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大唐内典录序》 > 第2章大唐内典录卷第一1

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初 自教流东夏代涉帝朝。必假时君弘传声略。然后玄素依缮方开基构。明后重其义方情存监护。闇君顺其伦轨相从而已。故始自后汉爰洎巨唐。世变浇淳宗猷莫二。皆钦承至训。为灭结之元标。体解玄图。镜死生之本据。故能传度梵网代代滋彰。斯即法施奔流时时不绝。然则西蕃五竺祖尚天言。东夏九州聿遵鸟迹。故天书天语。海县之所绝思。八体六文。大夏由来罕觌。致令昔闻重译方见于斯。然夫国史之与礼经。质文互举。佛言之与俗典。词理天分。何以知耶。故佛之布教说导为先。开蒙解朴决疑去滞。不在文华无存卷轴。意在启情理之昏明。达神思之机敏。斯其致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斯圣言也。善哉善哉愿乐欲闻。唯愿世尊分别解说。斯受法也。言重意得不虑烦拏。但论正悟莫叙文对。斯本经也。译从方俗随俗所传。多陷浮讹所失多矣。所以道安著论五失易从。彦综属词八例难及。斯诚证也。诸余俗习不足涉言。今录彼帝世翻译贤明。并显时君信毁偏竞。以为初录。且夫汉晋隋唐之运。天下大同。正朔所临法门一统。魏宋齐梁等朝地分圮裂华夷参政翻传并出。至于广部传俗。绝后超前。即见敷扬联耀惟远。今则随其时代。即而编之。仍述道俗所撰附之于后。庶将来同睹其若面焉。都合一十八代。所出众经总有二千二百三十二部(七千二百卷失译经三百一十部五百三十八卷)后汉朝传译道俗一十二人所出经律等三百三十四部(四百一十六卷失译经一百二十五部一百四十八卷)前魏朝传译僧六人所出经律等一十三部(二十四卷)南吴孙氏传译道俗四人所出经传等一百四十八部(一百八十五卷失译经一百一十部二百九十一卷)西晋朝传译道俗一十三人所出经戒等四百五十一部(七百一十七卷失译经八部一十五卷)东晋朝传译道俗二十七人所出经传等二百六十三部(五百八十五卷失译经五十三部五十六卷)前秦符氏传译僧八人所出经传等四十部(二百三十九卷)西秦乞伏氏传译僧一人所出经十四部(二十一卷并失译经八部一十一卷)后秦姚氏传译僧八人所出经传一百二十四部(六百六十二卷)北凉沮渠氏传译道俗八人所出经传三十二部(二百二十四卷并失译经五部一十七卷)宋朝传译道俗二十三人所出经传二百一十部(四百九十卷)前齐朝传译道俗一十九人所出经传四十七部(三百四十六卷)梁朝传译道俗二十一人所出经律传等九十部(七百八十卷)后魏元氏传译道俗一十三人所出经论传录八十七部(三百二卷)后齐高氏传译道俗二人所出经论七部(五十三卷)后周宇文氏传译道俗一十一人所出经论天文等三十部(一百四卷)陈朝传译道俗三人所出经论传疏等四十部(三百四十七卷)隋朝传译道俗二十余人所出经论等九十余部(五百一十余卷)皇朝传译僧等十有一人所出经论等二百余部(一千五百余卷) 自教被神州时移九代。朝分真伪土杂华夷。所以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夏蜀之居偏隘。晋宋之据江阴。经部翻传随方而出。止列兼正之国。取其传译所由。自余不言。以无通法故也。庶后之览者知其致焉 后汉传译佛经录第一 序曰。教流源起寔本姬周。秦正殄之遗踪间出。刘向挍书天阁往往见有佛经。依此据量。不止汉明之世。余如别显今叙其光俗中兴之始。故肇列之。言经出起于后汉孝明帝者。帝讳庄。庙号显宗。光武皇帝之第四子也。神用冲简雅为圣则。于永平七年夜梦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飞空而至。光明赫奕照于殿庭。旦集群臣令占所梦。通人傅毅进奏对曰。臣闻昔西方有神。其名为佛。陛下所见。将必是乎。帝以为然。欣感灵瑞。诏遣使者羽林中郎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一十四人往适天竺。于月支国。遇沙门迦叶摩滕竺法兰。写得经像。载以白马还达雒阳。依汉法本内传云。于时五岳十八山馆诸道士。上表不许。帝乃设行殿于京西。任其角力。道士等设坛列奠。以道经诸子置于坛上。以火烧经。不灰为验。及陈祝讫。经从火化。南岳道士褚善信费叔才自感而死。诸余道士六百余人。并归佛法求从出家。帝许之。由是广度僧尼。初立十寺。即于兹地立白马寺。诸州竞立报白马恩。长安旧城青门道左二百余步中兴寺。右即是白马寺之余基。竺法兰于即便译四十二章经。缄于兰台石室。自尔释教相继云兴。沙门信士接踵传译。孝桓帝时。以金银作佛形像。孝灵帝时。光和三年。遣中大夫于雒阳佛塔寺中饭诸沙门。县缯烧香散花然灯。至光和七年。因张角等谋诛其逆党。内外姻属诸事老子妖巫医卜。并皆废之。其有奉佛五戒者勿坐。以斯事证佛教正真。涅而不淄。磨而不磷。妖诈尘染于我浮云。诚可重也。自秦世沙门释利防前汉刘子政已来。虽闻佛经莫知其目。至于后汉方有定录。则四十二章为首。僧则迦叶摩滕最初。迄于献帝建安末龄。则经一百五十二年。历一十一主。华戎道俗十有二人。兼摭旧遗更补先阙。并古失译。合出经律三百三十四部。四百一十六卷。为后汉经录运乎斯轴。庶通鉴者识古今经典散聚。待期明扬盛化法宝之光被矣后汉沙门迦叶摩滕(一部一卷经)沙门竺法兰(五部一十三卷经)沙门安清字世高(一百七十六部一百九十七卷经)沙门支娄迦谶(二十一部六十三卷经)优婆塞都尉安玄(二部三卷经)沙门竺佛朔(二部三卷经)沙门支曜(十一部十二卷经)沙门康巨(一部一卷经)清信士严佛调(七部九卷经)沙门康孟详(六部九卷经)沙门释昙果(一部二卷经)沙门竺大力(一部二卷经)诸失译经。一百二十五部。一百四十八卷。杂于经咒四十二章经一卷 右一经。后汉明帝世。中天竺国婆罗门沙门迦叶摩滕所译。或云。竺摄摩滕。群录互存。未详孰是。先来不译。故备叙之。以永平十年。随汉使蔡愔东返至雒邑。于白马寺翻出此经。依录而编。即是汉地之经祖也。旧录云。其经本是天竺经抄。元出大部。撮引要者。似孝经十八章也。道安录元。出在旧录。及士行汉录僧祐出三藏集记又载。但大法初传人少归信。使摩滕蕴其深解不复多翻。后卒雒阳。载其委由备朱士行录及高僧传诸杂录等。宝唱录云。竺法兰所出者。此或据其同来时耳佛本行经五卷十地断结经四卷(或八卷见朱士行录)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见别录)法海藏经一卷(一本无藏字)佛本生经一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