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我的生活》 > 第9章 入伍前后(1)

《我的生活》 第9章 入伍前后(1)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我的童年时期,一直在穷苦中挣扎着,但其间也曾有过一度学塾生活。不过为时不久,就又不得不丢弃了这个幸福,走上长征之途。 一年的秋天,我开始到学塾里读书。这在有钱人家子弟看来,当然是一种儿童应享的福利,丝毫不觉得稀罕的。然而在我,家庭状况是如此的艰苦,却把它当做一个天外飞来的福音。 父亲是个因为没受学校教育而饱受痛苦的人。他不识字的痛苦生活,使他深切地希望着:无论自己的经济状况如何窘苦,自己的儿子一定要让他们有上学读书的机会。家兄基道便在父亲这种愿心之下,勉强入了学。 那时还都是些“子曰”“诗云”的私塾,现代的新式学校,不消说还没有。先生的束修,每年才六吊京钱,合现在三百个铜元。父亲常常对家兄说: “北宝,咱家里可不容易呀!你上了学,要好好地用功,才对得起我们。将来有机会我再替你补兵,那时就休想读书了。” 家兄于光绪十二年正月入学读书,到了第六年即光绪十七年九月间,他即补上骑兵之缺,吃一份马粮,每月关得七两二钱银子,除养马外,颇可补助家用。他的学塾生活至此遂即停止,总计家兄上学共只五年零九个月。可是这一年的束修是已经缴给先生了,当然不能退回。算起来,下余尚有三个月,于是由我顶替了他,去补满那三个月的期限。就这样,我得到入学读书的幸福。 我平素羡慕惯了有钱人家子弟出入学塾的生活,心里渴望着自己也能有这么一天。可是等到自己真要入学的时候,心里又不免忐忑不安起来。那快来的新奇生活老在我脑子里盘旋着,使我又是高兴,又是害怕,一连兴奋了好几天。 那天父亲带领我去上学,见了先生,第一件事就是叫我向他叩头。父亲说: “这是你老师,快给老师磕头。” 我恭而且敬地磕完了头,就坐到预先为我安排好的座位上去。书房里一切情景都使我感到新奇。霎时间,我觉得自己已经开始了新的生命,许多美丽的希望在我眼前闪烁,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先生姓陈,六十多岁,是保定府新安县同口人,名字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他虽然是我开蒙的先生,但除了记得他爱用旱烟袋敲我们的脑袋而外,留给我的印象却并不很深,这倒是很奇怪的。我开始照例是念百家姓和“人之初”。初次捧到书本,每个字对于我都是生疏的,它们在我眼里乱跳,使我没法把捉。捺下心思念了半天,才背得出几个字,但也非常生硬,老是不成腔调。至于那字是什么意思,那句怎样解,不消说更是不知道了。 念了三个月,就到了放学的时期。这时我住到父亲的营盘里自修功课。 在营中,每天的功课是写字认字,温习旧课。这期间给我影响最大,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营中的一位贾少书。我那时年纪小,模仿性特别大。贾少书的一言一动,我都觉得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尤其那一笔优秀的书法,和他的丰富渊博的学问,更加强了我对他的敬佩仰慕之心。他成了我的楷模,我的典型,事事我都要学他。那种热烈的情形,真是少有。每天我跟着他认字写字,听他谈书说理,心里感到万分的愉快。他对我也特别认真教导,在短短的岁月中,我有了很大的进益。从此我对于读书的兴趣,一天天浓烈起来。 我每天练习写字,可是买不起纸笔,于是就用一根细竹管,顶端扎上一束麻,蘸着稀薄的黄泥液,在洋铁片上涂写。后来听父亲的朋友刘贺堂告诉我,说在方砖上也能练习写字,并且比洋铁片还好,所以我就改在砖上练习楷书。这样,较比以前是更合用更经济了。 父亲人事的关系愈复杂,经济方面就愈感到拮据,每月十几两银子的收入,无论如何是不敷支出。这时惟一的希望,就是把我也补上兵额,每月多领几两银子,补助家庭的用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