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孤岛朱文耐 > 第56章 英雄取义成仁时,枭雄运筹盘算起

天光大明,河面上,东西两岸的田野上布满尸体和仍在燃烧的断木残垣,呼延胜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骑在马上指挥着手下赶紧打扫战场。 “你们大哥呢?有没有什么消息?赶紧找到他!”上阵杀敌时可以忘记一切,但战役结束了,自己儿子的性命可就紧要了。 “回禀爹爹,三刻之前,大哥的一名手下说,他领着一营人马去追赶铁虎去了。” “什么?你他妈的怎么不早说!你哥这个笨蛋,怎么是铁虎的对手,快!快和我一起去接应一下。” 三个儿子都很勇猛,但勇猛归勇猛,却未必能冠绝三军。呼延胜真的是有点急了,铁虎的本事无论是闻名也好,眼见也罢,呼延胜绝对清楚凭自己儿子的底细,绝地没有胜理。想到此,头狼扭头冲身后的亲随喊。 “快去通禀一下龙骧候,就说本公亲自问他们话,妈的,明明李介甫负责外围,竟然敢将铁虎漏给我儿子,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游击策应。” 他们一路赶来,沿途大量的残肢断刃,四处喷洒的鲜血,显示出曾经极端惨烈的厮杀,呼延胜眉头紧锁一马当先一言不发,身边的士兵包括两个儿子在内,也都跟着闷头赶路,忽然小三韩周自一名卫兵尸体上拣起了一块碎裂的胸甲,兴奋的大喊起来:”爹!您看!浮云翼马!龙骧营的人赶上了!” “嗯!”头狼的心情总算放下一些,有龙骧营的辅助,想来方儿应该没什么危险了。心情笃定下来之后,头狼略略放缓身形,开始为自己刚才的焦急态度找后辄了,只听他曼声言道:”尔等要记住,战者马革裹身,乃是最好的归宿。” 等他们最终追赶上韩方的人马时,铁虎身边只有七个人了,末路将军倒执一杆镔铁长枪,立在一片乱石滩头,在神风和龙骧两路军马的重重包围之下,一路艰难杀到此处,让他略感欣慰的是,自己带的兵,没有一个软骨头,没有一个是孬种,虽说全军尽殁,但对手也定然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血路的尽头要么是生要么是死,做为武士,铁虎心中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因此虽说被对手围困在这里,仍不减秦国第一勇士的气概。 \'李介甫应该在追某家的队列里吧?当初城门上的一名小校,现在著名的苦将军,能死在此人之手,倒也不负某家英雄的名头!\'铁虎思忖着,转回身望着济水河对岸,天王和兄弟们的哭声已经持续了一夜,仍在阵阵传来,做为家臣,做为战者,能死在名将手中,能死在主上真正的悲痛之中,到底算是善终之局了,说到底,值了! 想到此,铁虎自腰间拔出匕首,缓缓一笑,对着当年城下的七个兄弟轻声说道:”天王待吾等,优待有加,今日吾等当为天王尽忠全义,无论李介甫还是呼延胜,都堪称名将,死在他们二人夹击之下,无憾!尔等无愧英雄之号,且受铁虎一拜!” 七名小卒闻声同时拜倒:”能与虎将军同赴黄泉,乃是秦家儿郎的幸运,虎将军走好!吾等先去一步!” 壮士鲜血再次染红铁虎的眼帘,大秦三军的恸哭声仿佛是送葬的礼乐,让铁虎心中一片安宁。 呼延胜此时早放宽了心思,而李介甫为了还当年的心愿,也早已经到了,看见安乐公急急的赶来,李介甫赶忙迎了上来,拱手笑道:”恭喜安乐公,贺喜安乐公,今日一战,全歼十万秦军,付平投水去命,铁虎现入囊中,三子皆可凭此战而封候矣!” “惭愧惭愧,李老弟这么说当真是羞煞呼延胜了!多谢龙骧候成全,你们两个还不赶快谢谢候爷的大度!噎?小三去那了?” “爹!大哥在此!” 只见韩方左半边的身子浸满了鲜红鲜红的鲜血,右耳已经没有了,脸上横竖三条深深的刀痕仍在兀自留着血,但神情却雀跃非常,见到李介甫和呼延胜,翻身下马。 “神风左大营韩方叩见龙骧候,见过爹爹!” “韩将军请起,铁虎号称秦第一勇士,如今却被韩将军浴血力战而困在此地,果然虎父无犬子啊!” “一切有赖候爷成全,韩方铭感五内。” “别的不多说了,铁虎现在单骑匹马,不知道安乐公是否有意前去劝劝?” 望着远方孤独的铁虎,呼延胜长叹一声:”英雄末路,勇士求仁,我们若要再行劝降之事,岂非显得欺人太甚了。让他环首得仁去吧?传我军令,三军行大礼,恭送虎将军!” 铁虎死了,死时哀荣盛极,不但汉军士兵执大礼恭送,其尸首被送回付如海营帐时,护送灵柩的几名伤重的秦兵,亦自杀追随。 李介甫当年因欲擒杀之而被汉王所赏识,呼延胜的长子韩方如今因困毙他而将封候,他战无不胜,刚毅威武的名声,成就了汉府两代将军的功名,却意味着以秦为代表,及长安以西的各路诸侯,正式退出了武力同卫、汉势力的抗争行列,国力急剧衰退,秦、梁、凉三国不仅已经无力起兵对抗汉府的军事压力,甚至还面临着政权内来自民间的振荡。 连年战乱,使得北方土地上的人口剧减,并在此战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整整二十万的男壮兵勇死在了三晋故土,又因为此次文华会盟三家伐汉,挑选的时日正是秋收前后,由于粮草的极度集中,致使民间依靠农田求生的百姓,无粮果腹,冬季的寒风才将冰雪降临人间时,在这些多灾多难的大地上,早就饿殍遍路野,哀鸿尽村镇。如果战事胜利,三家政权还可以通过掠夺和迁民等方法来避免饥荒的来临,可是仗打输了,甚至连梁国的储君都当了俘虏。各种不利、被动的因素被集中体现出来,战死兵勇的家属更是对国君愤恨到了极点,种种不利的因素中,统万城的李暠是最大的一股力量。 说到李暠,就不得不说一下号称\'飞将军\'的名将李广,鞠躬尽瘁,辛勤守疆的老将军,一生只求当政的皇帝能赏赐一个封候的安慰奖,却最终因为看不到这个可能而羞愤自刎于沙场上。 原本其子最有可能弥补老父亲的遗憾,却被自家人射杀于猎场,之后的孙儿,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矢尽粮罄,于死绝之地降了匈奴,留在国内的亲人被容易冲动的皇帝下令抄斩,于是一个悲情的名将家族,最终彻底脱离了汉家。 留在匈奴的这只族人,却因为李广的威名而拥有了在长安没拥有的尊崇,娶公主,封王拜将。嫁王孙,开枝散叶。子孙繁衍有续,封地也固定在了统万左近,传到李暠手中,兵马虽说只有三万人左右,却因为李家世代出将才,为雄主练兵,使得李家一直是远近诸侯笼络倚重的对象,当代家主李暠一直是韬光养晦、四方结好,而这些手段或者说姿态,与其说是李暠的乱世保家的方法,不如说是各家的力量比李家来说太强大一些。 因此,当付如海铩羽而归之后,李暠便觉得机会来了,李家几百年来都以名将之后自居,又因为世代姻亲结纳的都是诸侯国主,所以历史上,李家争取过很多次出头的机会,先是在两汉交时,曾想以李广之后的身份帮助那个冒充王族的刘秀,结果却被拒绝,拒绝的原因便是李陵曾被著名的苏武骂过。之后,便是李玦郭汜,但这两个家伙太蠢,双方还没有正式合作,就分手了。到如今,李暠已经四十三岁了,对于他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能活到60岁就是很能活的了,也就是说,对于李暠来说,李家复兴的希望再不抓住,就此生无望了。 此时,李暠正和弟弟李景坐在书房商议着眼前的事态发展。李景的母亲是一名汉女,李家的每代家主都要娶一名汉女,这是李陵时代就定下的规矩。但正妻的位置却永远要留给一名公主或者郡主的,所以近五代以来,每名家主都会面临一名或者几名汉家母亲所生的弟弟们的威胁。因此兄弟之间的感情都很差劲,李暠和李景就是这样,兄弟二人几乎不说话,但李暠与父亲不同,他既然能同各方面的势力交好,自然不会和广布眼线的弟弟太过不去,甚至在人财物资方面多有支援,同时李暠也和弟弟说过了,若李家借着这乱世重震家威的话,便允许李景自己开宗建祠,独立门户。这对于李景来说是最大的诱惑,可以让母亲享受主母的荣光是李景最大的愿望。 “回禀兄长,清河公主虽为女儿身,却气魄有异,不逊须眉,这次归顺汉府,显见的是权益之计,况且她手中有清河军的编制,可养私兵六万,加上那些工器匠人,和神女下凡的名声,愚弟敢言,此女若有机会,出匣破押,定不会甘居人下。故,兄长还需与其交结一番才好!” “致长啊!为兄也早闻清河的大名,只是,现在她归顺了汉府,封地长乐的那些作坊和茶园,付如海恐怕会尽数摧毁了啊!招兵买马这方面,她该怎么办?” 致长是李景的字,李家毕竟是汉人出身,子嗣的名字传承有着固定的格式,像李暠的字便是致远。 “回禀兄长,付如海的确日前下旨,尽毁鲁翠苗府邸,但致长想来,这些乃是微物,换个地方,不需三个月,便又可建复,至于付如海嘛,据都城内官传出的消息,付如海感伤付平和付敞的死讯,一日呕血过升,恐怕不久人世,太子付泓,和其父一样,是个太平盛世的守成明主,却不是乱世的雄主。况且三家新败,粮食又被咱们事先大量的囤积了许多,想来大乱不远。” “对了,致长,我听闻曾有两只白狐现于付如海的寝宫,突奔入市后,就不见了。民众纷说这是灵狐示警,兵祸将至的征兆,不知可是你的手笔?” “回禀兄长,致长尚不敢私自做出这等恐危及家族的事情,不过据我的耳目所言,乃是清河公主的近侍太监清韵交人做的,因考虑到兄长有结好清河的意思,致长才没有说破此事。” “呣!清韵这个老阉人,果然是乱世的佞贼,这个手段倒是狠毒啊!” “是啊!兄长可知,如今佛教勃兴,清河便利用愚昧之民的口耳相传,已经在民间拥有了神女下凡的名声。而那清韵显然又借道家的力量在散布信徒,汉府的独孤占因为当年一时冲动杀了道士王嘉,所以道家对汉府颇有隙怨,而清河公主显然是要佛道通讲,徐图民心。她们主仆二人,一明一暗,一佛一道,兄长不可不早做提防。” “致长心智果胜为兄许多啊,当日父亲将家主之位传与我时,曾执手反复叮嘱,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如今我当着李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对天誓愿,若李家在我兄弟二人手中得到复兴,李暠愿准许弟李景,开宗建祠,自立门户。” “多谢兄长成全,致长愿助兄长,完成李家复兴大业!” “好,那致长可有完策?” “致长有四步方略,今日敢请兄长定夺!” 1.结好清河,其手中如今只有何珏、田硅两员武将,万余名兵马,我李家子弟兵有三万余众,但如今饥民流散,正好可以将囤积的粮食借与清河,让她用放粮的手段招募兵马,这样即便汉府猜忌,也与李家无关。而清河按照编制招募全兵马时,李家的子弟也多混杂在其中了,无论面子亦或里子,清河一系都要和李家配合了。 2.既然清韵已然利用道士在传流言,我们索性推波助澜,致长的手下耳目也算有些规模,我们就借着白狐事件,传诵更大的谣言,就说,\'三秦气败,汉家当立,留民于家,唯有清河\'。既然汉府定是要对三家用兵的,索性先将清河推到前面去,待三家败亡后,西府这么大片的土地,汉王将不得不让清河来管理,二人早晚会起冲突,到时我们再做最后的决断。 3.若无战功,李家也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因此,在三家之中,李家应选择好对手,依我看来,梁家的力量最弱。便通过清河之口,让汉府军攻取付家,清河军攻取吕凉,我们李家则同时策应进取梁国。这样三头并进,同时出击,扫荡西府。到那时,起码匈奴旧地尽归我李家之手。封兄长为西梁公或者西梁王也未可知。 4.汉府少年军的能力,已经是明显不过了,现在北朝的关中、河套包括汉府境内,因连年的灾乱,人是越打越少了,我手下中有不少西域的游商,天山往西的大小月氏,龟兹等国,人多马健,铁器精良,我们可以大量购买或者直接索要男女幼童及良马和铁器,寻一处所在,集中训练他们,待七八年之后,李家的少年军便可以成为神州最强有力量的一只军队。 “好!好!好啊!致长果然能知人所不能,为兄谢过了,只是那些西域各国,民风也是极为骠悍,我们与他们还是不要过多交锋为好,还是购买来的稳妥些。” “兄长所言极是,只是这些国家,勇则悍矣,却无谋略,我汉家兵法战策,十用其三,就够他们好看了,所以我的计划是,攻灭其中一家到三家,然后再利用缴获的钱财物资,用作奴隶买卖,让他们以为我们只是想买些奴隶,而并不是要攻伐,这样他们自然会互相抢夺人畜来卖与我们,我们即可以用别人的钱财购买自己的兵源,又可以让他们自相残杀,消耗自身的实力,无力对我们汉家的江山社稷造成威胁。此计日久之后,汉家的威名和脚步自然可越过高山,到达山那边的富饶之地。” “山那边有什么好?你还说什么富饶,依我看,还是中原和江南更好一些!也罢,致长这么喜欢山那边,待我李家大业成时,兄长就封你为西天王,再助你些许兵马,山那边无论多么美好,我都送你了!” “如此谨尊兄长所言。” 李景多年来听很多西域的商人谈论过山那边的世界,更何况统万城的附近有个骊罢县,就是当年陈汤降俘的部分白胡人安家的地方,虽说如今那里早没有当年摆鱼鳞阵的那些武士了,但独孤鲜卑一族都是高大俊美,便多少有他们的血统在里面。据原住在此老人的口耳相传,骊罢曾是山那边一个大国的名称,那里的人都是白肤碧眼,金发身长,还有浑身漆黑的奴隶来服侍,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个世界啊!李景因为母亲是汉人而自小倍受歧视,所以他不像他的哥哥,念念不忘对中原,对江南的思念,相反他倒更愿意越过天山,到大山的那边去生存和发展,今日他现露出超人的睿智,又显露出对山那边的向往,李暠倒是非常高兴,弟弟这么有本事,想要的东西又和自己完全不同,索性就成全兄弟同心这个虚话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