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 第99章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 第99章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按:此略当长兴讲学时境界。既乃去古学之伪,而求之今文学。凡齐 、鲁、韩之诗,欧阳、大、小夏侯之书,孟、焦、京之易,大、小戴之礼,公羊、谷梁之春秋,而得易之阴阳之变,春秋三世之义。曰:“孔 子之道大,虽不可尽见,而庶几窥其藩矣。”按:此略当桂林风洞着答问时境界。惜其弥深太漫,不得数言而赅大道之要也,乃尽舍传说而求 之经文。读至礼运,乃浩然而叹曰:“孔子三世之变,大道之真,在是矣。大同、小康之道,发之明而别之精,古今进化之故,神圣悯世之深 ,在是矣。相时而推施,并行而不悖,时圣之变通尽利,在是矣。是书也,孔子之微言真传,万国之无上宝典,而天下羣生之起死神方哉!按 :此略当槟榔屿、大吉岭成四书新注时境界。 其推尊礼运者如此。何以独尊礼运?则为其言大同。长素又言之,曰: 吾中国二千年来,凡汉、唐、宋、明,不别其治乱兴衰,总总皆小康之世也。二千年儒先所言,自荀卿、刘歆、朱子之说,不别其真伪、 精粗、美恶,总总皆小康之道也。羣经诸传所发明,皆三代之道,亦不离乎小康。按:宋儒自荆公、明道以至考亭,皆鄙薄汉、唐为小康,而 盛尊三代,于是有王霸之辨。今长素则并薄三代而言大同,亦扬高凿深之一例矣。……今者中国已小康矣,而不求进化,泥守旧方,是失孔子 之意,而大悖其道也,甚非所以安天下、乐羣生也,甚非所以崇孔子、同大地也。礼运注序今试进而一究长素提倡礼运之年月,则其事又有可 异者。礼运注之倒填年月据礼运注序,其文成于光绪十年甲申冬至,时长素年二十七。又据长素自编年谱,此据赵氏谱引是岁秋、冬始演大 同义,翌年着人类公理,后乃扩充为大同书。窃疑长素大同书思想,其来甚早,有梁氏语为证,无可疑矣。至长素以礼运为孔门教典,其事似 不应在早年。诚如礼运注序云云,长兴学记已无是处。学记以董仲舒、刘向、朱子并尊,以春秋公羊传、论语并提;而礼运注序乃以荀卿、刘 歆、朱子之说为小康,明以董仲舒言公羊三世义为大同,故贬辞不及。学记与礼运注序见解绝不同,岂有积年艰劬,得此绝大发明,而越后六 、七年,正式开始讲学,以复兴孔道自任,转于孔门最大宝典、最上妙义独秘不宣之理!若谓其时尚不合宣扬大同,则礼运注序何以云今者中 国已小康矣,而不求进化,泥守旧方,是失孔子之意,而大悖其道乎?今再退一步,谓此是长素二十七岁时思想,越后六、七年,讲学万木草 堂,始悟尚非宣扬大同教义之时;则学记所重应在小康义,应先讲荀卿、刘歆、朱子一套,不应故作鹘突,以董仲舒、刘向、朱子并提,且亦 不应着新学伪经考,力诋小康学说之大本营一切刘歆古文经也。今于小康既力诋,大同又不能宣述,而孔门教义,依长素说惟分小康、大同, 试问此外尚讲何事?今与其信礼运注之年月,不如信长兴学记之年月。 两书相较,礼运注定在后,且应在新学伪经考后,更应在桂学答问后。殆长素欲自掩其伪经考剽窃之迹,故为此序倒填年月以欺人耳。长素尝谓刘歆伪造 经典,本属无据,不谓长素乃躬自蹈之。然此等伪迹,破绽昭然,明眼人自能见也。然则礼运注应在何时?曰:会长素前后诸书观之,必与其 为四书新注相先后,决不在伪经考、改制考以前,殆戊戌逃亡海外,行踪稍定,在辛丑、壬寅间,而大同书亦于是时成书也。窃观序文谓子 弟成人,尚必服以襁褓;寒邪尽去,尚必补以参苓;泥守旧方而不知变,非徒不适于时用,其害且足以死人。今者中国已小康矣云云,小康 隐指专制政体等而言,大同隐指立宪政体等而言。是长素其时尚主追步西化,而不过以复昌孔教为之门面,故为此大同小康、三世之说相附会。大抵言公羊改制在前,言礼运大同在后。言公羊改制,终不脱廖季平牢笼;言礼运大同,乃始见为自辟之天地,宜乎长素之必篝火狐鸣为神 怪也。实则季平亦言礼运大同,康、廖仍在同一圈套中;正如长素力唱大同而仍为四子书作新注,则仍不免与宋儒同一圈套,抑且不免与荀卿、刘歆仍落同一圈套中也。 又按:大同书初名人类公理,始着于光绪十一年乙酉。时长素年二十八。及光绪十三年丁亥,仍编人类公理,复推孔子据乱、升平、太平 之理以论地球,是长素至是始用公羊三世义,而尚未援用大同、小康之别,故书名亦不为大同。辛卯成新学伪经考,丙申成孔子改制考,此数 年皆讲今古文分别,亦未言大同、小康。康氏大同思想之来历长素大同书成题词云:“吾年二十七,当光绪甲申,法兵震羊城,吾避兵居西 樵山北银塘乡之七桧园澹如楼,感国难,哀民生,着大同书。”梁氏按按云:“彼时尚未成书也。至辛丑、壬寅之间,先生避地印度时,始着 成之。”其言较师为信矣。今按:长兴学记只言论语及仁,又言春秋与改制,独不言礼运及大同。朱鼎甫与长素往复四书,亦不及礼运大同一 语。桂学答问专主公羊言改制,以白虎通与春秋繁露为孔门真传秘本,赖此以见孔学,并不及礼运。梁氏本长素意为读书分月课程,经学首春 秋,先读刘申受公羊释例,次读公羊传及何君注,次春秋繁露,次礼记王制,次谷梁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