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东方玄幻 > 道家门徒 > 第27章:仙道何凭?

道家门徒 第27章:仙道何凭?

作者:匿名 分类:东方玄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老氏三宝,真意只有一样,就在于节约。” 此时与当初应付郑老头不同,魔僧还要靠王平提供元气来恢复元神,王平的道业,关乎着自家利益,便再不藏私,娓娓道来,细说关窍。 “这人啊,不管生理活动还是心理活动,都需要能量支持,消耗的都是体内的精元。常人从饮食中吸收养分,转化精元,满足日常工作学习消耗所需,然后又通过饮食和睡眠来补充,然后再消耗。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年老,精元枯竭,器官损朽,再也无法维持日常生活消耗,就大限来临,撒手人寰。这就是一般人的情况,天天都和这精元打交道,却只用于满足日常所需,不知锻炼升华,所以才说百姓日用不知…” “修道人呢,则深知‘神仙道士非有神,积累气成其真’之理。从一开始,就有着节约的意识。在此摄心静坐的状态下,收视返听,外溢之元气使之内敛,散乱之心神使之专一,积蓄精气神,待得气足神完之后,用自家神意烹煮锻炼,结成一颗内丹,成就无漏不坏之身,超凡脱俗,生命形式超越于俗流之上…” 话说王平对修炼也非一无所知,往日里也曾涉猎过丹道仙学,也看过两本丹书,知道丹道大药就是精元,所谓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丹家,素来就重视精气神,认为超脱的希望就全维系在这三宝之上。 不过,丹书中却多是些隐晦艰涩的专业术语,未曾如魔僧般解析得浅显直白。反倒是对成功后的美妙前景,就描绘得清楚明白,啥啥若解更能修大药,顿超无漏做真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粒金丹宝珠吞入腹,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啥的 看得人心潮澎湃,恨不得立时就开始修炼,好做个神仙真人。但其具体修炼方法,却是保守无比,说甚么天律甚严,不敢泄露太多啥的,写得遮遮掩掩,语焉不详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得其门而入… 此刻,听了魔僧一席话后,他方才恍然大悟,心中盘旋已久的疑惑就如同那阳光下的雪花一般,顷刻间就豁然融化,生出明悟,大致弄懂了丹道筑基法的真意。 于是就开口印证道:“所谓百姓日用不知,是说常人就好像工人月光族,挣一点用一点,日常收获的元气,只够供应日常生理心理活动所需;道人呢,则积精累气成其真,就像商人,资本家。先积累一笔原始资金,然后就投资立项,等奠基完成后,就锻炼精气神,结成内丹,生命形式升华超脱于常人之上…” 魔僧就呵呵一笑,嘉许道:“你这是把元气比喻为金钱,把丹道修炼比喻为投资立项。此喻虽有些粗疏,却倒也贴切…” 随即又继续讲解道:“摄心静坐的真意在于节约,你已知晓。但具体的功理功法,如何节约,却未曾领会于心,知晓分明。今日老衲就为你直指关窍,省却你数年参悟之功。” 王平忙竖起耳朵,凝神细听。 “无论任何学问,若欲精研,都得穷源朔流,知晓这门学术的源流。仙学源流,是上古黄老之学。此道有两部根本大典,就是道德阴符。所谓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古今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 “仙道各宗,无论是内丹外丹,先秦练气士和方仙道,还有唐宋内丹家,他们的理论依据,学术思想,道法术数,功理功法,皆可自这两经中找到源头。故欲修仙学道,此二经不可不深研。内丹一途,亦有两部必读之书,参同契和悟真篇,参同开内丹源流,悟真承前启后,上承参同之旨,下开东派、中派、西派、伍柳仙佛合流等派。此二书于丹家的重要性,勿需老衲饶舌。唐宋后,外丹一途日趋没落,服食一颗九转仙丹,白日飞升,已经成为传说。现在神丹难觅,主流是内丹,长生得靠自己苦苦修炼,若欲修内丹,就不得不深研此二书…” 顿顿,续道:“内丹一途,功理功法,都源于参同悟真。筑基法,亦是如此。契云: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这段话,就是筑基总纲,其功理功**效,都蕴含其中。学人只要深思熟虑,细细琢磨,筑基法自然会明会于心。” 《参同契》博大精深。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炉,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其学涉及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诸多学科知识,因其涉及诸多,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 王平虽有点古文功底,有些知见,毕竟年纪在这里,知识储备量有限,不是那些饱学老儒可比,对这“天书”,却是力有未逮。琢磨了一会后,虽非一无所得,但也所得不多,聊胜于无。 于是便抱怨道:“这伯阳真人故弄玄虚,把个参同契写得艰深晦涩,比天书还难懂,虽明知其中有宝山,却不得其门而入。凭我自个领悟,恐怕是再想十年也难想明白,大师您还是用我容易理解的话来解释一下吧!” 魔僧笑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其不知,知也!你倒也光棍。罢了,老衲就依你一回,也不弄玄虚,就用些你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讲解其中的真意吧。”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这段是功理,重点在于内字,即内视,外溢之精神收之内敛,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闭塞其兑,筑固灵株。此段是方法,闭塞其兑,就是收敛耳目。灵株,既指这个色身驱体,也指仙胎。” “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这段是应用。三光陆沉,即日月星,这里指潜藏精气神。子珠,指元神,本源精神,也是超脱的依凭。视之不见,近而易求,是说元神无形无质,平时难以发现,但静定时就在眼前。总的来讲,这句就是闭塞其兑后的效果体现。” “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就是功效,内以养己后达到的效果;总的来说,就是要求在安静虚无的状态下内养。用你容易理解的话说,就是要求关闭一切应用软件,要求合理利用电量和流量。” “人的自性,本来蕴藏着无限可能。柴陵郁师悟道诗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说的就是这个。明珠,指清净光明、圆润无瑕的自性。尘劳关锁,说自性被五蕴六根各式烦恼尘劳遮掩住了,但却丝毫不减它的清净的本质,修炼后,就会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超凡脱俗,从世俗的贪嗔痴爱无名烦恼中解脱出来,获得最真实的永久的清净光明安乐自在…”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老本行,魔僧毕竟出生禅宗,虽是传授道法,但说着说着的,又谈起了禅宗的心性。 说起老本行,魔僧那是滔滔不绝。王平觉得有些跑题,忍不住就插了一嘴:“咱们不是讲丹道么?大师您怎么说着说着,又谈起这个了?” 魔僧谈得兴起,被打断了,有些不悦,斥道:“你懂什么?既是讲道,自然要追源溯流,从超脱的源头说起。这人皆是血肉之躯,一介凡胎**,凭什么就能超脱俗流,成佛作祖?这凭据就在这自性上!” “禅家说的自性,就是道家说的元神,儒家说的本能良知。虽然名目不同,但超脱的依凭,都是这个。儒谈中庸,佛说寂灭,老言清净,道说练养。或明心见性,或察心观心,或动心忍性,种种手段,目的,都在于发现此无生无灭,圆满无暇的自性。自性虽圆满无暇,但却被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五蕴六根的尘劳沾染,蒙昧颠倒。佛法,道法,儒法。或参禅打坐,或调神炼丹,或格物致知,修齐治平。成佛,成仙,成圣,种种方法,都是教人消除尘劳污垢,找到这个超凡脱俗,长生久视的依凭。” “所以,神秀师才说常常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听到这里,王平就是一愣,忍不住就问道:“不是本来无一物么,怎么又常常勤拂拭起来了?” 魔僧反问道:“不通过种种教法来常常勤拂拭,又如何知道本来无一物?虽然张紫阳说过:若悟圆通,顿超彼岸。但世人根器,却是中平居多。如慧能那般上根利器者,万中无一。所以还需要种种教法,让学人常常勤拂拭。” 说罢,又细说拂拭之道。 “这人啊,就是通过五蕴六根来观察认识外界。一来,清净自性渐渐被各种后天信息污染,不复先天的神奥。二来,这精气神也日渐消耗掉了。目之所视,耳之所闻,收集信息后在大脑分析归纳,都会产生消耗。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目眩神迷之类,就是说的这个。说白了,如果把人比喻成手机,这五蕴六根,就是消耗流量的软件。其中,眼耳二根,更是消耗大户。人类观察外界,主要就是用这两个…” “所以,参同契才说内照形躯,闭塞其兑。就是要求收视返听,双目垂帘,内视丹田,注意力集中在自家的呼吸上,专注听息。当然,初学阶段不可能真个内视返听,不然,就是透视眼和蝙蝠耳朵了。异能,则更消耗精力。这里也就说这么一个意思,说白了,还是要求把注意力由外界转向自身。” “摄心静坐,在此闭塞其兑,收视反听的状态下日日锻炼,久之,这念头就和气息打成一片,浑然一体,再也不分彼此。此即老头客厅里挂的那副字形容的境界:心静气定,心忘气凝,心气混一。到达此境界后,继续用功坚持下去,终有一天突然就会气息心空,明心见性。五蕴六根之类的一切感受都消失了,突然就发现自己那晶莹剔透的心体,找到自己的元神。找到超脱的依凭,然后就在这依凭上下功夫,养护壮大,也就是所谓的圣胎结成。” 随后,魔僧还提点了一句,叮嘱王平勿要要去追求什么神通 “总之,奠基期间最重积蓄,近人追求奇异,喜谈外气作用,未等精元饱满,就追求什么运转周天,开天眼什么的。还美其名曰啥米特异功能,开发智慧啥的。诸如此类,皆因为不明此理,故而才本末倒置。却不知一切神通,皆是本性智慧外照之力,人体自有生理器官功能之衍伸放大也,皮毛而已。” “内炼是本,外用是末,身内三宝充足,身外自发辉光,尤之电源充足,电灯自然朗照。元气未足之前,贸然追求什么周天河车运转,就是鼎中若无真种子,犹如无水煮空铛,适得其反,未得神通不说,反而先把自己搞神经了。却不知修炼达到高级境界后,先天潜力大幅开发,这神通自然不求自得。” “所以在奠基初期,要求积蓄积蓄再积蓄,绝对禁止浪用精神,去追求什么神通异能,免得圣胎难结,或结之不壮不圆,功亏一篑。必须达到老衲先前讲的元气日充,元神日旺,气足神完,身体恢复到理想的健康状态,并进行下一步修炼后,才能练习法术神通。” 讲完这些后,问道:“这筑基法的真意,大体上就是这样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没有?” 魔僧言论深入浅出,王平所获不浅,筑基法,理论上大体已无疑虑,需要的就是躬身践行了。 当下,就出言印证道:“若把人体以电脑手机比喻:这心体意念,就是软件。摄心静坐,关闭五蕴六根这些消耗流量的大户。此为节流;打坐调息,运转真气,温养肉身,让真元在体内流通,开关过窍,此即为保养肉身。类似杀毒,清理垃圾功能;吃饭喝水,从食物中摄取营养,或者功力达到高层次后餐风饮露,直接从虚空中吸取元气,供应自身心所需。这些,都是开源;节源开流,积蓄能量,然后把这软件硬件一起升级,练就内丹,超凡脱俗,长生久视。“ 闻言,魔僧就笑了起来:“理论上,大体上就是这样。不过还是那句话,修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绝知此事要躬行。好吧,你自打坐吧。老衲休息一下。” 当下,王平再无疑虑,摒除杂念,摄心静坐,意图把这些思想上的领悟化为自身的功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