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孤岛朱文耐 > 第32章 付如海

孤岛朱文耐 第32章 付如海

作者:匿名 分类: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当布幔制成后,付如海的进攻果然弱了不少,多日来的强攻,付如海部下战死者已达2万,加上伤者的治疗条件远不如长安城内规范和及时,陆续的七万大军可以战斗的只有不到5万人了,地道的攻法,也因为诸渐离沿城挖堑,悬置陶瓮,通过声音判断出地道的方向,提前做出了准备,挖通暗道,放烟,灌油,及布兵伏杀,而最终失败。而长安城内,死伤虽也有2万之多,但攻守各异的位置,使受伤的远远多于战死者,再有医治及时,独孤占也是损失了8千士兵。 于是386年1月的一天,在付如海准备佯攻一次便即撤兵的时候,突门及四个城门大开,憋的难受的擒生军和烈火营的士兵们率先出来,在重骑兵未发动进攻之前,先是无数支长以尺计的枪矢射来,挡者披靡,长枪矢上还裹有布囊,里面东西剧烈的燃烧着,而且伴随着刺鼻的黄烟。在两射之后,重骑兵也掩杀而至。 擒生军的冲锋更多的还是震慑,毕竟人数不多,但就像一计重锤打在了面团上,一下便撕开一个个大口子,这时四城的轻骑兵也跟踪而来,轻骑兵全是多日来守城的军士,虽然疲伤居多,但一来连日的战斗已全面激发了杀戮之心,二是神弩和重骑的冲击彻底击溃了秦兵的军心,三是每人都眼见过阵亡袍泽牺牲时的景象,复仇的心理更将最后一点理性赶走,于是在长安古城之外,又一次的屠杀开始了。 另一边行堡内的杨国照士兵,因为战斗力稍稍弱一些,屈长生本来可以守住杨国照的,可是太子殿下告急,他屈长生赶紧领5千精兵回援,可是剩下的5千兵马,由于多日来与中军的换防,早已是老弱病残了,杨国照并不知道前面是怎么回事,但优秀的军事才能,使他迅速做出了决定,倾全力出堡跟踪掩杀。于是屈长生留下的5千兵马,成了付如海和卫兵接战以来败亡最快的5千人。 屈长生刚刚和付如海中军汇合,杨国照的军队就追杀了过来,近9万人绞杀在了一起,由于卫兵四面合围,将秦军压缩在狭窄的地域内,而卫兵只在外围层层杀戮,而秦兵想突击,却因将令混乱,而只是等待着死亡来临。付如海同屈长生回合后,在禁军的护卫下,踏着疯狂为他做开路石的中军士卒的尸体,艰难的闯了出去,直奔河西而去。 但呼延胜却在混战初始,便领自己亲属的一曲人马,脱下重铠,换上轻甲,此时已经跑到了200里外的一处山口,下马后让众人安寝造饭,他凭借烧杀抢掠的经验,提前判断出付如海突围后的退路,旷野不利逃亡,只能走山麓,于是他杀敌最少,己部只伤了200人,接战也只有两次,却得到最大的战功,阵斩屈长生,俘获了大秦太子付如海,以及军中著名的勇士铁虎。 独孤占凝目观瞧着昂然站立的付如海和铁虎,面前的付如海和这个时代其他的割据诸侯相比,毕竟是一个守成,宽仁的君主,况且河套陇西一带秦的势力仍有,交给秦来打理不正好给自己修养和扩充的时间嘛。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自然最好,如若他不答应,自有别的用处,想到此,独孤占朗声笑道:“来人啊,让大秦太子殿下坐下再说” 座中诸人除了刘宝如之外全都对汉王的意图不甚了了,前一天晚上,当胜局已定时,汉王便下令封刀,当时的争战杀伐,对降兵的处理一直是比较头疼的事情,首先杀降不祥,很多人不敢逆天行事,再有,杀屠降兵必然招致全体部族同仇敌忾的抗击心理,不但会受到临死反噬的伤害,以后再交战会更加困难。 通常的办法是给与钱粮予以遣散,来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但很难保证,这些悍勇之徒不再散而复聚。再有就是像付君琛这样的雄才大略之流,敢于收留,敢以大任。现在自己汉王军队不可能一口吃掉三秦,秦一脉恨独孤一族深入骨髓。只有借重于秦,并吞秦与大月,更好的是将吕凉也吞没,让索立舅舅轻易不敢拭锋芒,然后再想法子对付代魏的脱拔部。于是,当场散发从付如海那里抢来的财物,并宣,留下兵甲,健马者可拿钱走人。 自己好不容易才蒙上了人上人的地位,又博到了圣贤高名,归而总之便是不能轻易的被杀死,若是身老病故倒也罢了,若被乱世所灭,太亏了。 前一天晚上,刘宝如听闻汉王下令活捉付如海,便已然猜到他大半的心思,君臣一谈便至清晨,刘宝如甚至提出让城东顾的主意,历史上西卫便是东迁到长子定国的,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刘宝如却提出,秦岭太行一脉,虽说是山地,然峰峦之间却有很多的谷地河川可以放牧蓄马,种植粮谷,那里的百姓受战乱的痛苦并不是很大,对鲜卑一族也没多少仇恨。况且,主公的故地平阳,是门户枢纽的兵家重地,在那里定国正是休养生息,图谋天下的良策啊,希望明公祥加考虑。即便长安久驻的话,也要分兵东进,付如海不死,正可以收买一下秦的人心,秦新败,又有陇县姚登,金城的大月国仁和吕凉等群狼环饲,断不会马上在来进攻的,正是借势壮大图谋姚长东的大好时机。 “付如海,本王虽擒你,但绝不杀你,我只问你三个问题,你若答的好,本王不但放了你,还会将长安奉送。你愿否” “独孤占,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但成王败寇的道理本太子也知道。你没有羞辱本太子,我在这里先谢过了,但不知你刚才所言可当真?” “本王设此金帐,便是要让世人知道本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这么问便是答应了?” “请问吧” “好!本王先问你若得承你父的万年秦王之位,你欲何为?再问你可知晋八王之乱后,何以有这百年乱世?这最后一问嘛,便是,这乱世何时方是个终结”。 独孤占,本太子知你即设此问,便已早定腹案,无论本太子如何回答,均有不及。因此本太子的回答便是,愿闻其详 “好好好,那孤便讲与你听。他们汉人,讲什么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臣民百姓,都只认一个皇帝,至于皇帝的亲族,只是附于皇帝而已。可是我们胡人不一样。我们胡人,无论氐、羌、鲜卑、匈奴,每族里都是奉一个姓氏为主。譬如我家这一支鲜卑,无论那个当头儿,都得姓独孤,反过来也是一样,只要姓独孤的,不论是谁,德望武功够了,就能当主子。因此,天下大乱百余年,汉,赵,凉,凡是国有动乱,大抵都是亲族互屠,就连当初付君琛灭卫,也是独孤家先有内哄。 国基越稳定越是如此,倒是草创之际,才多见异姓将领纂位自立。所以你家的忧患不在眼前,而在日后,在万年秦王将老之时……,若你得继大宝,必要让御下子民休习汉礼,知法理方能免祸乱,尊教化才能知进退。孤今日与你所言,无他。只想和你共同携手,使我胡族不再是汉人眼中蛮夷之辈,不再是只知杀戮劫掠的凶徒。 不仅要你我这样的王族如此,所有我大卫儿女也要如此,你父笃信佛教,想必你也知道众生平等的道理,我们胡人的各部落在天父地母的怀抱里能够平稳的生老病死,世世代代不为战乱杀伐而烦恼,这是本王今日不杀你的本意。你明白也好,不明白也没关系,孤只希望放你归秦之前,能与你约法三章,七年内你我相安,互不攻略。孤王征讨姚长东,你家平定姚登。再有就是你我治下要开学馆启民智。今日在金帐内,你我便对天盟誓,不知你意下如何?” “好本王答应七年内你我不问兵戈,然秦汉两家难免再战” “哈哈哈,这秦汉百姓有七年的平安生活可过才是最重要的,还有待我拿下并州,晋阳,加上平阳和长子后,长安便归还与你。本王当着弹汗祁连立此誓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