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铁血战神 > 第20章 ――我们当年的歌声

铁血战神 第20章 ――我们当年的歌声

作者:匿名 分类: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部队离不开歌声。开会前后唱,行军走路唱,看电影前唱,每天餐前也要唱。歌声伴随着军人的生活。 1975年10月,是历史上中央红军率先完成长征壮举的四十周年纪念日。为了这个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伟大事件,各部队都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我所在×军区通信总站×大站组织的是歌咏比赛。 我们21分队的领导决定以《长征组歌》参赛。一时间,连队的业余时间和俱乐部活动时间都让位给了组歌的排练。 21人的文艺素质好,唱起歌来不跑调。特别是男声非常好听,唱起来堪称专业。当年以68年兵为主的男声小合唱《夜行军》,那简直是我听到的最动听的男声小合唱。 “夜蒙蒙,雾丛丛,我们夜行军爬山又越岭,一个脚步跟着一个脚步,一颗红心连着一颗红心……”我虽然没有学过这首歌,但是到现在我也能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唱下来,而且我还于1987年在军校当学员队长时,能够在即没有歌谱也没有歌词的情况下,组织了30名学员教唱了这首歌参加比赛并获得第一名。可见印象不是一般的深啊。 21的文艺优势也主要来源于总站演出队,这些人员基本上都在我站的编制内,其中担当主力的是73年兵。他(她)们大多是能歌善舞的龙江哈尔滨人,绝对是专业水准。乐队也是全套的。二胡、琵琶、洋琴、唢呐、手风琴齐全。他(她)们的加入,使得21的文艺水平在大站范围内独占鳌头。 印象最深的还是负责《长征组歌》排练导演兼指挥的73年兵小李。小李是演出队第一把二胡手。他小小的个儿,白白的脸,说起话来有点结巴,唱起歌来绝没有问题。特别是他若如醉如痴拉起那把二胡来,那是相当好听,用现在的话来评价绝对应该是大师级的了。 记得在排练《长征组歌》中过横断山一段时,当女声唱到“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呐送水来解渴……”这一段时,小李非常不满意。他叫停后略带着托音说出了堪称经典的那句话:“你们要想象着是送――水,而不是送糨――糊!”。一时间,台上台下笑成一团。 《长征组歌》上台了,而且毫无悬念的拿了第一。上级把这台组歌作为保留节目送到了大站的协作单位――柴河铅锌矿演出。 到矿上演出的那天,我们几个被认为“上台缺乏表情、不能启发指挥”的同志,当然我们几个也是最好的业务骨干,被安排长时间的值班(记得是从当天中午十二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下班)。 我虽然不喜欢抛头露面的演出,因为我一上台就紧张得要命。但看着大多数战友们化上浓妆后兴高采烈地样子,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丝被边缘化的酸楚。记得那天我们疲惫地下了连续值了13个小时的班后,发现连队可是热闹了,看着相当有趣。 原来,21的演出获得空前的成功。为了表示感谢,人家矿上热情地摆上筵席招待参加演出的同志们。这可是在当时情况下少有的高规格待遇。酒嘛特别是白酒,战友们肯定都是喝多了点,能见到很多人都红着脸说着与当时政治气氛不合拍儿的话……。 我回到三台宿舍就闻到刺鼻的酒味,原来是喝高了的老兵吐了。我忙着撮来土覆盖后打扫,并听着他歉意地反复说只喝了一小杯的表述……。 “敌人弃甲丢烟枪啊,我军趁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呀,**用兵真如神……”。歌声远去了36年,我现在仍能在无意识中哼唱起《长征组歌》中的任何一个片段。 那真是溶入生命和血液中的歌声。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么动听,但又是那么遥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