中竹溜也。还登藏经阁。当山之坳。翠落两腋。寻转东北。其园卓锡泉。自石罅龙吻出。下注飞涛。监军御史吴阿衡题曰龙湫。闻永陵曾取泉炼丹。中堂艺竹。俗曰黄金间碧玉。大仅如指。北土固在乎见少也。南亭之阶。镌二石枰。枰旁各刊诗。草书。又银杏树一。其大甲于西山。右藏花洞。以石室备冬者。出园问司礼于经墓。经。正德间大珰。预治葬。立寺赐勑。土木极一时。冀邀宸幸。至今门阉代祀焉。凡赐祠有五。多附冢。而魏忠贤犯殊死。不余寸骨。见其墓骇之。僧曰。忠贤名下苏应宣尝被掠于建州。从清人入燕。立忠贤虚冢。并前祠而六之。故独不额。还礼大殿。其前方池梁焉。朱鱼唼呷。云神宗陵回张幄饭其上。不异濠濮也。 寻饭讫。东趋卧佛寺。从间道经弘化寺。且废。又惠安伯张墓可五里。则寿安寺塔当其门。落叶倾厦。萧飒不堪。大殿娑罗树二。一围三人有余。次围二人余。后殿卧佛支颐。修丈余。金漆甚古。系唐制。宣德间济舟大师修之。大师。房山人。王姓。万历丙戌重修。有御制碑。神祖幸寺。出锦囊覆佛像。蒋一葵长安客话曰。寺亦泉胜。门西有石盘。方广数丈。高亦称是。无纤毫刓\缺。上创观音堂。前余石丈许。周以栏楯。余辈不及详。奈何。还午饭。直寺西南曰香山。出过惠安伯张□、司礼太监王之心等墓。可三里则香山永安寺。流泉在门。折上藏经阁来青轩。轩前峭爽。迭嶂左右。僧指前山之巅。故金章宗祭星台也。其西山有护驾松。今不存。仅见其一。轩额楹帖。并神宗手书。以望都城。隐隐振振也。出历级登无量殿。过张司礼、李司礼二墓。张墓门白松。扶疎可爱。又弘光寺。太监郑同立。同。朝鲜人。四使本国。成化间卒。佛阁八觚。云东国之制。取道而下。可十折。树缘径转。清阴茂密。忘其羊肠诘曲也。归益自喜。且诅吾足矣。是夜。月如昨。亦中宿起步。老杜云。秋月解伤神。各因其情。未敢概以为例。 丁丑。晨饭别山僧。东出就北道山。朝诸王公主。殇绝者并葬金山。碧殿道接。化为榛莽瓦砾者过半矣。并不及问。行八里。曰二圣庵。庵北景皇帝陵。闻陵前坎陷。树多白杨。庵尝饭千人。遗釜可征也。因寄径于玉泉山山巅。故金章宗行宫芙蓉殿故址。有吕公岩、七真洞诸胜。西湖在山下。有明武宗钓台。碧云僧语我。可兼游也。而所寄径直东行。当山之伏。欲回足西南。各有难色。遂竟赴大功德寺。旧名护圣寺。金时建。宣德二年改今名。雪峰大师制木球。使者募建。球大如斗。漆绘五采。四金刚像不胫而走。寺最巨丽。嘉靖中。世庙谒景陵。以金山口道隘。镵阔数十丈。时谓功德寺开口不利。及驾至。周行廊庑。见金刚像狞恶可怖。责寺僧殿制不法。撤去之。寺遂废。仅苍柏两行亡恙。古松盘屈。盖塞外别种。可三四十株。后殿供木球于佛前。手举之重可五六斤。金采如新。宣皇帝赐大师诗。当年天下选高僧。独取尊师第一名。五凤楼前谭玉偈。金銮殿上讲金经。词言滚滚如鹙子。法语滔滔似马鸣。大阐宗风扶末运。清名万古上传灯。雪峰有全云集行世。 (一曰板庵大觉禅师。) 又园陵自景帝外。怀献、悼恭、哀冲、庄敬、宪怀、献怀、悼怀故太子七。卫、许、忻、申、蔚、岳、景、颍、戚、蓟、均、邠、简、怀、悼故王十七殇主二十六。仁庙妃三。宣庙妃一。英庙妃□□。宪庙妃十二。按史皆葬金山。与景陵相属。凡五十三园。望之色馁。寺南间道河。自西湖来。萦流屈注。度板桥。菰蒲依依。秔稻极目。阡陌纵横。或刈或馌。其远于河则沟之。古八尺曰沟。洵哉。行五里。河益远。则禾瘠。又若干里。土亢则稷菽矣。过红慈宫南折。为武定侯郭□墓。佳城依然。过万寿、延庆二寺稍东。故万驸马白石庄。柳数株临渠。不减张绪当年。趋阜城门。 (元平则门。俗因之。) 薄暮还邸。噫。兹一游也。无导无征。在心者不必目。在目者不必足。往之日风甚。会雨后故尘不扬。直走而西。必卢师、平坡二山也。订疑补略。或竢异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