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本草从新 > 序2

本草从新 序2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内容:一注本草者。当先注明其所以主治之由。与所以当用之理。使读之者有义味可咀嚼也。 兹集药性病情。互相阐发。庶便资用。若每处皆释。则重复烦琐。反生厌渎。故前后间见。 或因药论辨。读者汇观而统会之可也。 一上自神农本草经。以至李氏纲目。俱递有收载。自纲目以后。收载绝少。如燕窝之类。 一自古本草以至近今本草。俱有是名。而今并无是药者。如预知子之类。俱为削去。 一 药品主治。诸家析言者少。统言者多。如治痰之药。有治湿痰者。有治燥痰者。诸书第以除痰概之。头痛之药。有治内伤头痛者。有治外感头痛者。诸书惟言治头痛而已。此皆相反之证。未可混施。举此二端。其余可以类推矣。又止言某病宜用。而不言某病忌用。 均属缺略。兹集并加详注。庶无贻误。 一每药先辨其气味、形色。次着其所入经络。乃为发明其功用。而以主治之证。具列于后。其所以主治之理。即在前功用之中。不能逐款细注。读者详之。 一 徐之才曰。药有宣、(上升下行、曰宣)、通、补、泻、涩、滑、燥、湿、(即润也)、轻、重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经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失遗矣。 今为分阐。以标于本药之上。(此十剂也、陶隐居多寒热二剂、兹不具述、然本集燥剂、即陶氏之热剂、而通剂、乃徐氏之燥剂也。)一 药品主治。已注明某脏某腑者。则不更言入某经络。以重复无用也。 一阴、阳、升、降、浮、沉。已详于药性总义中。故每品之下,不加重注。 一 采用诸书。悉标其名氏。使知为先哲名言。有可考据也。间有删节数行数句者。以限于尺幅也。有增改数句数字者。务畅其文义也。其间广搜博采。义图贯通。取要删繁。词归雅饬一 凡假药不可不辨。如花草子、伪沙苑蒺藜。香栾、伪枳实枳壳之类。始则以伪乱真。 渐一同是药名。而力量浓薄悬殊。性味优劣迥别。如野白术与种白术、并江西白术之类。 至一本药而杂别种在内。用者即不能取效。如肆中柴胡。夹杂白头翁、小前胡、远志苗、丹参等于内。不细为拣去。不唯无益。而反有害矣。亦断不可不正之。 一药品修治。必须如法。今肆中熟地黄用煮。菟丝饼加面之类。制治乖方。断不可用。 俱为正之。 一凡可以救荒者。收载稍繁。以其有裨于生成之实用也。 一养生与治病。食物之宜否。关系非细。故收载不厌其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