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东方玄幻 > 神州异事 > 第30章 力不从心

神州异事 第30章 力不从心

作者:匿名 分类:东方玄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寒冷的冬天刚刚离去,那个不太喜气洋洋的新年,也很快的消失在人们的脑海当中。 曹操带着典韦在繁华的冀州城里闲逛,再过几天,便是远征平原之日了。 赤壁之战后,曹操再没有感到如此心情沉重,因为这场硬仗的胜算,老实说真的不大,应该说很小才对。 跟许昌比起来,冀州城要更大一点,还有人口,发展等因素上,都占尽优势。 虽然在繁华的气氛中步过,但是曹操的脑海里早就塞不下这种东西了,他想的,只是如何去击败那个“神章”般的男人-一个几乎能跟白起相提并论的家伙。 在兵力而言,曹军的数量要较平原多不少,但是不知为何,曹操跟狄青一样,一样的担忧。 “主公,”身后一个传令兵跑至,递上了一封书信“是郭先生托人送来的。” 曹操甩了甩,打开了书信,一看之下,果是郭嘉写的。 “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吗?”身旁的典韦低声问道。 “他劝我不要过于急进,攻下了冀州便先停住,再过几个月才再起兵,看来他是看穿了我想攻平原的心思了,”曹操笑了一声“奉孝是个人才哪,如果他在,或许接下来的那一场仗会更轻松一点。” “那主公为何不让郭先生来呢?”典韦问道。 “因为啊,他还有只快要到手的蝉要抓呢。”曹操笑道。 曹操固愁,但官军方面也不轻松。 西征之计一再搁置,原因无他,因为白起仍在。 对于他们而言,白起是个非常碍事的鹿角,拒着他们的第一波进攻,若他身在西凉还好,麻烦的是,要平定中国的西边,白起便是第一道关卡。 “白起虽然立于不败之地,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撤退,不是说他曾经拒绝过几场必输的战争吗?”说话的人正是李靖,对于西征大计,他持非常进取的态度,因为重振大唐的声势,是他的理想之一“大军压境之下,再加上我跟庆之的名气,应该可以让白起退缩的。” “会这么容易吗?”柴绍皱了皱眉“我不是否定卫公的想法和意见,只是白起虽然会退缩,但是兵力上差距不是很大的话,他会退缩吗?” “柴大人说得有理,”郭子仪点头道“这种大事还是别过于急进为妙,虽然西北方的势力有点削减,但还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不如先看看白起和马超会否再起事端,再来个渔人之利,会比较好吧?” “嗯......”李世民思索了数秒,看看身旁沉默的陈庆之“庆之,你怎么想?” “我只是在想,能参与西征第一战的骑兵,有多少?”陈庆之看了看李世民,再扫视了众人一眼,缓缓的问道。 众人的视线都聚集在李靖身上,因为李靖是负责训练骑兵的,兵力有多少,他可以说是最清楚不过了。 “总兵力六千多,骑兵四千多。”李靖答道。 众人的视线又回到了陈庆之身上,看看他如何作答。 “四千多吗?”陈庆之豁然笑道“我昔日领七千白袍骑兵时,杀了二十多万人,听说后来好像更多了不是吗?那眼前的数千兵,我又惧怕什么呢?” 面对着陈庆之不知哪来的自信,众人虽然想劝他一下,却找不到任何论点去反驳他的自信。 “庆之的勇气如此可嘉,那被人誉为骑兵战天才的我,”李靖看着陈庆之,欣慰的笑了一声“又怎么能惧怕那个白起呢?” “那,没异议吧?”李世民心里早就这样想了,看到两人如此自信,自是感到兴奋莫名“那半个月后,你们便领那四千兵,去冲破那个白起吧!” “还有一件事,我挺在意的,”柴绍道“日前不是说,北方有匈奴入侵吗?” “没错,”李世民点了点头“有什么问题吗?” “匈奴,不是在南北之后便消声匿迹了吗?”柴绍皱眉道“那些所谓的匈奴,会否是另有其人?” “古人聚集这等看来荒谬的事情都发生了,种族转移或是横空出世,这等事情也不是说全无可能吧?”李世民笑道“就算是另有其人,就算是另有所图,凭卫青他们三人,便是白起来犯,也根本不用畏惧吧?” “陛下所言极是。”柴绍点了点头,似乎觉得自己有点过虑了。 匈奴在南北朝以前,一直处于中国的北方,作为外族,经常入侵边境抢掠维生,因为他们虽然食物的供给可以说比较充足,但有很多必需品例如衣服,还有最缺乏的水,对他们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 如果把这场入侵看成是抢掠的话,倒是说得过去。 但是匈奴早在南北朝的时候与汉人融成一体,在历史上再没有匈奴二字,那现在唐朝的这些匈奴人又从何而来呢? 以李世民的角度看来,匈奴的出现似乎跟这次地震有所关联,也就是说,这匈奴部族,随着地震一次过全数转移过来了。 但以柴绍的角度看来,反而象是晋阳的三人对此事不知情,把其他外族看成了匈奴。 在这个时代,占据着匈奴领域的,正是突厥。 过了数天,曹操远征的日子刚好来临。 那随着曹操远征的三千余兵士,对于敌人是何来头根本毫无头绪,当然他们也没去想过,只知道平原太守是赵国名将赵奢罢了。 相较之下,分析后得悉结果的曹操和狄青二人,便显得沉重得多。这一役,曹操执意不领典韦前去,或许是打了最坏的打算吧。 平原的兵力并不多,只有接近二千的士兵,以曹操的统率能力,以兵力上的优势,单单是对付赵奢还游刃有余,但是另外一个赵国名将,看来并不像赵奢一样好欺负。 “对付赵奢的方法是用硬的,因为他擅长的是跟敌人周旋,哪怕是什么声东击西,还是李代桃僵,什么乱七八糟的诡计,他大多都能看穿,”曹操看起来心情有点沉重“但是对上以强硬手段作战的敌人,象是乐毅这种不多用计谋的将军,他的能力便有如虚无一样,无用武之地。” “但是那个人似乎不是如此呢,”狄青叹道“论斗智方面,他或许比赵奢更要好些,即使论强硬,也不见得比任何人弱呀。” “不然,他怎么能保持这不败的辉煌战绩呢?”曹操苦笑一声,跟参军打了个眼色,徐徐的步出冀州城东门,往那看起来很小的平原进军。 城楼之上,站着一个穿着厚重的盔甲的老将,还有一个文武官装的中年男人在他身旁,脸上挂着严肃,却又不带着任何紧张的感觉。 赵奢吹了吹嘴上的白胡子,侧目看了看身旁的那个人,微微的叹了口气。 “你就没有一丝紧张吗?”赵奢问道。 “我从来不害怕任何敌人,”那人摇头道“当然,我也不会轻视任何敌人,这是作为将领的基本条件。” 看那人约四十来岁,脸上总弥漫着一阵严肃的气息,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壮健的身材,也没有如同雷动一般的吼声,却有一种让人看了就觉得心寒的感觉。 “那你认为,曹操会用什么样的战略去攻下平原?”赵奢看着平原附近,地形比较复杂,不论是攻方守方,要耍花样的话,办法多的是。 “这很难说,”那人耸了耸背“树林,小丘,小河,任何能成为诡计的根源的因素,这里都不缺。” “曹操正面攻城的话,胜算有多大?”赵奢又问道。 “攻城技术方法,曹操跟乐毅应该不处于一个水平之上,他擅长的是野战,这种攻城战他恐怕是不会采用的。”那人答道。 “这么说,还是要靠计谋吧......”赵奢笑着的摇了摇头。 “我的身份,会否让敌人知道了呢?”那人想了想,然后低声问道。 “应该没人知道,在我们麾下的人都不知道你的名字,不过是叫你李大人罢了。”赵奢笑了一声,不以为然的答道。 “别小看这个李字,在普通的人看来或许是以为是假姓,在聪明人的脑海中,加上其他因素,要推出身份倒是不难了。”那人捏了捏下巴“如果曹操知道了我的身份,还会攻来这儿吗?” 冀州城跟平原城的距离并不长,以曹操军目前行军的速度,最快四天内便可以到达。 但以他的性格,操之过急不利于军心,但是矛盾于兵贵神速的理论之上,恐怕会以五天这数字为目标吧。 不同于西北方,中原一带的城池分布相当密集,在一个的四周可能便有四个城池了,距离可能还不到一千里,在这种压力之下,因害怕或是保守而不敢擅自出征的大有人在。 曹操跟项羽这些人不同,他们的目光很远大,或是说野心很大,为了取得天下,再大的风险他们也承受过,这小小的城池算得上是什么?这便是优势的领导者跟优势的将军的区别。 攻陷北平已有一段时间的乐毅已停止了进攻的步伐,他口上说是因为想让兵士们休养生息一阵子。 但明白人都清楚,他再攻下去,只不过会让如长蛇般的项羽势力显得更薄弱,实力更分散。 北平城可攻的有两座城池,一是东北方的襄平,二是西方的幽州,以乐毅的实力,两座城池是谁守,兵力有多少,根本不用考虑,他考虑的不过是自己的兵力和攻城器具的多少罢了。 迟迟不出征,为的便是薄弱的势力分布,这种长蛇般的分布形状,只要有一座陷落到敌人的手中,便如之前所言,会让势力陷入一分为二的情况。 话是这样说,守住襄平的守将,似乎早就做好了准备工夫,只待乐毅一挥军,便全力抵抗。 而守住襄平的人,便是被称为民族英雄,明朝最后的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的一生很凄凉,他跟陈庆之一样,都有个脑子进水的笨蛋皇帝在上头。 当时明朝所实行的,是书生守城的制度。以空读兵书,毫无经验的人充当大将,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制度,看战国时于长平之战大败的赵国将军赵括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只懂纸上谈兵。最后惨败于白起手中,赵兵四十多万几乎全数丧于他手,连他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死于乱军之中。 但跟梁武帝一样,明代皇帝崇祯的运气也很好,偏偏让他捡到了宝,让袁崇焕这样的军事奇才当上了当时宁远的守将,以数千兵抵挡着当时欲入侵中原的数万清人。当时骄傲的清人流传着一句自大的话:“女真满万不可破。”而袁崇焕正正打破了这个自大而不稳的神话,还击败了驰骋于沙场数十年的老手努尔哈赤,间接造成努尔哈赤的死亡。 但他自己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后来,崇祯中了努尔哈赤的反间计,以反叛罪名,杀袁崇焕于北京,惹怒了当地得悉消息的民众。袁崇焕的死况相当惨烈,不仅是旁人看得不安,更甚的是他本人的痛心,那些被骗了的民众,竟花钱买刽子手从袁崇焕身上砍下的每一块肉,肉尽便割内脏,以表示极度的愤怒。 而袁崇焕死后,明朝便如同虚设一般,不用多久便被女真攻入北京,明朝从北灭亡,虽然他被处死的原因一直有待商榷,有说他擅杀守将毛文龙,惹怒崇祯,也有说他克扣军粮,务求其他城的守将听从他的指挥等等,但是他的战绩和守护明朝的忠心,却是显而可见的。 “主公。”说话的人身穿一身清朝的将军装扮,眉清目秀,个子较为矮小,却是昔日守着北平的多尔衮。 “别这样叫我,”答话的人却是一身朴素,普普通通的毛帽子,加上蓝色的一件文官衣服,跟多尔衮比起来是不显眼多了“你是清朝的后人,而我是明朝的将军,你这样称呼,我听来不太舒服呀。” “何必仍拘泥在那个在当时快要灭亡的明朝呢?”多尔衮不以为然的笑道“你还记得自己是如何死的吗?你用尽心思去守住宁远,最后呢?却被一群愚蠢的乱民在刑场边用钱买下你的肉来吃,这些情境,你虽然还未经历,但是在清朝里,却是人人皆知的事呢......” “够了!”袁崇焕喝道“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我肯不计前嫌,不计身份,收留你俩为守将,便是大仁大义了!还在这里出言不逊!” “算了,”多尔衮无奈的转过身去,拍拍身后一脸茫然的鳌拜,看他俩是在被击败以后投靠袁崇焕了“不愧是书生出身,思想是何其迂腐哪......” “迂腐?”袁崇焕听着这些不大好听的说话,却只是自嘲般的笑了一声“读孔孟之道,本来便是懂仁义,为自己的主子死,不就是所谓的义吗?” “宁远之战纵使赢了,却败在自己主子的手上,我来这里之前,正是被押往刑场的时候,那时候我只觉自己无力守护着奄奄一息的大明,那是一种......”袁崇焕的表情有点严肃,应该说有点失落“力不从心的感觉啊。” 人生路本来就是崎岖不平,力不从心的情况不时会发生,这是人之常情。 不论是一个平凡的百姓,还是像孔孟这样的圣人,白起孙武这样有如战神一样的人,他们也都尝过这样的感觉。 问题是,如何去解决眼前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难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