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3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3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无如其人慧过于识,而气荡乎志,反为朱子诟病焉,则亦忘其所自矣。 夫实学求是,与空谈性天,不同科也。考古易差,解经易失,如天象之难以一端尽也。历象之学,后人必胜前人,势使然也,因后人之密而贬 羲和,不知即羲和之遗法也。今承朱氏数传之后,所见出于前人,不知即是前人之遗绪,是以后历而贬羲和也……攻陆王者出伪陆王,其学猥 陋,不足为陆王病也。贬朱者之即出朱学,其力深沉,不以源流互质,言行交推,世有好学而无真识者,鲜不从风而靡矣。戴学源出朱子参 看刘刻遗书补遗又与朱少白书实斋此篇即为东原而作,时东原犹末卒,故文中隐其名。后又为书后一篇,始明说朱陆篇为正戴而发,则东原已下世十余年矣。书后亦似 成于己酉,与原道诸篇同时,姑孰夏课甲编所谓附有旧稿一篇即朱陆篇,又加以书后也。实斋谓: 戴君学术,实自朱子道问学而得之,故戒人以凿空言理,其说深探本源,不可易矣。顾以训诂名义,偶有出于朱子所不及者,因而丑贬朱 子,至斥以悖谬,诋以妄作。且云:“自戴氏出,而朱子徼幸为世所宗已五百年,其运亦当渐替。”此则谬妄甚矣。戴君笔于书者,其于朱子 有所异同,措辞与顾氏宁人、阎氏百诗相似,未敢有所讥刺,固承朱学之家法也。其异于顾、阎诸君,则于朱子间有微辞,亦未敢公然显非之 也。而口谈之谬,乃至此极,害义伤教,岂浅显哉! 盖实斋实未见东原疏证诸书,故谓东原于朱子间有微辞,亦未敢公然显非之也。实斋极赏东原凿空言理之戒,谓其源本朱子,而自述学统 ,则不归朱而归陆,不属浙西而列浙东。其言曰: 浙东源出象山浙东之学,虽出婺源,然自三袁袁燮、袁肃、袁甫父子之流,多宗江西陆氏。而通经服古,绝不空言德性,故不悖于朱子之 教。至阳明王子,扬孟子之良知,复与朱子抵牾。蕺山刘氏,本良知而发明慎独,与朱子不合,亦不相诋也。梨洲黄氏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 万氏兄弟经史之学,以至于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惟西河毛氏发明良知之学,颇有所得,而门户之见,不免攻之太过 ,虽浙东人亦不甚以为然也。世推顾亭林氏为开国儒宗,然自是浙西之学。不知同时有黄梨洲氏出于浙东,虽与顾氏并峙,而上宗王、刘,下 开二万,较之顾氏,源远而流长矣。顾氏宗朱,而黄氏宗陆,盖非讲学专家各持门户之见者,故互相推服,而不相非诋。宗主与门户学者不 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故浙东、浙西,道并行而不悖也。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各因其习而习也。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 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义理与人事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朱陆异同,干戈 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 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彼 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学问,则黄茅白苇,极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或问:事功气节果可与着述相提并论乎?曰: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着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 切合当时人事耳。后之言着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 此所谓浙东贵专家,善言天人性命而切于人事,史学所以经世,非空言着述,不可无宗主,又不可有门户,凡皆自道其学统之精神也。浙 东源于陆王,浙西传自朱子,真知学者莫不实事求是,不争门户,故实斋能赏东原。而东原以朱学传统反攻朱子,故实斋讥之,谓其饮水忘源 也。并见通义朱陆篇及与朱少白书经学与史学浙西讲经学,浙东重史学,实斋文史通义唱六经皆史之说,盖所以救当时经学家以训诂考核求道之流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