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本草纲目(七) > 鳞之一

本草纲目(七) 鳞之一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内容:(龙类九种) 龙 内容:(《本经》上品)【释名】 时珍曰∶按∶许慎《说文》∶龙字篆文象形。《生肖论》云∶龙耳亏聪,故谓之龙。《梵书【集解】 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陆佃《埤雅》云∶龙火得湿则焰,得水则燔,以人火逐之即息。故人之相火似之。龙,卵生思抱,雄鸣上风,雌鸣下风,因风而化。《释典》云∶龙交则变为二小蛇。又小说载龙性粗猛,而爱美玉、空青,喜嗜燕肉,畏铁及 草、蜈蚣、楝叶、五色丝。故食燕者忌渡水,祈雨者用燕,镇水患者用铁者用 草,祭屈原者用楝叶、色丝裹粽投江。医家用龙骨者,亦当知其性之爱龙骨《别录》曰∶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 弘景曰∶今多出梁、益、巴中。骨欲得脊脑,作白地锦纹,舐之着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皆是龙蜕,非实死也。 曰∶剡州、沧州、太原者为上。其骨细纹广者是雌,骨粗纹狭者是雄。五色具者上;白色、黄色者中,黑色者下。凡经落不净,及妇人采者,不用。 今并出晋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其青、黄、赤、白、黑,亦应随色与脏五芝、五石英、五石脂,而《本经》不论及。 春水时至,鱼登龙门,蜕骨甚多。人采骨即此鱼之骨乎?又孙光宪《北梦琐言》云∶五前一物如蓝色,纹如乱锦,人莫之识。则龙亦有死者矣。 宗曰∶诸说不一,终是臆度。曾有崖中崩出一副,肢体头角皆备,不知蜕耶?毙耶? 谓文言死龙之骨,若以为蜕,终是臆说。 寇诸说皆两疑之。窃谓龙,神豢龙氏醢龙以食;《述异记》云∶汉张华得龙肉【修治】 曰∶凡用龙骨,先煎香草汤浴两度,捣粉,绢袋盛之。用燕子一只,去肠肚,安袋于内,悬井面上,一宿取出,研粉。入补肾药中,其效如神。 时珍曰∶近世方法,但 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着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气味】甘,平,无毒。 《别录》曰∶微寒。 权曰∶有小毒。忌鱼及铁器。 之才曰∶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时珍曰∶许洪云∶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有以制伏也。其气收阳中之阴,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本经》)。心惊,汗出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白龙骨∶主多寐泄精,小便泄精(《别录》)。逐邪气,安心权)。 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时珍)。 【发明】 曰∶气入丈夫肾脏中,故益肾药宜用之。 时珍曰∶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附方】旧十一,新七。 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劳心梦泄∶龙骨、远志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心统》)骨四分,韭子五合。为散。空心酒服方寸匕。(《梅师方》)为末。每盐汤服二钱。(《梅师方》)沸,及热服尽。温覆取汗,即效。(《肘后》)泄泻不止∶白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水丸梧子大。紫苏、木瓜汤下,量大人、小儿用。(《心鉴》)大烦渴作热,三焦有疮 ,下痢,或张口吐舌,目烂,口鼻生疮,不识人,用龙骨半斤,水一斗,煮四升,沉之井底。冷服五合,渐渐进之。(《外台方》)者∶龙骨半斤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极冷,稍饮,得汗即息不止者∶龙骨四两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冻饮料。仍以米饮和丸,每服十丸。 (《肘后方》)师方》)即断。(《三因方》)匕,日三。(《千金方》)粉,扑之。(《医宗三法》)龙齿【修治】同龙骨。或云以酥炙。 【气味】涩,凉,无毒。 当之曰∶大寒。 之才曰∶平。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铁器。 【主治】杀精物。大人惊痫诸痉,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小儿五惊、十二痫(《本经》)。 治烦闷、热狂、鬼魅(《日华》)。 【发明】 时珍曰∶龙者东方之神,故其骨与角、齿皆主肝病。许叔微云∶肝藏魂,能变化,故魂游龙角【修治】同骨。 【气味】甘,平,无毒。 之才曰∶畏干漆、蜀椒、理石。 【主治】惊痫螈,身热如火,腹中坚及热泄。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别录》)。 小儿大热(甄【发明】 颂曰∶骨、齿医家常用,角则稀使,惟《深师》五邪丸用之,云无角用齿,而《千金》 治心病有角、齿同用者。 龙脑【主治】其形肥软,能断痢(陶弘景龙胎【主治】产后余疾,女人经闭。 弘景曰∶比来巴中数得龙胞,形体具存。云治产后余疾,正当末服。 颂曰∶许孝宗《箧中方》言∶龙胎出蜀中山涧,大类干鱼鳞,煎时甚腥臊。治女经积年不通。同瓦松、景天各少许,以水两盏,煎一盏,去滓。分温二服。少顷,腹中转动便下。 按∶此物时珍曰∶胞胎俱出巴蜀,皆主血疾,盖一物也。 龙涎机曰∶龙吐涎沫,可制香。 时珍曰∶龙涎,方药鲜用,惟入诸香,云能收脑、麝数十年不散。又言焚之则翠烟浮空。出西南海洋中。云是春间群龙所吐涎沫浮出。番人采得货之,每两千钱。亦有大鱼腹中剖得者。其状初若脂胶,黄白色;干则成块,黄黑色,如百药煎而腻理;久则紫黑,如五灵脂而光泽。其体轻飘,似浮石而腥臊。 吊 内容:(《拾遗》)【释名】吉吊。 时珍曰∶吊,旧无正条。惟苏颂《图经》载吉吊脂,云龙所生也。陈藏器《拾遗》有予脂一条,引《广州记》云∶予,蛇头鳖身,膏主蛭刺云云。今考《广州记》及《太平御览》 止云∶吊,蛇头鼍字似鳖。至轻亦无蛭刺之证,【集解】 藏器曰∶裴渊《广州记》云∶吊生岭南,蛇头鼍身,亦水宿,亦木栖。其膏至轻利,以铜及龄至宝方》云∶吉吊脂出福、建州,甚难得。须以琉璃瓶盛之,更以樟透气失去也。孙光宪《北梦琐言》云∶海上人言∶龙每生二卵,一为吉吊或于水边遗沥,值流槎则粘着木枝,如蒲槌状。其色微青黄,复似灰色,号紫梢花,坐汤多用之。 时珍曰∶按∶裴、姚二说相同,则吊脂即吉吊脂无疑矣。又陈自明《妇人良方》云∶紫梢花生湖泽中,乃鱼虾生卵于竹木之上,状如糖 ,去木用之。此说与孙说不同。近时房中诸术,多用紫梢花,皆得于湖泽,其色灰白而轻松,恐非真者。当以孙说为正。或云紫梢花与龙涎相类,未知是否? 吊脂(一名吊膏)【气味】有毒。 【主治】风肿痈毒,瘾疹赤瘙,疥痔,皮肤顽痹,跌折伤,内损瘀血。 以脂涂上,炙手热摩之,即透(藏器)。治聋耳,不问年月。每日点入半杏仁许,便瘥(苏颂。出《延龄方》)。 紫梢花【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益阳秘精,疗真元虚惫,阴痿遗精,余沥白浊如脂,小便不禁,囊下湿痒,女人阴寒冷带,入丸散及坐汤用(时珍。又《和剂》玉霜丸注云∶如无紫梢花,以木贼代【附方】新二。 阳事痿弱∶紫梢花、生龙骨各二钱,麝香少许,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烧酒下。欲解,饮生姜甘草汤。(《集次即愈。(《总微论》) 蛟龙 内容:(《纲目》)【释名】时珍曰∶按∶任《述异记》云∶蛟乃龙属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也。 【集解】时珍曰∶按∶裴渊《广州记》云∶蛟长丈余,似蛇而四足,颈,颈有白婴。胸前赭飞,得鳖可免。王子年《拾遗录》云∶汉昭帝钓于渭水,得白蛟若蛇,牙出唇外。命大官作 食甚美,骨青而肉紫。据此,则蛟亦可食也。 精【气味】缺。有毒。 时珍曰∶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春夏二时,蛟龙带精入芹菜中。人食之,则龙症,痛不可忍。治以硬糖,日服二、三升,当吐出如蜥蜴状也。唐医周顾治此,朴硝煮服下之。 髓【主治】敷面,令人好颜色。又主易产(时珍。出《东方朔别传》)。 【附录】蜃(之刃切)。 时珍曰∶蛟之属有蜃,其状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龙状。红鬣,腰以下鳞尽逆。食燕子。 能吁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其脂和蜡作烛,香凡百步,烟中亦有楼阁之形。《月令》云∶雉入大水为蜃。陆佃云∶蛇交龟则生龟,交雉则生蜃,物异而感同也或曰蜃也。又鲁至刚云升腾。卵不入土,但为名,罗愿以为雉化之蜃,未知然否?详介部车螯下。 鼍龙 内容:(《本经》中品)【释名】鱼(《本经》)、土龙。 藏器曰∶《本经》鱼,合改作鼍。鼍形既是龙类,宜去其鱼。 时珍曰∶鼍字象其头、腹、足、尾之形,故名。《博物志》谓之土龙。 物也。今依陈氏改正之。 【集解】 《别录》曰∶鱼甲生南海池泽,取无时。 弘景曰∶即鼍甲也,皮可冒鼓。性至难死,沸汤沃口,入腹良久乃剥之。 藏器曰∶鼍性嗜睡,恒闭目。力至猛,能攻江岸。人于穴中掘之,百人掘,须百人牵之;一人掘,亦一人牵之。不然,终不可出。 颂曰∶今江湖极多。形似守宫、鲮鲤辈,而长一、二丈,背尾俱有鳞甲。夜则鸣吼,舟人畏之。 时珍曰∶鼍穴极深,渔人以篾缆系饵探之,候其吞钩,徐徐引出。性能横飞,不能上腾。其声如鼓,夜鸣应更。谓之鼍鼓,亦曰鼍更,俚人听之以占雨。其枕莹净,胜于鱼枕。生卵甚多至百,亦自食之。南人珍其肉,以为嫁娶之敬。陆佃云∶鼍身具十二生肖肉,惟蛇肉在尾最毒也。 鼍甲【修治】酥炙,或酒炙用。 【气味】酸,微温,有毒。 权曰∶甘,平,有小毒。 《日华》曰∶无毒。蜀漆为之使。畏芫花、甘遂、狗胆。 【主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小腹阴中相引痛,崩中下血五色,及疮疥死肌(《本经》)。五邪涕泣时惊诜)。除腹内血积,妇人带下,疮,风顽瘙疥恶疮。炙烧,浸酒【发明】 时珍曰∶鼍甲所主诸证,多属厥阴,其功只在平肝木,治血杀虫也。《千金方》治风癫,有【附方】旧一。 肠风痔疾∶颂曰∶用皮及骨烧灰,米饮空心服二钱。甚者,入红鸡冠花、白矾为末和之。 肉【气味】甘,有小毒。 颂曰∶肉色似鸡,而发冷气痼疾。 藏器曰∶梁·周兴嗣嗜此肉,后为鼍所喷,便生恶疮。此物有灵,不食更佳,其涎最毒。 陶曰∶肉至补益,亦不必食。 【主治】少气吸吸,足不立地(《别录》)。湿气邪气,诸蛊,腹内症瘕,恶疮(藏器)。 脂【主治】摩风及恶疮(张鼎)。 肝【主治】五尸病。用一具炙熟,同蒜齑食 鲮鲤 内容:(《别录》下品)【释名】龙鲤(郭璞)、穿山甲(《图经》)、时珍曰∶其形肖鲤,穴陵而居,故曰鲮鲤,而俗称为穿山甲,郭璞赋谓之龙鲤。《临海水土【集解】 颂曰∶鲮鲤即今穿山甲也。生湖广、岭南,及金、商、均、房诸州,深山大谷中皆有之。 弘景曰∶形似鼍而短小,又似鲤而有四足,黑色,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因接而食之。 时珍曰∶鲮鲤状如鼍而小,背如鲤而阔,首如鼠而无牙,腹无鳞而有毛,长舌尖喙,尾与身等。尾鳞尖浓,有三角,腹五内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甲【修治】 时珍曰∶方用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当各随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乃力胜。 【气味】咸,微寒,有毒。 【主治】五邪,惊啼悲伤,烧灰,酒服方寸匕。疗蚁(《别录魅悲泣,及疥癣痔漏(大明)。疗权)。 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时珍)。 【发明】弘景曰∶此物食蚁,故治蚁。 时珍曰∶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按∶刘伯温《多能鄙事》 于堤岸上杀其性之走窜可知矣。谚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亦言其迅速也。李仲南言∶其性专行散,所致,浑身上下或臂胁疼痛处,即于鲮鲤身上取甲炮熟,同全蝎(炒)十一个,葱、姜同水煎,入无灰酒一匙,热服,取汗(避风)甚良。 【附方】旧四,新十九。 中风瘫痪,手足不举∶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痪用左甲,炮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棋子大者)各二两,为末。每用半两,捣葱白汁和成浓饼,径寸半,随左右贴脚心,缚定。密室安坐,以贴药脚浸热汤盆中,待身麻汗出,急去药。宜谨避风,自然手足可举。 半月再行一次,除根。忌口,远色,调养。亦治诸风疾。(《卫生宝鉴》)一两,干枣十个,同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发日,五更井花水服。(《杨氏家藏》)里急∶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研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下。(《普济方》 血∶用穿山甲(烧存性)一两,肉豆蔻三枚,为末。每米饮服二钱。甚者加 皮灰一两,中病即止。(《衍义》)香半钱,为末。每服一钱半,真茶汤猪脂调敷。(《千金方》)妇人阴 ,硬如卵状∶随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边五钱,以沙炒焦黄,为末。每服二钱,酒下。(《摘玄方》)梳乳,即通。(《单骧方》)然铜(生用)半两,为末。每末。每服五分,入麝香少许,温酒服。即发红色,如神。(《直指方》)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二两,入麝香少许。 马疔肿毒∶穿山甲(烧存性)、贝母等分为末。酒调服,三、四次。乃用下药,利去恶物即愈。(鲍氏方)和麻油、轻粉涂之。或只以末涂之。(《直指》)敷之。《寿域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四壮,效。 蚁入耳内∶鲮鲤甲烧研,水调,灌入即出。(《肘后》)许,吹之。三日水干即愈。(《鲍氏小儿方》)黄,为末。每吹一字入耳内。亦治耳聋。(《普济方》)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去粉,蝎梢七个,麝香少许,为末,以麻油一滴化蜡,和作梃子,绵裹塞之。(《摄生众妙方》)卷作绳,烧烟熏之。(《寿域方》)如此七次,为末。随左右眼,用亲》)肉【气味】甘,涩,温,有毒。 时珍曰∶按∶张杲《医说》云∶鲮鲤肉最动风。风疾人才食数脔,其疾一发,四肢顿废。时珍窃谓此物性窜而行血,风人多血虚故也。然其气味俱恶,亦不中用。 石龙子 内容:(《本经》中品)【释名】山龙子(《别录》)、泉龙(《繁露注蛇时珍曰∶此物生山石间,能吐雹,可祈雨,故得龙子之名。蜥蜴本作析易。许慎云∶易字篆文象形。陆佃云∶蜴善变易吐雹,有阴阳析易之义。周易之名,盖取乎此。今俗呼为猪婆蛇【集解】 《别录》曰∶石龙子生平阳川谷,及荆州山石间。五月取,着石上令干。 保升曰∶山南襄州、安州、申州处处有之。三、四、八、九月采,去腹中物,熏干。 弘景曰∶其类有四种∶形大纯黄者为蛇医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药用。似蛇医而形小尾长形小色黑者,为蜓,言螫人必死,亦未闻中之者。 恭曰∶龙子,即蜥蜴,形细而长,尾与身类,似蛇有四足,去足便是蛇形。以五色者为雄,入药良;色不备者为雌,力劣也。蛇师生山谷,头大尾小而短,色青黄或白斑也。 生人家屋壁间,似蛇师,即守宫也,一名蝾螈。《尔雅》互言之,并非真说。 颂曰∶《尔雅》以蝾螈、蜥蜴、蜓、守宫为一物。《方言》以在草为蜥蜴为守宫、蜓。《字林》以蝾螈为蛇医。据诸说,当以在蜓、守宫也。入药以草泽者为良。 时珍曰∶诸说不定。大抵是水、旱二种,有山石、草泽、屋壁三者之异。《本经》惟用石龙,后人但称蜥蜴,实一物也。且生山石间,正与石龙、山龙之名相合,自与草泽之蛇师、屋壁之 蜓不同。苏恭言蛇师生山谷,以守宫为蝾螈,苏颂以草泽者入药,戾。术家祈雨以守宫为蜥蜴,谬误尤甚。今将三者考正于下,其义自明矣。生山石龙,即蜥蜴,俗呼猪婆蛇;似蛇有四足,头扁尾长,形细,长七。八寸,大者一、二尺细鳞金碧色。其五色全者为雄,入药尤胜。生草泽间者曰蛇医,又名蛇师、蛇舅母、水蜥、蝾螈,俗亦呼猪婆蛇;蛇有伤,则衔草以敷之,又能入水与鱼合,故得诸名。状同石龙而头大尾短,形粗,其色青黄,亦有白斑者,不入药用。生屋壁间者,曰 蜓,即守宫也。似蛇医而短小,灰褐色,并不螫人,详本条。又按∶《夷坚志》云∶刘居中见山中长三四尺,光腻如脂。吐雹如弹丸,俄顷风雷作而雨雹也。 宗曰∶有人见蜥蜴从石大作。今人用之祈雨,盖取此【修治】 时珍曰∶古方用酥炙或酒炙。惟治传尸劳瘵天灵盖丸,以石蜥蜴连肠肚,以醋炙四十九遍用之,亦一异也。 【气味】咸,寒,有小毒。 之才曰∶恶硫黄、芜荑、斑蝥。 【主治】五癃邪结气,利小便水道,破石淋下血(《本经》)。 娠妇忌用(时珍)。 【发明】 宗曰∶蜥蜴能吐雹祈雨,故能治癃淋,利水道。 时珍曰∶其功长于利水,故《千金》治症结水肿,尸疰留饮,有蜥蜴小儿阴溃用之,皆取其利水也。刘涓子用同斑蝥、地胆治疾,取其利小便,解二物之毒也。 【附方】新二。 小儿阴∶用蜥蜴一枚烧灰,酒服。(《外台秘要》)诸 不愈∶用蜥蜴(炙)三枚,地胆(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汤下。治诸法不效者。(《刘涓子鬼遗方》)肝【主治】缺。 【附方】 去生胎∶蜥蜴肝、蛇脱皮等分,以苦酒和匀,摩妊妇脐上及左右令温,胎即下也。(《圣惠》) 守宫 内容:(《纲目》)【释名】壁宫(苏恭)、壁虎(时珍)、弘景曰∶ 蜓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而蜥蜴亦名守宫,殊难分别。按∶东方朔云∶若非守恭曰∶ 蜓又名蝎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亦名壁宫。饲朱点妇人,谬说也。 时珍曰∶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春秋考异邮》云∶守宫食虿,土胜水也。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恐别有术,今不在泽中者谓之蜥蜴,楚人谓之蝾螈。 【集解】 时珍曰∶守宫,处处人家墙壁有之。状如蛇医,而灰黑色,扁长官颈,细鳞四足,长者六、【附录】十二时虫时珍曰∶十二时虫,一名避役,出容州、交州诸处,生人家篱壁、树木间,守宫之类也。 大小如指,状同守宫,而脑上连背有肉鬣如冠帻,长颈长足,身青色,大者长尺许,尾与身等,啮人不可疗。《岭南异物志》言∶其首随十二时变色,见者主有喜庆。《博物志》言∶在阴多缃绿,日中变易。或青或绿,或丹或黄,或红或赤。《北户录》言不能变十二色,但黄、褐、青故得易名及点臂成志者,恐是此物。若寻常守宫,既不堪点臂,亦未有螫人至死者也。 【气味】咸,寒,有小毒。 【主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及风惊痫,小儿疳痢,血积瘰,疗蝎螫(时珍)。 【发明】 时珍曰∶守宫,旧附见于石龙下,云不入药用。近时方术多用之。杨仁斋言∶惊痫皆心血不足,其血与心血相类,故治惊痫。取其血以补心。其说近似蝎虿乃治风要药。故守宫所治风治血病疮疡。守宫祛风,石龙利水,功用自别,不可不知。 【附方】新十四。 小儿脐风∶用壁虎后半截焙为末,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调匀,入稀鸡矢少许,掺舌根及牙关。仍以手蘸摩儿,取汗出,甚妙。(笔峰《杂兴方》)(剪去四足,连血研烂),入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一字,研匀,以薄荷汤调服。仍先或吐或下去痰涎,而后小儿撮口∶用朱砂末安小瓶内,捕活蝎虎一个入瓶中,食砂末月余,待体赤,阴干为末。 每薄荷汤服三、四分。(方广《附余》)末少许,薄荷汤调服。继服二陈汤,神效。(《仁斋直指》)瘫痪走痛∶用蝎虎(即 蜓)一枚(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蜜炒)一钱,甘草、乳香、没药各二钱半,为末。每服水煎服。(《医学正传》)包,煨研),地龙五条(生研),草乌头三枚(生研),木香五钱,乳香末二钱龙脑五分,合研成膏。入酒糊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乳香酒服三十丸,取效。(《总录》)破伤中风∶身如角弓反张,筋急口噤者,用守宫丸治之。守宫(炙干去足)七枚,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为末,以薄面糊丸绿豆大。每以七丸,酒灌下,少顷汗出得解,更与一服,再汗即瘥。或加白附子一两,以蜜丸。(《用东行蝎虎一条(焙干),大蚕砂五升(水淘炒)。各为末,以小麦面四升,拌作络索,曝干研末。每服一二合,煎柏叶汤下,日三服,取效。(研。每日服半分,酒服。(《作饼瘦、下痢,证候全备,及无辜疳毒,如邪病者。用干雄蝎虎一个(微炙),蜗牛壳、兰香根、靛花、雄黄、麝香各一分,龙脑半分,各研为末,米醋煮糊丸黍米大。每脂麻汤下十丸,日二服,取效。(《奇效良方》)每以一星敷上即止,神效。(《青囊》)反胃膈气∶地塘虫(即壁虎也)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汤下,早晚各一服。 《粪【主治】烂赤眼(时珍)。 【附方】新一。 胎赤烂眼昏暗∶用蝎虎数枚,以罐盛黄土按实,入蝎虎在内,勿令损伤。以纸封口,穿数孔出气。候有粪数粒,去粪上一点黑者,只取一头白者,唾津研成膏,涂眼睫周回,不得揩拭。来早以温浆水洗三次,甚效。(《圣济总录》) 蛤蚧 内容:(宋《开宝》)【释名】蛤蟹(《日华》)、仙蟾。 志曰∶一雌一雄,常自呼其名。 时珍曰∶蛤蚧,因声而名,仙蟾,因形而名;岭南人呼蛙为蛤,又因其首如蛙、蟾也。 雷以雄为蛤,以雌为蚧,亦通。 【集解】 志曰∶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中,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鸣一声是一年者。俚人采鬻,云治肺疾。 曰∶生广南水中,夜即居于榕树上。雌雄相随,投一获二。近日西路亦有之,其状虽小,滋力一般。俚人采之割腹,以竹张开,曝干鬻之。 铁叉,如粘竿状,伺于榕木间,以叉刺之,一股中脑,一股着尾,故不能啮也。入药须雌雄两用。或云阳人用雌,阴人用雄。 曰∶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皮细口尖,身大尾小。 时珍曰∶按∶段公路《北户录》云∶其首如蟾蜍,背浅绿色,上有土黄斑点,如古锦纹,长西横州甚知觉,以手分者,不论牝牡,但可为杂药及兽医方中之用耳。 【修治】 曰∶其毒在眼。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令干,以瓷器盛,悬屋东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也。 鬣内不净,以酥炙用(或用蜜炙)。 李曰∶凡用须炙令黄色,熟捣。口含少许,奔走不喘息者,为真也。宜丸散中用【气味】咸,平,有小毒。《日华》曰∶无毒。 【主治】久咳嗽,肺劳传尸,杀鬼物邪气,下淋沥,通水道(《开下石淋,通月经,治肺气,疗咳血(《日华》)。肺痿咯血,咳嗽上气,治折伤(《海药》)。 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发明】 宗曰∶补肺虚劳嗽有功。 时珍曰∶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 【附方】旧二。 久嗽肺痈∶宗曰∶久嗽不噎痛。用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用河水三升,银石器 内容火熬至半升,滤汁。时浮半两为末,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煮糯米薄粥一盏,投入一饼搅化,细细热呷之。(《普济》) 盐龙 内容:(《纲目》)【集解】 时珍曰∶按∶《何 春渚纪闻》云∶宋徽宗时,将军萧注破南蛮,得其所养盐龙,长尺余,服一钱匕。后龙为蔡京所得,及死,以盐封,数日取用亦有力。愚按∶此物生于殊方,古所不载,而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