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29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29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里堂本此而评论当时成学着书之等次,凡分五级。其言曰: 今学经者众矣,而着书之派有五:一曰通核,二曰据守,三曰校雠,四曰摭拾,五曰丛缀。……通核者,主以全经,贯以百氏,协其 文辞,揆以道理,人之所蔽,独得其间,可以别是非,化拘滞,相授以意,各慊其衷。其弊也,自师成见,亡其所宗。故迟钝苦其不及,高明 苦其太过焉。据守者,信古最深,谓传注之言,坚确不易,不求于心,固守其说,一字句不敢议,绝浮游之空论,卫古学之遗传。其弊也, 局蹐狭隘,曲为之原,守古人之言,而失古人之心。校雠者,六经传注,各有师授,传写有讹,义蕴乃晦,鸠集众本,互相纠核。其弊也, 不求其端,任情删易,往往改者之误,失其本真。宜主一本,列其殊文,俾阅者参考之也。摭拾者,其事已亡,间存他籍,采而聚之,如断 圭碎璧,补苴成卷,虽不获全,可以窥半。是学也,功力至繁,取资甚便。不知鉴别,以赝为真,亦其弊矣。丛缀者,博览广稽,随有心获 ,或考订一字,或辨证一言,略所共知,得未曾有,溥博渊深,不名一物。其弊也,不顾全文,信此屈彼。故集义所生,非由义袭,道听涂说 ,所宜戒也。五者兼之则相济,学者或具其一而外其余,余患其见之不广也,于是乎辨?文集卷八辨学是里堂所讥为据守者,尚列二等,其下 如校雠、摭拾,则只是学者预备工夫,非可语于成学。丛缀一途,貌似通核,一得其整,一得其散,盖通核者出其余事为之,亦可由是而进窥 通核之藩篱。通核之于丛缀,正犹据守之于校雠、摭拾也。然则经学涂辙,由里堂之见论之,只有通核、据守两派,可谓成学,而里堂则力主通核,极斥据守者也。 统观里堂成就,阐述性理近东原,平章学术似实斋。东原、里堂乃干、嘉最高两大师,里堂继起,能综汇两家之长,自树一帜,信可敬矣!惟里堂于东原素深服膺,而实斋书则未全覩,其读书三十二赞,大抵皆当时汉学家言,独孱一文史通义,亦仅佩其论文史义法诸说耳。实斋 批评当时经学家之意见,里堂似未详知。里堂殆所谓能述之乃能非之,其非议当时之考据者,乃由其精治考据而得,乃不期与实斋之说颇多暗 合也。里堂与实斋雕菰楼集卷十七有赠方铁珊序,自记平日研治诗文情况,谓诗与古文,迭相疏密,又说始好食蒜,已乃爱韭,执一不变者 愚,而每嗜其一,则必赴以深情。此等处可见里堂性格,实活泼而兼纯挚。其迭相疏密为课,正又与实斋类似,知两人性好,亦有一部分相通 也。里堂论学缺点然里堂虽力言变通,而里堂成学格局,实仍不脱据守范围,凡其自所创通之见解,必一一纳之语、孟、周易。里堂虽自居 于善述,然自今观之,与当时汉学据守诸家,仍不免五十步之与百步耳。其解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及解格物诸篇,文集卷九有格物解三篇若脱 离旧文,自造新说,固足成一家之见,若以此为述古,则不惟不通核,抑且难据守,又何以服当时汉学家颛颛于考据训诂之业者哉? 盖里堂论性善,仍不能打破最上一关,仍必以一切义理归之古先圣人,故一切思想议论,其表达之方式,仍必居于述而不作,仍必以于古 有据为定。故里堂既为论语通释,又为孟子正义,集中论义理诸篇,亦必以语、孟话头为标题,言义理决不能出孔孟,此非仍据守而何?又其 治孔孟,仍守六籍为经典,虽于诗、礼诸端,未多发挥,而奇思奥旨,往往寄之治易诸书,不知易之为书,未必即是孔门之教典也。又里堂既 务为通核,乃不愿为考据、着述分途,论语通释专言义理,乃早成之书,未刻入雕菰楼全书,而别为论语补疏,与易通释、孟子正义诸书,均 以发抒义理之言与考据、名物、训诂者相错杂出,遂使甚深妙义,郁而不扬,掩而未宣。以体例言,显不如东原原善、疏证,别自成书,不与 考据文字夹杂之为得矣。故其先谓经学即理学,舍经学安所得有理学者,至是乃感义理之与训诂考据,仍不得不分途以两全。雕菰楼集卷七申 戴篇,述东原临终之言曰:“生平读书,绝不复记,到此方知义理之学,可以养心。”里堂极辨东原所谓义理,乃其自得之义理,非讲学家西 铭太极之义理。然要知考据与义理,在东原自身,显属两事,未能并归一体矣。则经学权威必以此降落,而学风将变之候也。合观东原、实斋 、里堂三人之学,正可以见斯间之消息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