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本草害利 > 〔泻肝次将〕

本草害利 〔泻肝次将〕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香附:〔害〕性燥、苦温之品,而能耗血散气,气虚血弱服之,恐损气而耗血,愈致其疾。凡月事先期,因于血热,法当凉血,勿用此药。误犯则愈先期矣。 〔利〕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又为入金木之宫,开郁化气,发表消痰药也。统领诸药,随用得宜,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故胎产神良。得童便、醋、芎 、苍术良。 〔修治〕二八月采根下子,阴干火燎去毛,以水洗净,石上磨去皮须。生用上行胸膈,外达皮肤,或磨汁。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润燥补虚,童便浸炒;入血分盐水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炒;制燥蜜炒;化痰姜汁炒;入肾气盐炒;炒黑止血。故统治三焦,勿犯铁器,稻草煮之,味不苦。 木香:〔害〕香燥而偏于阳,肺虚有热者,血枯而燥者忌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肿痛,属火者皆禁用。丹溪曰∶味辛气升,若阴火冲上者,反取火邪。 〔利〕辛苦温三焦气分之药,泄肺气,疏肝气,和脾气,开诸郁,温中而治心疼。生用理气,煨熟止泻,以其降气开郁,故又为泻三焦猛将。畏火。 〔修治〕冬月采根,晒干为药,以其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良。凡入理气药,只生用,不见火,或磨汁。若实肠止泻,宜面裹。东垣用黄连制,亦有蒸用。 延胡索:〔害〕辛温,走而不守,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虚运,均忌之。 〔利〕辛苦而温,入心包、肺、脾、肝,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调经脉,利产后暴血上冲,折伤积血,疗疝舒筋,理通身诸痛,止肠痛心疼,为活血利气之药也。 〔修治〕立夏掘取,今多出浙江笕桥。根如半夏,黄色而坚。产东阳者,粒头细,生用破血,炒用调血,酒炒行血,醋炒止血。 柴胡:〔害〕柴胡为阴,必阴气不舒,致阳气不达者,乃为恰对。若阴已虚者,阳方无倚而欲越,更用升阳发散,是速其毙矣。故凡元气下脱,病属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发热,火炽炎上,不因血凝气阻为寒热者,近此正如砒鸩之毒也。疟非少阳经者勿用。治疟必用柴胡,其说误解。恶皂角,畏女菀、藜芦。 〔利〕苦微寒,入肝、胆、三焦、心包四经,为少阳表药,故治疟发表和里退热,主清阳上行;解郁调经,宣畅气血,主阳气下陷。治上焦肝气,前胡半夏为使;行三焦胆经,黄芩为佐;行心包肝经,黄连为佐。 〔修治〕二月八月采得,去须及头,用铜刀削去赤薄皮少许,以粗布拭净,切用。勿令犯火,立使无效也。酒炒则升,蜜炒则和。按柴胡有二种∶色白黄而大者,为银胡,以劳疟骨蒸虚劳疳热;色微黑者,以解表发散。本经无分别,但用银州者为最,则知其优于升散,而非除虚热之药明矣,衍义所载甚详,故表而分之。 〔附录一〕李中梓云∶柴胡,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药。病在太阳者,服之太早,则引贼入门;病在阴经者,复用柴胡,则重伤其表。世俗不知柴胡之用,每遇伤寒传经未明,以柴胡汤为不汗不吐不下,可以藏拙,辄混用之,杀人不可胜数矣。劳证惟在肝经者用之。若气虚者不过些小助参,非用柴胡退热也。若遇劳证,便用柴胡,不死安待。惟此一味,贻祸极多,表而出之。 〔附录二〕温病忌用柴胡论(山阳丁寿昌撰)温病四时皆有而春令尤甚。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凡冬令受寒,即时发者为伤寒;不即时发,留连于经络,至春则寒化为热而为病温。伤寒者,伤于寒也,是为阴伤阳,当助其阳,治以辛温。温病者,伤于温也。是为阳伤阴,当救其阴,治以甘寒。凡温病初起或外感风寒,如荆防薄杏之类不妨少用,而佐以甘寒之品,清热养阴。外感本轻,而身热不退、或初起脉洪、口中作渴,则是温病而非伤寒。一切辛温解表之药,皆不可用。轻者用桑菊饮,重者用银翘散,温病夹有斑疹者用犀角地黄汤,口渴脉洪壮热日甚者用白虎汤,脉虚者加人参,舌有芒刺、身热脉沉、神昏谵语、六七日不大解者用大小调胃承气汤。视人之强弱,病之缓急,酌量用之。此在淮阴吴鞠通先生所撰《温病条辨》中言之最悉。医家但留心此书,按症服药,自无差谬。《温病条辨》中力戒温病不可用辛温发表,而柴胡为尤甚,何也?柴胡入足少阳,为发表升阳之剂。温病初起,在太阳,而本病则在阳明,用柴胡则引入少阳,谓之诛伐无过。且当春少阳司令之际,人多病温。温病者,阳伤阴也。当救其阴,而反以柴胡升少阳之气,益助其阳,阳火上腾,则阴水下涸。是以柴胡下咽,则大汗神昏,遂成不治之症。汗者阴液。汗能亡阳,亦能亡阴。无汗而强发其汗,伤阴而重亡其阴。温病用柴胡,杀人不旋踵。余目击心伤,因撰此论以示人。惟愿留心斯道者,不吝改过。普发慈心,少用一剂柴胡即多活一人性命。即不得已而用表散,柴胡之外,药品尚多,治以辛凉,佐以甘寒,庶不至重伤其阴,致变他症。有病之家,亦宜慎重。凡药用柴胡及辛温发表重剂,皆弃而不用,亦保安性命之一道也。 〔附录三〕案∶柴胡之有副作用,与不同品种之有毒性,近年来屡有报道。如《煤矿医学》(3-4)25,1980,载柴胡注射液过敏回应报告。《中华内科杂志》(812)130-1979,药物不良回应的综合报道中,亦载柴胡注射液之毒性回应。又如《黑龙江医药》15:48,1978,谈到大叶柴胡有毒,曾引起死亡事故。黑龙江祖国医学研究所,曾有大叶柴胡毒性之探讨,记载有三例因严重中毒而死亡。特附录于此,提起有关方面注意。 芎:〔害〕其性辛散,走泄真气。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凡病气升痰喘,虚火上炎、呕吐、咳逆、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骨蒸发热,作渴烦躁,及气弱人均不宜用。单服久服,令人暴亡,亦泄其真气使然也。畏黄连、硝石,恶黄 、山茱萸。 〔利〕辛温升浮,入心胞、肝、胆、三焦。润肝燥,补肝虚,乃血中气药。升清阳而开诸郁,为搜风散瘀止痛调经。小者名抚芎,止痢开郁,为上升辛散之力也。白芷为使,伏雌黄。 〔修治〕八月根下始结,乃可掘取曝干。凡用以川中大块,里色白不油,嚼之微辛甘者佳,酒炒。其苗作菜颇香,俗呼香芹菜。余西北道上曾食之。 金铃子:一名苦楝子〔害〕苦寒,若脾胃虚寒者,大忌。 〔利〕苦寒,能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通利小便,为疝气要药。亦治伤寒热厥腹痛,疗疮疥,杀三虫。茴香为使。根皮微寒,杀诸虫,通大肠,采无时。 〔修治〕苦楝子,以川中者为良。十二月采得,熬干酒拌,蒸软去皮核,取肉用。凡使肉不使核,使核不使肉,如使核,捣碎用。近惟酒炒,亦有去肉取皮用,则苦寒性减。子如小铃,熟则黄色,故名金铃子。 赤芍药:〔害〕赤芍破血,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恶芒硝、石斛、鳖甲,畏龟甲、小蓟。反藜芦。 〔利〕苦酸微寒,泻肝火,专行恶血,兼利小肠。治腹痛、胁痛、坚积、血痹、疝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滞,雷丸为使。 〔修治〕分栽时,根气味全浓,八九月掘取,切片酒炒,单瓣红芍药入药。 栝蒌:一名瓜蒌〔害〕寒胃滑肠,胃虚少食,脾虚泄泻,勿投。畏牛膝、干漆,恶干姜,反乌头。 〔利〕苦甘,润肺疏肝,滑肠凉脾,为治肺热咳嗽要药。清上焦之火,使痰气下降,止一切血热,又能荡涤胸中郁热垢腻,生津,止渴,清咽良剂,亦能治结胸,为脾热之主药。 〔修治〕九月采取,栝圆黄皮浓蒂小,蒌则形长赤皮蒂粗。阴人服蒌,阳人服栝,并去壳皮革膜及油。土瓜蒌,功用相仿,惟实热壅滞者宜之。稍挟虚切勿妄投。去油捣霜,润肺之性减,而凉脾之功胜,利水泻热,行血堕胎。 白蒺藜:〔害〕细审其质性,不过泻气破血之品。故能堕胎。古方俱用以为补肾者,乃误传也。 愚按补肾者,系潼关蒺藜,今肆中所用,盖不分也。 〔利〕苦辛而温,泻肺疏肝,散风胜湿,破血催生,通乳闭,消症瘕。 〔修治〕七八月采子,酒炒研,去刺用。 佛手柑:〔害〕单用多用,亦损正气。 〔利〕辛苦温、性中和,理上焦肺气而平呕,健中州脾运而进食,疏气平肝,除痰止嗽。 〔修治〕去白或炒,鲜者尤佳。产闽广,古方枸椽,或蒸露用。 钩藤:〔害〕但性稍寒,无火者勿服。除惊痫、眩晕,平息肝风相火之外,他无所长。凡病风温,邪未入营,尚在上中二焦卫分者,误服之恐致昏谵。以其轻扬入肝,未免激动肝阳上升,升则浊邪上蒙清窍故也。 〔利〕甘寒,舒筋,除眩晕,心热、烦躁,下气宽中,治小儿惊痫、客忤胎风,祛肝风而不燥,庶几和中。今去梗,纯用钩,功加倍。 〔修治〕三月采,有刺类钓钩,古方多用皮,久煎则无力。俟他药煎就,方入钩藤,三沸即起,颇得力也。时珍曰∶苦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取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也。 合欢皮:(见心部)血竭:一名麒麟竭〔害〕善收疮口,却能引脓,性急,不可多用,无瘀积者忌之。 〔利〕甘咸平,性急色赤,入心肝血分,散瘀生新,除血痛,治金疮折跌,疮口不合,止痛生肌。 〔修治〕出南番,磨之透甲,烧之有赤汁涌出,久而灰不变色者真。嚼之不烂,如蜡为上。 假者,是海母血,味大咸,有腥气。须另研作粉筛过。若同众药捣,则化尘飞也。 玫瑰花:〔害〕毕竟伐气之品,妇人血枯气上逆者,不可多用。 〔利〕甘苦平,香而不散,色紫入肝,能引血中之气,肝病用之多效。 木蝴蝶:〔害〕气味淡薄,与病无害。 〔利〕治肝气,诸书不载,近多用之。盖取木喜疏,蝴蝶善动之意尔。 〔修治〕形如皂荚,里多白瓤,剖开取出,如蝴蝶状。每张有子一粒,又名千张纸,钱塘赵学敏,己采入本草纲目拾遗。 铁落:〔害〕辛平有毒,《素问》治阳气太盛,病狂妄善怒者,用生铁落,正取伐木之义。《本草》载大清服法,言服铁伤肺者,余疑肝字为准。畏磁石皂荚。 〔利〕辛平,镇心平肝,定惊疗狂,消痈解毒。铁屑、铁精、铁锈、铁华,大抵借金气以平木坠下解毒,无他义也。铁砂,消水肿黄胆,散瘿瘤,重以镇坠,能伤气,肝肾气虚者,忌用。 〔修治〕砧上打落者,名铁落,即铁屑。如尘飞起者,名铁精。器物生衣者,名铁华。 针砂,是作针家磨细末也。须真钢砂乃堪用,人多以柔铁砂杂和之,飞为粉,人莫能辨。 铜绿:一名铜青〔害〕服之捐血,味酸平有微毒。 〔利〕酸平,色青入肝,内科吐风痰之聚,外科止金疮之血,女科理血气之痛,眼科主风热之疼,善杀虫疗疳。 〔修治〕以醋制铜刮用。 绿矾:一名皂矾〔害〕绿矾矾红,虽能消食肉坚积,然能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服此者,终身忌食荞麦,犯之立毙。 〔利〕酸涌、凉散、涩收、燥湿化痰,解毒杀虫,利便,消食积,散喉痹。主治同白矾。 赤名绛矾,能入血分,伐肝木,燥脾湿。同苍术、酒曲、醋和为丸,酒下,治木来克土,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者,名伐木丸,乃上清金蓬头祖师传方。 〔修治〕皂矾,以其可染皂色故名,深青莹洁者良。 泽兰:〔害〕性虽和缓,终是破血之品,无瘀者勿轻用。 〔利〕苦泄热,甘和血,辛散郁,香舒脾,微温行血,入肝脾,通九窍,利关节,化宿血,通月经,消症瘕,散水肿,消蛊,气味和平。入血海,攻击稽留,其消水肿者,乃血化之水,非脾虚停湿之水也。防己为使。 〔修治〕三月采苗阴干,古方泽兰丸甚多。近今禀赋渐薄,不可常用也。 明天麻:〔害〕凡病患觉津液衰少,口干舌燥,咽干作痛,大便闭涩,火炎头晕,血虚头痛及无风者,忌用。 〔利〕辛温,入肝经气分,通血脉,疏痰气,治诸风掉眩,头旋眼黑,语言不遂,风湿诸痹,小儿惊痫。子名还筒子,定风补虚,功同天麻。 〔修治〕三四月采苗,七八月采根,根类王瓜茎,名赤箭,明亮实者佳。湿纸包,于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干用。 花蕊石:一名花乳石〔害〕大损阴血,凡虚劳吐血,多由火炎迫血上行,当用滋降阴火者,不宜服。无瘀血停积,胸膈不板痛者,亦忌之。 〔利〕酸涩气平,专入肝经血分,能化瘀血为水,止金疮出血,下死胎胞衣,恶血化则胞胎无阻。 〔修治〕出陕华诸郡,体坚色黄,采得,罐固济顶,火过,出火毒,研细,水飞,晒干用。 青蒙石:〔害〕其功消积滞,坠痰涎,诚为要药。然攻击太过,性复沉坠,凡积滞症结,脾胃壮实者可用。如虚弱者忌用。小儿惊痰,食积实热,初发者可用,虚寒久病者忌之。王隐君制滚痰丸法,谓百病皆生于痰,虚实寒热概用,殊为未妥。不知痰有二因∶因于脾胃不能运化,积滞生痰,或多食酒面湿热之物,以致胶固稠粘,咯吐难出者用之,豁痰利窍,除热泄结,应如桴鼓;因于阴虚火炎,煎熬津液,凝结为痰,或发热声哑,痰血杂出者,如误服之,则阴愈虚,阳火反炽,痰热未退,而脾胃先为败矣。前人立方,不能无弊,在后人善于简择耳。 〔利〕甘咸平,入肺胃大肠,能平肝下气,化顽痰痞结,行食积停留。 〔修治〕出江北诸山,有青白二种,以坚细青黑,中有白星点者为佳。用坩锅一个,以蒙石打碎,入硝石等分拌匀,炭火簇定, 至消尽,其石色如金为度,取出如无金星者,不入药。研末水飞,去火毒,晒干用。 蜈蚣:〔害〕惟有毒,善走窜。凡小儿慢惊风,口噤不语,大人温疟,非烟瘴气所发,心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成脓将溃,咸忌用之。畏蜘蛛、蜒蚰、鸡矢、桑皮、戎盐。 〔利〕辛温,入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惊痫、瘰、去风杀虫,堕胎,疮疥蛇症,瘴疟。 〔修治〕七八月采,取赤足黑头者,火炙,去头足尾甲,将薄荷叶火煨用。 蝎:〔害〕有毒,此乃风药。凡似中风,及小儿慢脾风,病属于虚者,法咸禁之。 〔利〕甘辛,色青属木,故治诸风眩晕、惊痫搐掣、口眼斜、疟疾、风疮、耳聋、带疝、厥阴风木之病。 〔修治〕采无时,青州形紧小者良,全用,谓之全蝎。去足焙尾,名蝎稍。其力尤紧。 水蛭:一名马蟥〔害〕有毒,破瘀血之药尽多,奚必用此难制之物,戒之可耳。用时,须烟出。畏石灰白盐。 〔利〕咸苦平,治恶血积聚,能通经堕胎。赤白丹肿,瘰结核,肿毒初起,入竹筒中,令咂病处有功。 〔修治〕五六月采,以水中马蟥啮人,腹中有血者,曝干为佳。当展其身令长,腹中有子者去之。性最难死,虽以火炙经年,得水犹活。必炒枯黄入药,诸小者不堪用。 虻虫:〔害〕有毒,专啖牛马之血,逐瘀甚疾。伤寒发黄,脉沉细,少腹 ,如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症非蓄血不宜用。若瘀未结者,尤不宜用也。女子月水不通,由于脾胃薄弱,肝血枯竭,而非血结闭塞者,不宜用,孕妇腹中有瘕聚,不宜用。凡病气血虚甚者,形质瘦损,非气足之人,实有蓄血者,勿可妄投。恶麻黄。 〔利〕苦寒,攻血,遍行经络,堕胎只在须臾。色青入肝,泻血破瘀。 〔修治〕五月蜚虫啖马牛血者,伺其腹满,掩取干之,去翅足,炒熟用。 猪肝:〔害〕《延寿书》云∶猪临宰绝气归肝,不可多食,必伤人,饵药人不可食。合鱼食,生痈疽,合鲤鱼肠子食,伤人神。 〔利〕苦入肝,诸药中用为向导,泻肝明目。治小儿惊痫,打击青肿,炙贴。作膳常食,有损无益。 〔修治〕用时以竹刀切片。 穿山甲:一名鲮鱼〔害〕性猛善窜,用宜斟酌。痈疽已溃,痘疮挟虚,元气不足,不能起者,不宜用。 〔利〕咸寒有毒,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入肝胃二经。治风湿冷痹,通经下乳,消肿溃痈,为外科要药。 〔修治〕深山大谷皆有,如龟而小,如鲤有足尾,甲力更胜。或生用,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油煎、土炒、蛤粉炒,当各随本方制用。 王不留行:〔害〕其性行而不住,失血后,崩漏家及孕妇,并忌之。 〔利〕甘苦平,入阳明冲任之经,走血分,通血脉,利便通经,催生下乳汁,止金疮痈疡疔毒。 〔修治〕花如铃铎,实如灯笼,子壳五棱,取苗子蒸,浆水浸,焙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