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笔记》 > 卷下

《笔记》 卷下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杂说 君得其健,强阴戢战;臣执其旨,百度乃凝;欲正四方,先定中央。中央君也。 天不待规而圆,地不待矩而方,天尊地卑,其道有常。君,天道也;臣,地道也。 天用其圆,地用其方。圆道主于生,方道主于成。天,君德也;地,臣职也。君操无为以临臣之有为,万物自归。上逸于制,下劳于事,百度乃治。无为者非谓塞吾耳不听也,蔽吾目不视也,閟吾言不出也。谓审于有为之内,不为于有为之外也。何谓内?曰:官不职责之相,士不练责之将,财匮责司农,狱不正责廷尉,是为内。何谓外?曰:岁有常赋而又赋焉,是曰剩;人有常役而又役焉,是曰横。力不胜,加如负则跌;材已穷,加如任则败,是为外。振其领,群毛整;提其纲,万目张。纲欤领欤,君所执欤。 君有常道,臣有定守。赏当功,罚当罪,与之,惟我德夺之,惟我惧君道也。奉法循令,竭己力以献功于上,臣道也。故臣有所憎,能以得君之罚以去之,是谓作威;有所爱,能以得君之赏以贵之,是谓作福。法虽明,意得轻重之谓之玩法;令可遵,情得出入之谓之侮。令君丧道,臣失守,故曰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能无卜而知吉凶乎?曰以甚治攻甚乱,济,所以安除甚患。能无祭而福乎?曰不夺民时,而顺物宜。能无胶漆而合乎?曰不以远近内外与之同欲,一推吾心纳兆人之腹。能不赏而使人劝乎?曰先赏有功。能无罚而使人畏乎?曰先罚有罪。弛恶不戮奸笑于腹,当封吝宠劳臣讳勇奴耕于原,婢执其爨,丈人以安。 植表挺挺,下无曲影,善声之唱,应无丑响。 不可得者上不以求,不可止者上不以禁,不可行者上不以令。故曰求愈多得愈寡,禁愈急止愈少,令愈繁行愈慢。上求而不得谓之失,威求不可得而得谓之暴;禁而不止谓之慢,禁不可止而止谓之虐;令而不行谓之凌,上令不可行而行谓之乱。故圣人慎举错,去三不可则善矣。 贱而不可不因者众也,刚而不可不用者兵也,惨而不可不行者法也,小而不可不防者盗也,劳而不可不劝者农也,穴而不可不啬者财也恐当作冗。曰因众奈何?曰人之情莫不恶劳而我逸之,莫不欲富而我与之,莫不惮危而我安之,莫不畏死而我生之。民已逸则可与共劳,已富则可与共乏,已安则可与同忧,已生则可与济难。夫民,国之基也。五仞之墙,所以不毁,基厚也;所以毁,基薄也。故曰一无曰字百足不僵则附者众,流水不穷则来者远。民之瘠,无肥国,下之悦,有豫君一作裕。 食者人仰以生也,适则饱,过则病,甚病者死。法者国仰以安也,顺则治,逆则乱,甚乱者灭。商家之法一而汤以王,桀以放;周家之法一而文武以兴,幽厉以亡。然则食无心于生死,在人之适过;法无必于治乱,在君之顺逆。 古之人淳,今之人诈,奈何?不然。人无淳诈,在治乱而已。今日之治,三皇是也;唐五代之亡,桀纣是也。《难》:曰“古巢居,今宫室;古茹毛,今饔熟。”奈何?曰是直事有工拙耳。创始者难,踵成者易,凡百物皆是,夫何足疑云。东南,天地之奥藏,宽柔而卑;西北,天地之劲方,雄尊而严。故帝王之兴,常在西北,乾道也。东南坤道也。东南奈何?曰其土薄而水浅,其生物滋,其财富,其为人剽而不重。靡食而偷生,士懦脆而少刚,笮之则服。西北奈何?曰其土高而水寒,其生物寡,其财确,其为人毅而近愚。食淡而勤生,士沈厚而少慧,屈之不挠,小人之情易见也。其铮铮似辨,其悻悻似直,攻人之私似公,触大臣撼大事似强,多所建请似才,数让小官、辞小禄似高,阴引其朋似荐贤,攻其朋之细过似不党。故君人者榷以真伪则铮铮者败,讨其忠邪则悻悻者露,语人之私隐而无验则公者诈,察大臣之可仗而不宜退则强者谲,听而不可施行则才非是,权以要官厚禄腼然而谢则高者猥。所憎者去,所同者进,则非贤。时时取党人之细过暴扬于外,如甘辛相反而和。水火不同性而济,上疑主心,下欺舆人,而君子已见其肺肝,然施施自以为莫我得也。 夫生民晨作夜寝,早起晡食,寒絮暑絺,常忽而不为之节何哉?然则摄生不可不知也。冬许晚絮,春许徐褫,早许饱,夕许慊,行立坐偃皆不得久,此甚易行。毋以吾胃熟生物暖冷物,勿以吾气赞喜怒,且忧乐喜怒人所未尝无也。多忧伤神,多思伤志,过乐丧守,喜极气散,怒极气慉。而不下若使吾心为邮候,忧乐喜怒至而不久舍,母令少宿则善矣,若有留彼其以我为囊槖矣。 掩其耳而听,藐藐由洪洪然;掩其目而视,了了由眊眊然。恶来掩纣之耳,武王翱师于孟津之滨;宰嚭掩夫差之目,勾践噤笑于会稽之隒。 歌者不曼其声则少和,舞者不长其袂则寡态,左顾者不能右盻,势不兼也。 栉之于发,不去乱不能治髻;法之于人,不诛有罪不能完善人,此谓损之而益。 古语曰:“斛满人概之,人满神概之。”圣人其善概欤。大奢概以中,溢欲概以节,寝慢概以威,由是治身,由是化人。 树果得实,树棘得刺,树德得和,树威得怨。呜呼!为国者审所树而已。 鸧鹒鸣春,蟋蟀吟夏,蜩蟧喝秋,螘子战阴。非有命之者,气自动耳。 鉴向日而火至,方诸向月而水至,物有自然而感者,无远近之间。 佞色不能说尧目,忠言不能入桀耳。色非不美,尧识之;言非不至,桀厌之。 愚不可诈者民也,贱不可胜者众也。抚之为吾之力,毒之为吾之贼。 重兵在边,京师乃单;拂躯以尾,尾不可大,掉之不能,反为躯害。臂大于指,屈伸可使,指大不使其臂乃废。刚四肢者骨也,刚大厦者栋也,刚天下者兵也。 莫仁于雨露而靡草夏枯,莫严于霜雪而松柏冬青。 作法者君,守法者臣,役法者民。臣弄其法,主威且劫。政在大臣,人走私门。私门可炙,君户将閴。 父慈于棰,家有败子;将砺于呋,士乃忘躯。 珠丸之珍,雀不祈弹也;金鼎之贵,鱼不求烹也。 阑金在途无不掇也,吐珠在泽无不拾也。 枭不凭夜弗能自怪,政必先鏬奸人投诈。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政产二门下乃告勤。 君与臣不同而昌,君与臣同而亡。 谋不厌众,决之在一。决不能专,朝有争言。 金鼓既震,卒腾于阵;爵赐已明,士勇于廷。 重轻不同,衡献其公;曲直相欺,绳出其私。 造父亡辔马颠于跬,庸人厉策马为尽力。 去山弗栖,虎丧其威;爪牙弗具,失所为虎。 知贤不进朝有刓\印,知不肖不退挈明入昧。 我与之生故能为吾死,我与之乐故能为吾忧。 喌于场者鸡至,嗟于牢者豕集,惠于国者天下治。 足食足衣礼往从之,近寒与饥耻则去之。 赝贾乱尘窳农败田,谗夫挠邦害马污群。 忠与邪并党众者胜,主乃失柄。 不大其干而众其枝,干乃速披。 言等出于口在贤者为正,在不肖为佞。 栉所以去乱发,浴所以濯肤垢。 工圃者饱于茹,善邦者羡于食。 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 真赝不同物,治乱不同日。 救乱之世不语儒,求治之世不语战。 水渊则回,道衍则圣。 圣贤授受,功不赞漏。 拙制伤锦,迂政损国。 任贤而二,五尧不治。 含糊不断,上产其乱。 谋道作舍,三年弗架。 鼎大鱼小,糜于数搅。 入林失斧,不能得楚。 主不谨户,盗者夜舞。 树枝太繁,必摇其根。 苦口之药,疾者甘之;拂耳之言,明君爱之。 我憎之能得罚于君,我爱之能得赏于君。政在于臣,党与成群,君则孤而无民。 种禾不耰而怼,其秋与食为仇。 两上不得相事,两下不得相使。 庭戒诸儿 教之持世者,三家而已。儒家本孔氏,道家本老氏,佛家本浮屠氏。吾世为儒,今华吾体者衣冠也,荣吾私者官禄也,谨吾履者礼法也,睿吾职者诗书也。入以事亲,出以事君,生以养,死以葬,莫非儒也。由终日戴天不知天之高,终日跖地不知地之重,故天下蚩蚩终无谢,生于其本者德大而不可见也。道家所尚,清净柔弱,闻齿以刚而缺,不闻舌以柔而折。以有为为末,无为为本,故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贼莫大于德有心,心有眼,吾有大患为吾有身。生生者不生,化化者不化,然其清净可以治人,柔弱可以治身,若等服而行之,不害为儒也。佛家自远方流入中国,其言荒茫奓大,多所譬谕,合群迷为真,指生死为妄,以太虚为体,其法曰:欲言则差,欲心则谬,如一沤生,一沤灭,还入于海,沤自妄见。海无生灭无有也,亦无无有,亦无无无,淡然无所得而止,止亦不止也。 治戒 吾殁后,称家之有亡以治丧敛,用濯浣之鹤氅纱表帽线履,三日棺,三月葬,慎无为阴阳拘忌。棺用杂木,漆其四会三涂即止,使数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吾之焄然朗朗有识者,还于造物,放之太虚。可腐败者合于黄垆下付无穷,吾尚何患。掘冢三丈,小为冢室劣取容棺及明器,左置明水,水二盎,酒二缸;右置米麫二奁,朝服一称,私服一称,华履自副。左列吾志,右刻吾铭,即掩圹惟简惟俭,无以金铜杂物置冢中。吾学不名家,文章仅及中人,不足垂后。为吏在良,二千石下可着数人,故无功于国,无惠于人,不可以请谥有司,不可受赗赠,又不宜求巨公作志及碑。冢上树五株柏,坟高三尺,石翁仲兽不得用,盖自摽置者非千载永安计尔。不得作道佛二家斋醮。此吾生平所志,若等不可违命作之。违命作之,是死吾也,是以吾为遂无知也。丧之诣茔,以绘布缠棺四翣引,勿得作方相俑人、陈列衣服器用,累吾之俭。吾生平语言无过人者,慎无妄编缀作集。 左志 祁之为名,宋之为氏。学也则儒,亦显其仕。行年六十有四,孤操完履,三封之南,葬从先子。 右铭 生非吾生,死非吾死。吾亦妄吾,要明吾理。 吾侍上讲劝凡十七年,上颇记吾面目姓名,然身后不得妄丐恩泽为无厌事。若等兄弟十四人,惟二孺儿未经任子,此以诿莒国公。莒公在,若等不为孤矣。孔子称天下有至德要道谓之孝,故自作《经》一篇,以教后人必到于善。谓曰至莫不切于事,谓曰要举一孝,百行罔不该焉。故吾以此教若等,凡孝于亲则悌于长,友于少,慈于幼。出于事君则为忠,于朋友则为信,于事为无不敬,无不敬则庶乎成人矣。若等兄弟十四人虽有异母者,但古人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况同父均气乎?《诗》称“死丧之戚,兄弟孔怀”,不可不念也。兄弟之不怀,求合他人,他人渠肯信哉?纵阳合之,彼应背憎也。若等视吾事莒公,莒公友吾,云何可以为法矣。大抵人不可以无学,至于章奏笺记随宜为之,天分自有所禀,不可强也。要得数百卷书在胸中,则不为人所轻诮矣。 跋 右笔记三卷,以数本参订,粗少舛午。景文公议论考据精切如此,然前辈犹有一二可疑。如骨字盖檛字,古作,尝饰以骨,故曰骨。后世吏文略去卄,又朵二声相近,故讹为朵耳。鲍照因武曌而改为昭,非误用也;冉耕字伯牛,而古犁字亦从牛,则牛耕不始于汉矣;栘者,今郁李也,非开而反合者也;郦道元《水经注》云薛瓒注《汉书》,则谓臣瓒为于瓒者,非也。《集韵》一书,乃景文公与诸公出,朴字匹角切,与朴同今,谓朴无朴音,何耶?卯乃古卿字,又音齑,今谓卯本柳字,又何耶?衎既加点勘,又以所闻于前辈者识其后。宝庆二年四月初吉上虞李衎谨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