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铁血战神 > 第12章 “致命”的口号

铁血战神 第12章 “致命”的口号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关于口号,“70前”(1970年以前出生的人)都不会陌生。一般说来,口号是人们表明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多用于集会、游行等场合,一般情况下是有人领着喊一句,众人跟着喊一句。但在“**”期间,口号特别多,内容也特别广,变化也特别快。全国上下,游行集会,广播宣传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口号。我在这里记述的是有关口号的一件真人真事。 1970年初,×军区通信总站报务训练队在东北某机电学院内驻训(此时学校内已没有学生)。我们120名新兵在这里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训练生活。 2月初,根据上级统一安排,我们参加了“两忆三查”运动。所谓两忆,就是忆阶级苦、民族恨;三查,就是查思想、查工作、查斗志。在那段时间里,除了正常训练,政治学习也全是与忆苦思甜有关的内容。如听忆苦思甜报告,写信要父母苦难家史,请老工人、老贫农忆苦,吃忆苦饭,组织观看电影和展览等等。但是在一次活动中,发生一件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口号事件。 那天,我们全体学员整队从机电学院步行到该市的故宫博物院参观大型泥塑《收租院》。这也是报训队领导配合两忆三查的开展而组织的重要政治活动。 我们静静地听着工作人员悲情解说,现场气氛沉重、忧伤。可正当工作人员解说话音刚落时,站在我身边的小Y突然振臂高呼:“打倒不忘共产党!”大家都如同听到了一个炸雷一样惊呆了。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不以为然。但在“**”时期可是要命的大事。仅凭这个口号,就可能断送年仅18岁小Y的一切包括生命。 小Y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报训队中年龄较大的学员之一。在平时,因为他工作和生活上有些随便,训练成绩也不太出色,还经常被“小领导们”批评,加上他自身生活的一些习惯不为同志们接受,所以自已感觉在人群中没有地位、得不到尊重。也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他太渴望进步了,太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了,所以选择了这个时机来表现一下。 小Y太紧张了,太没有经验了,也太看重这个机会了。应该说,他绝对不是故意的,可能是他在极其紧张的状态下,把“打倒万恶的旧社会”和“翻身不忘共产党”两个口号混在一起喊了。 事发太突然了,现场静得可怕。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四排赵排长不失时机地喊出了“打倒万恶的旧社会!”,“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大家跟着喊着渡过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赵排长是个1968年入伍的“老”兵,年龄也不大,但她终究多当了两年兵,经历多了一些,加上人也精明、机灵,用现在的话说是应变能力强,机智、果断地缓解了这个突发事件。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只见小Y的脸色苍白、汗如雨下,全身不自主地发抖。是啊,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可是个捅破天的大事,后果真是的不堪设想的。我就曾听说一件事,有个部队的一名战士只因用了印有领导人照片的报纸解手被人发现揭发,因而受到关押、**直至被开除军籍、判刑。小Y也感觉到这是可以至于他死地的大事,他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参观结束后,报训队张指导员专门留下与展览方的领导沟通情况,反复解释这是新战士的口误,是个偶然事件,以求得谅解。后来听说,展览方也表示理解,消除了这次危机。不然,要真碰上一个好事之徒捅出去,那麻烦可就大了。 小Y回到驻地后没吃晚饭,先找二排姜排长,后又逐个找队领导谈话。当天也是一夜没回宿舍就寝。 我次日清晨再见到小Y时,只见他脸上虽显疲惫,但从他如释重负的眼神中说明危机已过。记得当时他还很有信心地对我说:“今天我专门准备了稿子,保证不会再喊错了”。 但是这个“口号”事件已使领导警觉起来,在以后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专门安排了领喊口号的人员。小Y也就失去了“戴罪立功”的机会。但不管怎么说他是幸运的,毕竟没有因此对他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往事已过40年,我现在回想起来还会常常感慨: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本本份份;一定不要幻想着“一鸣惊人”或“一飞冲天”,否则可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代价甚至会是致命的。 (说明:文中仅“小Y”为代姓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