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东方玄幻 > 神州异事 > 第3章 霸王用计

神州异事 第3章 霸王用计

作者:匿名 分类:东方玄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天下大乱,在瞬间死了上百万人,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 虽然每个人都很清楚,在这种纷乱的情况下,群雄最需要的,是兵。 曹操拿下了许昌,在这个时候他已拥有两座城池,但是他并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选择偏安,因为许昌跟陈留,都处于大地的正中央。 在这个缺乏情报的情况下,似乎其他群雄都选择静观其变,因此在奇袭许昌之后的一个月内,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动静,似乎只有曹操敢贸然进攻他人。 这也演变成短暂太平的局面,众人都选择静养生息,即使是年事已高的曹操,也因情报不足而选择了这个方案,但毋庸置疑的是,曹操的实力依然弱小,这个决定能让他慢慢蓄养势力。 唐朝的乱世,迎来了一年的短暂平安时期。 一年或许不长,但对于渴望和平的百姓来说,这一年很宝贵,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在什么时候会被太守征去或是因生活所逼而去当兵,忽然间,人人都对自己的家人起了珍惜之情,或许是因为那场异变,才会让众人产生这样的情绪吧。 雄心万丈的曹操,在经过一年的保留实力后,已拥有一支有上千人的精兵。 要知道,在这种时候,有一千兵已是难得了。 但是具有雄心壮志的,还有占领了徐州这座大城的西楚霸王-项羽。 这一年对他而言很漫长,或许是因为知道了英布的下落,而且项羽本来就热爱战斗,他认为身为一个铁铮铮的热血男儿,没有决斗的人生是枯燥,是乏味的。 经过了漫长的一年,他毫不犹疑的揭起了战幔,拿起了满布灰尘的天子剑,往下一个城池进发。 项羽拿着地图,托着下巴,思量着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地方。 徐州位于中国的最东方,接邻的城池却很多,因为东南方都邻近海洋,变得富裕了起来,即使不少皇帝选择帝都于长安,但也无法平衡中国人口偏重于东方的情势。 正因如此,徐州邻接了四个城池,以一个处于地图边沿的城池而言,这是个相当多的数字。 “北海,乐毅。”项羽拿起了地图旁的纸条,读毕轻叹了口气,微微的摇摇头。”乐毅是历史上着名的将领,用兵能力非常强,若要硬碰的话恐怕没有胜算。”对于项羽而言,能找到一个自己以前有听过的名字,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即使那是一个可怕不可爱的对手。 这时樊哙轻轻的推开了项羽寝室的木门,缓缓的走了过来。 “坐吧。”项羽没有心情和空闲去理会他,因为他一直是这样,跟在身边的樊哙也习以为常了。 樊哙拉出木椅,坐在椅上,看看项羽的脸色,又察看了一下桌上的地图,大概知道项羽在犯愁着什么。 “若果你拿不定主意,可以找老先生谈谈,他是个对历史挺有研究的人。”樊哙口中所说的老先生,就是那个老翁,也就是项羽的主簿。 “有时候啊,”项羽带着苦笑叹了口气“男人还是要靠自己的。” “你就是这么要脸。”樊哙开玩笑的笑道,但这的确是事实。 项羽耸了耸背,视线依然没有离开地图和那张纸条。 “若要找地方下手的话,淮南是个不错的选择。”樊哙收起了笑容,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项羽立刻把视线移向地图上,淮南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错,加上土地肥沃,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他再看太守的名字后,立刻皱起了眉头。 “太守是...岳飞?”项羽在脑海中找不到关于这个人的资料,于是又犯愁了起来。 “关于这人,我问过老先生了。”樊哙立刻答道。 “他怎么说?”项羽视线依然没有离开。 “他说,这岳飞恐怕是这唐朝之后的人,因为他也没听说这个人的名字。”樊哙道。 “不一定吧?说不定这人只是个无名小辈呢。”项羽笑道。 “不可能吧,放眼天下,尽是名将,这个岳飞恐怕也不例外吧。”樊哙想了想,然后否定了项羽的想法。 “听你这么说,这岳飞,还是延后为好。”项羽拿出毛笔,在地图上“淮南”两字的地方上打了一个叉。 樊哙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如果许昌在徐州附近你说多好?”樊哙笑道。 项羽不语,但他听到许昌,立刻想起了英布,但是许昌被名为“曹操”的人攻下的消息,早就传遍天下了。 “若是英布在附近,要攻下他所在的城池也不是什么难事吧。”樊哙道。 “就算在附近,那个曹操看来也不是省油的灯啊。”项羽喃喃道。 “应该吧,英布好歹也是员虎将。”樊哙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这么说来,只有北海吗?”项羽看着地图上的北海,缓和的双眉再次皱了起来。 “乐毅这人我们固然熟悉,可是能惹吗这人?”樊哙笑道。 “你不想试试?”项羽突然看着樊哙,有点自信的笑道。 “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乐毅的战法和实力到底是否那么强,但是在这缺乏兵力的时代,恐怕这乐毅也无法发挥所长吧?”项羽不知哪来的自信,好像突然觉得自己真的能赢一样。 樊哙无奈的耸了耸背,项羽这人虽然优柔寡断,但他一旦决定了什么事情,要改变他的想法绝不是易事。 而且的确如项羽所言,这事还是要试试的,毕竟其他人的实力和事绩都不太清楚,南面的周瑜虽然从老翁口中略有听闻,但是据老翁所言,那周瑜有着能让士兵以一敌十的谋略,项羽听后立刻放弃了攻建业的想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没有了范增,项羽就像失去了左手一样,空有武勇而无处发挥。 眼看着日子渐渐过去,项羽出兵的日子依然模糊。 “正值炎暑,出兵不利于士兵,”项羽被刺眼的阳光弄得双眉皱了起来“再等两三个月,待秋冬来的时候,再出兵也不迟。” “只是再过两三个月,乐毅的兵力一旦又增加时,要战胜他便更难了,”樊哙有点忧心的说道“何况本来就没有多大的信心。” “我项羽一生未尝败绩,只败于韩信手中,我就不信我不是乐毅的对手。”项羽一副下定决心的样子,忽然拍了拍墙,转身离去。 樊哙看着远离的背影,心中清楚... 他,要出手了。 一个月后,即同年九月,炎暑刚退,迎来了秋天。 项羽为人重视义气,爱恤士卒,对身边的武将也甚为敬重,只是为人自大,很多时会让部下反感。 自从项羽得悉自己的死因后,在这次新生的机会中,似乎也把这个性格稍微改正了过来,这使本来天下无敌的他,又稍为增强了逐鹿天下的能力。 只是他的对手乐毅,也绝不是一般的对手。 乐毅在战国的时候效力于燕,集合赵楚魏三国连同燕国之兵共同征伐当时最为强大的齐国,于济西大败齐国之后,一直攻城掠地,五年之间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但因国君驾崩,被敌将施反间计,致使失去了灭齐的大好时机。但乐毅的名声却因此反而大了起来,英雄的传说,永远都是在最后一刻破灭的,正因如此才被称为经典。 乐毅的战法不详,历史上也没有详细的描写和记载,对于项羽而言,他只要打出自己的水平,或许还有机会增添胜绩。 项羽点了点兵数,然后回过身去看着主簿。 “那主簿,徐州城就暂时拜托你了。”项羽毕恭毕敬的拱手礼道,这主簿在这一年间的确帮了项羽不少忙。 “放心吧,城在人在。”主簿笑道。 项羽满意的点了点头,挥手示意军队前进。 “带一千兵去,似乎儿戏了点吧?”樊哙道。 “此话怎说?”项羽问道。 “我前几天点过兵,城里有一千七百多兵力,你只带一千兵去,留七百在城,要攻下北海绝非易事。”樊哙道。 “你要知道,徐州城是腹背受敌,我是信得过主簿,在留数百兵予他,我看他熟读兵法,短时间内守住徐州,我看他还是有这个能力的。”项羽笑道。 樊哙半信半疑的点了点头,据他所知,项羽是个有勇无谋的将军,他所谓的未尝败绩,当中几场还是有点运气的成分的。 项羽用兵意气用事,虽然善鼓舞士气,但很多时候会孤军深入,所以韩信的十面埋伏才如此奏效。要是换作另外一个较为冷静的,韩信的战法恐怕又要改变了。 这使樊哙不得不担心,以项羽这冲动的性子,要战胜足智多谋的用兵高手乐毅,胜算到底有多大? “报!” 一个士兵样子慌乱的跑入官邸,半跪下拱手低头,喊道:“细作报告,徐州城的军队正向我方进发!” “哦?”坐在木椅上的不是别人,正是北海太守乐毅,只见其气定神闲,捏着下巴,看着旁边的主簿。 在这个时代,似乎大部分群雄都在百姓中选一个对历史有一定认识的人作主簿,因为他们都能为自己提供不错的情报,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正是这个道理。 “徐州城...是个叫项羽的吧?”乐毅问主簿道“其人如何?” “项羽号西楚霸王,是后来灭秦的第一主力,其人武勇过人,大部分人都认为他是古今武艺第一的猛将。”主簿听到徐州军来,顿时吃了一惊,因为项羽的名字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匹夫之勇吗?”乐毅缓缓喝了口茶,似乎主簿赞美项羽的言词,并没有使他有多大的反应,反而怀疑了对方的实力起来。 “据老夫所知,项羽有几场决定性的战役,都是利用了士气,其人谋略似乎不多在行,但在战术方面好像有不错的表现。”主簿道。 乐毅点了点头,又喝了口茶,一副若有所思的凝重脸色。 “探子。” “在。” “贼军离城还有多远?”乐毅问道。 “据报贼军离城日子尚早,来北海短则三天,长则七天。”传令道。 乐毅明白了数分,挥手示意传令退下。”西楚霸王...”乐毅看着手中的茶,心里似乎想着什么。 及后三天,项羽率兵到北海城外二十里外下寨。 北海附近平原跟林木的比例差不多,是野战的最佳战场。 只是攻城战的话,这地形就会让守城军所利用了。 “乐毅有多少兵知道吗?”项羽安顿好士兵后,带同樊哙走出营外,看着北海城道。 “好像有一千多。”樊哙道。 项羽眉头轻锁,他知道以现在的情形来看绝不乐观。 攻城战一向是攻方兵多,守方兵少,这样才有一定的胜算,还要加上攻城器材才能攻下城邑。 只是现在项羽的兵还比乐毅少,也没有任何攻城器材,别说云梯了,连冲车也没有。 “那个项羽,恐怕不如你所说的厉害吧。”乐毅靠在城墙上淡淡的笑道。 “轻敌乃兵家大忌,主公还是小心为上。”主簿似乎看出乐毅有轻敌之意。 “我当然知道,但是这个项羽在干什么你看到吗?”乐毅指着项羽军的营笑道。 主簿摇了摇头。 “他把营扎在森林旁边,连绵不断,”乐毅笑道“我跟你说,要破敌军不用等到他攻城。” 听到这里,那主簿好像想起了某个着名战役...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代刘备攻吴时,被陆逊以少胜多,使蜀国国力大幅衰落的一场重要战役。 其中陆逊就是使用了刘备军营使用木栅栏和连营数百里这一特点使用火攻,大败蜀兵于夷陵。 乐毅固然不知道这个战役,但是当他看到项羽扎连营于森林旁时,就计上心头了。 “主公,细作回报,乐毅好像有行动了。”樊哙匆忙的从营外跑了进来。 “是吗?”项羽只是在抹着他的佩剑“那不正好吗?若是要硬攻的话我们的胜算反而不大。” 樊哙呆了数秒,好像听出了端倪,于是走了出去。 当晚,乌云密布,把明月的光线几乎彻底覆盖,为这场战役缔造了一个更佳的偷袭时机。 “光线不足,连北海城也看不清楚了,只是隐约看到城墙上的火光而已。”樊哙报告道。 “哦?”项羽听毕,急忙跑出营外,只见四周黑暗无比,虽然还没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但连走路都要小心翼翼,这样的情况倒是挺少见的。 项羽看着被黑暗笼罩的北海城,再看看那些在黑暗中特别亮眼的火光,心里不禁起了疑心。”不可能吧?”项羽又皱起了眉头。 “樊哙啊,”项羽有点拿不定主意,但他知道不能再犹豫下去了“你看那北海城的城墙上有人吗?” “我哪知道?你以为我有千里眼啊?”樊哙大笑道。 项羽象是明白了似的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看看营后的树林。 树林中,茂密的林木蠢蠢欲动,那可不是什么树精树怪,而是暗伏在黑暗之中的豺狼, 乐毅军。 “上!”乐毅断定项羽军大多已睡,挥手示意众人上前突袭。 是次奇袭,动用了八百兵力,是乐毅兵力的六成。 依乐毅稳重冷静的用兵方式,他是不会采用这种冒险的方法的。 究竟是什么理由驱使他放弃大好的形势出击? 或许是曹操的捷报,或许是项羽那过大的名气,具体的原因,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众士兵跑到营前,只听乐毅一声令下,项羽的营寨顿时火光熊熊,红光冲天,纵是如此黑暗的情况下,仍是如此的清晰。 “成功了吗?”站在城墙上远眺的主簿看到如此强的火光,不禁道。 “主公,敌营空无一人!”一个士兵跑到乐毅面前慌道。 “什么!?”乐毅大惊,急忙挥手示意全军撤退“撤!””只是,一切已经太迟了。” 项羽的军队从斜角杀出,杀了乐毅军一个措手不及,那是杀得遍地尸首,血流成河。本来乐毅军的士兵并不善战,纵使受过乐毅的亲自训练,但是缺乏实战经验的他们,在战败之时不听指挥,只是四周乱窜,一时间溃不成军。”当你摆脱敌军的一瞬间,或许你会觉得自己还有机会逃走东山再起,但是天意总是弄人。” 乐毅带同几名骑兵夺路而逃,只是刚跑出敌军营地不远,又有一队骑兵从东边杀出,拦住乐毅的去路。 “投降否?”为首的,正是樊哙。 “哈哈哈哈哈...” 乐毅不禁大笑起来,但没有人清楚他在笑什么。 “到底是降,还是不降?”樊哙没好气的问道。 “我乐毅一生纵横天下,败强齐于济水,领燕军攻城掠地,一生立功无数,受天下人景仰,想不到会败于汝等之手,真羞耻也!”乐毅苦笑道。 言毕,拔出佩剑,正欲自刎之际,只听“蹡”的一声,佩剑跌在地上,再看时,身后站着的竟是项羽。 “大丈夫立于乱世,奈何为一败而轻生?”此刻的项羽,身上却是散发着霸主的气息“胜败乃兵家常事,你既不肯降,今日败了,来日再战!” 众人愕然,纵是乐毅和樊哙也惊在了原地。 “你是说,你放我回去?”乐毅不敢相信的强笑道。 项羽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乐毅仰天深呼一口气,忽觉心中一阵暖流,或许是伐齐之后受到如此的对待,如今受到如此对待,不禁泪流满面,立刻转身半跪在地上。 “乐毅愿降。” 相比之下,许昌城较宁静得多,这一年间,百姓安居乐业,在曹操那非凡的政治能力下,许昌笼罩着一片太平的气息。 虽然没有人知道这氛围还能持续多久,但是众人似乎都很珍惜这段时间。 “听说北海那边开战了吧?”曹操边翻着手中的史书,边问郭嘉道。 “没错,听说是项羽和乐毅的交锋。”郭嘉道。 “项羽吗?”曹操没有表现出有多大的惊讶,因为他大概也知道有能之人都会出现,项羽自然也不会例外“他跟乐毅打啊。” “你认为谁会赢?”郭嘉笑道。 “谁知道,”曹操笑道“有时候,运气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啊。” 曹操的语气,似乎在叹息自己在赤壁的败北一样。 虽然周瑜的火攻很精彩,但也如曹操所言,赤壁之败,还是有着一定的运气因素的。 天气,温度,风向,瘟疫,这些都是战场上能左右胜负的因素。 “项羽匹夫之勇耳,乐毅用兵如神,”郭嘉“说实话,我是觉得乐毅胜算较大,只是...” “继续说。”曹操道。 “项羽善于鼓舞士气,善以少胜多,乐毅当时所领的联军,兵力其实跟齐国的差不了很多,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乐毅有打过防守战吗?”郭嘉笑问道,他似乎猜到了答案似的。 曹操摇了摇头,他大概也知道郭嘉想说什么。 “乐毅善攻不善守,只怕他反主为客,急进而采取出城奇进,若真如此...”郭嘉正说间,一个士兵突然跑到二人跟前,似乎探子有事回报。 “报,据细作报知,项羽于北海大破乐毅军,斩敌数百,乐毅投降。”士兵道。 曹操和郭嘉对视了一眼,彼此都露出了笑容。 东方的战幔刚刚被揭,消息还未传到西方,却又冒起了战争的烽烟。 在洛阳城外的平原处,两支军队正在交锋,战的是天昏地暗,似乎没有哪方占了优势。 正当双方战意正浓之际,位于攻方的军营中却响起了鸣金之声。 攻方的衣服为官兵的装扮,看来是唐朝的官兵。 “战力相当,再战无益,来日再战如何!?”唐军的主将看了看军营,对着敌方的主将喊道。 “不打兵战,来场将战如何!?”那守方的主将似乎不愿就此了结这场战斗,提出了单挑的要求。 那唐军主将头戴黑盔,脸膛赤黑,眼射怒火,看其样子犹如哼哈二将降世一般慑人。只见其微微点头,挥舞手中的双铁鞭,待友军逐渐散去后,与敌方的主将形成对峙的场面。 那守方主将相较之下没有那么强的气势,脸色红润,嘴上留着小胡子,却也不失大将之风。 “我乃尉迟恭,敌将报上名来!”那攻方主将尉迟恭举起铁鞭大声喝道,嗓音倒也不小,虽然比起张飞还差了点。 “张合。”那守方主将不像尉迟恭那样具有气势,但看其冷静的神情,似乎是个有勇有谋的猛将。 尉迟恭低声读了一遍,嘴角一扬,指马上前直取张合。 张合见敌人欲先发制人,也拍了拍马,上前迎战。 那尉迟恭是唐初名将,武艺超群,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员猛将,跟秦琼为后世的传统门神,也是在少数能活下来的唐朝将军中其中一人,能力自然不容置疑。 而守方的张合也是东汉三国时期的名将,智勇双全,善利用地形地势作出部署,连蜀国的军师诸葛亮也视其为眼中钉。 “喝!”两人战至二十多合,不分胜负,尉迟恭性急,大喝一声,右手猛力挥去,张合举枪欲挡时,竟被打断枪柄。 唐兵见状,大笑不已,张合怒不可遏,把左手的断枪柄掷于地上,以右手的断枪继续战斗。 只是当张合以断枪作战仍能持续三十多合时,唐兵的如雷笑声顿时消失无踪。 “我看你是个将才,不如归顺我方如何?”尉迟恭啧啧称奇,以他的武艺,能跟他匹敌的人本来就不多,现在眼前的人却用断枪跟他酣战至今,不禁大为敬佩。 “待你这些乌合之众能击败我之时再说这句话也未为迟。”张合不屑的笑道。 “这敌将何许人也?”坐在营前观战的李世民看见张合的武艺和胆识,不禁产生了归纳之意,急召左右问道。 “这人姓张名合,东汉时期魏国名将。”左右告知道。 “原来是张合...”李世民喜道“如此将才,必须收服!” 左右齐声附加李世民,这却使李世民感到少许反感。”魏征啊...”李世民不禁皱起了双眉,想起了去世的魏征”只恨你不涉足军事,不然朕又能再看到你了...” 战场上,二人战至一百五十多合,仍未见疲惫之意,反而斗志奋起,打得更是卖力了。 两军坐于营前,犹如看表演一样,不时拍手叫好,丝毫没有打仗的气氛。 张合咬了咬牙,把断枪用力往尉迟恭心窝处刺去。 尉迟恭把铁鞭一横,架住了断枪,右手的铁鞭同时往张合处打去。 张合眼快,早把断枪收起按下铁鞭,又再刺去。 两人久战不下,只是各不想认输,于是战至黄昏,仍未见收兵之意。 坐在营前观战的士兵,早就变得寥寥可数,有些甚至回营睡了。 “姓张的,还要打吗?”尉迟恭微微的喘着气,打了这么多个时辰,亦渐见疲态了。 “你怕的话你可以走啊?”张合笑道。 “妈的,我什么时候怕过了。”尉迟恭轻轻一笑,又奋力再战。 及后,天色已黑,二人已战至无力,马匹倒在地上,疲惫乏力。 李世民见状,急忙着人拉尉迟恭回阵。 而张合军见唐兵有所举动,也出阵救回张合。 “君过于拼命,这样打很容易把小命给丢掉。”李世民看着差不多连站的力气都没有的尉迟恭,不禁责道。 “哈哈,老子很久没有战得如此痛快了,圣上放纵我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叔宝不是还在吗?”尉迟恭笑道。 尉迟恭口中的“叔宝”,正是站在李世民身旁的秦琼。 那秦琼身穿金盔金甲,背挂双铁鐧,与尉迟大不相同。只见双目炯炯有神,脸上常挂怒色,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今日一战,张合军恐怕而无人能战,趁此机会,夜袭敌营,一举可胜。”秦琼没有理会尉迟恭,而是向李世民献计。 “这计朕也有想过,只是乘人之危非正义之师所为,若要服天下之众,此举不妥。”李世民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 正说间,士兵报张合有兵士到营前传书,李世民令其入内。 “你家主公有什么话要说?”李世民坐在营中,威风凛凛的问道。 “小人不认字,主公只叫我把书交来。”那兵士毕恭毕敬的交上书信。 李世民将其拆开,只见信上写道: “今日未分胜负,望来日再战。” “什么?”李世民看毕大感意外“你们军中有多少将领?” “只有我主公一人。”兵士答道。 李世民大为不解,看着书信双眉紧锁,只得让兵士回去。 “办得如何了?”良久,兵士回营,张合见之急忙上前问道。 “李世民深信不疑。”那兵士笑道。 “他作梦也想不到,我军中居然还有你这人在吧。”张合大笑道。 二人仰天大笑,那兵士似乎也不是一般人。 李世民以义待之,张合却反施诡计。 成败一战,就在明日一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