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商战职场 > 新代大亨 > 第4章 汉口新风

新代大亨 第4章 汉口新风

作者:匿名 分类:商战职场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亥时,在平常人家里,已经算是比较晚的时刻了,忙活了一天的百姓们此时往往都已经进入梦乡。不过,对於某些特殊的行当而言,现在才是高朋满座的时候。 夜晚是最好的庇护所,将那些白日里的委屈和郁结全都包含在黑色的天幕里。 在黑夜里,人们放下了包袱,尽情的将自己融入这轻松的世界里,放纵压抑的神经。有的人声色犬马,走马章台,换取短暂的麻醉;有的人寄情诗词歌赋,让思想得到片刻的安宁。不同的缓解方式,映射出不同人的品性。 庙山镇是从鄂洲、江夏平原到汉口的必经之路。虽繁华比不上江那边的汉口,那明朝的四大重镇之一,但也是歌酒不绝。 文定遵从与朝奉的约定,晚饭后收拾了一下装束,便往刘宅行去。 朝奉刘选福的家宅,并不安置於这镇子之中,而是距此镇三里之外的松竹林。 明灿的月光增添夜兴的高昂,街面上白日里红火的油米店、绸缎庄、肉铺等商店都早已歇业,退出了街面的舞台。 那酒店的小二还在卖力的招呼,店外游散的闲人进来买醉,而与之相辉映的便是酒店对面的“楚妆楼”。 那里没有对面小二那样的高声吆喝,也没有小二那殷勤的嘴脸。只是在门口站着一排花样年华的女子,在那浅浅的对每个过路的行人盈笑,时不时的摇摇手中的丝巾,三三两两的低头私语,撩动得路人心中不时泛起波澜。 里面的景象更是热闹,极目尽是饮酒作乐的寻欢客,莺莺燕燕扭腰款摆地穿梭其间,无一处不浮荡着淫声浪语,竟显满园笙歌。 文定正从此路过,看见门外那一排女子,脸上不自觉的淡起红潮。他立即将头埋的低低的,快步想径直走过去。 那群风尘女子最是喜欢拨弄这种脸面薄的后生,越是看到他快步而行,越是不会让他如意。 一个身着淡红绸衣的“个中人”抢在前面拦住了文定,对着那些姐妹们说道:“哟,这不是源生当的三掌柜吗?往日里都是我们去关照他的买卖,今天怎麽这麽好,也来捧我们姐妹的场呀?”(注;个中人。个中是指行院。苏东坡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有这样的句子: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文定顿时羞红了脸颊,急忙摇手解释道:“不是的,不是的,姑娘误会了,在下只是路过,只是路过。” 那群女子一阵乱笑,又走出一位姑娘扶住那红衣女子,说道:“妹妹呀!人家三掌柜根本瞧不起我们,你看他从刚才起就没瞧我们姐妹一眼。” 文定的脸一下子快跟庙里的关老爷差不多红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边说“不是,不是这样的。”边往后退去绕开她们,向刘宅快步的走去。 身后隐隐传来那些女子浪涛般的笑声,惹的文定再次加快了速度,朝着镇外跑去。 一直跑到刘府外的松竹林,文定才敢停下来缓口气,刚才那阵势将他吓的委实不轻,平常要半个时辰走完的路,这会只用了两刻钟不到的时间。 文定心中的狂乱现在还没平复下来,老朝奉最是不喜与青楼女子有所瓜葛,此刻进去一定让老朝奉看出些端倪。他虽是无愧,然而也不希望给朝奉留下不好的形象,还好尚有些许时间,不用急於进去。 此时的月盘已是高高悬於天空,月光从竹林的上面直泻下来,地上都泛着银白色。 沐浴在这柔和的月光之中,整个人彷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事物。人也安详了许多,刚才因为慌乱而引起的那丝杂乱,经月光的轻拂都已抛於体外。 在文定的世界里,月光便是治疗心病的良药。每当因为种种不快之事搅拌得内心不平静的时候,文定就会来到这轮明月之下,任由这洁白的月光抚慰伤口,平复烦躁的心情。 这月光便是他最为无私的朋友,无数次的给他帮助,陪他无数次的度过孤寂的夜晚。 漫步在这竹林,文定实在是羡慕老朝奉的闲情逸致,不用为生活疲於奔波,还能每夜与这些青竹为伍,生活是如此的写意、恬然。 一株株青竹遮天蔽日、密密匝匝,兼且竹叶婆娑,神秘与幽深尽显於这竹林之中。 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感受那发自竹林的清香,聆听她们的舞动。 睁开眼,突然有一幅梦境展现於眼前,只见青竹深处有一道白影悠然的漫步於此。如玉的面容,身上是一袭白衣加上银白的披风。 显然是没有发现文定这个不速之客,那女子慢慢的在林间穿梭。时而拂竹,时而搔叶,时而伫足望月,一颦一笑都透露着自然,无拘无束就像是仙子降於凡世,是如此的超脱,如此的脱离尘世。 文定紧闭着自己的嘴唇,不让其发出一丝惊呼来破坏这如诗的画面,只将瞬间的震撼长存於心中,不忍打搅那林中的女子,不忍去干扰她此刻的悠闲。 渐渐的那女子走向了竹林深处,身影也依稀看不见了,然而文定脑中的倩影如何也挥之不去了。 如果说早先楚妆楼门前的群女拨乱了自己的心绪,那麽此刻那白衣女子却给自己的心打下了烙印,一个深刻的痕迹,打开了自己心灵的窗户进去后又严实的紧闭了起来,让自己的心中完全是她的影子在晃动。 在亥时还差半刻的时候,文定立於刘宅的门前,刚才的沉迷差点让他错过了与朝奉的约定。 还好刘宅离镇子并不是很远,打更的声音将神游的他拉回了这竹林,他急忙赶往刘宅,刚好在戌时的最后一刻到了刘宅的大门前。 不过本来去竹林是期望能将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结果哪知进去前只是在心湖中有一丝波澜,出来后却是掀起了巨浪。 在一个老仆人的带领下,文定来到了刘选福的客厅,厅上坐着朝奉刘选福及其夫人。 文定上前参见道:“拜见刘老,拜见夫人。” 刘夫人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对文定也是慈爱有加,笑道:“是文定呀!怎麽有些日子没到我们家来玩了?过来坐,过来坐。” 刘选福也说道:“坐!坐!又不是第一次来我们家了,还有什麽好生疏的。” 文定依言坐於一旁,刘夫人将文定上下看个几遍,然后转头对刘选福说道:“老头子,你看文定这孩子,我怎麽看怎麽喜欢,就是我们没女儿,不然一定许配於他,呵呵。” 文定连忙起身说道:“夫人言重了,文定担当不起。” 刘夫人笑着对刘选福说道:“你看这孩子还羞红了脸,呵呵。” 刘选福也笑了笑说道:“你看你,把孩子弄的都不好意思了。” “好了,好了,我也累了,你们谈吧!我进去休息了。文定,往后记得,要常来家里玩哟!”刘夫人起身对文定说道。 “您挂心,我一定常来叨扰。”文定忙起身恭送刘夫人出去。 此时刘选福也起身对文定说道:“文定呀!你随我去书房。” 跟随着刘选福出客厅,文定走过长廊,来到书房。 刘选福的家,文定是来过数次了,可刘选福的书房还是第一次来。听别人说这个书房刘选福是轻易不让他人进来的,有时候东家来了也只是在客厅谈事。 这次刘选福带文定进来,让他有些诚惶诚恐,一进书房便见整间书房全是满载的书架,而在南墙边是一张书桌,一张太师椅。 那椅子后面的墙上挂着的画,吸引了文定的目光。那是一幅“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笔法严谨有致,又显潇洒之态,这是北宋画家文同──文可与的墨竹图。 整间书房给人的感觉,是简单而博大。简单的是它的摆设,博大的还是它的摆设。简单的是它单一,然而书中蕴涵的知识却是无限的。 刘选福看文定盯着墙上那幅墨竹图一直看,笑道:“怎麽,是不是觉得我的书房,应该悬挂更为贵重的字画?” 文定知道自己刚才失态了,忙向刘选福解释道:“小子不敢,我是觉得这幅墨竹图,悬於此正是合适。” 刘选福饶有兴趣的问道:“哦,说说看,你怎麽认为的呢?” 文定只有将刚才心中所思告与刘选福道:“这幅墨竹图虽不是顶名贵的字画,却是代表了文同的一种为人态度。坚韧,挺拔,虽时被外物所压,然不失刚正本性,确为画以言志的佳作。” 刘选福望着文定的眼里突然发出了光彩道:“文定呀!你做学徒之前是不是读过书呀?” 文定回答道:“禀刘老,书倒没怎麽读,只是上了几年私塾,识了几个字而已。” 刘选福好奇的问道:“那怎麽又没继续读了呢?” 文定有丝为难的回答道:“那是因为我资质低下,再加上父亲那时染上点病,家里也就负担不起了。所以我就来当铺学手艺,以后好能成家立业。” 刘选福拍了拍文定的肩膀说道:“好孩子,行行出状元,只要你用心去学,努力去做,一样能出人头地的。” 文定恭敬的道:“小子一定好好的学,还望刘老多加指教。” 刘选福呵呵的笑道:“那是不用说的,关键是你自己很用心,这点让我很欣赏。”至此又捋了捋胡子说道:“你知道我叫你来,是什麽事吗?” 文定摇头道:“小子不知,还请刘老明示。” 刘选福说道:“就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新近得了一件古董。他想请我去给鉴定一下,然而这几天我还有事,他又催的急,这不,刚刚还叫人来请了第三回的,我实在是走不开,想叫你去帮他鉴别一下。” 文定忙道:“刘老,人家请的是您,我哪能担此重任呀!” 刘选福笑着说道:“不碍事的,不是件很罕见的东西,我相信你的能力。你的假,我已经向东家请好了,明日直接坐船去汉口,我的那个熟人有几艘货船正停在汉口的码头上,你明日拿着我的帖子去。” 文定只有接过刘选福手中的名帖,说道:“那小子我只有勉力而为,不给您丢脸。” 刘选福呵呵的笑道:“文定呀!没什麽的,相信我的眼光,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一定可以的,快些回铺子早点睡,明日早去早回。” 文定从刘宅出来,想着自己终於可以到那汉口去了,以前都是听人家说汉口如何的繁华,四大重镇如何的繁荣,终於有机会自己亲眼去见识了。 明朝成化年以前,还不曾闻听过汉口。只有一江之隔的武昌与汉阳,那时汉口地区还是与汉阳连为一体的,满滩芦花、鱼跃鸟飞的一片芦荡泽国。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二次年号“天顺”年间,此后汉水下游连年大水,堤防多次溃口,终於在汉阳县西排沙口、郭茨口间决而东下,发生了一次大的改道。 汉水在龟山之北形成合而为一的河道,从不稳定的分汊入江,到稳定归一的汇入长江。这样一来,汉水也把汉阳一分为二,到明宪宗朱见深的“成化”年间,便活脱脱扩出了一个汉口。 它与武昌相隔长江,与汉阳相隔汉江,这三镇之状况才初见规模。 由於这汉口地盘开阔、港湾水域条件良好,再辅以坚固堤防,形成了一个“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的绝佳良港。终於使得汉口逐渐成为长江的中转枢纽,不仅在三镇之中后来居上,经济大大的超过了它们,而且还被列为明朝的四大重镇,是长江水运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自形成后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汉口,从荒芜走向初显雏形,再迎来了眼前的繁荣。 文定还在渡船上的时候便被那航船、小舟交融穿梭的盛大景象所折服。码头上林林总总布满着的几百艘货船,时不时的便有船出航,有船入港。绵延十几里的江岸就是一片船的海洋,当它们扬起乌帆便给人一种铁索横江的气魄,那阵势丝毫不弱於千军万马立於阵前给人带来的震撼。 文定从过江那一刻起,便不曾回舱,执意要观看这幅百船图。 老船翁边摇着橹边对着他唤道:“客官,客官。” 文定回过神来问道:“老人家,刚才是在叫我吗?” 老船翁呵呵的笑道:“这位客官,怕是第一次来汉口吧?” 文定想了想答道:“小时侯倒是随母亲来过,只是当时尚在襁褓之中,也没什麽印象。” 老船翁又笑着说道:“便是当时有印象,如今大概也认不清了。我是从我父辈手里接过这渡船的营生,算是靠着这江水养活一辈子了。可是只要一段时间不下船,到了汉口也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这几十年的变化,我可是亲眼所见呀!”接着好心提醒道:“客官,您也算是初到汉口了,别怪我老头罗嗦,遇到事都要多长个心眼。” 文定记得父亲在自己每年出门做工的时候,总是嘱咐他出门在外就是要多听、多看、少言,因此对於别人的提醒他从不拒绝聆听的,他诚恳的道:“老人家,有什麽要注意的?您说,我一定会记住的。” 老船翁放慢了摇橹的速度,慢慢的对文定说道:“这些年汉口的各种买卖是越来越红火了,相应的有些许三教九流之徒也就都来这里聚集。他们大都是些泼皮无赖,你只身来这里,万事都要小心,遇事不可与人置气。” 文定拱手谢道:“多谢老人家提醒,小子记下了。” “呵呵,我是看你这后生厚道,怕你遭暗算。要是有什麽事可以来找我,虽然我这老头没什麽本事,但总算是在这江面上吃了几十年的饭,见过许多大事小事,帮你想想原因、出出主意,还是可以的。” 老船翁的热情让文定十分感激,与他拉了半天的家常。 突然,文字想到一件事,问道:“对了,老人家,请问粤汉码头是在哪呀?” 老船翁想了想说道:“那是货运码头,一般是停泊着来往於广东过来的船只,我们要停的是王氏的私人码头。呵呵,不过都是在江边,很好找,你下船后径直往右手边走,找人问一下,也就是几里地的距离吧!” “多谢老人家指点,您可真是一位热心人。” “呵呵,我们摆渡人一直相信,能够一船而渡就是缘分。既然我们有缘,举手之劳为什麽不帮的呀!” 文定与他聊的很是开心,老船翁彷佛有一肚子关於船和江水的学问,时不时的讲出许多耐人寻味的话语,让文定对老人家的人生阅历充满了兴趣。 虽然摆渡的收入不是很多,然而他却能如此乐观的面对人生。对他来说,在这摇舟渡人比干什麽都要来得快乐,有意义,仅是这份恬然的态度便让文定十分的钦佩。 虽然长江的江面是如此的长,但也终有船到的一刻。文定最后一个下船,对老船翁还有些不舍。 老船翁满怀柔情说道:“孩子,走吧!人生就是这样,总有到岸的那一刻。有人上,有人下,总是有不同的人登上你的渡船。” “您等着,我回去的时候一定还是坐您的船。”文定与老人挥手告别,这次的汉口之旅伊始便给了他很深的感受。 出了王氏码头,文定又感受到汉口的另一种震撼,那就是人。 庙山镇也算是比较繁荣了,武昌城文定以前也去过几回,那里的酒楼、客栈、商舖林立。而汉口这里的建筑,也许没有多过武昌城,然而穿梭於街面上的人,可不能仅仅只用一个“多”字可以形容。走在街道上,想要不与人碰撞,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人不但是多,而且大都还是行色匆匆,有扛货的、有挑担的,还有坐轿子的。 在这一眼望过去,光酒铺就有三、四家,而且门口压根就没有小二揽客,里面全是座满,小二在桌子间穿梭。大家操着四面八方的语言,有荆洲的、有四川的、有河南的、有山西的,还有更多的文定叫不出口音的。听着他们高声议论,低声交谈,真是一幅奇观。 卖东西的店舖没有武昌多,然而那数不清的码头上堆存的无数货物,却更让人瞠目结舌。他们有的在此中转再运去更远的地方,有的就近交易,换成别的物品再贩回来的地方。许多都是从这艘船下来直接运到那艘船上,效率之高真是罕见。 文定被这种商业的氛围感染,真切的感受到在这里时间就是金钱,大家都在忙碌奔波,不肯虚度这光阴。 听从老船翁的提示,文定出了码头便往右手方向走去。眼前都是琳琅的货物、流动的人潮,一切都是如此的新奇,如此的吸引他的目光,让他忍不住想带点什麽东西回去给父母、弟弟们。 刚想要掏钱,怀里的钱包竟不翼而飞了。 文定焦急的立在原地,里面不但有自己的钱财,更重要的是朝奉的名帖也在里面,这该如何是好呀?!没有名帖,人家肯定不会相信自己,而且自己连回去都成了问题。 这街面上来来往往的这麽多人,刚才也不知道与多少人擦肩而过,文定怎麽也想不出自己是在何处,被人扒窃的。 想想刚才老船翁还嘱咐自己要小心,怎麽才过一会儿自己就忘了呀!正在文定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人拍了文定的肩膀一下,文定转过身来,只见竟然是顾三友。 顾三友还是那身灰色劲衣,左手上还拎着一个人的衣领。那人灰头土脸的,衣服上还有几个破洞,耷拉着脑袋,可怜兮兮的就这样被拎着。 顾三友对文定说道:“你看你这人,怎麽这麽粗心呀!看看这是不是你丢的钱包。”说完便将一个钱包掷给了文定。 文定一看,竟真的是自己刚刚丢失的钱包,急忙谢道:“顾护院,真是不知道怎样感谢你。刚才我还不知道该是如何是好呢!这麽巧碰上了你。” 顾三友说道:“今日赶巧了我来此访友,刚才这人鬼祟的从你身边撞过,我就知道没有好事,快看看短少了些什麽没有。” 身旁的小偷见机对顾三友说道:“这位爷,您瞧我还没来得及打开这荷包呢!您就高抬贵手放小人一马吧!” 顾三友厉声喝道:“闭嘴,给我在一旁待着,等会送你去衙门见官,看还敢不敢再偷鸡摸狗。” 文定打开钱包检查,银两与名帖都在,确实没少些什麽,便想着息事宁人,对顾三友说道:“顾护院,确实没丢什麽,还是放了他吧!” 顾三友看了看文定,怪责道:“此时放了他,再让他去害别人?你怎麽不想想他刚才偷你钱包时,何曾为你想过。对於这种鼠辈就不能放纵,要让他们尝尝教训,才会知道厉害,纵容他们就是在滋养他们再进行盗窃。” 文定被他一番大道理驳的无话可说,也就没再坚持。 那小偷知道现在只有文定才能救自己,帮助自己脱离这困境,顿时爬在地上抱住文定的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大爷呀!您就只当小人是一个屁,放过这一次吧!小人前两天才从前面的酒楼失了业,怎奈家中尚有老母、幼子需待照料,才出此下策的。您要是不放过我,呜呜,他们也没什麽活路了。” “哼,抓住了都是这句,都成了你们的行话了。走,今天无论如何也要让你受到惩处。” 顾三友就是不肯松口,那小偷就在那抱着文定的腿恳求。 几个人在那相持不下,四周聚集了许多围观者,许多人看着那小偷的惨状,都有点於心不忍。 “顾护院,你来一下。”文定将三友唤到近前,说道:“你看再这麽闹下去,也不好收场。再说,那小偷今天也受到了惩罚,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 再闹下去也确实没什麽意思,顾三友思量了一下,把那小偷从文定的脚边拖开,恶狠狠的说道:“这次就暂且饶你一会,下次要是再让我看见你做此等下作之事,必不轻饶,滚吧!” 那小偷如蒙重赦,转身一溜烟就穿入人群中不知去向,那围观的人群也随之散开了。 文定再次对顾三友表示感谢,说道:“多亏了顾护院出现,不然不但办不了事,连回去都成问题了。” 顾三友笑着说道:“没什麽,只是以后出门要多长些心眼。在陌生的环境里发生这种事,那真的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文定恳切的说道:“顾护院,您放心,有了这次的教训,我会深刻记得的。” “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呀?顺路的话,我送你一程,对於汉口,我可是来过好多次了。” 被这林林总总的招牌搞的晕头转向的文定,如释重负的对他说道:“顾护院,您知道粤汉码头怎麽走吗?” 走在前面的顾三友转过头来,吃惊的对他说道:“你是说粤汉码头吗?” 文定不解的问道:“难道粤汉码头有什麽不对之处吗?” 顾三友从刚才的失态中平复回来,轻笑着说道:“呵呵,倒是没什麽大不了的,只是刚好我那个熟人也是在那,我们又是同一个目的地,一起过去吧?” 文定轻松的说道:“那就好了,我还在为不认得路而发愁,你带路吧!” 顾三友摇头笑道:“你可真是没来汉口呀!粤汉码头就在前面五十米,你竟然还在这里因为不知道地方而踌躇,来吧!跟我走。” 文定尴尬的笑了两下,跟随着他往前走,穿过繁多招牌,终於看到一个红色的门楼上面高悬一块牌匾,上书“粤汉码头”四个金漆大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