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53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53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外公门下宾客盛,始见臧庸,在东顾子述来裒裒。奇才我识恽伯 子,绝学我识孙季逑。最后乃识掌故赵怀玉,味辛献以十诗赵毕酬。……干嘉辈行能悉数,数其派别征其尤。易家人人本虞氏,毖纬户户知何 休。声音文字各窔奥,大抵钟鼎工冥搜。学徒不屑谭贾孔,文体不甚宗韩欧。人人妙擅小乐府,尔雅哀怨声能遒。近今算学乃大盛,泰西客到 攻如雠。常人倘欲问常故,异时就我来谘诹。 凡此所举,惟算学非定庵所习,其它则定庵皆擅其能事。所谓借以耗奇者,其究不得不归于琐;及其琐,乃不得不落于小。逮定庵晚年,而重有抱小之论。其言曰: 古之躬仁孝,内行完备,宜以人师祀者,未尝以圣贤自处也,自处学者。未尝以父兄师保自处也,自处子弟。自处子弟,故终身治小学… …孔子曰:“入则孝,出则弟,有余力以学文。”学文之事,求之也必劬,获之也必创,证之也必广,说之也必涩,不敢病迂也,不敢病琐也。求之不劬则粗,获之不创则剿,证之不广则不信,说之不涩则不中,病其迂与琐也则不成。其为人也,淳古之至,故朴拙之至。朴拙之至, 故退让之至。退让之至,故思虑之至。思虑之至,故完密之至。完密之至,故无所苟之至。无所苟之至,故精微之至。小学之事,与仁爱孝弟 之行,一以贯之已矣。若夫天命之奥,大道之任,穷理尽性之谋,高明广大之用,不曰不可得闻,则曰俟异日,否则曰我姑整齐是,姑抱是以 俟来者。自珍谨求之本朝,则金坛段公,七十丧亲如孺子哀,八十祭先未尝不哭泣,八十时读书,未尝不危坐,坐卧有尺寸,未尝失之,平生 着书以小学名;高邮王尚书,六十五丧亲如孺子哀,平生着书,以小学名。此文着作年无考,然谓王尚书六十五丧亲,则至早在道光壬辰后也。 定庵言当时小学家者如此,可谓精美矣。定庵自谓年十二,外王父金坛段先生即授以许氏部目,是其浸润于小学家之庭训者至深且久,宜 其言之精美若是也。定庵之举浙江乡试,高邮王引之伯申实为其座主,所谓王尚书是也。尚书既卒,而定庵为之铭墓表,王伯申卒在道光十四 年甲午,定庵墓表铭作于十五年乙未。自述平日所闻于尚书者,曰: 吾之学,于百家未暇治,独治经。伯申季子寿同观其自养斋烬余录,有拟复龚定庵书,谓:“先人于先秦诸子、史记、汉书皆有校正,其 说皆在读书杂志中;至广雅疏证末卷,则直着文简公名;何阁下曰先君有言『吾于百家不暇治,独治经』耶?吾治经,于大道不敢承,独好小 学。夫三代之语言与今之语言,如燕、越之相语,吾治小学,吾为之舌人焉。其大归用小学说经,用小学校经而已矣。”……又曰:“吾之学 ,未尝外求师,本于吾父之训。所着书谓之经义述闻;述闻者,乃述所闻于兵备公也……寿同书云:“先君着经义述闻,名述闻者,善则归亲 之义。其中凡先光禄公说十之三,先文简公说十之七,其书阁下亦既读之矣。今不别其辞,而浑举曰述闻于兵备,则先君述闻一书,不仅写录 之劳乎?又阁下独举述闻而遗释词,窃恐后之读定庵文集者,就文以考先人之书,必曰释词非王文简公着也。”按:定庵此文,实为对其理想 中小学家之风度为一种极好之描写,观于寿同之缕辨,益见龚文剪裁有深趣也。又曰:“吾着书不喜放其辞。”自珍受而读之,每一事就本事 说之,栗然止,不溢一言,如公言。公之色,孺子色,与人言,未尝有所高论异谭。年近七十,为礼部尚书,兵备公犹在;比丁忧服阕,再补 工部尚书,而公旋卒矣。公终身皆其为子之年。此文语意与抱小篇相足,知抱小篇亦略同时也。 定庵之善言当时小学家风格与意度者,乃又若不禁深寓其爱慕之意焉。故曰六义亲闻鲤对时,乃身删定答亲慈,亦有意乎其人也。然则定 庵之为学,其先主治史通今,其卒不免于治经媚古;其治经也,其先主大义通治道,其卒又不免耗于琐而抱其小焉。自浙东之六经皆史,一转 而为常州公羊之大义微言;又自常州之大义微言,再折而卒深契乎金坛、高邮之小学训诂;此则定庵之学也。以定庵之才,遇定庵之时,而遂 以成其为定庵之学。定庵之诗又有之,曰: 九州岛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