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 铁血战神 > 第7章 “伙计”――军牛的故事

我们21分队养过一头“军牛”,那是用一头猪与驻地老边台大队干沟八队交换的。 在当年,由于农村生产工具落后,牛属于生产资料范畴,是受法律保护的大牲畜,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是集体财产。一般情况下,牛除了生老病死外,是不可以宰杀的。 可是,牛在部队就不同了。如果部队杀牛,至少没有人去追究其法律责任。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知是干沟八队主动,还是连队罗司务长的主意,反正一切都顺理成章的交换完毕。 这头牛来到连队,交由连队文书领导,也是唯一没有划归猪倌管理的大牲畜。 天天早上,时任连队文书的刘东辉就牵着这头军牛上了山,把它拴到一个草源茂盛的地方,由着它独自享用。 我和刘东辉是同年兵,报训队时就在一个班,又是“一帮一、一对红”的对子,而且我还是他的入团介绍人。所以,我们俩一直是很要好的朋友。 连队增加了新成员,自然会引起我的兴趣,再加上我与东辉的关系,所以,我也经常跟着他上山去放牛。 东辉给这头牛起名为“伙计”。每次喊它时,它会立刻抬起头来看着你。可我总感觉它的眼神中总是带着某种期望。 “伙计”是当地的“土著”黄牛。刚来时还真是很瘦,肩胛背胯的骨头就象几把刀一样立着,全身稀稀拉拉的黄毛,加上那双落满苍蝇都懒得眨一下的大眼睛,一付活不起的样子。 “养肥它杀了吃肉”!这就是司务长交付的任务。可怎么让它胖起来呢?我和东辉开始琢磨起来。 “伙计”还真是笨,用二、三十米长的绳子拴在树上让它就地吃草,它只会顺着一个方向转着吃,久而久之,就被绕在树上不能动弹。等你看到它时,它呼呼喘着粗气在与绳子较劲,真是又可气又可怜。 后来,东辉找了个铁钎子,把长绳拴在上边,到哪就用锤子把钎子钉地上,解决了这头笨牛吃草的问题。 经观察,我俩还发现牛不能安心的吃草,总是想用它的角去蹭背上的那二十几个硬疙瘩。经询问家在农村的老兵胡振昌后得知,这硬疙瘩是臭名昭著的“牛虻”在牛身上下的卵而长成的蛹。 牛虻,是靠吸牛、马等大牲畜血维生的。它的卵和蛹在牛背的皮下也是靠汲取牛的血肉生长,成熟时就咬破厚厚的牛皮钻出来,变成长翅膀的牛虻。据说这个过程牛是很痛苦的,会痛得在地上打滚。 了解这个情况后,我和东辉就着手为“伙计”治病。我俩从卫生员那找来酒精棉球和红汞,由我动手,开始清除那些硬疙瘩。 开始时,我不得要领,也不敢用力,生怕“伙计”感到疼时回头顶我一角。但后来发现,它很配合,一动不动,似乎知道我们在为它治病。 我的胆子大了起来,用双手的姆指和食指的合力一使劲,只听“扑”的一声,白乎乎的粘液裹着约2厘米长的虫蛹一下被挤了出来。成功了。依此类推,三下五除二,二十多个硬疙瘩全解决了。再用酒精消毒后抹上红汞,齐活! 看着“伙计”能惬意地吃草,我和东辉都很高兴。 经过不长时间,这头牛在东辉的精心调养下就一改原来那付穷酸样,长成一头膀大腰圆、皮毛发亮的大肥牛,并在1973年的春节为连队奉献了当时市场上少见的牛肉。 另外,我还想校正一个传说,那就是牛被宰杀时看到屠刀会流泪。 经验证,至少我们连队这头牛在看见杀它的刀时并没有流泪。曾有个小伙子多次把刀送到它眼前晃来晃去,它一点反映也没有,还正常的“返刍倒嚼”(牛消化的方式)。真可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