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大乘入道次第开决》 > 第11章

《大乘入道次第开决》 第11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清净相者当知七种等者。第一不求令他知我是能修行六度行者。第四不于不行六度放逸之人毁而轻蔑。第五不于自所修行恃。而高举于防修事而生逸荡。第七不于能行之人嫉其所行悭所解法不相劝示 成就八法能净檀等者。不为自利而行名离为我。不求生死染报名离爱结。了施性空而无着名离无明。不背性而求觉名离彼我菩提相。不见福田非田等名离种种相见。不求报恩供养名离怖望。自行化他名曰离悭。他施而喜故言离嫉。其心平等犹若虚空不见彼此。即是能净真实智也 成就八法能净尸罗等者。菩提心者即三聚戒。忘菩提心即失净戒。求二乘地异求小果亦非护戒。取着于境障碍净心即失净戒。恃戒陵人是真破戒。不舍慈悲名不舍愿。不求当有名不依生。能胜利生名成大愿。戒净相者即第三四。非谓一切皆戒净相 成就八法成净羼提等者。心无所动名善净内。不悕他报名善净外。世俗三品名上中下法。了皆无碍名究竟无碍。住第一义名顺法性。心无量碍名无染着。无所推求名离诸见。不取诸境名断诸觉。无所希求名为舍愿。无所造作谓除诸行 成就八法能净毗梨耶等者。勤断诸恶故谓之精。勤修诸善说名为进。见恶可断非极能断。见善可修非极能进。曷可得为真精进乎。即前三种断恶精进。其后五种修善精进。若有断恶净三业相。非谓真实净除三业。今虽为净三业之恶。而了三业如影如响如幻相者。是即名为真净三业。下之五种修诸善品。既知诸法无有自性。何有具足诸波罗蜜。既觉诸法一真无碍。何有所照菩提分耶。既知诸法无念非念。何有所得陀罗尼法。是则名为真波罗蜜真菩提分真陀罗尼。余文易解。不烦解释。此总意云。既无所断。亦何所精。又无所修。于何而进。则无所精无所不精。亦无所进无所不进。是即名为真精进矣 成就八法能净禅等者。于中道者即是因也。言不依者无托缘也。依托阴等而修禅者。是有所得世间静虑。非谓真实出世间禅。心无所依与慧平等。是则名为清净禅矣 成就八法能净般若等者。诸法性空无善不善。断无所断生无所生。故虽断恶生善而无断常二见。有为无自性。皆从缘所生。缘亦无自性。一切皆无生。故虽观缘生而知无生也。一切字句能诠于法。既无所诠何有能诠。故云平等离言说也。无常苦法依有为观。有为既空。无常何有。即非常无常是真如法界而无所见。故寂静也。知善恶业招苦乐报。业无所造。既非能感。何有业果为所感耶。故能了知无业报也。表是所酬假名过去表是所引假名未来。对此前后立为现在。故名筹量三世之事。已灭未生中无所住。皆不可得。故知诸法无去来今。如是八法约俗有义而有分别。约真空义而无分别。既此真俗自体无差。观而不观。不观而观。照而无照。无照而照。是谓真实般若波罗蜜也 由布施故摄受等者。由行布施所有事业故常摄受一切资具施诸有情作饶益事 有味无味等者。谓在定中得三昧乐。于中耽着名为有味。故在散位无三昧乐即名无味谓修施时禁防忍受者。禁其三业防杀盗等则有戒性。施内外财忍受诸苦则有忍性。余义易解。准而说之 若修戒时远离等者。谓起悭恚犯菩萨戒故。修戒时无悭恚故。则于戒中有施忍也。戒能止进。止进即勤。既离懈怠有精进也。一心持戒故无散动。具正信解故无邪见。无乱无邪故有定慧 修习所余亦如是说者。谓修忍时于苦堪耐。便能广舍内外财等。又无报怨便施无畏。既能忍故不造诸恶。故有戒性。既有堪能便无懈退。故有精进。一心谛察二空之理。便有定慧。精进遍能策励前后。故精进中有余五度。又由精进断恶修善能除六弊。故有六度。定慧二度准而说之 能得广大无尽可爱果者。然此三果具通依正体无限极故名广大。用无穷际谓之无尽。相无粗弊故名可爱。此通因果所得而说。是故说言诸果异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