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本草撮要 > 序一

本草撮要 序一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内容 陈君蕙亭。吾浙振奇士也。居乡试文本不得志。乃去而以末秩试吏于吴中。仍落落寡所 合。自少尝读黄帝书。能尽百药之性。以之疗人病辄效。意不欲私其能也。需次多暇。乃辑为 本草撮要一书。将传诸世。俾人人知药之所以中于病者。第不违其性。举一世可无疾痛痒 之患。官不足以济世。而托之医。其愿宏。其术精矣。余今年秋。始以吴中长吏之招。来襄 理学堂事。君稔之过访。袖出其书余。余懵于医。愿读其书。百药之情状洞若观火。 弥爽心目。因然有感于吾学堂之生徒。其贤者犹壮夫之不待药也。而世俗嚣张。狂诞之习 方盛。譬如时行厉。往往感人而易病。欲亟治之。而苦未得其药。君傥别有肘后之秘。能 惠我以为生徒疗者乎。今学堂生徒。将储为他日疗国之医者也。生徒之病。必先疗而后可以 言疗国。君果别有术焉。盖即视此书例亦一一条举。夫药之中于病者。而更有以我乎。 光绪辛丑腊月之望鲜民张预谨书于吴门中西学堂之东书楼下 <篇名>序二 内容:医师之用药。犹大将之用兵。兵不得力。将罔克成功。药不得力。病罕有起色。行军辨 主客 要害。用药分君臣佐使。医门多疾。未有药性不明而能着手奏效者也。神农本草经尚已。李 时珍纲目。粲然大备。而恒用之药不过数百味。不用则失传。存其名而无其物。近有本草备 要。本草从新二书。盛行于世。而繁简失当。主治之法。与前贤不相吻合。识者讥焉。吾友 平邑陈君蕙亭。儒而医者也。衙官屈宋与余需次吴门。朋簪宾榻。昕夕晤对者有年。省垣设 官医局。蕙亭董其事。活人无算。临症疗治之暇。手辑本草撮要一书。其自序云。以药为经。以方为纬。视备要略增。视从新稍减。见者以为善本。劝付梓以广其传。余辞官养。日 坐经###卷药炉之侧。略知医理。以视蕙亭之用药如用兵。学有专精益瞠乎后矣。 光绪十有三年丁亥暮春之月系姓愚弟翰芬撰 <篇名>序三 内容:本草曰古经以下。代有增订。惟考核精详简明切要之善本。卒不可。予友陈君蕙亭。 浙东 平湖之望族。文行藉藉。庠序间少年。因不得志于帖括。值匪不靖。游幕雍梁。以笔墨 办军务。为当道所器重。中年后以巡宰需次吴门。与予在医局。朝夕从事。十有二年。以手 辑本草撮要两册见示。言简而明。药约而备。洵医林之捷径。后学之津梁也。倘付之手民。 公诸同好。俾习医者置之案头。便于检阅。即不习医者亦置一编。备为触寒冒雨之需。却病 摄生之助。斯功正未可量。又岂仅在医局施诊而已哉。予于陈君有浓望焉。因缀数语于简端。 光绪十九年中秋后五日山右灵石李镜涵书 <篇名>自序 内容:余质愚鲁。明知学医非有记性悟性。断不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无如嗜医之心 已历 三十余年。未尝或倦。因之博采古今各大家所着方药。删繁就简。注于每药之下。某药某味 某性。入某经专治某病。与某药同用治某病。并将治某病。宜生用熟用。炙用炒用。研用独 用。以及某药与某药。相佐相恶。相畏相反。相须相杀。逐一注明。不加臆说。现值医局从 公之暇。次第录成。置之案头。以便查阅。聊资记性悟性之不足。若云借此已能洞悉精微随 机应变以疗人疾。则吾岂敢。 光绪十二年六月既望当湖陈其瑞蕙亭识 是编之辑。亦犹杨氏之钩元约。刘氏之本草述。而剃其繁芜。但初不知有钩元之刻。迨 辑成 后。始得而读之。不意拙辑竟如复剃钩元繁芜者。抑亦奇矣。目次因水火土部。未能与草木 等部一律。故附卷尾。药品比备要略增。较从新稍减。主治悉遵经旨。体裁无异钩元。以药 为经。以方为纬。撮其大要。亦可举一反三。若欲必究其全。则自有诸家书在。(蕙亭又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