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鲸阅网 > 架空历史 > 孤岛朱文耐 > 第67章 千机变化

孤岛朱文耐 第67章 千机变化

作者:匿名 分类: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事情的发展结果往往会即不是你乐见的,也不是你喜闻的,即困扰着你,又烦恼着你。因为这就是生活。 汉府政权上下的所有人,在最初都没有把独孤宝父子放在眼里,尤其是听到独孤德负气分兵之后,这种情绪更是鼓舞着每个人,大家在内心里都由衷的赞叹汉王的谋略之远、清河的用人之巧。只凭一个身份模糊的金刀世子就成功的离间了独孤德和独孤宝。 这样的情绪甚至在独孤德身上也有所体现,之所以老王爷宁肯放下身段和两个少年打下下的土匪战术,是因为,老王爷想着太子爷俩一旦某天败逃时,有他打通的归乡退路在此,刚好可以借机找回一点场子罢了。 但让所有人都看错的,是我们的太子爷居然胜了。 最初的战斗中,独孤会屡出昏招,在浪费了众多的兵丁壮勇之后,独孤会终于心痛了,开始担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龙城兵马,有可能全报废在此后。独孤会忽然想起祖父也就是皇上索立舅舅的一段教诲:”为将者,应视兵丁若己,无端致殆者,纵胜犹败!” 在痛定思痛的情况下,独孤会居然玩了一套韩信的四面楚歌之计。清河军坚持了十天后,终于被打残了,而后续接防的厢军中,中高级将佐多出自鲜卑,面对理应是或者说原本就是自己兄弟子侄的敌人,任谁也会心生犹豫,更何况人家是皇帝的军马,自己的主子到现在也没否认这点的。 炸营的事情没有发生,但听着对面诵唱的军歌,想着家乡的山水,村头的黄狗,士气逐渐的低落了下来。龙城兵马心理上没有什么负担,士气也挺高,跟着太子出征,搞好了,将来都会升官发财,搞砸了,有太子在上,自己只要留的下性命,就照样发财。于是在独孤德分兵后的第四十日,龙城兵马突破了汉府军的防线,诸渐离、田硅凭借着多年的声望,总算收拢了四千多人,退回了晋阳。付桓在逃跑的本事上远远高于另外三人,但他这次多了一个心眼,那就是保着索立一起跑,在身边只有六十多人的情况下,他居然护着厢军大都督一口气跑到了阴山河东府。他选择的逃跑后路无疑是最佳的路线,索英经略多年的封地,是任何一个力量都不敢轻易招惹的。 他是安全了,索立从此也对他永有感激之心了,但是两人马上就想到了晋阳城的汉府,区区几千厢军和两军禁军如何对付风头正建的独孤宝父子俩?二人商议之后,只好就地征兵,能征多少是多少,准备凑个万把人就赶紧去晋阳勤王,但说来容易,这征兵一征就是三个月。 不提两个倒霉的将军如何抓壮丁,也暂时不说晋阳城的防守战,让我们将眼光越过巍巍的太行山,沿着黄河一路向南,再陡然拐向东海,一直来到李介甫和呼延胜二人的营盘。 呼延胜有个优点,就是什么兵种他都干过,土匪、步兵、骑兵、重骑兵,如今有又带起了骑射兵,他不同于李介甫出身步卒,在年轻时,因为外在环境的因素,呼延胜在各个级别各个兵种之中摸爬滚打起来后,呼延胜总是能在自己带的军队中,推广出一套他自己总结的战斗经验。然而都多少带点流氓习气,比如这次他统领的轻骑弩射兵种,在战斗开始的时候,通常只以曲队为单位出列,顺则正队跟进,逆则分而散之,四十里后再重新编队回返中军。 骑射兵种远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那时出现一个著名于史册的叫法——\'胡服骑射\'。呼延胜如今将此类兵种的战法进行了改良和创造,汉府弓的射程比通常北朝的弓远十五步至二十步,马上弩的射程则远五十步。汉府铠甲轻巧而坚固,因此在射程交接的地带,擒生军的骑射战术让对面的三个独孤很是头痛。独孤凤稍好一些,汉府中的大都督独孤桓是他亲老子,避开嫌疑的考虑下,独孤农两兄弟一来,他就把军权给交了,往封城信都一躲,不闻不问落了个潇洒。 独孤农和独孤隆两个人却难受了,虽说自己带的兵马比李介甫多一些,但出征前父皇曾做过交待,就是一定要牵制住李介甫,寻机才要渡河进击的。如今陆续传来的消息显示,北线太子的兵马竟然打到了晋阳城下,中段父皇亲自领兵行瞒天过海之计,大败索英。赫赫有名的猛虎军被围困在台壁至邺都之间的一片狭窄区域内。只不过猛虎军的确并非浪得虚名,此刻虽说战局不利,却也不能让父皇的兵马再动半分,双方谁也不敢先行脱离战场,被对方趁机追击。但父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汉府督粮郎将高苏文被死死的挡在太行山脚下。猛虎粮草断绝,拿下来只是迟早的事情,晋阳汉王那里不但无兵可派,连老巢晋阳都快不保了。 两线告捷,唯独南线这边,李介甫呼延胜虽说名赫北朝众王,但是人马只有区区不到6万人,还处于南晋北卫的合击之地,却像一个参天松柏,定定的,始终不退。 “来人!传本王钧旨,集思广益,求破汉府,功成之日,封候开土。”独孤农这么说并非想从士兵中寻找到人才,他真正的想法是要激励起麾下兵勇的武者心气。 “鲜卑的勇士们!本王知道你们心中所思,手足不相残。心中所念,同根不相煎。然我大卫两次开国,高祖以降(四声),武功彪炳,荣耀显赫,均是因为有你们的浴血披创,方才百战不折,吾等万胜之师安困于叛逆?今南有晋,东有高丽,西府诸侯林总不下十余。然唯有与我们对阵的李介甫、呼延胜,才算是真正的强敌,剪灭他们,我们就可以一统北朝。大家封候拜将即在今日,随吾一战!” “随王决战!”独孤隆的战前鼓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利用大卫鲜卑人之前的辉煌战功,激励起士卒的心气。接着用封候来许愿,提高士卒求战的决心。望着士卒嗜血的眼神,独孤隆转首看看兄长独孤农,二人兄弟连心,略略用眼神交流之后,便由独孤隆向副将传令”三军听令,马步齐出!” 中原这篇土地,自掘地见母的郑公开始,就成为大中华历史上的四战之地,不但这里的老百姓已经学会了纯熟的趋利避害,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倚仗对地形的熟悉而逃的无影无踪。大多数的将领也对这边的山川河流烂熟于心。 正因为这里的政治象征远远大于战略地位,所以很多真正的军人是不愿意在此打仗的,尤其像卫军这些依靠骑兵兵种优势的军事集团,更是不太愿意在这里纠缠太久。 所以独孤农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只好强行来打了。 他想打硬仗,李介甫同样想,汉府四条线用兵,兵源已经捉襟见肘了,西面虽说毫无动静,但毕竟窦泓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北面人家已经开始围困王城了。东面猛虎军被索立舅舅困死,相比较而言自己这边的情况算最好的。 咚、咚、咚、咚! 震动天地,撼人心魄的战鼓声,有章奏的敲响。踩着鼓点,伴随着每一次的鼓声,七万马步卫兵便向前走一步。整齐的方阵,鲜明的兵甲,即显示出独孤家严谨的治军风格,又显示出两个王爷与李介甫统领的汉府军绝战之心。 独孤农端坐战马之上,向来注重仪表修为的他,此刻正闭目聆听战鼓的声音,可以说独孤家的男子就是伴随着刀兵成长的,熟悉的战鼓,热切的厮杀,都是让他们血液沸腾的号角。成年以来,转战天下,大小血战,不下千起,如今他要在当年楚汉相争的旧址,再次展现一场酣畅淋漓的血战。 一旁的独孤隆同样激动万分,只要将汉府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拂去,整场伐汉之战就进入尾声了,如若大卫尽得汉府全地,北可以阴山为基,号令大漠。南可以长子洛阳为援入主中原。西面的乱局可以暂时不理会的,七国纷争的最后结果,自然是他们大卫坐享渔翁之利。父皇志不如此,而是心怀天下,到那时,付君琛没能做到的事情,他们独孤家的男儿可以做到。想到此,独孤隆的心脏突突跳了几下,连忙收拢心思关注回战场,兄弟二人合作多年,独孤农统率全局,他则负责具体的各兵种派遣和出战时机,当他观察战局时,也不由得由衷赞叹出声。 “尝闻独孤麟言道,李介甫之才,堪比吴白,想不到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在短短七鼓的时间内,汉府军已经在驻扎的营盘外摆下了紧密的防守阵型。 在发觉了朝廷兵马绝战的决心之后,李介甫索性也放开怀抱,大大方方的排下方圆大阵,避免不了的时候,与其继续退让,不如挺胸接受挑战,这是李介甫的信条,也是大中华民族辉煌千载的骨气。 武钢车,距长六,轨宽三,外罩铁板,四围十孔。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早的装甲性武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为应付骑兵的兵种了。 李介甫利用三排武钢车环形围在阵型的最外端,中间是四个整齐的步兵方阵,方阵中间是各式器械弩及分队主将的指挥场所,方阵与方阵之间是轻骑兵,往来救援及补空所用。 独孤隆只一打眼,就辨明了方圆大阵的形制及规模,李介甫带了六万人,加上呼延胜助阵,也不过七万多一些,四个方阵的步兵够上了五万多人,中间的游击轻骑差不多八千左右。咦?不对!七万人现在变成了六万人,这是怎么回事? “王兄!事有蹊跷!对面好像不见呼延胜所在!” “什么?不可能!呼延胜兵马乃是骑兵,你……”独孤农陡然睁大了半开的二目,死死盯紧了对面的战阵,待他重新审视一遍之后,卫军同汉军的距离已经只有一百五十步了。一旁待令的军师司令郎中,偷偷的用军靴上的马刺点了一下马股,战马唏溜溜打了一声长嘶,终于惊醒了两位脑子正飞速运转的王爷。”不好!呼延胜骑兵号称擒生军,正是诡异狡诈之辈,速令高阳王麾下亲军停止前击,留做备用,以防擒生军偷袭我们的后方,令前队举巨盾,负土骑兵冲锋开路,骑射兵随进,步兵紧跟,对方只少了区区一万人马,只要吞掉李介甫,余者不足虑。”独孤农情急之下,不顾兄弟二人多年达成的配合习惯,亲自下起了军令。独孤隆顾不得多想,急急的问道:”王兄,头狼呼延胜另有福将之称,其骑兵向来纵深穿插惯了的,会不会北上援猛虎去了?”其实不用他说,独孤农适才也是这么考虑的,但事关重大,他一时间不敢妄下断语罢了。 “该死!是那个混蛋负责的游哨斥候,给我把正将砍了,传副将来见!” 眼见兄长不问先斩,独孤隆心知,此事恐怕十有八九是夯实了,心脏又开始嘣嘣的跳了起来,而此时,前线的战斗已经开始了,在厮杀声、弓弩放弦声传过来时,独孤隆不顾战局的紧张,却对着兄长开口道。 “分奇兵援助猛虎,想来出乎意料,亦不伤大局,父皇那里的兵马超过汉军五万之多,即便呼延胜过去,也不会改变什么的。王兄!今日只要歼灭了李介甫,再回兵勤王,你看……” “不,你现在应立刻领兵马回去,父皇那里虽说围困了猛虎军,但父皇掌兵素来讲究围三阕一的,呼延胜只要从那开口一面进攻,不易于撬开拴虎的锁链,今日这边有我在,你速回兵勤王。另外传严令,命独孤凤督帅城守过来与我共同对付李介甫就是了。记住一定要快!”说最后一句话时,独孤隆分明从兄长的眼神中读到了恐惧!一向温文尔雅的独孤农急成这样,还是他第一次看到,独孤隆心慌的厉害,转身带马点兵去了。 战争的争夺不看你之前打了多少胜仗,只看最后的结果是你活着还是敌人活着。所以很多著名的军事家,例如孙子、例如吴子从不敢断言自己的下一仗肯定会赢,就基于此点。相反如诸葛亮这样的名气更大的战略家,却总是自信满满,但遗憾的是六出祈山而一无所获。一切的遗憾都因为对战争的偶然性、多变性把握的不协调造成的。 猛虎军的领袖索英被围困在狭窄的一片区域内,唯一让他心安的是他们幸运的占据了上水源,不至于令军队的士气下降太厉害而已。 想起半个多月前的那一晚,索英的心中羞愧、恼怒、愤恨之情五味俱全。他不顾独孤凯重兵接应,轻兵偷营的建议,倾全力突袭索立舅舅的主营,妄想趁着索立舅舅假兵北进的机会,一举断了对方的后路。却不成想,索立舅舅尽管真的是假兵北进,但对于后营的关照亦是谨慎且周全的。 一听到索英果然遣兵断路,索立舅舅立刻命令后队变前队,杀了一个又及时、又迅猛的回马枪,不仅及时,还非常的要命,因为老皇帝没料到,鬼将军居然犯了这么大的一个漏子,倾全力偷营,正中下怀,两方面将近三十万的大军,摸黑激战了一个晚上,待清晨,猛虎军想回返大营的时候,才痛苦的发现,皇上先一步占据了台壁这个回归的退路。不得已,猛虎军且战且寻,辗转而行到第三天的傍晚,方才找到了暂时的栖身之所。 “报!河东公在上,据军医交待,左将军他恐怕…恐怕…” 左将军是独孤无谋,最开始的时候是他的近卫亲随,随他转战多年后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在十天前的一次战斗中,被独孤盛一箭射中了左眼,随着伤口的逐渐恶化,今天到了和他们分手的时候了。 索英气恼之下,抬起一脚,踢翻了传令兵。 “恐怕!恐怕!男儿战死沙场有什么恐怕的?你若怕死,就滚到对面的战营里去!”说完一撩袍子的下拜,小跑着来到了无谋的营帐里。 进得帐来,发现独孤天保、独孤静格、杨相、王可、独孤凯等人都已经到了,见他进来,众人齐齐的站起身来,后退半步,给他让出空的地方。 “无谋!无谋!” 独孤无谋的左半边脸肿的吓人,推挤的整个面容扭曲的让人完全认不出来了。右眼歪斜的从缝隙中闪了闪光芒,以微弱的声音轻声说道。 “小将军,咱们归乡了么?” 小将军是当年平阳起兵时,独孤占与他戏谑时的称呼,只有无谋这样的老人儿才知道,但无谋此时说出当年起兵时的口号来,显见的神智已经不清,到了弥留之际。 “无谋!你我兄弟经年血战,同生共死!你若活下来,我分一半的阴山给你!你他妈的给我挺过来!” 风吹柴花,惶惶兮!葬吾之躯。 风吹山林,伧伧兮!魂归乡隅。 独孤无谋仿佛没有听到索英的许愿,哼起了鲜卑的一首歌谣来。歌谣里,他们仿佛回到了为恶乡里的少年时光,仿佛回到了荼毒关中的罪恶时光,仿佛回到了纵马长子的肃杀暗夜。一场场的厮杀,一幕幕的画面,回荡在大帐中。 跟着无谋哼唱完歌谣,索英一拭眼泪,恨声的说道”无谋!你走好!我对着你向弹汗祁连发誓,即便猛虎尽殁,本公亦要亲手斩杀独孤盛为你报仇!” 说道独孤盛,无谋的独目突然睁大,也清澈了起来。 “河东公!独孤盛箭法超绝,他射中我的却是第二箭,第一箭他是先射我的盔缨,意思是沙场重相逢,一箭先示警,二箭再夺魂。但既然已经先行缓手,今后他不会再留情了,公爷和其他的兄弟们,哦!还有小王爷,你们皆要…要小心他的…”未及说出最后的箭字,无谋的生命便离开了躯壳,离开了大帐,乘着清风直向青天飞去。 无谋死了,帐外的空地上索英和一众将领,缓缓的注视着兵卒点火将无谋的尸体连同随身的衣物兵刃一并烧了。大家的心中都沉重异常,如果没有援军,猛虎覆灭的命运只是时间而已了。 每个人心里都正默默的想着心事。忽然远方隐隐传来一阵阵的厮杀声,渐渐的随风还飘来混杂着血腥、物品被烧的气味来,尽管很淡,却是那么的叫人振奋。 一队战马飞奔而来,马上的年轻将领,黑袍皂甲,脸上斜着一道伤疤在阳光的映照下,鲜红又醒目,正是呼延胜的长子韩方。 “末将神风左大营偏将韩方,参见河东公,拜见宜都王。安乐公领八千轻骑,正在北山口同敌将激战,望河东公速与援手!” 好韩方,不提他们是来解救猛虎的,却叫猛虎援救他爹爹,即照顾了河东公以及猛虎军上下悍将骄兵的面子,又到明了战局的微妙所在,果真是方正的君子将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