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餐樱庑随笔 > 3

餐樱庑随笔 3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又和甫少宰以内艰在籍。是岁道光戊申,江北大水,泰兴饥。知县张兴澍,公同年生,相善也,一以荒政听公。公倡士大夫议赈,募富人资至跽,曰:”吾为数十万人屈也。“昔顾梁汾为营救吴汉槎,屈膝于纳兰容若,汪讠刃{艹危为欲得汉杨恽印,屈膝于钱梅溪(见《眉庐丛话》),未若少宰一屈膝为尤可传矣。 金烈女,休宁人。父云门,发逆之乱,以黄州知府殉节。贼之攻黄州也,太守先奉檄防守通城,而贼由蒲圻入,烈女随母及姊困危城中。城陷,将自裁,叔父瑾畲止之。女大言曰:”叔父何说也?吾第与贼一面即辱矣。“乃为母与姊整冠服,皆缢,然后从容自缢于旁,咸丰壬子十二月四日也,年二十二。夫烈女”面贼即辱“一言,所谓充类至义之尽。昔某贞妇,腕为人握,辄以利刃自断其腕,而烈女尤严絮有加焉,可以愧世之隳节易操,而曲为之辞以自恕者。烈女幼慧能诗,激烈有英气。太守尝以”吟风弄月“,戏命其孙属对,女适旁侍,应声曰:”立地顶天。“太守亟叹赏之,谓夫人曰:”惜哉,女子也。“所着诗曰《纫兰集》。 《五杂俎》一书典丽赅博,多述异闻。其一则云:相传永乐中,上方燕坐楼上,见云际一羽士驾鹤而下。问之,对曰:”上帝建白玉殿,遣臣于陛下索紫金梁一枝,长二丈,某月日来取。“言毕,腾空而去。上惊异,欲从之,独夏原吉曰:”此幻术也。天积气耳,安有玉殿金梁之理?即有之,亦不当索之人间也。“狐疑不决。数日,道士复至曰:”陛下以臣为诳乎?上帝震怒,将遣雷神示警。“上谢之,又去。翌日,雷震谨身殿。上大惧,括内外金,如式制之。至期,道士复至,稽首称谢,梁逾千斤,而二鹤衔之以去。上语廷臣,原吉终不以为然,乃密遣人访天下金贱去处,则踪迹之。至西华山下,果有人鬻金者甚贱。乃随之至山顶,见六七道士,方共斫梁,见人即飞身而去,使者持半梁复命,上始悔悟。”按《明外史》:夏原吉,字维罚湘阴人。永乐朝,官户部尚书,加太子少傅,进少保,卒谥忠靖。夫索金梁弗获,即遣雷神示警,有若是颟顶之上帝乎?兹事不经至极,亦成祖之惭德,有以致之。稍通达事理者,类能察其诞妄,即如原吉所见,亦未为卓绝高深,顾何以师济盈廷,而能辨伪破惑者,原吉而外无闻焉。讵亲近者不敢直言,疏逖者不获进言欤。虽然,张为幻,自昔恒有,汉武帝之文成五利,唐玄宗之罗公远、叶法善,何一非道士者流,此道士尤鹘突耳。 《淮南子》曰:“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生克之说,由来旧矣。谢在杭以己意推演之,欲穷生克之变,以破生克之说,俾世知子平家言,不足深信。其言曰:“五行有生中之克,有克中之用;有反恩而成仇,有化难以为恩。如火生于木,而焚木者火;水生于金,而沉金者水。火本克金,而金得火乃成器;金本克木,而木得金乃成材。”又曰:“水生木矣,而木中有液,谓木生水亦可;火生土矣,而石中有火,谓土生火亦可(按:石土之类也,以金击石,则火迸出,石不能离金以生火,犹水不能离土以生木也),此两相生者也。水克火矣,而火焚则水干,谓火克水亦可;土克水矣,而水浸则土溃,谓水克土亦可。此两相克者也。水不能离土而克土,土不能离水而克水,此相亲而相克者也;火燎木而生于木,土遏火而生于火,此相憎而相生者也。”又曰:“洱海水面,火高十余丈,蜀中亦有火井,是水亦能生火也。火山地中,不生草木,锄晁及,应时烈焰,是土亦能生火也。至于阳燧火珠,向日承之,皆可得火,火固不独生于木也。”又曰:“五行唯金生水,颇不可解。说者曰:”金为气母,在天为星,在地为石,云自石生,雨从星降。故星动摇而占风雨,石础润而占雨水,故谓金生水也。‘予谓金体至坚,而有时融液,是亦生水之义也。至周兴嗣千文,谓金生丽水,则水反生金矣(按:沙金自水中淘出,是水生金之确证)。夫生克之变若彼,则生克之说,庸可泥乎?世论以生克断吉凶,孰能神明变化,而观其会通也,而顾可深信乎?“ 谢氏硕学方闻,淹贯群籍,《五杂俎》一书,分天、地、人、事四部,多有独到之处,心得之言。明人中若胡应鳞、曹能始堪伯仲,以视杨用修、陈眉公辈,相去不可道里计矣(蕙风曰:”钟彝出土多剥蚀,土何尝不克金;户址帖地积朽腐,土何尝不克木;地经粗锄辄坎{穴臼},金何尝不克土;刃遇坚节恒齿缺,木何尝不克金“)。 徐仲可舍人(珂)以其女公子(新华)山水书稿二帧见贻,冰雪聪明,流露楮墨之表,于石谷麓台胜处,庶几具体。仲可嘱作题词,调寄《玉京谣》云:玉映伤心稿,凤羽清声,梦里仙云幻(用徐陵母梦五色云化为凤事)。故纸依然,韶年容易凄惋。乍洗净金粉春华,澹绝处山容都换。瑶源远,湘萍染墨,昭弧〖管(徐湘萍、徐昭华皆工书)。 茸窗旧、扫烟岚,韵致云林,更楷模北苑。陈迹经年,蝰奁分贮丝茧。黯赠琼风雨萧斋,带孺子泣珠尘潸。帘不卷,秋在画图香篆。 按:此调为吴梦窗自度曲,夷则商犯无射宫腔。今四声悉依梦窗,一字不易。余之为词,二十八岁以后,格调一变,得力于半唐。比岁守律綦严,得力于沤尹;人不可无良师友也。 曩自集句为楹联云:余唯利是视(见《左传。晋侯使吕相绝秦》),民以食为天(见《通鉴》贾闰甫谓李密语下句:”而有司曾无爱惜屑越“)。所谓吃饭主义也。 偶于友人处见集句楹联,上句”旧诗改处空留韵。“下句未佳,余易以”好书到手莫论钱“。斯愿未易偿耳。 牵牛去织女隔银河七十二度,见宋陈藏一《话腴》。 《大戴礼记。公符》第七十九:”推远稚免之幼志,崇积文武之宠德。“注:”免,犹弱也。“蕙风曰:”当作’子生三年然后免子父母之怀‘之’免‘字解。“ 牮,《字汇》:”作甸切,音荐,屋斜用牮。“{坫瓦},音簟。《广韵》:”徒念切,支也。“《集韵》:”扌耆也。“《字汇》:”支物不平,一作赳。“此类通俗需用之字,或有记忆弗及,故着之。 康熙七年七月,礼部题为”恭请酌复旧章,以昭政典事“,覆左都御史王熙疏内开:一顺治十八年以前,民间之女,未禁裹足。康熙三年,遵奉上谕,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官员会议,元年以后,所生之女禁止裹足。其禁止之法,该部议覆等因,于本年正月内,臣部题定。元年以后,所生之女,若有违法裹足者,其女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议处,兵民交付刑部责四十板流徙,其家长不行稽察,枷一个月,责四十板。该管督抚以下文职官员,有疏忽失于觉察者,听吏兵二部议处在案。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受害亦未可知,相应免予禁止可也。 一康熙元年以前,考取乡会试,做八股文章。二年八月内,因上谕:”八股文章,实于政事无涉,自今以后,将浮饰八股文章,永行停止。唯于为国为民之策论表判中,出题考试,钦此。“自甲辰改制科,历丁未至康熙八年己酉,礼部题定,嗣后照元年以前例,仍用八股文章考试,俱奉旨依议。 夫禁缠足、废八股,皆清之末季所谓新政也。盖二百数十年前,而其几已动矣。天下事由敛抑入宽舒易,由宽舒复敛抑难,缠足、八股,皆束缚人之具,禁之废之,所谓由敛抑入宽舒也,则其事易行也。 宋宣和六年十二月,都城有卖青果男子,有孕而诞子,坐蓐不能收,换易七人,始分娩而逃去。兹事绝怪,殆未之前闻,其分娩奚自耶?又丰乐楼酒保朱氏子,其妻年四十余,忽生髭髯,长六七寸,疏秀甚美,宛然一男子之状。京尹以其事闻于朝,诏度朱氏妻为女道士(已上两事见《宣和遗事》)。明时有妇人生须,事出大家阃闼,尤奇。仁和孙夫人杨氏,名文俪,工部员外郎应獬女,礼部尚书余姚孙文恪公升之继室。诸子登进士榜者四人:太保吏部尚书清简公钅龙,礼部尚书铤,太仆卿钅宗,兵部尚书钅广,皆夫人教之。《四库提要》称有明一代以女子而工科举之文者,文俪一人而已。夫人髦而有髯,年过百龄,有诗集,刻入《武林着述丛编》丁丙跋云云。 《心经》偈云:”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明唐寅一号六如,用此。宋靖康元年,遣李邺使金军求和。邺归,盛夸虏强我弱,谓虏人如虎,使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如獭,其势如太山,中国如累卵。时号邺为”六如给事“。见《宣和遗事》。 《神异经》(汉东方朔撰)云:”西方深山有兽焉,面目手足毛色如猴,体大如驴,善缘高木,皆雌无雄,名绸顺。人三合而有子,要路强牵男人。“今沪上流妓(俗名雉妓),丙夜邀客于路,三五为群,奚啻数百十辈,当以”绸顺“名之。《神异经》又云:”西方日宫之外有山焉,其长十余里,广二三里,高百余丈,皆大黄之金。其色殊美,不杂土石,不生草木,上有金人,高五丈余,皆纯金,名曰金犀。入山下一丈有银,又一丈有锡,又入一丈有铅,又入一丈有丹阳铜,似金,可锻以作错涂之器。“按:此诚佳矿,殆五大洲所无。设令矿学家得而有之,其人必化为金犀。 仁和陈小鲁(行)《一窗秋影状省L狻瓷酵饪瓷酵肌怠<踝咒较沙》云:踞虎登龙心胆寒,上山容易下山难。幸君已过一重山。 前面好山多似发,一山未了一山环。问君何日看山还。 按:唐李肇《国史补》载韩退之游华山,穷极幽险,心悸目眩不能下,发狂号哭,投书与家人别。华阴令百计取之,方能下。此事可作小鲁词第二句注脚。 平湖葛词蔚以其尊人毓珊部郎遗像嘱题,因检《尚友录》,甄葛姓事,列名仅七人,而其五以神仙称。周葛由(羌人也,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忽一日,骑羊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山在蛾嵋西北,最高无极,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谚曰:”若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豪“)、吴葛元(字孝先,初从左慈授九丹液、仙经,后得仙,号为仙翁)、晋葛洪(事见《晋书》)、葛贵(亦称仙翁,彭州有葛仙山,因贵得名)、宋葛长庚(琼州人,母以白玉蟾呼之,应梦也。后隐于武夷山,号海琼子。事陈翠虚九年得道。嘉定中,诏卦紫清明道真人),灵迹蝉嫣,它姓殆未曾有。沤尹题《临江仙》词,余亦寄此调云:家世列仙官列宿,才名小集丹阳(宋葛胜仲,着《丹阳集》二十四卷),当湖雅故在青箱(部郎辑《当湖文系》),太冲原卓荦,叔度自汪洋。 三十六年回首忆,共攀蟾窟天香(己卯同年),几人寥廓遂翱翔(《瘗鹤铭》:”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沧州余病骨,辛苦看红桑。 歇拍云云。所谓鲜民之生,不觉词之凄抑也。 近人作寿序、墓志等文对于科第失意者,辄用”目迷五色,坡失方叔“语。按: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李チ,阳翟人。少以文字见苏子瞻,子瞻喜之。元坛踔举,チ适就试,意在必得チ以冠多士。及得章援程文,以巍×无疑,遂以为魁。既拆号,殊怅惘,以诗送チ归。其曰:“平时谩识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盖道其本意(按:《吊古战场文》、《日五色赋》,皆唐李华作。子瞻盖以华比チ,“目迷五色”作看朱成碧解,亦非)チ自是学亦不进,家贫不甚自爱,常以书责子瞻不荐己。子瞻后稍薄之,竟不第而死。据此,则李方叔事,以不用为宜。 今人但知“槐花黄,举子忙”,不知“枇杷黄,医者忙。”(见前)按:《石林诗话》云:“前辈诗材,亦或预为储蓄。余常从赵德麟假子瞻所阅《渊明集》,末手题两联云:”人言卢杞是奸邪,我觉魏征殊媚妩。’又‘槐花黄,举子忙。促织鸣,懒妇惊。’或将以为用也。“据此,则”槐花黄“云云,斯语亦已旧矣,顾亦未详所出。 蜀姬薛涛之名见于记载夥矣,末见作薛陶者。宋李济翁《资暇录》有一则,辨以”松花笺“为”薛涛笺“之误,凡言薛涛,并改”涛“作”陶“,意者(避)其家讳耶。 《资暇录》云:”代呼驴为卫,于文字未见,谓卫地出驴,义在斯乎?一说以其有轴有槽,警如诸卫士胄曹也,因目为卫(按:《资暇录》凡应用“世”字处,并作“代”疑亦避家讳也)。“按:北魏关胜《诵德碑》凡”鸿胪“字,并作”鸿驴“。考”鸿胪“,即秦典客之官,掌诸侯及蛮夷降者。”鸿驴“云者,谓凡属附之国,举有保卫之责欤?《正字通》云:”驴鸣以正午及五更初,不舛漏刻。“鸿胪之职,主传声赞遵导。曰鸿驴者,取其宣达以时欤?亦作”鸿卢“。见《唐书。和逢尧传》。”三才天地人,四始风雅颂“,”五行金木水火土,四位公侯伯子男。“皆相传以为绝对。明陆粲《说听》载一联云:”五事貌言视听思,七音宫商角徵羽。“(按:琴七弦,一宫、二商、三角、四徵、五羽、六少宫、七少商,即此七音之名。)亦谓不能有二。蕙风幼时,曾以”五子周程朱张“对”四杰王杨卢骆“。 《说听》云:洞庭叶某,商于大梁。眷妓冯蝶翠,罄其资,迨冻馁为磨佣。一日,在街头晒麦,冯适骑驴过,下驴走小巷中,使驴夫招叶,叶辞以无颜相见,强而后至。冯对之流涕曰:”君为妾至此乎?“出白金二两授叶,属更衣来访。如期而往,冯以五十两赠之。曰:”行矣,勉为生计。“叶恋恋不舍,随罄其资,仍佣于磨家。久之,邂逅如初。冯谓叶:”汝岂人耶?“要之抵家,重与十镒,且曰:”速作行计。倘更留,必以一死绝君念。“叶遂将金去,贸易三载,货赢数千,以其千取归老焉。夫蝶翠者,能与人十镒,其声价可知。顾犹骑驴,盖大梁近北省,丁明之世,犹有朴质之风焉。十年前,沪上征曲户轿捐,诸妓出应征召,则坐佣奴之肩以行。虞或坠也,则一手据其颅,虽年逾花信者亦然。奴若意甚得者,腰脚挺劲而趋风。又浙省江山船妓,凡登岸上船,皆佣奴作钟建之负,亦甚不雅观,不如骑驴之为愈矣。 王右军郗夫人戒其二弟省㈥荚唬骸蓖跫壹二谢来,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可无烦复往。“(见《世说新语》)按:二谢谓安、万也。万字万石,安弟。《晋书》谓其器量不及安,而善自曜,则其为人盖浅甚。其后受任北征,矜豪傲物,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众。兄安深忧之,谓万曰:”汝为元帅,诸将宜数接对,以悦其心。岂有傲诞若斯而能济事也?“万乃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将皆劲卒。“诸将益恨之。未几,率众入涡颍援洛阳,会北中郎将郗昙以疾病退还彭城,万以为贼盛致退,便引军还,众遂溃散,狼狈单归,废为庶人。斯人材器亦复尔尔,安在高出省㈥急采稀o蜿贾退师,犹因疾病,虽未能力疾致果,以视万疑贼遽退溃众败名,犹为彼善于此。观人难于未然,郗夫人之精鉴容犹有未至欤。 《竹坡诗话》:”或问坐客:“渊明有侍儿否?‘皆不知所对。一人曰:”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责子诗》,雍名份,端名佚。雍、端皆小名)。’此岂非有侍儿耶?《懒真子》亦谓“雍端年十三,则固非一母,其为庶出可知”。蕙风曰:“安知其孪生也?” 白香山诗《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句云:“雪里君看何所以,王昭君妹写真图。”后人据此,遂谓昭君有妹。蕙风曰:“昭君有妹,事无足异。唯是昭君曾经出塞,故有雪中马上之说,讵其妹亦曾出塞耶?是诗殆比况之词,谓夫画中情景与昭君出塞相同。则马上之人,竟似昭君之妹耳。” 白乐天《修香山寺记》曰:“予与元微之定交生死之间,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既而元氏之老,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案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予念乎生分,贽不当纳,往反再三,讫不得已,回施兹寺。凡此利益功德,应归微之。”云云。按:一墓志文而以七十万为贽,唐人重润笔至是,可以为侈矣。杜少陵诗《闻斛斯六官未归》云: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 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 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白、杜二公时代相距不数十年,胡丰啬迥殊若是。意者,斛斯藻翰,远逊香山,唯是少陵故人,固宜健者,抑或嘱其作碑之人家世不逮元氏。然既有泐碑刻铭之举,即亦非甚简陋之家。昔人尝谓唐宋文人,为巨公掩,湮没不彰者,不知凡几。以此观之,即其及身遭际,已有穷达之不同,可知声气之习入人甚深,而寒士谋生之大不易矣。 太仓陈言夏(瑚)所着《确庵集》,版式仿钱牧翁《列朝诗集》,传本绝少。缪筱珊、傅沅叔及余所藏皆不全。余所得之本,书心尚未刻字,当是剞劂甫竟,送校之样本。确庵与毛子晋交契甚深,文稿中有《为毛潜在隐居乞言小传》一首。考牧翁《有学集》有《子晋墓志》,羌无故实,不足资尚论。此小传叙述綦详,凡藏书家所快睹也。亟录如左,以广其传。《传》云:今海内皆知虞山有毛子晋先生。毛氏居昆湖之滨,以孝弟力田世其家。祖心湖,父虚吾,皆有隐德。而虚吾强力耆事,尤精于九九之学。佐县令杨忠烈堤水平振,功在乡里者也。子晋生而笃谨,好书籍。父母以一子,又危得之,爱之甚。而子晋手不释卷,篝灯中夜,尝不令二人知。早岁为诸生,有声邑庠,已而入太学,屡试南闱不得志。乃弃其进士业,一意为古人之学。读书治生之外,无它事事矣。江南藏书之富,自玉峰べ生堂、娄东万卷楼后,近屈指海虞。然庚寅十月,绛云不戒于火,而岿然独存者,唯毛氏汲古阁。登其阁者,如入龙宫鲛肆,既怖急,又踊跃焉。其制上下三楹,自子迄亥,分十二架。中藏四库书及释道两藏,皆南北宋内府所遗。纸理缜滑,溪潘流渖。有金元人本,多好事家所未见。子晋日坐阁下,手翻诸部,雠其讹谬,次第行世。至滇南官长不远万里,遣厚币以购毛氏书。一时载籍之盛,近古未有也。盖自其垂髫即好锓书,有屈、陶二集之刻。客有言于虚吾者曰:“公拮据半生,以成厥家,今有于不事生产,日召梓工弄刀笔,不急是务,家殖将落。”母戈孺人(钱牧斋《初学集》有《毛母戈孺人序》,亦空文不具事实)解之曰:“即不幸以锓书废家,犹贤于樗蒲六博也。”乃出橐中金助成之。书成而雕镂精工,字绝鲁亥,四方之士,购者云集。于是向之非且笑者,转而叹羡之矣。其所锓诸书,一据宋本,或戏谓子晋曰:“人但多读书耳,何必宋本为?”子晋辄举唐诗“种松皆老作龙鳞”句为证,曰:“读宋本然后知今本老龙鳞之为误也。”子晋固有巨才,家畜奴婢二千指,同釜而炊,均平如一。躬耕宅旁田二顷有奇,区别树艺,农师以为不逮。竹头木屑,规画处置,自具分刊。 即米盐琐碎,时或有贻一诗、投一札者,辄举笔属和,裁答如流。其治家也有法,旦望则率诸子拜家庙,以次谒师长,月以为尝。以故一家之中,能文章,娴礼义,彬彬如也。生平无疾言遽色,凝然不动,人不能窥其喜愠。及其应接宾朋,等杀井井。顾中庵尝笑曰:“君胸中殆有一夹袋册耶?”崇祯壬午、癸未间,遍搜宋遗民《忠义二录》、《西台恸哭记》与月泉吟社《河汾谷音》诸诗,刻而广之。未几,遂有甲申、乙酉南北之事。每自叹人之精神意思所在,便有鬼物凭依其间,即予亦不知其何谓也。变革已后,杜门却扫,着书自娱,无矫矫之迹,而有渊明乐天之风。与耆儒故老黄冠缁衲十数辈,为佳日社,又为尚齿社,烹葵翦菊,朝夕唱和以为乐。间或临眺山水,当其得意处,则留连竟日。遇古碑文碣志,急呼童子摩榻数纸,然后去。尝雨后与予探乌目诸泉,穷日之力。予饥且疲矣,回顾子晋,方行步如飞,登顿险绝,乐而忘返,其兴会如此。居乡党好行其德,笃于亲戚故旧。其师若友,如施万赖、王德操辈,或橐饣ブ掌渖恚或葬而抚其子。建黄泾诸桥,恒一十八里,无望洋褰涉之苦。岁大饥,则赈谷代粥,周邻里之不火者。司李雷雨津尝赋诗赠之曰:“行野渔樵皆拜赐,入门僮仆尽钞书。”人谓之实录云。所着有《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诗》、《野外传》若干卷,《题跋》若干卷,《虞乡杂记》若干卷,《隐湖小识》若干卷。所辑有《方舆胜览》若干卷,《明诗纪事》若干卷,《国秀》、《隐秀》、《弘秀》、《闺秀》等集,海虞《古文苑》、《今文苑》各若干卷。予与子晋交阅数年矣,久而敬之,如一日也。明年丁酉改岁之五日,为其六十初度之辰,其子褒、表、戾,犹子天回、象谦、云章,暨其倩陈钅慧、张溯颜、冯长武辈,请予一言介寿。予因作一小传,以乞言于缀文之家,亦书予之所及知者而已。子晋初名苞,字子九,后更名晋,字子晋,潜在其别号也。“ 按:据《小传》,子晋六十生辰,岁在丁酉,为顺治十四年,则是生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甲申入清朝,年四十七。确庵《娄江集》有《和陶挽歌辞哭毛子晋并序》云:”子晋弃我先逝,在己亥之秋七月,“盖年六十二也。又按:缪、傅二君所藏《确庵集》皆无《子晋小传》。 《确庵诗稿。淮南集。兰陵美人歌示辟疆》云:辟疆豪气今人独,客来便肯开罅辋罅椤 生平杯勺未能胜,劝客千觞欢不足。 笋舆迎我向园亭,夜夜纷纷奏丝竹。 妒杀杨枝鹦鹉歌,恼乱秦箫凤凰曲。 徐郎窈窕十五六,发覆青丝颜白玉。 昔之紫云恐不如,满座猖狂学杜牧。 (注:杨枝、秦箫、紫云,皆歌者) 按:歌者三人,紫云最知名。陈其年《湖海楼诗集》有《杨枝曲》七言长篇及《赠杨枝》七言绝句,阮文达《广陵诗事》云:”冒巢民歌童紫云,色艺冠流辈,陈迦陵画其小影,同人题咏甚多。又有杨枝,亦极妍媚。后二十年,杨枝已老,其子尤丰艳,因呼小杨枝。“邵青门题其卷云:”唱出陈髯绝妙词,镫前认取小杨枝。天公不断消魂种,又值春风二月时。“而唯秦箫未闻品题,赖确庵诗以传矣。确庵有《秦箫歌》云:堂上醉葡萄,堂下奏云敖。 左盼舞徐{秦},右眄歌秦箫。 秦箫秦箫调最高,当筵一曲摩云霄。 邯郸卢生横大刀,磨崖勒铭意气豪。 渔阳挝鼓工骂曹,曹瞒局宿如猿猱。 长安市上悬一瓢,义声能激□家獒(自注:歌邯郸、渔阳、义卢獒诸曲)。 一歌雨淙淙,再歌风萧萧。 三歌四座皆起立,欲招鸣鹤惊潜蛟。 喜如苏门啸,思如江潭骚。 怒如秦廷筑,哀如广武号。 引我万种之愁肠,生我一夕之二毛。 泪亦欲为之倾,心亦欲为之摇。 吁嗟乎秦箫,尔居楚地但解作楚歌,胡为乎辈壮慷慨,乃能为燕赵之长谣。 我爱秦箫声,不惜秦箫劳。 愿将议士忠臣曲,遍付秦箫缓拍调。 君不见,黄幡绰,敬新磨,嘲笑诙谐何足慕。 唯有知秋雷海青,凝碧啼痕感行路。 又《和有仲观剧断句十首赠别巢民》,其二云:十五徐郎舞袖垂,秦箫歌罢又杨枝。 魏公未是知音者,但有新词付雪儿。 秦箫北曲响摩天,刻羽流商动客怜。 拟谱唐宫凝碧恨,海青心事情伊传。 就诗意审之,当日秦箫按歌,殆必擅场生净,以彼铜琶铁板,非不氵风氵风移人,未如低唱曼声,尤为靡靡入听。此题咏所以弗及,而名字为之翳如也。确庵有心人,其所感触、出于征歌顾曲之外,不惜长言咏叹之耳。 光绪间,某京卿督学福建,值秋试,巡抚别有要公,学使代办监临,闱中戏占小词,调《减字木兰花》云:冷官风调,半外半京君莫笑。文运天开,体制居然学抚台。 尽人撮弄,线索浑身牵不动。何物相侔,请看京师大肘猴(都门影戏有所谓大肘猴者。”肘“字不可解,疑”种“之声转)。 出闱后,去诸幕友。并先与约:如有一人不笑,则学使特设为此君寿,或二人三人不笑亦如之;如皆笑,则幕友醵资宴学使。稿出,竟无一人不笑者,乃公同置酒,极欢而罢。 同治丁卯科,四川乡试,将军某代办监临。头场发题纸,每百张率九十五张,洎不敷分布,考生哗索,仅乃补发。又供给所循例奉监临院门包银壹千两,历届皆然,盖陋规也。是科门包入,因成色不足,退换至于再三。无名氏撰联云:”题纸发来九五扣,门包退换两三回。“ 曩岁在甲辰,撰《兰云菱梦楼笔记》(时客常州),记王半塘侍御谏园居事甚悉,其折稿当时匆匆一读,以未经录存为惜。比由沤尹辗转乞借得之,亟录如左,并笔记亦节述焉。”掌江西道监察御史王鹏运奏:为时事多艰,园居侍养,请暂缓数年,恭折仰祈圣鉴事:窃自今年入春以来,皇上恭奉皇太后驻跸颐和园,诚以听政之暇,皇上得以朝夕承欢。而事机之来,皇太后便于随时训迪,圣慈圣孝,信两得也。况御园驻跸,祖宗本有成宪,如臣倜粒尚复何言?然{羽毛}{羽毛}之忱,以为皇太后园廷驻跸,顺时颐养,以迓祥和,诚天下臣民所至愿。若皇上六飞临驻,揣时度势,有不得不稍从缓图者。臣职在进言,苟有所知,何敢安于容默,谨为我皇上敬陈之。自和议既成之后,财匮民离,敌骄国辱,固久在圣明洞鉴之中,无俟微臣赘述。恭读去年四月朱谕:“我君臣当坚苦一心,力图自强之策。”至哉王言,今日非力持坚苦之操,难策富强之效。圣言及此,真天下之福也。昔齐顷公之败于{安革}也,归而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食肉,而氵更阳之田以归。夫饮酒食肉,诚何碍于政?史臣特举人所至近易忽之处,以状其日不暇给之忱。是以风声所树,不必战胜攻取,邻国畏沮之心自生。实效先声,理固相因而至。夫人情不远,援古可以知今。而环伺綦严,返观能无滋惧。臣非不知我皇上宵衣旰食,在宫在园,同此励精图治。然宸衷之艰苦,左右知之。海内臣民不能尽悉也;在廷知之,异域旅人不能尽见也。恐或以温清之晨昏,误以为宸游之逸豫,其何以作四方观听之新,杜外人觊觎之渐也哉。臣又闻前次皇上还宫,乙夜始入禁门,不独披星戴月,圣躬无乃过劳。而出警入跸之谓何,亦非慎重乘舆之道。又今之颐和园,与圆明园情形迥异。其时承平百年,各署入直之庐,与百官待漏之所,规模大备,相习忘劳。今则芜废已逾三十年,一切办公处所,悉皆草创,俱未缮完。大臣虽仅有憩息之区,小臣之踟蹰宫门,露立待旦者,不知凡几。而缀衣趣马后先奔走于风露泥淖之中,更无论矣。体群臣为九经之一,亦愿皇上垂鉴之也。又近读邸抄,立山奉命管理圆明园,皇上两次还宫,皆至园少坐。外间讹传,遂疑有修复之举。臣愚以为值此时艰,断不致以有限之金钱,兴无益之土木。且借贷业已不赀,更何从得此巨款,此不足为圣明虑。然臣因之窃有进者:当同治改元之始,其时御园甫经兵燹,兴葺匪难,乃竟听其芜废者,岂惮劳惜费哉。盖欲使深宫不自暇逸之心,昭示于薄海内外,是以数年之内,海宇敉平,武功克蒇。前事具在,圣谟孔彰。伏愿皇上念时局之艰难,体垂帘之德意,颐和园驻跸,请暂缓数年。俟富强有基,经营就绪,然后长承色笑,侍养湖山,盖能先天下之忧而忧,自能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所谓以天下养者,不且比隆虞帝哉。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云云。 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十三日,《笔记》云:半塘谏驻跸颐和园事,时余远在蜀东,未闻其详。及晤半塘扬州,乃备悉始末。先是,内廷即逆料言官必有陈奏者。越日而张侍御(仲斤)上封事,枢臣咸相趋动色,曰:“来矣。”及启视非是,则额手称庆,盖侍御亦以直谏名也。不三日而半塘之疏上。时恭邸、高阳相国同直,相国谓恭邸:“此事大臣不言,而外廷小臣言之,吾曹滋愧矣。此人不可予处分。少迟入对,唯王善言保全之(蕙风曰:半塘乃得力于高阳,绝奇,亦天良发见,不能自己耳)。”恭邸亦谓然,而顾难其词。及入对,上欲加严谴,恭邸以相国言,婉切陈论。上曰:“寇某何为而杀也?”(内监寇某,以妄奏正法,所奏即此事)恭邸复奏:“寇某内臣,不应干外事。所奏无当否,皆有{自辛}。御史谏官,讵可一例而论。”上意稍解,徐曰:“朕亦何意督过言官,重圣慈或不怿耳。汝曹好为之地,但此后不准渠等再说此事耳。”于是枢臣于原折内夹片附奏,略谓“该御史冒昧渎奏,亦属忠爱微忱,臣等公同阅看,尚无悖谬字样,可否吁恩免究”云云。意在声叙宽典之邀,出自臣下乞请也。疏留中,旋车驾恭诣请安,面奉懿:“旨御史职司言事,余何责焉。王大臣面奉谕旨:此后如再有人妄言及此,侥幸尝试,即将王鹏运一并治罪。王大臣钦遵传谕知悉。”盖自是不闻驻跸颐和园,圣贺还宫亦较早矣。半塘允录此折稿寄余常州。别后,半塘匆匆之镇江,之杭州、苏州,遭两广会馆之变,竟不果寄(《笔记》止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