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正蒙》 > 第5章

《正蒙》 第5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至当篇第九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无入而非百顺,故君子乐得其道。 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故曰「易简之善配至德」。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小德川流」,渊泉时出之也。 「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大者器则小者不器矣。 德者得也,凡有性质而可有者也。 「日新之谓盛德」,过而不有,(不)凝滞于心,知之细也,[非盛德日新。惟日新,是谓盛德。] 浩然无害,则天地合德;照无偏系,则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则四时合序;酬酢不倚,则鬼神合吉凶。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然后能无方体;能无方体,然后能无我。 礼器则藏诸身,用无不利。礼运云者,语其达也;礼器云者,语其成也。达与成,体与用之道,合体与用,大人之事备矣。礼器不泥于小者,则无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盖大者器则出入小者莫非时中也。子夏谓「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斯之谓尔。 礼,器则大矣,修性而非小成者与!运则化矣,达顺而乐亦至焉尔。 「万物皆备于我」,言万物皆有素于我也;「反身而诚」,谓行无不慊于心,则乐莫大焉。 未能如玉,不足以成德;未能成德,不足以孚天下。「修己以安人」,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忾于天下。 「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愿乎外之盛者与! 仁道有本,近譬诸身,推以及人,乃其方也。必欲博施济众,扩之天下,施之无穷,必有圣人之才,能弘其道。 制行以己,非所以同乎人。 必物之同者,己则异矣;必物之是者,己则非矣。 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入心。 道远人则不仁。 易简理得则知几,知几然后经可正。天下达道五,其生民之大经乎!经正则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所行,利用安身之要莫先焉。 性天经然后仁义行,故曰「有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义,仁之动也,流于义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 立不易方,安于仁而已乎! 安所遇而敦仁,故其爱有常心,有常心则物被常爱也。 大海无润,因暍者有润;至仁无恩,因不足者有恩。乐天安土,所居而安,不累于物也。 爱人然后能保其身,能保其身则不择地而安。不择地而安,盖所达者大矣;大达于天,则成性成身矣。 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 不知来物,不足以利用;不通昼夜,未足以乐天。圣人成其德,不私其身,故干干自强,所以成之于天尔。 君子于仁圣,为不厌,诲不倦,然且自谓不能,盖所以为能也。能不过人,故与人争能,以能病人;大则天地合德,自不见其能也。 君子之道达诸天,故圣人有所不能;夫妇之智淆诸物,故大人有所不与。 匹夫匹妇,非天之聪明不成其为人,圣人,天聪明之尽者尔。 大人者,有容物,无去物,有爱物,无徇物,天之道然。天以直养万物,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道矣。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故曰「可大」,又曰「富有」;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故曰「可久」,又曰「日新」。 清为异物,和为徇物。 金和而玉节之则不过,知运而贞一之则不流。 道所以可久可大,以其肖天地而不离也;与天地不相似,其违道也远矣。 久者一之纯,大者兼之富。 大则直不绞,方不刿,故不习而无不利。 易简然后能知险阻,易简理得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易简故能悦诸心,知险阻故能研诸虑,知几为能以屈为伸。 「君子无所争」,彼伸则我屈,知也;彼屈则吾不伸而伸矣,又何争! 无不容然后尽屈伸之道,至虚则无所不伸矣。 「君子无所争」,知几于屈伸之感而已。「精义入神」,交伸于不争之地,顺莫甚焉,利莫大焉。 「天下何思何虑」,明屈伸之变,斯尽之矣。 胜兵之胜,胜在至柔,明屈伸之神尔。 敬斯有立,有立斯有为。 「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之极也。 己不勉明,则人无从倡,道无从弘,教无从成矣。 礼:直斯清,挠斯昏,和斯利,乐斯安。 将致用者,几不可缓;思进德者,徙义必精;此君子所以立多凶多惧之地,干干德业,不少懈于趋时也。 「动静不失其时」,义之极也。义极则光明着见,唯其时,物前定而不疚。 有吉凶利害,然后人谋作,大业生;故无施不宜,则何业之有! 「天下何思何虑」,行其所无事斯可矣。 知崇,天也,形而上也;通昼夜[之道]而知,其知崇矣。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故知礼成性而道义出,如天地[设]位而易行。 知德之难言,知之至也。孟子谓「我于辞命则不能」,又谓「浩然之气难言」,易谓「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又以尚辞为圣人之道,非知德,达乎是哉? 「闇然」,修于隐也;「的然」,着于外也。 作者篇第十 「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于人者也。 以知人为难,故不轻去未彰之罪;以安民为难,故不轻变未厌之君。及舜而去之,尧君德,故得以厚吾终;舜臣德,故不敢不虔其始。 「稽众舍己」,尧也;「与人为善」,舜也;「闻善言则拜」,禹也;「用人惟己,改过不吝」,汤也;「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文王也;[皆虚其心以为天下也]。 「别生分类」,孟子所谓明庶物、察人伦者与! 象忧喜,舜亦忧喜,所过者化也,与人为善也,隐恶也,所觉者先也。 「好问」,「好察迩言」,「隐恶扬善」,「与人为善」,「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皆行其所无事也,过化也,不藏怒也,不宿怨也。 舜之孝,汤武之武,虽顺逆不同,其为不幸均矣。明庶物,察人伦,然后能精义致用,性其仁而行。汤放桀有斩?心德而不敢赦,执中之难也如是;天下有道而已,在人在己不见其间也,立贤无方也如是。 「立贤无方」,此汤所以公天下而不疑,周公所以于其身望道而必吾见也。 「帝臣不蔽」,言桀有罪,己不敢违天纵赦;既已克之,今天下莫非上帝之臣,善恶皆不可揜,惟帝择而命之,己不敢不听。 「虞芮质厥成」,讼狱者不之纣而之文王。文王之生,所以縻絷于天下,由多助于四友之臣尔。 「以(左木右巳)包瓜」,文王事纣之道也,厚下以防中溃,尽人谋而听天命者与! 上天之载,无声臭可象,正惟仪刑文王,当冥契天德而万邦信悦,故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以声色为政,不革命而有中国,默顺帝则而天下自归者,其惟文王乎! 可愿可欲,虽圣人之知,不越尽其才以勉焉而已。故君子之道四,虽孔子自谓未能;博施济众,修己安百姓,尧舜病诸。是知人能有愿有欲,不能穷其愿欲。 「周有八士」,记善人之富也。 重耳婉而不直,小白直而不婉。 鲁政之弊,驭法者非其人而已;齐因管仲,遂并坏其法,故必再变而后至于道。 孟子以智之于贤者为有命,如晏婴智矣,而独不智于仲尼,非天命耶! 山(楶)[节]藻梲为藏龟之室,祀爰居之义;同归于不智,宜矣。 使民义不害不能教爱,犹众人之母不害使之义。礼乐不兴,侨之病与! 献子者忘其势,五人者忘人之势。不资其势而利其有,然后能忘人之势。若五人者有献子之势,则反为献子之所贱矣。 颛臾主祀,东蒙既鲁地,则是已在邦域之中矣,虽非鲁臣,乃吾事社稷之臣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