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异界争霸 > 星尘之光 > 第97章 复数存在的大门

东南半球,武海海域。 早已存在的大门,新新出现的大门。 又有多少座大门,为何存在的大门。 真相的背后,不一定也是真相。 —————————— 武海,位于泛古星东南半球,帝国漫长海疆与武海公国中间的海域,其海底深度不超过500米。整个武海海域大多是浅海域,阳光充足,植被茂盛,各种底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其种类和数量大大超过远洋海域。在此生活的海族种类,也比各远洋中要多的多。 (PS:海底大门的位置,可见春秋做的地图“南大陆2”在武海公国与精灵森林的绿色边境中间的公海海底。) 作为远离大陆的海外岛国,武海公国以盛产多种热带水果和香料,以及通过与海族的贸易换取来种类繁多的海产而闻名。其海运贸易航线主要为三条,第一条通往帝国汶州,第二条连接希望长江极南支流的中立城市滨江港,最后一条则通往亚山公国。 与在过去的魔物狂潮中遭受侵袭的大陆国家不同,武海公国因身处海外,即便是长达30年的持久战争中,也基本上没有遭遇过什么战事。倒临近海域的海族,为了抵御魔物的海生变种,而不得不加入了以帝国为领导的联军之中,于大陆近海和希望长江支流中,阻击向海洋蔓延的敌人,并顺便配合精灵森林沿海的防御工作。 一直到2个多月前反攻魔渊战役展开,武海周边地区才进入了相对和平的生活。但仍保持高度紧张的海族们,却无法安心的回复到平常生活中去。那些魔物的海生变种,和它们陆地上的亲族一样,能战斗中不断吞噬敌人的尸体来恢复自身,甚至于改变本身的基因构成来越变越强!不断更新换代的海生变种,可比陆地上同类的模样更加恐怖可怕,包括各种从海族身上摄取到的能力…… 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好不容易过上了安宁生活的海族,再发现某处海底高地上凭空出现了一座大门后,当即集结各海族重兵驻守于此,并专门将这份情报如实的转交给了星灵帝国。希望帝国方面能看在海族为联合军流了无数血液的份上,派出魔导舰队支援,以防止未知的敌人从门中涌出,为海洋与大陆再次带来浩劫云云。 当然,看着那份情报的皇帝陛下却显得不那么轻松。虽然海族的报告上,那座大门从发现至今为止,都没有出现任何来自异世界的怪物。但海族自发组织起的侦察部队,却在进入那座大门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使得一众海族的首领,对此保持高度的紧张与担忧。而大门内涌动的光团,则无法让人通过目视观察,得知门对面是个什么情况。 不过,就算帝国派出魔导舰队去支援,恐怕也无法对海底四百多米下的大门多做些什么。除了猛丢深水炸弹进行轰炸外,那就是放几个禁咒尝试下能否摧毁它了。毕竟,没有哪个人类能顶着巨大海水压力潜到那下面去,随后再穿过大门去调查不知道对面是什么环境,什么情况的异世界。 而帝国本身的变化,也让老皇帝觉得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新新出现的大门。魔导舰队虽然强大,但受限也极大。先不说高消耗的后勤补给,和永远都是吞金巨兽的维护费用。光是战舰本身所能停靠的港湾,在整个泛古大陆上绝不超过20个!这里所说的港湾,是拥有魔导战舰修理、维护、补给、甚至是改造换装的专属港湾。 浮空的战舰对降落地形的要求,其实不算很高,地势只要开阔平坦就行了。简单的维护工作,战舰本身的人员也能做到。补给的问题,也不过是能运上去就没问题。但这是建立在战舰无损或轻损的情况下,如果中破以上,魔导战舰就必须回到专门的陆地港湾,才能着手相关的修复工程,以及各种大号零部件的构件更换。 所谓的变化,正是魔导改革中所需要的时间。这是一场划时代的改革,新型的“恒动能核心”正在更换掉早已过时的“魔力核心”,将魔导科技的能源关键,从魔力和多类型的元素能量,彻底换代为统一的能量供给。 简单地说,魔导科技原有的能源供给体系,是以通过采集自然元素力量的各种魔导工厂,来生产多属性的元素结晶,再将之放进魔力核心的能源摄取器中进行供能。 元素结晶的种类很多,有如:通过风力摄取大量气元素,生产的风属性结晶。通过燃烧物质摄取火元素,制造火属性结晶。通过消耗水摄取水元素的水属性结晶。还有通过吸收光能,生产的光属性元素结晶等等。 而魔导设备的工作,则需要消耗相关属性的元素结晶。例如:魔导战舰内的恒温系统在生成暖气或冷气时,就需要用到火属性或水属性的元素结晶。 恒动能核心的变革,就是以单一的光属性元素结晶,作为新型能源核心的唯一能量。所有的魔导设备,在一些必要的消耗物资不变的情况,也都只用这一种能量。以此把复杂的能源系统整合优化成了简单的系统,并降低了后勤补给方面的压力。 但这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却很漫长,因为各个魔导工厂的设备突然间都过时淘汰了!元素结晶的生产工厂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力建设相关的配套工业设施,并完成所有设备及军备的换装,除了必要的时间外,还有更加庞大的资金投入,及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在此之中,永芳联盟先期以“通用能量晶体”支付的巨额租金,则无疑加速了魔导改革的进程,解决了大部分的资金问题。但同样的,大量同样能量晶体流入帝国,也对现有的元素结晶市场造成相当大的冲击。特别是对前景无限好的“光属性元素结晶”而言。 随着贵金属制的货币不断流入联盟,作为货币使用的通用能量晶体,也在贸易的过程中逐渐从一种新资源,变成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新货币使用。通俗的说,能量晶体比钱值钱,购买力更强于贵金属制的货币,特别是在有魔导工业发展的地区。当然,这也与市场上的贵金属货币变得越来越少,能量晶体反而越来越多有关。 光元素结晶虽能够大规模量产,但能量利用方面,却与同类型的能量晶体一样,都是纯粹的光能能量。而光元素结晶无论是能量利用效率方面,还是同体积单位所储存能量级,都全面弱于联盟的通用能量晶体。同时元素结晶使用过程中,对机器的磨损度,也比通用能量晶体更高。 光能的泛用性,在新式魔导武器“枪杖”上也有体现,枪膛内的能源摄取夹,主要从装填进来的元素结晶中摄取能量。而同样体积的通用能量晶体再装进去后,也能被摄取能量进行使用。 虽然,物价上的差别,仅是影响选择使用它们的人群。但通用能量晶体对市场的冲击,却比任何人预料的都有严重一些,特别是逐渐取代贵金属货币的趋势。可以说,帝国正在进行的魔导工业改革,迅速加大了能量晶体的升值空间。 在能量晶体与金币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能量晶体的升值,意味着帝国金币也必须一同升值。但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却并不能使该国的人民更加富裕。 因为人们的劳动产品,和劳动必须以更低廉的价格卖出。货币升值了,人的劳动与劳动产品相应贬值,费力不讨好,人们只能获得很少的货币,会使许多人选择闲暇,放弃劳动。放弃劳动的进一步影响是,经济下滑、收入降低,进而使消费降低,对外进口也会因此萎缩。 而优于元素结晶的通用能量晶体,则使使用它们的人、组织机构、甚至是国家,都更加依赖于能量晶体所带来的好处。不少私营性质的元素结晶产业,更是在这场冲击中,逐渐转盈为亏,本应充满无限美好的市场前景,已经被能量晶体给抢占了。 正是明白了这场变化中的变化,正对东大陆进行改革的帝国,大手笔的一挥,准备连北大陆现有的魔导工业,及极南方的南都军团都展开相应的改革工作。其中南都军团的常规军备换装工作,则是帝国向联盟下达大量生产订单,以联盟的能量晶体进行支付。(PS:65章中有提到过,相关的贸易事项。) 一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二是,为了降低这场冲击所带来的影响。三是,将货币逐渐升值的趋势扭转为逐渐贬值!即便做不到,那也得把这个价值保持在一个合理且稳定的阶段。 说道这,就不得不说明一下星灵帝国的各地区社会形态构成及发展。 极像是十字星星的泛古大陆,以大陆中央的大片荒漠为分割区,被分为东、南、西、北,四大陆,虽然陆地上相连,但没人能直接穿越大沙漠前往另一边的大陆。所以走陆路的话,要先经过另一边的大陆,跨越大半个世界才能到彼方的大陆。当然,走海路的话,因为星球是圆的,所以从东大陆到西大陆,只需要越过中间的海洋就行了。只有从北大陆到达极南方,会比较麻烦。 东大陆,是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有少量的丘陵、盆地地形。西南方是精灵森林,精灵族的家园,一个保持原始自然经济的自治省。元芳、圣焰、升阳三洲,以东之都为首,是帝国魔导工业集群的主要所在地,也是污染严重的主要地区。安东与辉光两洲,一个是最大的矿物产地,另一个则是最大的晶体矿产地。同时,东大陆也是帝国魔导战舰的主要生产地,停靠有数量庞大的(少量新锐+老旧)魔导战舰群。但一般都是停在港湾内吃灰的存在,因为用不到。 东陆军团,以纯粹的魔导军团部队组成,魔法师在这里是异常稀有的存在。本地的居民构成,以信仰机械神教的中产阶级和平民为主,其次是自治省的精灵族,最后是光明教廷的信徒。军官团体的构成,大多是平民出身,夹杂少量贵族。 (PS:以上涉及到星灵帝国的历史问题,我会在作品相关中补充这方面的设定。一些地区见“作品相关”的地图。) 南大陆,以不落要塞南之都为首,统领着极南方所有的附庸公国。极南方仅南之都拥有一定的魔导工业,公国们则只有些小作坊,基础工业水平则接近于无。值得注意的是,南都地区盛产战马与亚龙,大平原上拥有随着季节变化而迁移的,极其庞大的角毛牛群和陆行鸟群。 南陆军团,以30%的步骑联军(老式冷兵器部队),50%的半魔导军团(冷热兵器+魔法师的混成部队),20%的纯魔导军团组成。空军为大规模的亚龙骑士,与配属路航的12艘轻型冲锋艇航母组成。本地的居民构成以普通平民为主,军官团体构成也是。值得注意的是,南元帅的家族世代都是南都的军人,该家族的使命就是镇守帝国的极南疆土。 西大陆,是以丘陵+平原为主的地形,小半个大陆都被丛林、森林所覆盖,自然环境的美好不逊于精灵森林。魔塔、宁静、秘境三洲,以西之都为首,是帝国发展魔法技术的主要所在地,也是势力庞大的魔法公会主要分布的地区。秘境洲与魔兽丛林,是魔法材料的最大产地。 除被山地围绕,背靠大海的圣泉洲部署有一个舰队的魔导战舰,及配套工业设施外,西大陆再无魔导军团的部队,与任何魔导工业。取而代之的,则是以魔法研究院+魔法物品工厂为主的,一系列与魔法有关的设施。 西陆军团,以20%的步骑联军(老式冷兵器部队),60%的魔法军团(魔法师+魔法武器部队),15%的魔兽军团,5%的巨龙军团组成。空军基本都是各类魔兽空骑+巨龙+龙骑士组成。本地的居民构成以庞大的魔法学徒和研究助手(平民)为主,其次是符文技术(平民精英)人员,在西大陆上,普通法师几乎随处可见。军官团体由贵族+贵族法师+少量平民精英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魔法公会在西大陆的影响力极大,魔法学术气氛浓厚到极端保守,视魔导技术为魔法技术的大敌。保守的老法师们仍旧认为,魔法是只有高贵法师才能运用的力量,凡人也能使用的魔导技术,则是歪门邪道的奇.技.淫.巧。 (PS:以上涉及到星灵帝国的历史问题,我会在作品相关中补充这方面的设定。一些地区见“作品相关”的地图。) 北大陆,是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有少量的丘陵、盆地地形,再往北方都是大片的森林+丘陵山地地形。中盛、安北、江北三洲,是帝国最大的粮食产地,生产着整个帝国40%以上的主要粮食,及25%的副食农作物。赤马洲和巨兽丘原,则是多种属于战略物资的生物产地。 值得注意的是,北之都被誉为学园之都,集合帝国文化、科研、工业于一体,是魔导科技最大的研究所,声势大大盖过被誉为魔法之都的西都。同时,北都还是北大陆唯一的,魔导工业集群所在。设有520座工厂,98万劳动者,供应着帝国20%的元素结晶,90%的最新锐机动钢铁(魔导机体),60%的恒动能核心,33%以上的魔导战舰工程湾,及相关工业设施。并生产着帝国25%以上的重工机具,占去星灵帝国17%的工业生产总值。 北路军团,以20%的半魔导军团(冷热兵器+魔法师的混成部队),80%的魔导军团组成。空军由魔导舰队,路航的魔导护航艇+冲锋艇组成。其中,中央舰队占帝国舰队10%的比例,但帝国舰队真正启用的单位,只有总数的30%左右。(开支太大,多余的都在停船吃灰) 本地的居民构成主要以信奉枪战神(神领元帅)的平民构成,其中大部分是贵族种植园下的农民。军官团体由贵族+平民精英组成。 而四大元帅,则分别统领着四大陆军区,只听从帝皇一人的命令。其中神领元帅是一个荣誉职位,枪战神本人凌驾于帝皇之上,如果要算的话,四大元帅也听从神领元帅的命令,但枪战神已经千年不管俗事了。 东领元帅,裴克斯,一般常驻于东之都,魔导之都。 南领元帅,戈尔斯,一般在南之都,不落要塞附近的演武场驻守,喜欢与士卒共同直面前线战场。 西领元帅,奥法,一般常驻于西之都,魔法之都,专心做自己喜欢的魔法研究。 北领元帅,艾迪雅琴,一般常驻于北之都,学园之都,偶尔教授一课,但更多的时间是宅在自己的魔导研究所内。 神领元帅,枪战神,行踪不明。 因此,帝国的魔导工业发展,除去在东大陆的元芳、圣焰、升阳、安东、东都五洲遍布的魔导工厂外,只剩下北都这一工业集群所在。其中北大陆各洲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元素结晶生产地,而汶州、辉光、海北只有少数工厂,主要是为了保留环境较好的粮食产地,而精灵族的声音,也起到了抑制污染继续在东大陆扩散的作用。 兽人种族原本集中于巨兽丘原,那里千年前曾是兽人的国度,但在后来的历史上,被渐渐分散到了人类世界的各个地区,完全成为了少数民族。千年的时间洗礼,已经让种族问题小到翻不起什么大浪了。这也是2号生态园区,常常能见到人类与兽人组成的商队的原因,而不是由某单一种族组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