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北游录4 > 上卷

北游录4 上卷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乙卯。凌晨。陈羽君来。即去。以兼送陈冰远也。余饭讫。别朱太史。走宋俊伯所。策蹇出东便门。值韦剑威以送冰远至。郑重而别。弛策于通州南门宿焉。闻北门外迎福寺侧。有李卓吾墓。不及问。 丙辰。步五里土桥。十五里张家湾。餔糜二瓯。张家湾城外。民居半毁。土桥旧剧聚。多祖道于此。今荒垣十九也。又策蹇。沿河积沙如雪。故曰白河。值风而扬。不生草木。三十里登舟。宋俊伯先约处州卫之漕舟。至则褊陋。无可易矣。先是。走白云观。见城河冰泮。余心皇皇。及沿河冰坚如故。夜大风。 丁巳。午刻。宋俊伯来。泊舟处隶武清。东隶香河。 戊午。 己未。惊蛰节。河冰例节后而解。 庚申。 辛酉。阴寒。冰始泮。夜雨。 壬戌。阴。巳刻发舟十里。夜大风。 癸亥。晡刻。发三里抵河西务。河岸善崩。往见崩及城下。今城倾数十丈矣。榷署虽空舟先给筹。过后而缴。 甲子。早霜。经桃花渡宿。 乙丑。阴。风逆。宿于丁字沽。夜雪。 丙寅。舟阻风。屡泊。 丁卯。大雾。午泊天津而晴。天津产鱼盐。榷署在河西务。昨岁增满洲官二人。知回漕多贩鱼。又税之。时回漕五百七十一艘。余置鲍鱼一石。费二金。 戊辰。行三十里杨柳青。又二十里宿。 己巳。十里大王庄。顺治六年。以盗薮屠之。 庚午。旦。抵静海县。是日阴。午风利。行□十里。宿唐官屯。 辛未。晴。唐官屯产盐。余从众置盐一石。余拘人也。亦鱼亦盐。今而后其有市心乎。十八里流河驿。十五里蔡家庄。三十里宿青县。自静海来。河稍平而径。 壬申。舟早行。以管河厅通判促之也。三十里兴济县。二十里以风泊。值陈冰远。 癸酉。行十里沧州。州多名园。河东故中丞王公弼园尤盛。故总督刘焘墓颇近。其裔多诸生。已经刘氏故居。舟人曰。此名绝地。昔有将兵至此。问土人何地。云绝地。遂引去。今因以名。晚风利。自城南三十里砖河驿。十二里冯家口。十八里薛窝。 甲戌。行二十里戚家堰。又十里尹家圈。(交河县。)舟人曰。地名大柳树。有南京沈万三、北京大柳树之谣。余偶阅墙角一碑。云尹家圈也。十八里泊头镇。 乙亥。行二十里。阻风野泊。昨夕风利。诸舟赂游徼。遂停帆。惜哉。 丙子。发二十里东光县。县谯楼云鲁班造。楼八觚。其梁横迭。东光县西北三十里青山。即古观津地。汉文帝后窦氏父业渔钓。坠渊而卒。景帝即位。尊为太后。遣使更填所坠而葬。起大坟。曰窦氏青山。高数丈。周四五里。俗呼为千古李家坟。四十里莲儿窝。为雄镇。适戍楚之兵北还。市人闭户。二十里野泊。 丁丑。发十瑞安陵镇。即汉甘陵也。河底多瓦砾。试篙历落有声。十里宿。 戊寅。阻风。且避楚戍。不发。晚登陆为德州李中墓。中。万历元年贡士。终武强令。 己卯。风利。仍避不发。 三月庚辰朔。发二十里桑园驿。产菽。为剧市。(吴桥县。)三十里老君堂。四十里德州界。二十里泊城下。德州人善织帨。肩贩踵至。 辛巳。四十里四女祠。(恩县。)风虽利。以河纡曲不能速。又十里泊。 壬午。雾。二十里阻风泊。过陈冰远舟中。语久之。风息。又三里经故城县。县在河右。邑屋颇盛。有鬻灯薪者。驿卒诱入庙中闭之。以供挽纤。又二十里宿。中夜大风。谚云。三月三。九月九。无事不向江边走。良然。 癸未。阻风不发。中夜风息。 甲申。发二十里方家浅。十五里距郑家口不远。大风。扬尘蔽天。咫尺不辨。中夜始息。寒甚。 乙酉。巳刻抵郑家口。地产梨。里门鼎鼎。或树旗焉。篙人云。此权氏。为余姻。明季贫甚。尝事外戚田都督。没其赀致富。子弟补诸生。树旗者也。噫。田氏败。宜权氏兴矣。 丙戌。风梗。且阻浅。 丁亥。未刻。发五十里甲马营。五里宿。 戊子。发三里阻风。晚风仍阻。 己丑。清明节。二十里武城县。城西逼运河。儒学先师庙俱土像。其西剧市也。又五里。泊。 庚寅。风阻。 辛卯。风虽利。仍不发。盖舟人闻临清榷货。严盐禁也。回空利于货。而盐尤利。过临清倍价矣。明永乐初。许回空带盐以此也。满洲人榷关。琐细已甚。晚发二十里。 壬辰。霜寒。发五里渡口驿。驿故大聚。今耗矣。二十里油房。四十里半边店。 癸巳。三十里泊真武庙。距临清十里。闸浅。多滞舟。故不发。 甲午。夜大风雨雷雹。寻止。 舡夏氏。?乙未。阴。田麦改色。登永寿寺塔。尽九级。返舟行十里。泊水门。已饮于处州 丙申。午入临清上闸。暮过下闸。泊总兵公署前关将军庙。有井近日焰腾数。有司以駴听。石覆之。 丁酉。出南门。临清南北水门。相距十五里。各筑角楼。沿河士女。多溱洧之游。二十里双浅闸。废。今时建。三十五里泊清平县界。 戊戌。让重运不发。 己亥。发五里戴家湾闸。有清平管河主簿分署。三十里魏家湾。泊。 庚子。是日魏家湾为集。属清平县。稍北朱家湾。则博平县境也。旧市人三千余家。今耗甚。闸板十二。蓄水至八板可重运。否则封闭。故不发。 辛丑。 壬寅。魏家湾闸始启。放淮阳运艘。夜二十刻发。五里入土桥闸。(博平县。)又五里泊。 癸卯。晡刻。梁家乡启闸。发舟五里泊。 甲辰。阴。步五里许为梁家乡闸。上下悬流五板。瀑声雷厉。夜大风。闻雨。寻止。 乙巳。晴。梁家乡放闸。(堂邑县。)行三里梁家浅。十八里新闸。十五里东昌城北。 丙午。晨刻。同陈冰远步五里。渡浮桥。入东昌北门。城坚濠广。先朝铁铉之所守也。光岳楼当城之脊。凡四层。其架栋如井字。俗传鲁班之斤。妄也。碑刻俱芜猥。且不详其所始。寻出东门。即鲁仲连射书处。往年大水塞东门。由子门入。仲连祠尚岁祭。祠废于水。 丁未。粥后寻隆兴寺。寺当城濠之左。明初建。铸铁塔十三级。顺治七年。寺被水。门以外方水盈盈。非其初也。出寻羊使君、丁御史二祠。俱东门外。羊使君。史失其名。五代晋开运二年。知博州。大水。城且陷。使君投水死。以请民命。丁御史志芳。洪武□□进士。殉建文难。祠在环阓间。子姓可八十余人。羊祠倾于水。不存。 戊申。未刻放闸。我舟待渡。俄飞骑止之。云满洲官舟来也。顷刻间。陈冰远之舟隔矣。夜大风。绍兴漕艘火其一。 四月己酉朔。辰刻。南舟立平南王之牌。旗上双龙贯月。巳刻。我舟度闸。十五里周家店闸。 庚戌。大风。步堤上。入高氏茅斋。土垣草卉。楚楚可爱。 辛亥。又入茅斋。值主人。语移刻而别。午大雷雨。晚霁。度闸十里泊。 壬子。步五里至七级镇下闸。(阳谷县。)观音寺直闸。明初浚土得旧碣云琥珀寺。观音寺则其来旧矣。民居殷繁。其北真武庙尤壮。殿前文官菓一。金雀花一。并奇卉也。 癸丑。暮度闸。十二里阿城下闸。阿城。古阿大夫邑地。后徙治东四十里。曰东阿。 甲寅。午度阿城下闸。才数十家。直闸而西三里有井。楼其上。汲井水煮黑驴皮为胶。治女科神效。晚行三里阿城上闸。八里荆门下闸。二里荆门上闸。以上俱属阳谷县。夜雨。 乙卯。晴。行二十里张秋城。先时城北大水。今舟出厓下如壑。文昌阁、三元宫。并杰出。则河伯之吐余也。土人絷一小狼。如灰犬。喙尾略长。须五十钱。沿城南挂剑台。走上流西岸之月河。则五空桥。修十五丈。五窦。弘治九年刘大夏筑。登桥读李东碑。记往大水舟行桥之左。今淤其左。仍右行矣。堤多石。南二里有庙。舟人云。昔淮安大河卫千户某。运粮舟坏。自沈于河。迨运舟抵京。则运先告竣。漕卒神之。因立庙。卫弁岁祭。惜碑刻未及考也。又十里寿张县之十里铺。麻山枕其后。土妇曰。钓台山也。河西梁山。汉梁孝王葬处。今辄称宋江。则儿童之见也。宋江大小碑二。通近河中。十五里戴家庙闸。亦巨镇。今屯将城焉。戍以五百人。夜行二十五里泊。 丙辰。走五瑞安山闸。即安民山也。东十二里东平州。宋状元梁灏故居。闸接桃山、尧山之水。设驿。今筑石城。未刻雨。夜梦访张元岵话旧。 丁巳。晴。午度安山闸。风利。三十里新家口。地左属东平。西属汶上。旧剧镇。今才三百余家。有城戍。入泰山行宫。东望龙山。稍北白府山、牛山相属。又十二里泊。是日处州卫彭氏之舟刲鳖。得肉像三寸。如兜头观音状。夜月皎甚。 戊午。行四里石头口。自戴家庙以来。左右极望。不见村舍。至此稍见一二。有支河。东自肥城来。故垒石堤。其右二里袁老口闸。(汶上县。) 其地高。为南旺分水之脊。水易淤浅。余辈同观彭氏肉像。陈冰远曰。往常州某嗜鳖。剖得观音像而止杀。吾湖李生。夜梦青衣人求救。明日脍鳖。其夜又梦青衣人曰。若殒我。当祸其子。越三日蒸酒。儿三岁。戏堕死。宋俊伯曰。吾妹丈陈氏。开食肆。尝买鳖七枚。宰夫烹其三。见梦宰夫。幸贷其余。明日。仍脍之。夜梦责滥杀。啐其背。亡何。背创死。亦可戒也。夜度闸。 己未。行十八里开水闸。居人百余家。有砖城。十二里北柳林闸。居人稠于开河。土堡不如也。六里分水龙王庙。昨春二月六日火。庙僧谓神梦去此。似未可信。今修复矣。汶水东来。直庙前。左岸如复岭。西多石堤。二里南旺庙。 (汶上县。)十里寺前铺闸。一曰南柳林闸。八里大长沟。十里小长沟。十里虎头湾。泊。 庚申。早望河左右各有三山。非兖、青诸山也。左属宁阳。右属嘉祥。河左南旺湖。先宋尚书礼。割湖而堤之。以通漕。湖产菱芡。转湾曰通济闸。有土堡。十里耐老坡闸。元时置。今废。居人百余家。五里安居镇。居人数百家。有土堡。十五里济宁州下闸。去年徐道力绝处。夜不能酒。寄悼四首。 辛酉。度天井闸。仍泊济上。数里三闸。相传下有古井。或曰。天星卦德象形而名也。已过古南池。入南门。寻释迦寺铁塔。其址垒砖石。高三丈。八觚。上置铁塔九级。高数丈。初。徐永安妻常氏造七级。明万历九年增二级。加顶焉。塔镌字不能详也。石刻多孝秀。出寺过状元坊。为金李演立。重加修饰。非以其时耶。市逵多夹槐。柴氏业胭脂。门外盘石高八尺。老藤穿石罅。宏覆如盖。亦可异也。济宁繁富。倍于东昌。晚饮于戴氏之舟。度任城闸。八里赵村闸。 壬戌。度赵村闸。居人数百家。五里石佛寺闸。寺有玉皇阁。正德十三年勑建。意武宗南巡时也。二麦拔秀。绿柳夹堤。登阁上。环奉石佛。高可二尺。溧水马一龙勒诗于石。狂草飞动。王元美所谓恶书也。晚饮来氏之舟。十八里新店闸。 癸亥。度新店闸。居人甚盛。五里新闸。亦百余家。五里仲家浅闸。登仲庙。朱门方新。殿奉子路像。冕服如上公礼。后仲氏书室也。已废。侧室三楹。仲氏子肄业焉。族指三百人。诸生十余人。贡二人。内翰林国史院世袭五经博士仲于陛。则子路六十一代孙也。方贺诞入京。里阀轩翥。问子路故居。在泗水县东关。距曲阜八十里。汉季避王莽之难。徙今处。墓在开州。遗裔二十余人。石刻多成弘以后。则后人无识。凡旧碑辄磨改之也。八里施家庄闸。五里羊桥镇。居人千余家。自济宁来。东北诸山。远不可望。至是。凤凰山直其左。东西凫山缀之。又东峰山最高矣。五里枣林闸。十里砚瓦沟。 (俱济宁州。)十里南阳镇。 甲子。度南阳镇闸。居人三千余家。东蜀山湖。纵长而衡狭。右南阳湖。各巨浸也。十八里桥口闸。三十里泊。夜梦徐道力话旧。向尝诗悼王介人。感其梦谢。今道力亦然。莫谓才鬼无知也。 乙丑。发十里宋家闸。茆舍百余家。(滕县。) 有土堡。南风劲。且重运络绎。晚发三十里河口泊。夹堤颇峻。似丹阳道上。自南阳来。左右各湖。其右多涸。草泽旷远。不屋不田。 丙寅。十里杨庄闸。(沛县。) 四无居人。极望始见村树。八里夏镇闸。虽剧地。不城。屡被寇。其东南又见诸山相属也。北来至临清南见山一。东昌南见山再。夏镇南见山三。镇久不雨。市人大雩。断屠宰。十五里滕县界。其东白山颇峻。巅有玉皇阁。稍下真武庙。三里冯家口。左右支河。右为石闸。盖左有山六七。流急。故石闸以障之。与尹平山、青山、东林山相宜。稍北胊山。滕界邹、费间。东过滕。则峄。则郯城。则沂州也。又十里泊。夜大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