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新派武侠 > 百年风雨梦 > 第1章

百年风雨梦 第1章

作者:匿名 分类:新派武侠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清朝咸丰年间,距汴京圆明园十余里处,有一座大镇叫谢庄,近六百余户,大半以狩猎为生。庄的西北十余里处,横矗一片山峰,其中一座主峰形同牛头,故称牛头山。从远处看,群峰罗列,郁郁苍苍,迭宕起落,连绵不绝。可谓山依山,山山相接;岭衔岭,岭岭相连。山势巍峨,气势磅磺。从近处看,奇峦兀立,怪石嶙峋。山顶林丰叶茂,枝条遒劲。出上小路,纵横交错,曲径通幽,直达山的深处。兔雉獐狍,熊豹狼狐麇集于山中,日夜出没。 谢庄有一家姓冯的大户,房屋座落在庄南端的柳林之中座北朝南,是一座方方正正、古朴大方的庭院。红漆大门,灰色砖墙,院前有一条小河,婉蜒而过,河水淙淙,晶莹清亮,似一条清白玉带,流向东北方向。 庭院分前、中、后三层,一色是青灰砖墙,小巧鱼鳞瓦片,菱形排列的窗棂,房檐卷起。前院是宽敞的客厅,三明两暗,中院是二层家卷阁楼,后院乃是一座别致清雅的花园。三院相通处都有月亮门,地下铺成一条石板小径。 此时,正是初夏的清晨,红日初悬,华光四射。冯家后花园传出一阵清晰入耳刀剑相击静铿锵合鸣之声。原来,花园中有一双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正在练武,剑刺刀劈,银光闪闪,互相厮杀在一起。 靠东面一张紫檀色条案中间,正襟危坐着一位年约五十四、五岁的练家,身材魁伟,仪表非凡。清癯的面孔上,两道浓黑剑眉入鬓,双目如潭,灼灼闪光;悬鼻阔口,唇土两条雁尾短髯,脑后发辫盘结头上。身穿一套深蓝色绸缎农裤,腰扎黄色板带,脚蹬蓝色薄底短靴。他,就是京津一带赫赫有名的武林高手,谢庄猎户首领——镇北侠冯三宝。 他为人正直无私,办事果断豪爽,气质刚毅豁达,且又嫉恶如仇,不畏权势。遇不平之事,勇于挺身而出拔刀相助,可谓扶正祛邪,一身侠气。因此,这一带强梁敛迹,土豪劣绅拔足,被乡里们尊称为冯三爷。 条案两侧,五个抖擞强悍的青年猎户,全是皂衣皂裤,紧身打扮,一个个叉腰站立、威风凛凛,全神贯注地观战。 引人注目的是,冯三宝身后站着一个年约十八、九的青年女子,身材匀称苗条,一身紧袖红衣、红裤,腰扎浅蓝色镶金宽边腰带,脚穿一双足尖上端带有一簇黄缨的薄底红色短靴。白暂的瓜子脸,微染红晕,明亮的杏眼,弯弯的细眉上挑,眉宇间蕴藏着一股逼人的英气。妩媚中显得庄重,俊美里露着严峻。她,就是冯三宝的大女儿冯婉贞。 这对,比武的少年男女,一招紧似一招,一式快似一式,兵刃相撞时,火星四溅;兵刃出击时,嗖嗖生风。刀剑上下翻飞,杀得难分难解,不分上下。 忽见男的一招玉带缠腰,刀向对方腰部如疾风般横扫过去。女的嗖地一声来个早地拔葱,纵起七、八尺高,当她还没落下来的一瞬间,男的纵身跳起,一刀又朝女的双脚闪电般平削过去。只见身悬半空、脚无踏处的少女,猛提丹蕊气,腰部用力,一个后空翻躲过,然后轻飘飘落在地上。 这惊人、绝顶的空中鹞子翻身轻功,使旁观的众猎户情不自禁的异口同声喝起采来。 “停!”冯三宝一摆手,嘴角涌出几丝笑纹:“过来”两个少年忙走到案前,怀抱刀剑,双双施礼后,恭恭敬敬地站立,问:“爸爸,您有什么吩咐?”细看二人,也都长得目秀眉清,齿白唇红,粉晕的脸蛋上浮现着一派孩童的稚气。一个叫冯婉珠,一个叫冯婉灵,是冯三宝的次女和三子。 冯三宝手捋短髯道:“古语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功成于练败于拖,你姐弟俩的技艺虽有长进,然尚需进一步努力。在交手之中切记不要疏忽动作的顿挫性。譬如,在动作中,快动,中顿,加速,忽停等瞬怠变化,都应轻重分明,快慢适度。在一擒一纵,一打一拿中,都要蕴籍此种节奏感,刚才婉灵的跃起出刀就操之过急。应等婉珠势尽而落时出刀,则婉珠就无力再翻跃,必伤刀下。故临阵对敌,往往只差一丝而失机,争一分而致胜。平时操练必须注意掌握节奏。一擒一纵,一打一拿,快慢适度,轻重分明,制敌于机先,攻敌以必备,才能产生克敌制胜的气势和威力。” 说到此处,稍停一下,冯三宝眉头紧皱,若有所思,神色阴沉下来说:“当今朝廷软弱无能,订立丧权辱国的条约,洋人在我国横行霸道,耀武扬威,我炎黄子孙岂能容忍?你们要加倍苦练,精习武艺,有朝一日,叫洋人们尝尝咱们的刀枪滋味。” 这时一个身材矮小的猎户,走到冯三宝身旁,呲牙嘿嘿一笑,话音路带油腔,献着殷勤说:“师父,只要我们不缺油米酱醋茶,不愁吃穿戴,何必看三国掉艰泪,替古人担忧?况且洋人有洋枪洋炮,连皇上都惧怕他们三分,我们何必与他们作对呢?” 他的话音未尽,冯三宝拍的一声泊桌而立,双目直规说话之人,久久方缓缓地说道:“长占,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堂堂男儿,五尺之躯,你说出这等话来,怎配做我的弟子。” 那人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下,委屈地辩解:“师父,我这是好意,担心给您惹来麻烦。” “不!你我志向不同,我早有察觉,今日你既然说出这等话来你我师徒情义已绝,你另请高明吧!”言罢转身不再理他。众人见师父动怒都不知如何是好,一个猎户悄悄对那人说:“快出去吧,别再多嘴多舌惹师父生气了。”那人只得从地上爬起来,跚跚离去。 这人原是邻庄的一个猎户,酷爱舞枪弄棒,名叫丁长占,年约二十二、三岁;黄焦焦窄脸,三角眼,薄嘴唇,小元宝耳朵,平时学会一些花拳绣腿,因为长得矮小精干,所以身法、手法,步法灵活敏捷。他依仗会些拳脚,经常以大压小,持强凌弱,乡里们敢怒不敢言,对他敬鬼神而远之,送给他一个绰号,叫黄面狼。 前三年,冯三宝拟收录十名弟子,便从本庄爱好武术的青年猎户中,择优选取。当时,丁长占慕冯三宝威名,也登门欲拜纳门下。冯三宝耳闻他平时举止不端,再三婉然谢绝,但他苦苦哀求,跪下不走,声泪俱下,发誓一定遵守师训,割弃旧习,崇尚武德,替武林争气。冯三宝感他诚心,便答应收留下来。 此时,冯三宝从激动中慢慢平静下来,长吁口气,向后一转脸:“婉贞!”红衣女子闻声从他背后绕过桌案,走到面前。 “你来练练天罡桩。”冯三宝用手一指花园的右侧说:“我常讲居安思危,富不忘国,在练中就要有练为实战的的念头。这样才能遵循要领,演练得手疾、眼明、身灵、法妙、步轻、精盛、神聚、气足、力壮,进而达到‘轻若风中絮,重如千钧钢’的高超境界,你明白吗?” 婉贞点点头,向指处一瞥,转身款步来到天罡桩前。但见埋在地下的天罡桩,乃从左至右分为十二行,每行前、中后竖插三桩,共计三十六桩,取三十六天罡之意。桩高七尺粗三寸,桩木间距约三尺有余。抬头望去,象一排排削去繁茂枝叶的光秃秃矮林,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 这种天罡桩是从古代魏晋时期的“七盘鼓”演变而成。“七盘鼓”是一项当时畅行的百戏技艺,如同杂技表演,颇受人们欢迎。表演者在七个有一定距离的竖起的盘鼓上,随着器乐的伴奏,做各种跳来跳去、忽上忽下的舞蹈动作。唐代以来,便逐步繁衍成以“桩”代鼓了。时至今日,在武林技艺演练中,均按各种图型竖桩,演练者可在桩上打拳,舞剑、耍棍等、除天罡桩外,还有梅花桩、七星桩、八卦桩、九宫桩等。 婉贞这时在桩前神态从容,沉着自若。先舒展开身手,简要作了翻腕,拧肘,活肩,迭腰,击掌,抖拳,抓握等准备动作后,只见她稍一弓腰屈膝,便嗖地一声,轻轻纵身跳上了术桩。 首先,她每步一桩向前跳跃,沿木桩外缘由慢渐快地跑动,当速度达到健步如梭时,犹如在平地上跨步奔驰一般,步步踏在桩顶上。 接着她的脚步嘎然而止,叠腰向后跃起,翻出一迭连串的鸡子翻身,象一团眩目耀眼的火球,在木桩上环绕滚动,双掌,双脚合拢,极精确地落在木桩顶端,场边众人不断响起震耳的喝采声。 突然,她一个跟头翻起丈余高,向中心木桩如云絮飘然降下,落在桩顶上。这是一个右脚直立桩顶,左腿提膝腹前弯曲,右臂向后翻手,左臂向前翻掌的仙鹤独立式。停在桩上,恰如钢针入木三分,纹丝不动。只见她招式又一变,纵身跳到其它桩顶,双掌直扎;前掌直扎腰平,后掌屈时芷肘芷腹,坐胯拧腰,腰如轴立,状如大蟒悬空探壁之式;随之又跳到舄一桩顶,前掌屈伸眼平,后掌曲肘头上,坐胯拧腰,腰如轴立,状如怪狮托形抱球之式,这是狮形阴阳斜抱掌。继而又纵身跳到又一桩顶,前掌伸出屈肘向上,后掌屈肘右肋胸旁,坐胯拧腰,腰如轴立,状如恶虎机警扑食之式,这是虎形子母鸳鸯竖掌。 如此,一纵一跳,一起一落,掌式变幻莫测,身法轻巧矫健。真是一招招劈、刺、撩、挑均洒洒脱脱、飘飘荡荡;一式式盖、扎、点、撞均刚柔并举,气贯全身。 又见她五趾抓桩,脚步越纵越快,身躯愈动愈灵。一会如大蟒急行穿林,怪狮昂头摆颈;一会似饿虎飞身扑食,黑熊扭臂反背;一会若白蛇直立吐芯,野马扬蹄惊走;一会象猿猴垂臂寻物,大鹏盘旋飞落。还连续的起落扣摆,穿闪扑拦的动作,真是轻如飞燕,敏如猿猴,使人看穆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场外频频响起啧啧赞叹声。 这是一套阴阳八卦掌,分八形、即蟒、狮、虎、熊、蛇、马、猴、鹏。是明朝四川峨嵋山一带的碧云和静云两位道人所首创。明代嘉庆年间先传给仙子道人田豪杰,以后医保守不传外人,只传本族,故成丁闭门之术。至清代道光初年,由田姓第七代八卦掌谣传人武林名家田海江,亲自传给了少年时便跋涉名山大江,寻师学艺的冯三宝。 此时,婉贞从半空中翩翩落下,用一个干净利落的擎天一柱香收式,如一尊雕像笔直立在桩顶之上。当掌声、喝采声再次响起时,忽然空中传来一阵飞禽咿呀咿呀呜叫声。她抬头一看,见一排大雁从上面飞过,便右手向腰侧一探,摸出两物猛向上甩去,只见两道银光如出弦的箭矢,流星般飞出,两只大雁一声哀鸣,扑簌簌地直落下来。运用暗器,一发而中的惊人技艺,使在场众人看得瞠目结舌,喝采声还未出口,就见她飞身向桩外的两围多粗的茁壮参天大树纵去。碗口粗的斜干枝丫上,悬挂着两个各约四百斤重的大沙袋,说时迟,那时快,她用子母连环腿先后击去,只听砰砰两声,两个沙袋均飞荡出七、八尺。场外的喝采声、赞叹声不断迭起,园中气氛登时炽然,沸腾起来。婉贞气不涌出,面不改色,回到桌案旁边。冯三宝喜形于色地感慨说:“好!孩子,你没有枉费十多年的苦工,爸爸的良苦用心也没有付诸东流啊!” 婉贞微微弓腰施礼:“感谢爸爸的悉心栽培。” 冯三宝满意地仰天哈哈大笑起来。笑停,他对婉珠说:“孩子,去把中厅大梁上高悬的长匣给我取来。”婉珠答应一声转身去了。顷刻问,见婉珠双手捧着一个长匣回来,恭恭敬敬地轻放在案上。这是一个四边镶金嵌玉的桃木长匣。冯三宝打开木匣,拿出一个黄橙橙的丝绸包裹,长约尺八寸大家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冯三宝把黄绸打开后,一把宝剑呈现在众人面前。但见剑鞘和剑柄系花梨木制成,质地坚硬,纹理秀美;鞘身和柄身装饰着多种金、银、珠、玉的工艺图案,一缕血红剑穗坠于柄首。冯三宝用姆指和食指一按崩簧,嗖地一声把宝剑掣了出来。但见一道青光闪现,炫人双目,大家凝神定眸细观,剑身雕有七垦和龙飞风舞的图型。镌铸得入细入微,唯妙唯肖。冯三宝右手横握宝剑,左手用中指一弹剑身,只听柔甜润美的嗡嗡共鸣声萦绕于耳绵延不绝。他把宝剑插入鞘中,双手托起,目光灼灼直视婉贞,微微一笑:“孩子,这是我们家十代祖传之宝,在几百年间,它伴随管冯家饱经风霜,不曾做过一件有辱门楣和社稷大业的龌龊之事。今日传授于你,望你能继祖先宏大遗志,承武林高洁侠风,奋进不懈,造福于国家百姓。” 婉贞双膝跪下,接过宝剑杏子核双眼射出刚毅的光采,斩钉截铁地说:“女儿深知从占至今都是‘只因世上少钟馗,才有人间百孽生’的道理,女儿一定继承先祖遗愿,为国雪耻,为民谋福,让它浩气长存,华光永泄,请爸爸放心!” “孩子,你可知这柄龙泉剑的来历吗?”冯三宝扶起婉贞问。 “不知,请爸爸赐教。”婉贞紧握龙泉剑询问。冯三宝坐下,思忖一下,便滔滔地讲了起来。 据《晋书·张华传》记载,西晋惠帝年间,广武侯张华一天在京都洛阳登楼赏月,猛窥斗、牛二星间升有紫气,以后便派人到丰城狱中,掘地数尺获二剑,一日龙泉,一日太阿。两年后张华死去,两剑化为两条金龙腾空而去。这两剑中之龙泉,史载为春秋时精通铸剑的欧冶子所遣。它的磨石是从他发现的“亮石坑”中采集来的,只有在这亮石上磨出的剑,才能闪烁出寒气逼人的青光。 剑,作为权力象征和防身之器,成为帝王将相珍爱的腰下之物。龙泉剑有两大特色:一是剑刃锋利坚韧,切金断玉,削铁如泥;二是剑身刚柔相济,剑作九十度弯曲,而手一松’又“嘘”的一声弹回原状。围成圆圈可束在腰间,携带隐蔽方便。据传,列国时期有五大名剑,为三长两短。三长是湛庐,将、纯钧;两短是巨阙、鱼肠。继而相续问世的名剑,有诸如紫电、莫邪、太阿、工布、白虹、含光,七采,鹿卢,玉具、龙泉等。这些名贵之剑,千余年来辗转颠沛于尘世间,但依旧熠熠闪光,犀利无比,不失本色,可称举国无双,稀世珍宝。” 大家听完,对龙泉剑纷纷称奇。一致要求他当众一试剑锋,以饱眼福。冯三宝盛情难却,便命人取来二十个铜钱摞在一起,放在一块厚一寸的石板上,然后把石板放到离地约二尺高的石凳上。众人围拢过来,凝神观看,冯三宝从女儿手中接过龙泉剑抽出剑锋走到石凳旁,扬臂一剑向下挥去,只听“咔嚓”一声,不但铜钱身首两分,四处迸溅,而且石板也被从上到下完全切开。大家看得目瞪口呆,不禁齐声称赞:“好剑!好剑!” 冯三宝把宝剑归回鞘中,意味深长地对众人说:“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只要大家具有古人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的精神和毅力,在演练中善于思索、揣摩;在实践中把各路招数融为一体,入境入化,随机应变地运用,那么,就会人如此剑一般,以砥砺之锋所向披靡!” 这时,一个家人进来禀报:“三爷,东方老爷派人来请您,说是有事相商;来人正在门外恭候。” 冯三宝随家人来到大门外,见一个小厮牵马在门外等候,就命家人备出一匹枣红马骑上,跟着小厮一先一后向来路扬蹄奔去。不过半个时辰,便进到县城里,来到院宅门前,下马步入天井,庭院宽阔,中间一条石径甬道。右侧是一片密密层层的梨林,梨树葳蕤,劲枝秀叶,流光溢翠。叶簇间开满嫩白似雪的小花朵,随风袭来发出沁人心肺的幽香。左侧有一水池,石块砌起,绿波荡漾,中间一座假山。池边的几条石凳上,摆满了盆花,一色的牡丹,有雍容华贵的“昆山夜光,”、“紫雁夺金”,还有姿色皆佳的“胜葛巾”,“粉荚蓉”、“芷花红。”此外,还有花失色艳,香气袭人的“醉西施”、“妒娇红”、“黄绒披绵”、“洒金桃红”;以及奇异别致、姿态端雅的“青龙卧墨池”、“娴笼紫玉盘”,“四月梨花雪”,“玉露瑶台黑”,“娇容三变”等。真是灼灼繁芙,百态千姿,不愧为国色天香。 正面是高大朱红圆柱中厅,油光漆亮,圈屏崭新。厅前檐下站立一人,降阶揖迎来客。此人头戴一顶半红结子的玄色瓜皮帽,文管补服,上身套蓝色马褂;双目乌黑,闪闪有神,长脸直鼻,大耳高骨;一缕长髯颏下飘拂,丝丝如柳,根根见肉,年约六十余岁。 两人携手迈入客厅,宾主坐定,上茶。三宝见窗下墙根处,也别致有序地摆设了许多盆牡丹,交相辉映,异香满室。 三宝饶有风趣地说:“东方兄,你竟然身居花世界,根扎乐壤中,真可谓桃花园中客,逍遥世外人,悠哉、游哉呀:”东方蒴一捋长髯,苦笑一声:“贤弟见笑,为兄也是无可奈何啊原来东方朔本是七品正堂,多年来因办事秉公,待人无私而得罪和触怒了一些豪绅权贵,他们暗中串通一气,在上边参了一本,虽然没查到实弊,但在两年前还是派了新县令,将其贬为县丞。东方萌空有宏愿,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万般无奈只得在家种花侍草韬光晦迹,静待以变。三宝与东方萌乃多年密友,自是知道东方蒴的心胸,以此取笑,东方蒴也只有苦笑了。落座后,三宝对东方萌说:“不知兄台叫我有何事情?清耳提面命。”东方萌缄默片刻,仰天深深长叹一声:“唉!有目共睹,有耳共闻,你看我堂堂我大清王朝自从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朝廷陆续和洋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除了割地、赔款还容许这些洋人在我们国土上为所欲为、无恶不作。”他说到此处,脊背往后一仰,闭上噙着泪水的眼睛,屏息片刻,又缓睁双目,伤心地说:“你看前一年英法洋人又得寸进尺,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联合攻陷广州,又攻占了大沽口。皇上被迫又签订了《天津条约》,这样奇耻大辱,大清帝国要毁于一旦了。” 冯三宝,眼睛直勾勾的,默默无言。‘东方萌从袖中掏出手帕,擦了擦泪水,继续说:“当今朝廷里庸臣当道,文官抢钱,武官死,宦官弄权;地方官府与豪绅相互勾结,横行不法,对百姓敲骨吸髓,极力搜刮。一些无耻之徒,还陪着小心去拍洋人的马屁,才求保住自己的顶戴花翎,正气泯灭,邪气大升。如今,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咳!大清王朝是千疮百孔,根柢已烂,大厦将杞,独木难支了。” 冯三宝听此,仰天长叹一声,情绪激昂地说:“我神州风物,华夏沃土,中原山河,岂能容忍猖狂践踏,恣意蹂躏?但三宝一介武夫,虽有雄心,然报国无门,又能奈其何比如你东方兄,虽有满腹经纶、中兴之意愿,不也让宵小之辈所伤,空自遗恨吗?” 东方萌镇定一下心绪,推心置腹说:“国家江河日下,百姓正在受苦受难,你我兄弟多年莫逆,均是忧国忱民之士,所以为兄请你来叙谈叙谈,探索一下你我是否有可为国为民尽效之处?” 三宝直言不讳:“兄台,您满腹经纶,老谋深算,手握灵蛇之珠,胸藏荆山之玉,三宝愚鲁,专候兄台指教。” 东方萌一摆手:“贤弟盛誉为兄担当不起,我年华已迈,力不从心了。今日只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了。贤弟,愚兄近闻,广州、厦门,天津和其它一带地方的乡众,成立了卫国保家的民团组织抗击洋人,你看我们是否也可效法当年的三元里?” 三宝冷峻的双目顿时射出光辉:“对!我也有些耳闻,看来我们不能甫坐以等待无所作为了,爱国之心应化为报国之行,好,我们来组织民团,报效国家?” 东方萌舒眉展目说:“好!好兄弟。尽管现在是黄叶下山秋满天的形势,如果我们的民团组织起来,再发动附近各地民众,就会形成怒潮上岸红似火的局面!” 三宝进一步问道:“兵未动而知机,事将行而有谋。兄台,你看首先我们该如何去做?” 东方萌成竹在胸:“古训日,合抱之木生于毫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依我之见,你先和附近王庄拉起手来,联合组织,待基础奠定巩固后,再逐步扩展力量!” 三宝兴奋地问:“你是说和王庄的首领京津大恢王兴邦兄合作?” 东方萌饮下一口香茶,哈哈大笑;“萧何当年向汉刘邦推荐之贤才,岂能不是韩信?”说完,两人又一阵会心地爽朗大笑。 东方萌命人摆上酒席,他高擎酒杯,兴致盎然地说:“守着青草饿不死马,愚兄只要有你们二位这样烘云托月,璧合珠联的贤弟出头举旗,岂能不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 三宝端杯感奋地说:“鸦片战争以来,我无数将士和百姓不怕牺牲,奋勇抗击洋人进犯,忠骨堆堆,立楷模于九泉之下,树丰碑于大地!愿我们继他们的大业,狠狠打击洋鬼子,为黎民百姓报仇。” “干!”两人仰颈一饮而尽。彼此。饮舒怀,觥筹交锚,三宝喝得酩酊大醉,东方萌派人将他护送回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